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过程导向的《笔译工作坊》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桂林学院为例
1
作者 谭敏 《考试与评价》 2022年第5期16-21,共6页
为响应国家针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应用型转变的号召,桂林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尝试。笔者以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理论为指导,以桂林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教育平台中的代表课程——《笔译工作坊》为例,... 为响应国家针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应用型转变的号召,桂林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尝试。笔者以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理论为指导,以桂林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教育平台中的代表课程——《笔译工作坊》为例,从该课程教学改革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了改革目标、主要内容及实施方案,并列举了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取得的成果。笔者认为从工作过程出发进行教学改革,使《笔译工作坊》课程与翻译行业岗位实际需求对接更为紧密,能提升学生的笔译职业能力,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亦能满足语言服务市场对翻译人才的要求。此外,教学改革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更进一步丰富了校企合作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过程导向 《笔译工作坊》 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 行动导向
下载PDF
“世界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桂林石刻再认识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彦立 《桂学研究》 2023年第2期96-107,共12页
桂林石刻是桂林悠久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历代学者主要从基础整理、文学及历史研究、艺术研究、文物保护等常规的研究视角出发,对有铭文性石刻进行研究探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体系是当前国际主流且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机... 桂林石刻是桂林悠久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历代学者主要从基础整理、文学及历史研究、艺术研究、文物保护等常规的研究视角出发,对有铭文性石刻进行研究探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体系是当前国际主流且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本文从“世界文化遗产”视角着眼,参照相关指南标准及文献,对桂林石刻的研究范围重新审视,探寻其“突出普遍价值”,呈现其“整体性”和“真实性”,为桂林石刻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石刻 桂林摩崖石刻 “世界文化遗产”视角 再认识
下载PDF
传播生态视域下的桂林文化城朗诵诗运动研究
3
作者 刘娇 刘渊 《桂学研究》 2023年第2期56-64,共9页
随着抗战的深入,朗诵诗运动作为一个能够直接联系起诗人与群众、实现诗歌大众化的主要途径,迅速开展了起来。其中,桂林文化城的朗诵诗运动,从理论到实践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文化城良好的传播生态环境推动了朗诵诗运动的积极开展;颇... 随着抗战的深入,朗诵诗运动作为一个能够直接联系起诗人与群众、实现诗歌大众化的主要途径,迅速开展了起来。其中,桂林文化城的朗诵诗运动,从理论到实践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文化城良好的传播生态环境推动了朗诵诗运动的积极开展;颇具特色的传播形式激发出了诗歌的全新生命力,但桂林的朗诵诗运动也存在着一些暧昧地带与隐隐危机。重返历史现场,从生态传播视域的角度追溯桂林朗诵诗运动的传播发展,可以从中观测到朗诵诗运动所引起的诗人与读者、诗人与时代的互动关系,回顾桂林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文学生态系统,在其中寻找具有流传价值的桂林诗史,对新诗研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文化城 传播生态 朗诵诗运动
下载PDF
后结构主义与族裔文学研究:保罗•帕顿教授访谈录
4
作者 蒋瑛 保罗•帕顿 《外国语文研究》 2021年第4期1-13,共13页
保罗•帕顿教授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弘毅讲席教授,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德里达、德勒兹及后结构主义研究国际知名学者。近年来,帕顿教授将后结构主义应用到库切、石黑一雄等族裔作家的文学作品解读中,其精彩的哲学解读为族裔文学研... 保罗•帕顿教授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弘毅讲席教授,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德里达、德勒兹及后结构主义研究国际知名学者。近年来,帕顿教授将后结构主义应用到库切、石黑一雄等族裔作家的文学作品解读中,其精彩的哲学解读为族裔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灵感。在访谈中,帕顿教授首先分享了他在中国教学和做研究的经历及感受,接着对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后结构主义的局限性及解构主义在中国的接受进行了评价。之后帕顿教授指出德勒兹哲学与族裔文学研究结合可能的切入点,并从德里达“将临性”的视角对小说《极端希望》做了精彩的后结构主义解读,最后结合具体的文学文本阐述了自己关于族裔文学“丧失”特点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帕顿 德里达 德勒兹 后结构主义 族裔文学
