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影像技术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1
作者 艾尚珍 艾延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3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放射影像技术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梁山县人民医院2022年4月—2023年11月收治的80例疑似原发性SAH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次展开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检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 目的:探讨放射影像技术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梁山县人民医院2022年4月—2023年11月收治的80例疑似原发性SAH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次展开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检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参照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统计两种放射影像技术诊断结果,并且比较两种放射影像技术诊断效能及对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情况。结果:3D-CTA及3D-DSA检查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D-DSA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高于3D-CTA检查技术(P<0.05);手术病理确诊的75例原发性SAH患者中,单发性和多发性动脉瘤患者数量分别为69例和6例,动脉瘤检出共计87个,其中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别26个、9个、25个、13个、14个。两种放射影像技术在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D-DSA检查技术总检出准确率高于3D-CTA检查技术(P<0.05)。结论:在原发性SAH疾病的检查诊断中,3D-CTA和3D-DSA两种放射影像技术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两者在诊断效能方面,3D-DSA要明显更优,其可以进一步提高颅内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影像技术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效能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