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4~2004年我院烧伤创面感染常见菌及药敏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邵家松 刘群英 +2 位作者 岳毅刚 周海 花鸣春 《华夏医学》 2005年第4期570-571,共2页
目的:总结1994~2004年我院烧伤创面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变化,以便对烧伤创面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方法:185例烧伤患者,分别于入院后不定期取创面分泌物或脓液标本培养,并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85例患者中分离出16种细菌,2种真菌,共248株.... 目的:总结1994~2004年我院烧伤创面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变化,以便对烧伤创面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方法:185例烧伤患者,分别于入院后不定期取创面分泌物或脓液标本培养,并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85例患者中分离出16种细菌,2种真菌,共24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4.0%(金黄色葡萄球菌87株,占35.0%),革兰阴性菌占43.1%(绿脓杆菌45株,占18.1%).结论:①烧伤创面感染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孢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更占优势,耐药菌株增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②少见菌包括真菌感染有增加的趋势.③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面感染 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试验
下载PDF
单纯网状植皮与联合MEBO修复烧伤创面分析
2
作者 邵家松 岳毅刚 周海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4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探讨深度烧伤创面治疗方法。方法 :34例大面积烧伤病人 ,共 110个部位。其中 4 8个部位单纯用自体网状皮移植 ,6 2个部位用自体网状皮移植联合MEBO治疗 ,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结果 :当网状皮比例在 1∶3及 1∶3以下时 ,两种方... 目的 :探讨深度烧伤创面治疗方法。方法 :34例大面积烧伤病人 ,共 110个部位。其中 4 8个部位单纯用自体网状皮移植 ,6 2个部位用自体网状皮移植联合MEBO治疗 ,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结果 :当网状皮比例在 1∶3及 1∶3以下时 ,两种方法治疗效果差别不明显。当网状皮比例在 1∶3以上时 ,网状皮联合MEBO移植无论从时间及效果均优于单纯用自体网状皮移植。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皮 MEBO 修复创面 愈合时间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皮肤溃疡的治疗
3
作者 刘群英 邵家松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72-573,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 皮肤溃疡 治疗 临床资料 糖尿病足 X线检查 骶尾部
下载PDF
胸锁乳突肌“Z”成形术矫正肌性斜颈
4
作者 邵家松 周海 岳毅刚 《华夏医学》 2004年第4期529-530,共2页
目的 :探讨肌性斜颈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Z”成形术延长缩短的胸锁乳突肌。结果 :32例肌性斜颈患者经“Z”成形术后均取得了较好的改善。结论 :“Z”成形术是纠正斜颈较好的方法 。
关键词 Z成形术 肌性斜颈 胸锁乳突肌
下载PDF
腋皱小切口治疗腋臭
5
作者 邵家松 刘群英 岳毅刚 《华夏医学》 2004年第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腋臭 腋皱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自体游离脂肪颗粒移植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林 岳毅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1期5742-5746,共5页
背景:微血管的生成是脂肪细胞成活的关键。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别对血管生长有促进作用。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脂肪颗粒移植成活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 背景:微血管的生成是脂肪细胞成活的关键。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别对血管生长有促进作用。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脂肪颗粒移植成活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将自体大网膜脂肪颗粒移植于背部,然后分别加入生理盐水,50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5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0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5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0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于移植15,30d处死大鼠取出移植物。结果与结论:100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实验组移植物的残余质量和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可促进移植的脂肪颗粒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网膜 脂肪颗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联合应用
下载PDF
自体网状皮移植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四肢关节创面32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邵家松 彭毅志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9-169,共1页
关键词 自体网状皮 关节创面 烧伤患者 移植修复 大面积深度烧伤 四肢 TBSA 关节部位 Ⅲ度创面 深Ⅱ度创面 临床资料 关节损伤 Ⅲ度烧伤 感染创面 开放性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链尿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余震 余州 +3 位作者 吴骐而 石定 岳毅刚 彭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5期6835-6838,685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9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六组:普通饲料喂养+缓冲液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缓冲液(H.E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35mg/kg链...