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施工人群症状自评量表测试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袁振才 张雪峰 +3 位作者 邓云青 谢远志 王振江 彭全升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对施工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3—4月,采用个体测试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77名青藏铁路参建人员(观察组)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对施工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3—4月,采用个体测试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77名青藏铁路参建人员(观察组)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阳性项目、阳性均分、总分共12项,并以文献记载的平原人群参考数据作为对照组,并探索平原冬休时间、进驻高原时间、年龄、婚姻状况、进驻高原次数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高原施工人群(SCL-90)主观症状中总分、阳性项目、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7项均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平原冬休时间<90d组除阳性均分外,其余11项指标均分显著高于≥90d组(P<0.05或P<0.01);高原驻留时间≥60d组12项主观症状评分均高于<60d组(P<0.05或P<0.001);进驻高原次数与其中的8项指标呈正相关,高原驻留时间与12项主观症状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01),平原冬休时间与11项主观症状评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01);除进驻高原次数≥3次者的阳性项目和阳性均分高于进驻高原次数≤2次者外(P<0.05),不同年龄、进驻高原次数及婚姻状况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原环境对施工人员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负性影响,应尽可能缩短高原施工周期、适当延长平原冬休时间,这对提高再入高原人员的习服水平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高原 高原驻留时间 冬休时间
下载PDF
影响群体高原习服主观认知因素调查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雪峰 邓云青 +1 位作者 徐雪芳 裴志伟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5期456-456,共1页
关键词 高原习服 认知因素 流行病学方法 高原医学 个体因素 精神因素 营养因素 体力负荷 海拔高度 生活习惯 群体预防 青藏铁路
下载PDF
认知治疗对进驻高原人群应激水平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雪峰 邓云青 +2 位作者 裴志伟 马德玉 王胜玉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6期524-524,共1页
关键词 高原人群 认知治疗 干预作用 应激水平 中介机制 认知评价 适应水平 干预效果
下载PDF
移居高原不同时期睾酮对血红蛋白量变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雪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6期1082-1083,共2页
目的:研究移居中度高原血液睾酮含量与血红蛋白水平变化间的深层联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对海拔2800m高原的初入者和久居者男女性中青年共238人进行血浆睾酮测定,并将其测值由小到大分为4个数值等级范围组,分别为~14nmol/L组(77人)、~... 目的:研究移居中度高原血液睾酮含量与血红蛋白水平变化间的深层联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对海拔2800m高原的初入者和久居者男女性中青年共238人进行血浆睾酮测定,并将其测值由小到大分为4个数值等级范围组,分别为~14nmol/L组(77人)、~21nmol/L组(74人)、~28nmol/L组(55人)、>28nmol/L组(32人),而后分析比较相对应的血红蛋白量变情况。结果:随睾酮均值等级的增减,相应组血红蛋白水平亦呈同一方向有统计意义的增减变化。各组睾酮(nmol/L)和对应的血红蛋白(g/L)含量依次为10.75±2.31和118.38±13.12,17.33±2.03和124.61±10.94,24.46±2.17和129.97±12.18,34.58±4.76和136.22±10.24(F=16.28,P<0.01)。结论:生活环境变化中移居中度高原使血液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受睾酮含量变化的影响,与其有深层次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睾酮 血红蛋白 血浆 测定 放射免疫法
下载PDF
高原施工群体医疗卫生保障的过程管理
5
作者 祁裕 张雪峰 裴志伟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4-435,共2页
关键词 过程管理 医疗卫生保障 施工群体 高原
下载PDF
急性重型高原病集束化治疗方案的建立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雪峰 马四清 +2 位作者 吴世政 杨正平 陈强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高原病的集束化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高原肺水肿(HAPE)、高原脑水肿(HACE)确诊病例2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集束化方案治疗组(125例)和一般疗法治疗对照组(78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高原病的集束化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高原肺水肿(HAPE)、高原脑水肿(HACE)确诊病例2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集束化方案治疗组(125例)和一般疗法治疗对照组(78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极重型患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并对其进行加强监测和治疗(即集束化治疗方案);伴有呼吸衰竭、严重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包括有创和无创);伴有循环不稳定者给予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伴有肾功能不全/衰竭的患者可给予利尿及血液透析治疗;同时预防消化道出血和纠正凝血功能紊乱。按照HAPE和HACE的分期和分型,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组的住院时间、总治愈率、总病死率及不同分型患者的病死率。结果集束化方案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d:5.28±3.17)较一般疗法治疗对照组(6.94±4.05)缩短了1.66d(P〈0.05);总治愈率提高了7.06%(96.80%比89.74%,P〈0.05);重型和极重型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下降了5.59%和31.15%,总病死率较一般疗法治疗对照组明显下降(3.20%比10.26%,P〈0.05)。结论高原医学与重症医学紧密结合的集束化治疗方案能有效降低重型和极重型HAPE、HACE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高原病 集束化治疗方案
