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瑞巴林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信东 赵丽君 何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常规予以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活血化瘀及B族维生素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75~150 mg,2次/d。2组...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常规予以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活血化瘀及B族维生素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75~150 mg,2次/d。2组均观察3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1、2、3周进行自评、医评分值评价和临床疗效评价,判断普瑞巴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前自评和医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2、3周,治疗组与对照组自评和医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有效率5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副作用。结论普瑞巴林能有效改善枕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枕神经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泛素羧基端水解酶L1水平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赖娅莉 刘信东 段海宇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760-764,共5页
目的 探究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泛素羧基端水解酶L1(UCH-LI)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ACI病人136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卒中表(NIHSS... 目的 探究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泛素羧基端水解酶L1(UCH-LI)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ACI病人136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卒中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5分,n=57)、中度组(5~15分,n=43)和重度组(>15分,n=36),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n=72)与预后不良组(3~6分,n=64)。另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GFAP、UCH-L1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其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血清GFAP、UCH-L1水平与NIHSS评分对ACI病人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ACI病人NIHSS评分(0.00±0.00)分、血清GFAP[0.06(0.04,0.11)]μg/L、UCH-L1[0.06(0.03,0.16)]μg/L水平比较,轻、中、重度组ACI病人NIHSS评分[(3.12±0.29)分、(9.02±1.15)分、(19.27±2.35)分]、血清GFAP[0.13(0.04,0.18)μg/L、0.16(0.07,0.26)μg/L、0.32(0.07,1.01)μg/L]、UCH-L1P[0.10(0.07,0.23)μg/L、0.21(0.13,0.38)μg/L、0.32(0.12,0.62)μg/L]水平均依次增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CI病人血清GFAP、UCH-L1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43、0.41,P<0.05)。与预后良好组年龄(61.72±6.21)岁、NIHSS评分(7.61±1.89)分、血清FBG(5.15±0.83)mmol/L、CPR(2.75±0.82)mmol/L、GFAP[0.07(0.03,0.18)μg/L]、UCH-L1[0.04(0.11,0.22)μg/L]水平比较,预后不良组年龄(65.83±5.69)岁、NIHSS评分(13.14±2.05)分、血清FBG(6.39±1.07)mmol/L、CPR(3.96±1.03)mmol/L、GFAP[0.16(0.10,0.33)μg/L]、UCH-L1[0.13(0.09,0.20)μg/L]水平均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血清GFAP、UCH-L1水平高均是影响ACI病人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53,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2.80%、97.20%,显著优于单独检测。结论 血清GFAP、UCH-L1水平升高与ACI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呈正相关,是影响ACI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NIHSS评分对ACI不良预后评估价值较高,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泛素羧基端水解酶L1 预后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TOR、Tau蛋白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段海宇 李谦 刘信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7期1820-1823,共4页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Tau蛋白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Tau蛋白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mTOR、Tau蛋白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TOR[(31.35±7.54)%vs.(31.30±7.42)%]、Tau蛋白[(10.28±1.57)%vs.(10.25±1.65)%]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 TOR水平[(25.36±6.44)%vs.(15.47±6.6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Tau蛋白水平[(10.14±1.11)%]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3.32±0.43)%]则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18.32±4.53)分vs.(18.36±4.6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13.25±2.67)分vs.(5.72±0.94)分]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降低血清mTOR和Tau蛋白水平,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瑞舒伐他汀 MTOR TAU蛋白