下载PDF
钱宗范老师访谈录
5
作者 赖晓葭 《桂学研究》 2023年第1期310-319,共10页
采访时间:2022年1月18日,16:00—18:00采访地点:钱宗范老师家采访者:赖晓葭前言:钱宗范老师是江苏苏州市人,于1961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五年制本科毕业,1964年山东大学历史系先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1965年响应国家号召,到桂林广西师范学院... 采访时间:2022年1月18日,16:00—18:00采访地点:钱宗范老师家采访者:赖晓葭前言:钱宗范老师是江苏苏州市人,于1961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五年制本科毕业,1964年山东大学历史系先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1965年响应国家号召,到桂林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任教,迄今56个春秋。他是1991年桂林市人文社科界首位获得国务院第一批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史 广西师范学院 采访地点 广西师范大学 采访者 历史系 历史学系 人文社科
下载PDF
非遗曲艺零零落艺术特征探微
6
作者 赵莉莉 《桂学研究》 2023年第1期322-333,共12页
非遗曲艺零零落,因其唱词中的衬词“零零落”而得名。零零落于清乾隆年间从沿街乞唱的女盲艺人等下级阶层中萌芽及生成,流播并演变成为独特的广西代表性曲种。零零落曲本唱词因诙谐幽默、平中蕴奇、巧用桂北音韵而具有俏皮的特色,曲唱... 非遗曲艺零零落,因其唱词中的衬词“零零落”而得名。零零落于清乾隆年间从沿街乞唱的女盲艺人等下级阶层中萌芽及生成,流播并演变成为独特的广西代表性曲种。零零落曲本唱词因诙谐幽默、平中蕴奇、巧用桂北音韵而具有俏皮的特色,曲唱音乐因突出欢乐主调、独特衬腔、地方色彩浓郁的唱腔而呈现欢快的色彩。然而,当今零零落的生存面临窘境,相关研究微乎其微,专业演员极其稀少,值得加强研究和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曲艺 零零落 艺术
下载PDF
师生合作评价视角下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教学研究——以“英语演讲”课程为例
7
作者 蒙洁琴 《英语教师》 2023年第6期28-30,34,共4页
针对目前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比较弱的现状,探讨将“师生合作评价”理念引入“英语演讲”课程建设,并有效融入中国故事,采用“一文三稿”动态评价模式。实践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对落实“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大学生价值观、增强... 针对目前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比较弱的现状,探讨将“师生合作评价”理念引入“英语演讲”课程建设,并有效融入中国故事,采用“一文三稿”动态评价模式。实践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对落实“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大学生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知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更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文化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故事 师生合作评价 英语演讲
下载PDF
智慧协同:区域教育中发挥社区功能的优化策略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赖晓葭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8-22,共5页
社区协同育人是区域教育治理背景下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最大限度保障教育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造区域教育共同体、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力量。要加强技术优化,立足区域教育深度发掘数字技术潜能,以技术融合提供教... 社区协同育人是区域教育治理背景下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最大限度保障教育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造区域教育共同体、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力量。要加强技术优化,立足区域教育深度发掘数字技术潜能,以技术融合提供教育服务综合方案,以资源利用扩大教育开发覆盖区域,以信息共享推动教育资源落地应用;要推动功能优化,聚焦教育协同全面回归社区建设本质,找到社区协同对区域社会的贡献点、社区成员对区域教育的需求点;要加强路径优化,围绕智慧教育提升社区协同的智能化,通过智能决策推动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通过自动管理推动育人资源与建设资源统筹调配,通过机制建设推动社区风尚与教育生态持续优化,通过轨迹分析推动日常生活与学习习惯全面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协同 区域教育 社区功能 智慧育人 大数据
下载PDF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主客观混杂的沉浸式叙事 被引量:1
9
作者 欧炼芬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51-153,共3页