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9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六组:普通饲料喂养+缓冲液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缓冲液(H.E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35mg/kg链尿佐菌素组(H.E+3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4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5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55 mg/kg STZ组)及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6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诱导胰岛素抵抗,继之腹腔注射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体重、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与常规饮食组相比,高糖高脂饮食各组大鼠出现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显著升高(P<0.01),ISI显著下降(P<0.01)。不同剂量STZ注射,H.E+45 mg/kg STZ组成模率最高且无自愈现象。结论:通过STZ腹腔注射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可成功复制出实验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45 mg/kg为STZ理想注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物模型 链脲佐菌素
原文传递
应用下部蒂经乳腺上部皮瓣隧道行乳房肥大缩小术17例
9
作者 邵家松 岳毅刚 周海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5-316,共2页
关键词 下部蒂 经乳腺上部皮瓣隧道术 乳房肥大 乳房缩小术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成纤维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骐而 吕璐 +4 位作者 辛海明 罗亮 童亚林 莫永亮 岳毅刚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0-375,共6页
目的探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培养上清液(hAMSC-CS)对人Fb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1)取废弃胎盘新鲜羊膜组织,分离hAMSC,并进行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3 d及第3代hAMSC形态。(2)取2批次第3代hAMSC,免疫... 目的探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培养上清液(hAMSC-CS)对人Fb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1)取废弃胎盘新鲜羊膜组织,分离hAMSC,并进行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3 d及第3代hAMSC形态。(2)取2批次第3代hAMSC,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波形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90、CD73、CD105及CD45表达。(3)收集培养72 h的第3代hAMSC-CS,ELISA法检测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EGF、bFGF的含量。(4)取包皮环切术后废弃包皮,分离人Fb,并进行传代培养。采用第3代人Fb进行以下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及10%、30%、50%、70%hAMSC-CS组,每组48孔。空白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2%FBS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后4组分别用含相应体积分数hAMSC-CS和体积分数2%FBS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培养12、24、48、72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及酶标仪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选取使人Fb增殖活性最高的相应体积分数hAMSC-CS用于以下实验。(5)另取人Fb,分为空白对照组及50%hAMSC-CS组,同(4)处理,每组4孔。分别于划痕后0(即刻)、12、24、48、72 h,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测细胞迁移距离。(6)另取人Fb,同(5)分组处理,每组3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t检验。结果(1)培养3 d,多数hAMSC形态较大,呈纺锤形多突起的Fb样或扁平多角形。第3代hAMSC呈梭形或纺锤形,波形蛋白表达呈强阳性,细胞表面标志物CD90、CD73、CD105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2)hAMSC-CS中IGF-Ⅰ、VEGF、EGF、bFGF的含量分别为(11.7±1.0)、(316±68)、(6.1±0.4)、(1.49±0.05)pg/mL。(3)培养12~72 h,各hAMSC-CS组人Fb增殖活性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50%hAMSC-CS组人Fb增殖活性最高。(4)划痕后0 h,2组人Fb划痕宽度几乎相同。划痕后12~72 h,50%hAMSC-CS组人Fb迁移距离明显长于空白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5)空白对照组人Fb凋亡率为(16.2±2.4)%,明显高于50%hAMSC-CS组的(7.4±3.6)%(t=6.710,P〈0.01)。结论hAMSC-CS对人Fb的增殖和迁移具有促进作用,对人Fb的凋亡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细胞凋亡 人羊膜间充质 干细胞
原文传递
咪喹莫特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闫伦 李辉超 +4 位作者 王大雷 楚菲菲 李昕珊 岳毅刚 夏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7期1214-1218,共5页
目的:研究咪喹莫特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1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雌雄不限,根据本实验室的改良方法建立兔耳瘢痕模型,每只兔耳腹侧做六个直径为1cm的圆形创面,每个相距1.5cm,双侧对称,左耳为实验组涂抹5%咪喹莫特软... 目的:研究咪喹莫特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1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雌雄不限,根据本实验室的改良方法建立兔耳瘢痕模型,每只兔耳腹侧做六个直径为1cm的圆形创面,每个相距1.5cm,双侧对称,左耳为实验组涂抹5%咪喹莫特软,右耳为对照组涂抹等量凡士林软膏,待术后14天上皮化均完全后开始涂抹,一日一次。分别于术后14天、21天、28天、35天及42天同一时间点空气栓塞随机处死2只兔子,后沿每个瘢痕边缘外周的0.5cm处环形切下,经瘢痕最凸点直径一切为二,一半固定后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形态学差异,测量并计算瘢痕增生指数(Scar elevation index,SEI);另一半用于提取RNA,反转录后行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细胞因子IFN-γ及IL-4的表达。结果:HE及Masson染色可见实验组胶原沉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SEI显示空白对照组于术后第21天增生程度达到高峰,其增生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Real-time PCR结果可见实验组Col-Ⅰ及IL-4的表达在各时间点明显降低,且IFN-γ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结论:咪喹莫特可能通过调节IFN-γ及IL-4的表达来发挥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耳瘢痕模型 咪喹莫特 增生性瘢痕 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