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熊耳山矿集区金多金属矿成矿的几点新认识 被引量:5
1
作者 燕长海 李肖龙 +4 位作者 韩江伟 冯燕涛 马振波 郭波 宋要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共12页
以往多认为熊耳山矿集区金多金属矿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区域性的马超营断裂及其NE向、NW向次级断裂,尤其是NE向次级断裂,往往具有等间距分布的特征。在这种认识指导下,熊耳山矿集区的金多金属矿找矿取得了很大成果。近年来,虽然熊耳山矿集... 以往多认为熊耳山矿集区金多金属矿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区域性的马超营断裂及其NE向、NW向次级断裂,尤其是NE向次级断裂,往往具有等间距分布的特征。在这种认识指导下,熊耳山矿集区的金多金属矿找矿取得了很大成果。近年来,虽然熊耳山矿集区新发现了槐树坪、石窑沟等金、钼矿床,但整体找矿进展并不大,成矿认识方面也没有较大的突破。通过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在熊耳山矿集区内金多金属成矿与找矿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认识,总结如下:(1)熊耳群与太华岩群之间的不整合面是熊耳山矿集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的主控构造,控制着区内金多金属矿田(床)的空间展布;(2)熊耳期古火山活动对区内金多金属成矿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鸡蛋坪组火山岩地层内的矿床(点)均赋存于不同级别的古火山构造内,应为火山岩型金矿;(3)含钾长石石英脉型钼矿的形成可能也与熊耳期火山活动有关;(4)熊耳山矿集区内广泛存在的"硅帽"或"硅化带"对深部成矿有指示意义,建议对其开展深入的矿物学、岩石学和成矿学研究,以取得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下一步的找矿勘探应该主要围绕这两个控矿构造进行。矿集区内发育大量的硅化带或硅帽,可能是碱交代成矿作用在浅部的表现,指示了深部存在巨大的碱交代体,应该作为下一步找矿勘探的指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找矿 不整合面 古火山构造 火山岩型金矿 硅帽 矿集区 熊耳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