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陕西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发展模式——以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5期114-117,共4页
新建或改建知名度较高的考古遗址博物馆成为很多地区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途径。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就是这种发展浪潮中的一个典型例证,采取的是“小隐”型逐渐向“大显”型转变的发展模式。文章通过梁带村芮国遗址博... 新建或改建知名度较高的考古遗址博物馆成为很多地区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途径。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就是这种发展浪潮中的一个典型例证,采取的是“小隐”型逐渐向“大显”型转变的发展模式。文章通过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案例浅要探析陕西省考古遗址博物馆的现状和不足,针对现状初步梳理和分析,提出了转变发展模式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考古遗址博物馆 梁带村遗址 发展模式
下载PDF
肩水金关汉简所见田卒与戍卒之别 被引量:1
2
作者 牛忠菁 方琦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7期19-23,共5页
田卒和戍卒作为西北边疆兵卒的重要部分,对汉代有着重要的影响。肩水金关汉简的出土,为戍卒、田卒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中卒名籍以及相关简牍,可以证明戍卒和田卒不能单纯地作为一种卒种进行统筹。从金关汉简两者的名藉简分析,也... 田卒和戍卒作为西北边疆兵卒的重要部分,对汉代有着重要的影响。肩水金关汉简的出土,为戍卒、田卒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中卒名籍以及相关简牍,可以证明戍卒和田卒不能单纯地作为一种卒种进行统筹。从金关汉简两者的名藉简分析,也可看出两者有较大可能性在来源地中就已经根据职责分开,并且田卒和戍卒的服役期限的差距也是存在。通过对戍卒与田卒的属性、名籍简以及两者的服役期限等问题的探讨,可知田卒不属于戍卒,而是独立于戍卒之外的另一卒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水金关汉简 戍卒 田卒
下载PDF
陕西韩城千佛洞石窟调查与初步研究
3
作者 王龙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4,共7页
陕西省韩城市千佛洞石窟,是典型的四壁设坛式佛殿窟,主要造像有一佛二菩萨(文殊、普贤)二弟子、罗汉、涅槃、千佛等,大约开凿于明代中晚期,是当地著名寺院开化寺下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关中东部地区明清石窟寺和地方佛教史均具有重... 陕西省韩城市千佛洞石窟,是典型的四壁设坛式佛殿窟,主要造像有一佛二菩萨(文殊、普贤)二弟子、罗汉、涅槃、千佛等,大约开凿于明代中晚期,是当地著名寺院开化寺下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关中东部地区明清石窟寺和地方佛教史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城千佛洞 明代石窟 开化寺 五池菩萨
下载PDF
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出土玉璧研究
4
作者 王威 方琦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5-18,共4页
2014—2016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半拉山墓地进行考古发掘。根据已发表的简报、论文及相关资料,半拉山墓地出土有20余件红山文化玉璧,有圆形璧、椭圆形璧、方形璧、双联璧、三联璧、异形璧等。... 2014—2016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半拉山墓地进行考古发掘。根据已发表的简报、论文及相关资料,半拉山墓地出土有20余件红山文化玉璧,有圆形璧、椭圆形璧、方形璧、双联璧、三联璧、异形璧等。本文试图通过对半拉山墓地出土红山文化玉璧进行初步研究,包括玉璧的出土情况、形制特点、工艺技术、功用价值等,以丰富我们对辽西地区红山文化先民生活状况、精神层面信仰及相关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拉山墓地 玉璧 红山文化 玉器
下载PDF
安徽寿县新出土蔡侯产戈小考
5
作者 方琦 王一凡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2期26-28,共3页
安徽寿县西圈墓地M25新出一件蔡侯产戈,鸟书铭文六字,具有珍贵的文物与学术价值。梳理目前存世蔡侯产器,能够获得更多战国早期蔡国史事的考古学信息。而此件铜戈在寿县西圈墓地的出土,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当时此地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学... 安徽寿县西圈墓地M25新出一件蔡侯产戈,鸟书铭文六字,具有珍贵的文物与学术价值。梳理目前存世蔡侯产器,能够获得更多战国早期蔡国史事的考古学信息。而此件铜戈在寿县西圈墓地的出土,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当时此地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学界深入认识寿春城遗址提供了重要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侯产戈 蔡侯 西圈墓地 寿春城
下载PDF
辽西地区史前时期有槽石器初步研究
6
作者 方琦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6,共6页
辽西地区史前时期以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等文化体系组成。这些文化的众多遗址都曾出土过有槽石器,其形体虽小,但工艺精湛且带有一道或多道“刻槽”“沟槽”而耐人寻味。本文旨在通过对... 辽西地区史前时期以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等文化体系组成。这些文化的众多遗址都曾出土过有槽石器,其形体虽小,但工艺精湛且带有一道或多道“刻槽”“沟槽”而耐人寻味。本文旨在通过对辽西地区出土的史前时期有槽石器出土位置、形制特点的汇总,在学术界前期研究基础上,结合这一地域的其它影响因素对辽西地区史前时期有槽石器的产生、制作工艺、功用价值及其内涵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索,丰富对辽西地区史前时期先民社会生活状况、精神层面信仰及相关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有槽石器 箭杆校正器