下载PDF
斑马鱼侧线神经丘再生模型的构建
4
作者 李圆圆 张可 +1 位作者 黄四洲 张利娟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686-691,共6页
目的建立斑马鱼侧线神经丘再生模型。方法通过碱性磷酸酶催化底物氯化硝基四氮唑兰(NBT)及5-溴-4-氯-3-吲哚基-磷酸盐(BCIP)反应显色方法观察受精后2~5 d斑马鱼侧线神经丘的发育状态;运用新霉素或硫酸铜对受精后2~5 d斑马鱼侧线神经丘... 目的建立斑马鱼侧线神经丘再生模型。方法通过碱性磷酸酶催化底物氯化硝基四氮唑兰(NBT)及5-溴-4-氯-3-吲哚基-磷酸盐(BCIP)反应显色方法观察受精后2~5 d斑马鱼侧线神经丘的发育状态;运用新霉素或硫酸铜对受精后2~5 d斑马鱼侧线神经丘进行杀伤并用NBT/BCIP显色分析杀伤情况及再生情况。结果斑马鱼侧线神经丘在受精后2 d出现,受精后2~4 d斑马鱼头部和躯干部位神经丘不断增加及长大;受精后2~3 d,斑马鱼侧线神经丘对新霉素或硫酸铜处理不敏感。受精后4 d,新霉素或硫酸铜可对斑马鱼头部及躯干部位神经丘进行杀伤,但新霉素杀伤效果较好;在神经丘杀伤后再生过程中,斑马鱼侧线神经丘经125μmol/L新霉素处理24 h后可完全恢复,但经250、500μmol/L新霉素处理后恢复所需时间较长;而25、50μmol/L硫酸铜处理后斑马鱼侧线神经丘的再生均较慢。结论斑马鱼侧线神经丘再生模型在受精后4 d被成功构建,此时利用新霉素或硫酸铜可对神经丘进行有效杀伤,经125μmol/L新霉素杀伤后斑马鱼侧线神经丘可迅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神经丘 再生 碱性磷酸酶显色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GM_1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杜鹃 《中国厂矿医学》 2005年第2期130-131,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疾患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应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的29例患者与同期29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根据斯堪的那维亚神经评分量表,分别记录患者的功能评分。结果急性脑卒中脑梗死治疗组与脑出血治疗...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疾患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应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的29例患者与同期29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根据斯堪的那维亚神经评分量表,分别记录患者的功能评分。结果急性脑卒中脑梗死治疗组与脑出血治疗组,评估终点积分均优于各自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GM1有利于脑及脊髓神经组织的功能性恢复,对损伤后的继发性神经退化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GM1 应用观察 急性脑卒中 显著性差异 神经系统 临床治疗 方法应用 评分量表 功能评分 中脑梗死 神经组织 保护作用 神经退化 对照组 治疗组 患者 治疗前 脑出血 功能性 继发性
下载PDF
基于CBL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教学中应用
6
作者 赖娅莉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5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在实施神经病学教学期间基于案例教学法(CBL)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神经病学教学的4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目的探讨在实施神经病学教学期间基于案例教学法(CBL)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神经病学教学的4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完成神经病学教学)和研究组(采用基于CBL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完成神经病学教学),每组20名。比较两组实习生教学前考核成绩、教学后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以及教学质量评分。结果教学前,研究组实习生技能考试成绩、理论考试成绩评分同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同常规组上述各项考核成绩结果比较,研究组呈现出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时间安排合理性、教学内容深入度、课堂气氛活跃度、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兴趣、课堂注意力、自学能力以及探索精神获得启发程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习生教学效果、教师水平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BL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应用,可将实习生理论、考核成绩提高,将教学满意度以及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促进实习生综合水平的显著提高,充分证明对神经病学实习生给予CBL翻转课堂教学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生 CBL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方式 神经病学教学 考核成绩 教学满意度 教学质量
下载PDF
老年人肌少症患病情况调查及其与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海宇 周洋 +2 位作者 蒋艳萍 李美好 杜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11-115,共5页
目的调查成都市成华区某社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情况并分析其与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成都市成华区某社区586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包括一般资料调查、人体测量(身高、体质量、握力、步速、骨骼肌等)和衰弱... 目的调查成都市成华区某社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情况并分析其与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成都市成华区某社区586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包括一般资料调查、人体测量(身高、体质量、握力、步速、骨骼肌等)和衰弱筛查量表调查。评估肌少症及老年衰弱综合征发生情况,分析肌少症与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关系。结果83例被诊断为肌少症,肌少症患病率为14.98%。肌少症组与正常组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及基础疾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肌少症组年龄60~74岁者比率更低,75~84岁及≥85岁者比率更高,老年衰弱综合征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肌少症组的握力、步速、四肢骨骼肌量及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老年衰弱综合征均是肌少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成都市成华区某社区老年人肌少症的患病率较高,肌少症与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老年人 老年衰弱综合征 四肢骨骼肌指数 超重 肥胖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患者脑血管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钟霞 蒋艳萍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4期1014-1017,1059,共5页
