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苏时学的校勘活动
1
作者 陈丕武 刘海珊 《河池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5-120,共6页
清代学者苏时学在校勘方面颇有成就,他指出古书的讹、脱、倒、衍等问题。他还指出古书讹误的原因主要是传抄引起的,如形近而误、音近而误、附注抄成正文以及错简脱简等。苏时学的校书方法有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以及理校法四种。他以... 清代学者苏时学在校勘方面颇有成就,他指出古书的讹、脱、倒、衍等问题。他还指出古书讹误的原因主要是传抄引起的,如形近而误、音近而误、附注抄成正文以及错简脱简等。苏时学的校书方法有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以及理校法四种。他以此四法校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时学 校勘 文献
下载PDF
诗者,穷愁离索之人为之也——论谢良琦的诗歌批评思想
2
作者 陈丕武 刘海珊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1期46-50,65,共6页
封建文士追求人生不朽,大多首选入仕立功,若功业未成,乃思立言。谢良琦作诗以传世相期,论诗以传世为标准。而诗歌的流传,又以工为的则,其表现是诗需写诗人的真性情,且又要合于古诗的源流,即关注现实,发乎诗人之情,合乎儒家之义。为了实... 封建文士追求人生不朽,大多首选入仕立功,若功业未成,乃思立言。谢良琦作诗以传世相期,论诗以传世为标准。而诗歌的流传,又以工为的则,其表现是诗需写诗人的真性情,且又要合于古诗的源流,即关注现实,发乎诗人之情,合乎儒家之义。为了实现诗之工,他继承了传统的"诗穷而后工"的理论,认为诗是穷愁离索之人之所为,即生活困顿、仕途失意者,寄意于诗,故能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因之能工能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良琦 穷愁 诗歌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