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何芳 崔红学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2期145-148,共4页
目的 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淄博市桓台县妇幼保健院出生的7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7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 目的 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淄博市桓台县妇幼保健院出生的7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7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鸟巢式护理。比较两组生长发育情况、临床指标、神经心理发育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体重、身高、头围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体温变化幅度低于参照组,进奶增加量、排便次数及睡眠时间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儿心量表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鸟巢式护理可促进其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巢式护理 新生儿护理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进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吕璐璐 周永鑫 王福真 《系统医学》 2024年第6期132-135,共4页
目的评估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接受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桓台县妇幼保健院于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71例RDS... 目的评估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接受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桓台县妇幼保健院于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71例RDS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参照治疗方法划分对照组[纳入36例,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和观察组(纳入35例,给予NIPPV),比较两组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aCO_(2))、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Oxygen Pressure,PaO_(2))、酸碱度(Pondus Hydrogenii,pH)、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aO_(2)、p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氧疗时间为(73.53±6.71)h,短于对照组的(84.35±7.7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1,P<0.05)。观察组有创通气率、PS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RDS早产儿实施NIPPV,可以改善血气分析结果,降低有创通气率、PS使用率,减少并发症,缩短氧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分析 并发症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下载PDF
区县级医院医务人员新生儿复苏培训效果评估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宁 王宝生 +4 位作者 高科 王丽丽 宋明卫 徐峰 张勇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新法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合理培训在区县级医院推广的意义。方法本院于2009年4月开始开展"中澳新生儿窒息复苏在农村地区有效机制探讨"项目,对医务人员进行窒息复苏培训。选择开展项目后(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参加... 目的探讨新法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合理培训在区县级医院推广的意义。方法本院于2009年4月开始开展"中澳新生儿窒息复苏在农村地区有效机制探讨"项目,对医务人员进行窒息复苏培训。选择开展项目后(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为观察组,培训前为对照组,将培训前后医务人员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时自信心水平评估和执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评估进行比较,并对培训后医务人员窒息复苏考核合格率进行评估,考核满分38分,及格分33分。结果观察组各专业医务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自信心水平评估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儿科医师:(60.7±8.7)比(32.3±6.2),产科医师:(64.3±7.7)比(35.7±7.2),助产士/师:(65.0±6.8)比(36.3±7.5),麻醉医师(52.7±6.7)比(24.7±4.8),P均<0.05],执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能力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儿科医师:(14.8±2.9)比(8.0±2.3),产科医师:(16.0±2.3)比(9.0±2.1),助产士/师:(17.0±2.4)比(9.0±2.2);麻醉医师:(14.0±2.7)比(6.3±2.5),P均<0.05]。医务人员在规范化培训后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平均分分别为:儿科医师(33.1±3.6)分,产科医师(33.4±3.7)分,助产士/师(33.2±2.1)分,麻醉医师(33.1±4.3)分;最终考核总合格率86.7%。结论我院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培训方法有效可行,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复苏 培训 医务人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