原文传递
高原施工人群急性重型高原病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8
7
作者 张雪峰 叶平安 陈晓峰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7-9,共3页
目的:了解高原施工人群急性重型高原病患病率及群体影响因素.方法:用流行病学调查对3年期间8个施工单位27 606人次,累积229例发病者进行统计,并将群体基础预防优良者8 176人(A组)和预防不良者19 430人(B组),海拔~3 600 m、~4 600 m、... 目的:了解高原施工人群急性重型高原病患病率及群体影响因素.方法:用流行病学调查对3年期间8个施工单位27 606人次,累积229例发病者进行统计,并将群体基础预防优良者8 176人(A组)和预防不良者19 430人(B组),海拔~3 600 m、~4 600 m、~5 072 m进行比较.结果:患病率(%):总人群0.83,其中高原肺水肿0.50,高原脑水肿0.28,两者并存者0.05,且在B组高于A组和随海拔梯度上升总患病率上升.A组0.32,B组1.04(x2=36.95,P<0.001);三个海拔人群依次为0.00,0.68及1.34(x2=21.90,P<0.001);个群最高4.82(首年)和2.26(次年),且均发生在最高海拔区.结论:急性重型高原病患病率仍不容乐观,主要影响因素为海拔高度和群体基础预防水平;加强劳动保护、卫勤保障、习服性登高及社会-心理适应促进可大幅度降低群体患病率,且是当前高原医学和社会支持需要解决的首要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患病率 急性重型高原病 因素 群体
原文传递
复方丹参滴丸抗高原缺氧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雪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631-1634,共4页
复方丹参滴丸抗缺氧作用的中医药学、生化药理学、分子药理学、临床药理学机制逐渐被研究,其抗缺氧、抗衰老、抗氧化、抗疲劳、抗辐射、免疫调节等"适应原"样药物作用日益被揭示。目前已证实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抗大鼠高原低氧... 复方丹参滴丸抗缺氧作用的中医药学、生化药理学、分子药理学、临床药理学机制逐渐被研究,其抗缺氧、抗衰老、抗氧化、抗疲劳、抗辐射、免疫调节等"适应原"样药物作用日益被揭示。目前已证实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抗大鼠高原低氧组织病理损害、调节高原人血清生物化学物质代谢、改善高原习服期基础生理指标与心血管的效应、改善高原血液流变学特征等作用,可用于高原反应、高原脑水肿、慢性高原病、高原心肌缺血、高原高黏滞血症等急慢性高原病及高原习服、保健、预防、康复及治疗中,但尚需加强循证医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高海拔 缺氧 适应原
原文传递
高原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 被引量:14
9
作者 青格乐图 张雪峰 +2 位作者 裴志伟 秦念 马德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83-584,共2页
目的:研究高原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与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国产MPG1型动态血压监测仪,对进驻海拔4800m高原施工、平原医学体检为正常血压的36例男性高原高血压患者,进行标准化动态血压检测。结果:高原高血压以白昼血压和舒张压(DBP)升... 目的:研究高原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与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国产MPG1型动态血压监测仪,对进驻海拔4800m高原施工、平原医学体检为正常血压的36例男性高原高血压患者,进行标准化动态血压检测。结果:高原高血压以白昼血压和舒张压(DBP)升高为主,DBP均值在全天、白昼均达高血压标准而收缩压(SBP)只在白昼达到标准,夜间二者均下降到正常范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P<0·01),其昼夜节律仍呈杓形变化曲线但夜间下降百分率仍<10%,心率与DBP、SBP、平均压及心率×血压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1)。结论:高原高血压的动态变化节律主要受机体耗氧程度的影响,即与低氧性增压反应有关,其防治重点仍应放在减少氧耗、改善低氧这一核心问题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海拔 动态血压
原文传递
过程管理与高原建设群体医疗卫生保障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雪峰 祁裕 裴志伟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低气压、多风、干燥,严重威胁建设者身体健康.笔者于2001年至2005年在青藏铁路线执行医疗保障任务期间,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生存重于施工”的方针,保障了广大参建员工的身体健康,促进了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笔者认...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低气压、多风、干燥,严重威胁建设者身体健康.笔者于2001年至2005年在青藏铁路线执行医疗保障任务期间,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生存重于施工”的方针,保障了广大参建员工的身体健康,促进了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笔者认为大群体医疗卫生保障的关键是过程管理,其核心是在高原施工群体医疗卫生保障的全过程中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的管理,重点在于每个环节中的管理(环节控制),即过程管理(过程控制),强调其有效性和实效性。实践证明。这一方法能很好地实现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与功能的统一。医疗卫生管理手段与医疗卫生技术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过程管理 青藏高原 群体 高原施工 医疗卫生技术 医疗卫生管理 身体健康 医疗保障 以人为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