目的探究老年脑梗死脑血管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191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调查患者术后抗血小板... 目的探究老年脑梗死脑血管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191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调查患者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根据治疗依从性将患者分为高依从性组和低依从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脑梗死脑血管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结果191例脑血管介入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中72.77%(139/191)为高依从性组,27.23%(52/191)为低依从性组;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医疗支付方式、医疗服务质量、家属提醒服药、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肢体活动能力是老年脑梗死脑血管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脑血管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有待提升,用药依从性受多种因素影响,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梗死 抗血小板治疗 用药依从性 相关因素
下载PDF
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miR-124、miR-210表达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
9
作者 曹秋菊 张利娟 李圆圆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225-228,233,共5页
目的 探讨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miR-124、miR-210表达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124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分为狭窄组(n=64)和无狭窄... 目的 探讨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miR-124、miR-210表达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124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分为狭窄组(n=64)和无狭窄组(n=60),检测比较两组血清miR-124、miR-2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水平;并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将狭窄组分为轻、中、重度狭窄组,比较不同狭窄程度间血清miR-124、miR-210、hs-CRP、Hcy水平差异,并分析血清miR-124、miR-210与hs-CRP、Hcy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狭窄组血清miR-124、miR-210表达水平均低于无狭窄组,hs-CRP、Hcy水平高于无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患者的血清miR-124、miR-210表达水平均低于轻度和中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Hcy水平: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4、miR-210与hs-CRP、Hcy水平、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miR-124、miR-210可能参与颈动脉狭窄的形成,其表达水平检测或可作为评估非心源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辅助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源性脑梗死 miR-124 MIR-210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尿酸、胆红素和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杜鹃 马骁 +2 位作者 赖娅莉 周怡 何彬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8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胆红素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择进行体检的68名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将两组人的血清尿酸、胆红素和同型半...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胆红素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择进行体检的68名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将两组人的血清尿酸、胆红素和同型半胱氨酸含量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含量高于对照组,而病例组血清胆红素含量低于对照组,重型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含量高于轻度缺损的患者,重型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胆红素含量低于轻度缺损的患者,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胆红素和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变化可预测脑梗死的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尿酸 胆红素 同型半胱氨酸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苏木醇提取物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小鼠腓肠肌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赖成虹 杜鹃 +1 位作者 刘信东 李作孝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苏木醇提取物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小鼠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EAMG小鼠腓肠肌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80只昆明小鼠被随机分为EAMG治疗组、EAMG对照组、佐剂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4组。