下载PDF
陕西韩城七佛洞碑刻题记及其相关问题
7
作者 王龙 《法音》 2021年第3期44-49,I0004,共7页
韩城七佛洞,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香塬村西南山沟里的崖壁之上,是陕西关中东部地区规模相对较大的一处佛教组窟,现为韩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对于研究陕西关中东部地区佛教石窟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芝川镇 佛教石窟艺术 文物保护单位 碑刻题记 陕西关中 陕西省韩城市 七佛 韩城
原文传递
陕西韩城三通元代碑刻考述
8
作者 方琦 《碑林集刊》 2020年第1期-,共11页
韩城,位于陕西省东部,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滨黄河中游之西,与山西隔河相望。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韩城历史名人众多,文物古迹荟萃,素有"文史之乡"和"关... 韩城,位于陕西省东部,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滨黄河中游之西,与山西隔河相望。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韩城历史名人众多,文物古迹荟萃,素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08处,馆藏文物数万件,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元、明、清各类建筑及古代碑刻更是遍布城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韩城 历史名人 历史文化名人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文物古迹 馆藏文物 陕北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陕西韩城宋代《开化寺碑》考述
9
作者 方琦 《碑林集刊》 2022年第1期39-48,共10页
开化寺位于陕西韩城昝村故镇以东,盘河与汶水交汇处的黄河岸边,据传唐代敕建,今寺院建筑已无存。现存韩城市博物馆的宋代《开化寺碑》和韩城市烈士陵园的明代《开化寺铁钟》是目前见的两件开化寺遗物。《开化寺碑》(图一),全称《敕赐同... 开化寺位于陕西韩城昝村故镇以东,盘河与汶水交汇处的黄河岸边,据传唐代敕建,今寺院建筑已无存。现存韩城市博物馆的宋代《开化寺碑》和韩城市烈士陵园的明代《开化寺铁钟》是目前见的两件开化寺遗物。《开化寺碑》(图一),全称《敕赐同州韩城县开化寺记碑》(以下简称《开化寺碑》),青石质,首身一体,底座系后配。碑身中部残断,部分文字磨泐不清。通高168厘米,宽63厘米,厚21厘米。螭首,碑阳、碑阴的碑额处各凿一佛龛,龛中雕刻有佛像五尊和一尊。碑侧为以莲花为母题的线雕图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韩城 青石质 碑阳 黄河岸边 铁钟 螭首 开化寺 烈士陵园
原文传递
明《张绍先遗泽去思碑》考述
10
作者 方琦 王冰 孙亚杰 《碑林集刊》 2023年第1期74-84,共11页
明代《张绍先遗泽去思碑》全称《邑仁侯巨鹿老张公(张绍先)遗泽去思碑》(以下简称《遗泽碑》),青石质,未见碑座,保存较为完好。通高225厘米、宽96厘米、厚21厘米(图一)。现存陕西省泾阳县安吴镇王家村。《遗泽碑》系明代“天启元年(1621... 明代《张绍先遗泽去思碑》全称《邑仁侯巨鹿老张公(张绍先)遗泽去思碑》(以下简称《遗泽碑》),青石质,未见碑座,保存较为完好。通高225厘米、宽96厘米、厚21厘米(图一)。现存陕西省泾阳县安吴镇王家村。《遗泽碑》系明代“天启元年(1621)十月初九日惠、济二渠利户”为时任泾阳县知县张绍先在处理引清灌溉之木涨、广惠、广济三渠水利纠纷问题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而镌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石质 天启 陕西省泾阳县 张绍先 水利纠纷 王家村 碑座 考述
原文传递
唐《李津墓志》考释
11
作者 方琦 《乾陵文化研究》 2019年第1期254-260,共7页
丹阳房作为陇西李氏四大房中的重要一房(另外三房为敦煌房、姑臧房、武阳房),始于两晋,发展于魏周,鼎盛于隋唐。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丹阳房的始祖为晋东莞太守李雍之长子李伦,至李伦五世孙李文度时,由西凉安定郡入后魏而... 丹阳房作为陇西李氏四大房中的重要一房(另外三房为敦煌房、姑臧房、武阳房),始于两晋,发展于魏周,鼎盛于隋唐。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丹阳房的始祖为晋东莞太守李雍之长子李伦,至李伦五世孙李文度时,由西凉安定郡入后魏而居京兆山北[1]。之后,又经李众欢、李崇义、李诠几代而逐渐显赫,至李靖时,更是光显于当时。多年来有关此家族的墓志不断出现,为研究这一家族提供了很好的史料,尤其是近年出土的《李津墓志》(以下简称《津志》),内容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志铭 家族世系 《李津墓志》 朝散大夫 开府仪同三司
原文传递
陕西神木明代高家堡万佛洞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浮雕图像辨识
12
作者 王龙 《西部考古》 2021年第1期327-346,共20页
本文以陕西省神木市明代高家堡万佛洞第4窟藻井残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彩绘浮雕图像为研究对象,将该浮雕现存图像分为32参场景,结合《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相关文献内容及其他地区同题材图像,对其进行辨识研究。经辨识,推测其... 本文以陕西省神木市明代高家堡万佛洞第4窟藻井残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彩绘浮雕图像为研究对象,将该浮雕现存图像分为32参场景,结合《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相关文献内容及其他地区同题材图像,对其进行辨识研究。经辨识,推测其中26参浮雕图像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第十三参至第四十参的内容,剩余6参严重残损无法辨识。证实了明代佛教华严思想信仰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题材在陕北地区的流传史实,为进一步研究该题材的流传区域和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参考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高家堡万佛洞 明代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彩绘浮雕造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