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The Father)改编自同名舞台剧。影片采用主客观视角混杂的沉浸式叙事手法,将混乱的人、物、时间和空间糅合在一起,完美地衔接虚幻与现实,无形中牵出一根电影的叙述线,带观众进入年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内心世... 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The Father)改编自同名舞台剧。影片采用主客观视角混杂的沉浸式叙事手法,将混乱的人、物、时间和空间糅合在一起,完美地衔接虚幻与现实,无形中牵出一根电影的叙述线,带观众进入年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内心世界,让其一步步去体会衰老的过程和衰老的感觉。本文就此线索展开论述,探讨电影如何能乱中有序,在主客观混杂的沉浸式叙事中,为观众抓出一条逻辑清晰的脉络线,从而展现出电影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主客观混杂 沉浸式 衰老
下载PDF
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广西文场传承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索菲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1期192-194,197,共4页
广西文场是桂林为数不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承载着丰富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信息,具有值得保护的历史文化价值。针对目前广西文场传承传播中存在的人才培养、传播途径、资料保护、文化产业... 广西文场是桂林为数不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承载着丰富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信息,具有值得保护的历史文化价值。针对目前广西文场传承传播中存在的人才培养、传播途径、资料保护、文化产业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创新人才培育机制、资料整理数字化、建立和完善传播平台、文化产业建设等方面需采取的对策,以期为广西文场的传承、传播、发展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文场 传承传播 文化振兴
下载PDF
透视复合型类型电影作品的文本结构
11
作者 宋卫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47-149,共3页
在商业电影的发展浪潮中,类型片以其感官刺激、叙事多变、情节紧凑等多种优势成为这股浪潮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类型作品日益丰富的当下,单一的类型元素逐渐不再能满足市场和创作的需要,因此,融合多种类型要素的复合型类型电影逐渐... 在商业电影的发展浪潮中,类型片以其感官刺激、叙事多变、情节紧凑等多种优势成为这股浪潮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类型作品日益丰富的当下,单一的类型元素逐渐不再能满足市场和创作的需要,因此,融合多种类型要素的复合型类型电影逐渐应运而生。电影《天鹅挽歌》就是复合型类型电影,本文通过对文本中的复合型文本结构进行分析,寻找多种类型要素在文本中的组合方式,对这种创作方式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类型电影 《天鹅挽歌》 文本结构
下载PDF
《失控玩家》:科幻电影的边界问题
12
作者 杨晓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9-151,共3页
受到广泛关注的《失控玩家》在取得商业化成功的同时,也是近年来比较受到观众认可的科幻电影作品之一。但是从科幻实际概念范畴的角度上分析,这部电影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它将当代的流行文化同科幻创作的类型化特征结合在一起... 受到广泛关注的《失控玩家》在取得商业化成功的同时,也是近年来比较受到观众认可的科幻电影作品之一。但是从科幻实际概念范畴的角度上分析,这部电影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它将当代的流行文化同科幻创作的类型化特征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一种并不算成功的科幻文本世界,本文试图通过对这种科幻文本世界的界定重新讨论科幻电影本身的概念和边界问题,以及重新找到科幻电影本身的艺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类型电影 科幻电影定义 《失控玩家》
下载PDF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当代意识形态的文本建构问题
13
作者 熊惠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2-154,共3页
在世界经济持续下行、市场普遍萎靡的时代背景下,美国政治的发展乃至随之而来的世界格局的变化都始终令人瞩目。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某些具有当代社会批判意识的作品悄然而生,《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就是其中一例。虽然这部电影借历史之口... 在世界经济持续下行、市场普遍萎靡的时代背景下,美国政治的发展乃至随之而来的世界格局的变化都始终令人瞩目。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某些具有当代社会批判意识的作品悄然而生,《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就是其中一例。虽然这部电影借历史之口直斥美国政治生态,但是其中驳杂的意识形态问题还是依稀暴露出了美国在当代文化领域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笔者从电影的意识形态问题入手,分析这部电影潜藏在批判性背后的价值立场,从而寻找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理论建构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意识形态 法兰克福学派
下载PDF
从伊甸园到共同体:米沃什花园诗中的生态理想
14
作者 熊焕颖 《语文学刊》 2022年第5期106-113,共8页
米沃什巧妙运用“花园”意象,创作一系列意蕴复杂、内涵深刻的花园诗,集中呈现人与家园的多元关系。米沃什以诗为思,重返两希花园原型,探讨作为存在空间的花园隐含的人之本质问题;并借园丁与花园的互动关系,思考作为忧思主体之人与他者... 米沃什巧妙运用“花园”意象,创作一系列意蕴复杂、内涵深刻的花园诗,集中呈现人与家园的多元关系。米沃什以诗为思,重返两希花园原型,探讨作为存在空间的花园隐含的人之本质问题;并借园丁与花园的互动关系,思考作为忧思主体之人与他者之间的双向治理和互动建构的问题;最终命意在于召唤一种“彼此寓居”的生态共同体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沃什 花园诗 主体 共同体 彼此寓居