EAMG治疗组和EAMG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中药苏木醇提取物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小鼠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EAMG小鼠腓肠肌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80只昆明小鼠被随机分为EAMG治疗组、EAMG对照组、佐剂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4组。EAMG治疗组和EAMG对照组采用乙酰胆碱受体(AChR)加等量完全福氏佐剂(CFA)两次免疫小鼠制作EAMG模型,佐剂对照组以等量CFA于相同时间进行免疫;EAMG治疗组于末次免疫后第15天起,每天按0.2 mL/只胃内注入苏木醇提取物治疗,EAMG对照组、佐剂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治疗30 d后分别取各组腓肠肌组织行醋酸铀及枸椽酸铅双重染色观察腓肠肌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治疗后第30天健康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电镜下腓肠肌病理表现相似,腓肠肌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核内染色质分布均匀;肌丝排列整齐,其间有丰富的形态正常结构完整的线粒体、糖原等,肌膜完整。EAMG对照组可见线粒体肿胀变形,线粒体嵴断裂、溶解,甚至形成空白区,肌原纤维排列紊乱、断裂,部分肌原纤维溶解。EAMG治疗组小鼠线粒体形态尚可,偶有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外膜缺损.肌原纤维排列基本整齐,肌丝变细,部分地方有肌丝断裂征象,未见线粒体和肌丝溶解征象,与EAMG对照组有明显差别。结论苏木醇提取物能明显改善EAMG小鼠腓肠肌超微结构,可能是治疗MG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木 重症肌无力 透射电镜
下载PDF
血脂、肾小球滤过率和颈动脉斑块与脑小血管病相关性的多因素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鹃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6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分析血脂、肾小球滤过率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等与脑小血管病(SVD)之间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相关因素对脑SVD两种表现,脑小腔隙灶(LI)与白质疏松(WML)的影响是否一致,为更好的预防脑SVD提供依据。方法纳入脑小血管病患者118例(LI 52例,... 目的分析血脂、肾小球滤过率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等与脑小血管病(SVD)之间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相关因素对脑SVD两种表现,脑小腔隙灶(LI)与白质疏松(WML)的影响是否一致,为更好的预防脑SVD提供依据。方法纳入脑小血管病患者118例(LI 52例,WML66例)以及80例健康对照作为观察对象,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脂,肾小球滤过率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脑小血管病患者和对照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筛选出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控制了其他因素作用后各指标的独立效应。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脑SVD病人的HBAIC、LDL-C、TG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但HDL-C和GF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VD患者与对照组的颈动脉粥样斑块特征具有统计学差异(χ2=61.7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脑SVD、WML和LI亚组中,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LDL-C高水平对象患脑SVD是低水平对象的7.71-15.95倍。研究对象颈动脉发现不稳定斑块与无斑块对象相比,患SVD的风险增加了17.44-23.14倍。在WML组中,TG≧1.70mmol/L和颈动脉粥样稳定性斑块也与患WML患病相关(OR>1,P<0.05)。结论 LDL-C高水平(2.6mmol/L)和颈动脉粥样不稳定性斑块都是SV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除此之外,在WML组中,TG≧1.70mmol/L和颈动脉粥样稳定性斑块也是患WML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脑小腔隙灶 白质疏松 颈动脉斑块 血清肾小球率过滤(GFR) 血脂
下载PDF
斑马鱼sh3d19基因的结构和表达分析
13
作者 冷平 陈欣 +1 位作者 夏佳敏 李圆圆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50-555,共6页
目的探索斑马鱼sh3d19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表达模式。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斑马鱼sh3d19的基因结构和物种间进化等进行分析,并运用逆转录PCR技术和胚胎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斑马鱼sh3d19在胚胎早期发育中的表达。结果斑马鱼sh3d19... 目的探索斑马鱼sh3d19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表达模式。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斑马鱼sh3d19的基因结构和物种间进化等进行分析,并运用逆转录PCR技术和胚胎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斑马鱼sh3d19在胚胎早期发育中的表达。结果斑马鱼sh3d19位于1号染色体(ZDB-GENE-050522-481)上,全长85994 bp,能编码958个氨基酸,斑马鱼Sh3d19蛋白与其他物种的Sh3d19同源物具有较高保守性。逆转录PCR结果显示,斑马鱼sh3d19在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表达,但在bud时期表达量较低。原位杂交结果显示,sh3d19在4细胞到3.5 h在胚胎所有细胞中广泛表达,在bud时期虽然表达但是表达量较低,在18体节时期该基因在体节中丰富表达,在24 h时与非成熟的肌节表达。结论sh3d19在胚胎发育早期各个时期均表达,但在体节发生时期在体节中丰富表达,该研究结果为今后探究sh3d19基因在组织器官发育中的功能及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早期发育 sh3d19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多奈哌齐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损伤患者失语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赖娅莉 《中外医疗》 2018年第6期14-16,2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损伤患者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神经内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之间收治60例脑损伤失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实施多奈...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损伤患者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神经内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之间收治60例脑损伤失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实施多奈哌齐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3个疗程后,各项测试结果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第1、第2、第3疗程测试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第一疗程检测结果:失语指数(57.02±14.23)分、命名(4.30±1.72)分、复述(6.42±1.86)分、理解(6.14±2.01)分、流畅性(6.14±1.15)分以及信息量(5.99±1.07)分;第二疗程失语指数(69.41±13.81)分、命名(5.71±1.55)分、复述(7.40±2.10)分、理解(7.62±1.75)分、流畅性(7.62±2.74)分以及信息量(7.04±2.11)分;第三疗程失语指数(81.09±11.53)分、命名(7.46±1.54)分、复述(8.53±1.16)分、理解(8.53±1.97)分、流畅性(8.53±1.23)分以及信息量(7.94±1.84)分。对照组患者第一疗程检测结果:失语指数(52.37±13.24)分、命名(3.93±1.52)分、复述(5.92±1.56)分、理解(5.80±1.42)分、流畅性(4.94±1.47)分以及信息量(5.57±2.01)分;第二疗程失语指数(55.91±14.34)分、命名(4.14±1.44)分、复述(6.13±1.89)分、理解(6.24±2.02)分、流畅性(5.20±2.04)分以及信息量(6.20±1.53)分;第三疗程失语指数(63.93±13.32)分、命名(5.12±1.72)分、复述(7.16±2.05)分、理解(7.06±2.43)分、流畅性(5.83±2.33)分以及信息量(6.73±2.011)分。结论脑损伤失语患者接受多奈哌齐联合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患者语言功能和非语言功能的恢复,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奈哌齐 高压氧 脑损伤 失语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赖成虹 刘信东 +2 位作者 卢丽翔 李梦妮 李作孝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9-38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0例脑梗死(脑梗死组)、45例脑出血(脑出血组)和40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EPO水平。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0例脑梗死(脑梗死组)、45例脑出血(脑出血组)和40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EPO水平。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血清EPO水平[(1.64±0.41)ng/ml,(1.59±0.54)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17±0.86)ng/ml](均P<0.05),脑梗死组及脑出血组的NIHSS评分[(10.42±3.75)分,(11.58±4.16)分]与血清EPO水平呈负相关(r=-0.482,r=-0.537,均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EPO水平明显升高,并且病情越重的患者血清EPO水平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急性脑卒中 脑梗死 脑出血
下载PDF
ELOVL6基因基于Nod样受体蛋白3通路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柳华 刘信东 +3 位作者 罗丹阳 聂毅 季一飞 刘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5-71,共7页
目的探讨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家族成员6(elongase of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family member 6,ELOVL6)基因基于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体通路参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 目的探讨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家族成员6(elongase of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family member 6,ELOVL6)基因基于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体通路参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stroke,LAA)的发病机制。方法以LAA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体检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为对照,采用小干扰RNA技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研究目标人群外周血ELOVL6、NLRP3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蛋白定量,以分析ELOVL6基因参与LAA发病的可能机制。结果在LAA患者和健康人群中,ELOVL6基因、NLRP3基因mRNA水平(ELOVL6:0.0011±0.0003 vs.0.0005±0.0003,P<0.05;NLRP3:0.049±0.015 vs.0.003±0.002,P<0.05)和蛋白定量(ELOVL6:0.801±0.347 vs.0.451±0.193,P<0.05;NLRP3:0.897±0.346 vs.0.406±0.339,P<0.05),LAA患者均较对照人群增加;IL-6和TNF-α两个炎性指标蛋白表达量(IL-6:1.087±0.178 vs.0.507±0.094,P<0.05;TNF-α:0.600±0.092 vs.0.196±0.044,P<0.05)高于对照人群。进一步分析发现,LAA患者NLRP3基因与IL-1β(r=0.937,P<0.001)、IL-6(r=0.723,P=0.018)和TNF-α(r=0.672,P=0.033)蛋白表达具有正相关性,ELOVL6基因与NLRP3基因蛋白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785,P=0.007),小干扰RNA干扰ELOVL6基因会引起NLRP3基因mRNA(0.002±0.001 vs.0.049±0.015,P=0.010)和蛋白(0.399±0.081 vs.0.897±0.346,P=0.002)表达水平降低。结论ELOVL6基因可能通过ELOVL6-NLRP3-炎症因子信号通路参与了LAA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 ELOVL6基因 NLRP3基因 炎症因子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血性脑白质病病人认知及执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利娟 王欣 刘信东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1216-1219,共4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缺血性脑白质病(WMIL)病人认知功能及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核工业四一六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66例WMIL病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和研究组,均给予降低颅压、平衡体内水电解质、服用降脂降压、...