下载PDF
王士禛《古诗选》成书时间及编纂缘由新考
15
作者 胡韬 《韶关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23-29,共7页
关于王士禛《古诗选》的成书时间及编纂缘由,过去诸家多依据蒋寅《王渔洋事迹征略》中所引材料推断《古诗选》的成书时间,多依据蒋寅所论认为《古诗选》的编纂缘由是京师祝园集会。据考辨:《古诗选》初稿应于康熙二十年五月前后编选而成... 关于王士禛《古诗选》的成书时间及编纂缘由,过去诸家多依据蒋寅《王渔洋事迹征略》中所引材料推断《古诗选》的成书时间,多依据蒋寅所论认为《古诗选》的编纂缘由是京师祝园集会。据考辨:《古诗选》初稿应于康熙二十年五月前后编选而成,则康熙二十一年七月的京师祝园集会不应是《古诗选》的编纂缘由。此选编纂背景乃是康熙诗坛唐宋之争,其编纂缘由即矫枉时弊、正本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古诗选 成书时间 编纂缘由
下载PDF
罪恶与救赎——《拯救》中的两种诗学观
16
作者 熊焕颖 《贺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02-106,共5页
米沃什是一位深受宗教文化影响的诗人,其诗与圣经存在诸多或隐或现的互文关系。《拯救》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也是其诗学观形成的标志性作品。文章尝试从文化诗学的视角切入,结合诗集中的圣经文化意象,对其中的“罪恶”与“救赎”、“地狱... 米沃什是一位深受宗教文化影响的诗人,其诗与圣经存在诸多或隐或现的互文关系。《拯救》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也是其诗学观形成的标志性作品。文章尝试从文化诗学的视角切入,结合诗集中的圣经文化意象,对其中的“罪恶”与“救赎”、“地狱”与“天堂”等观念进行探讨,考察其背后的批判价值和诗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沃什 文化诗学 罪恶 救赎 诗学观
下载PDF
抗战诗歌的新方向——《顶点》杂志研究
17
作者 刘娇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3期1-10,共10页
《顶点》是戴望舒和艾青两位著名诗人1939年合编的诗刊,此刊物定位清晰,以诗歌为载体,反映战时中国各地景象及人民大众的生活面貌。刊物选稿要求突破狭义的战争诗,力图表现战争背景下各个阶层人民的生活,是一种多样化的全新书写。刊物... 《顶点》是戴望舒和艾青两位著名诗人1939年合编的诗刊,此刊物定位清晰,以诗歌为载体,反映战时中国各地景象及人民大众的生活面貌。刊物选稿要求突破狭义的战争诗,力图表现战争背景下各个阶层人民的生活,是一种多样化的全新书写。刊物主张抗战诗歌应该重新定位,将艺术性与政治性相结合,探索出崭新的创作方向。《顶点》杂志中无论是本土原创诗歌、外国译介诗歌,还是诗歌理论,都遵循了将抗战诗歌更推进一步的选稿原则,力图将中国新诗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戴望舒 《顶点》杂志 抗战诗歌 民国刊物
下载PDF
广西文场唱词的艺术特征
18
作者 黎池莲 《河池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7-13,共7页
广西文场是地域性很强的曲艺形式。唱词有“雅”、有“实”、有“俗”,多种风格并举。句式结构多样,既有上下句对称形式,也有长短句句式、还讲究句末押韵,一韵到底。从唱词角度挖掘广西文场的艺术特征,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广西文场曲艺特... 广西文场是地域性很强的曲艺形式。唱词有“雅”、有“实”、有“俗”,多种风格并举。句式结构多样,既有上下句对称形式,也有长短句句式、还讲究句末押韵,一韵到底。从唱词角度挖掘广西文场的艺术特征,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广西文场曲艺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文场 唱词 艺术特征
下载PDF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中英季节歌词的差异性探究
19
作者 周梦馨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8期51-53,共3页
在文化生态学视域下,季节歌词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适应特定生态环境的结果,承载着人类文化的深厚内涵。基于文化生态学视角,从自然环境、生活方式、节日习俗及季节意象等多方面分析中英季节歌词的差异,能够揭示中西方文化内涵的不同... 在文化生态学视域下,季节歌词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适应特定生态环境的结果,承载着人类文化的深厚内涵。基于文化生态学视角,从自然环境、生活方式、节日习俗及季节意象等多方面分析中英季节歌词的差异,能够揭示中西方文化内涵的不同,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以及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审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中英季节歌词 差异性
下载PDF
一带一路“桂乡圆梦”壮乡文化对外宣传与研究成果--以玉林桂圆为例
20
作者 庞连连 刘佳慧 +3 位作者 万瑶 孙于然 许悦君 蒙洁琴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15期237-239,共3页
玉林桂圆文化源远流长,由于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桂圆产业和桂圆文化传承和发展出现新的危机。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法以及文献调查法,依托“一带一路”大背景,借助互联网,挖掘和宣传壮乡桂圆文化。希望能增强当地百姓桂圆文化传播意识,有利于... 玉林桂圆文化源远流长,由于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桂圆产业和桂圆文化传承和发展出现新的危机。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法以及文献调查法,依托“一带一路”大背景,借助互联网,挖掘和宣传壮乡桂圆文化。希望能增强当地百姓桂圆文化传播意识,有利于推动桂圆文化的发展,为壮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寻找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圆 “一带一路” 文化传播 壮乡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