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缺血性脑白质病(WMIL)病人认知功能及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核工业四一六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66例WMIL病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和研究组,均给予降低颅压、平衡体内水电解质、服用降脂降压、脑蛋白水解物类脑保护剂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另施予FNS 1日1次,持续电刺激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分别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识评量表(MoCA)、斯特鲁色词测试C部分(SCETC)、画钟测验(CDT)以及执行功能相关脑区白质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测算。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MMSE和MoCA评分、SCWT-C和CDT测验结果以及FA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MMSE和MoCA评分均有所增加,SCWT-C正确率提高,耗费时间缩短以及CDT评分增加,脑部各区FA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研究组上述指标本组内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基础组上述指标本组内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病人MMSE评分[(17.86±2.79)分]、MoCA评分[(18.52±3.86)分]、SCWT-C测验结果[正确率(66.92±5.29)%]、CDT测验结果[(2.89±0.26)分]以及FA值均高于基础组[MMSE(14.58±3.52)分、MoCA(14.81±4.37)分、SCWT-C正确率(49.42±6.35)%、CDT(1.99±0.41)分],两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NS疗法能够提高WMIL病人的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近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病 缺氧缺血 小脑顶核 电刺激 认知功能 执行功能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抗凝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武丽萍 胡立禄 +2 位作者 杜鹃 贾国渠 陈巍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9-562,共4页
目的比较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窦性心律左心功能不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27例分为3组:对照组(42例,安慰药,po)、达比加群酯组(45例,150mg,bid,po)及华法林组(40例,2.5 mg&... 目的比较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窦性心律左心功能不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27例分为3组:对照组(42例,安慰药,po)、达比加群酯组(45例,150mg,bid,po)及华法林组(40例,2.5 mg·d^(-1),po),规律门诊随访21个月。结果对照组、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1.4%,0.0%,5.4%(P<0.01);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2.9%,18.9%(P<0.01)。达比加群酯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与华法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P<0.05)。结论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窦性心律左心功能不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且达比加群酯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华法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华法林 心肌病 扩张型 抗凝治疗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鹃 傅宏泰 《新医学》 1999年第6期314-314,319,共2页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单纯疱疹病毒 诊断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及对其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赖成虹 张利娟 +1 位作者 蒲永联 李作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7-449,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使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变化,探讨依达拉奉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60例发病在12~48h,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 目的通过观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使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变化,探讨依达拉奉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60例发病在12~48h,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30例;依达拉奉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10d;治疗前,治疗后3d、10d,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进行标准评分,并用放免法检测患者的血清EPO水平。结果治疗前依达拉奉组、常规治疗组的NIHSS评分和血清EP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依达拉奉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d,依达拉奉组NIHSS评分开始降低,血清EPO水平开始升高,而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继续升高,血清EPO水平继续降低;治疗后10d,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NIHSS评分降低,血清EPO水平显著增高,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升高患者血清EPO水平,提示依达拉奉能通过促进EPO释放发挥其自由基清除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红细胞生成素 自由基清除剂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