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在提高基础检验质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叶竞争 叶儒军 林一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A02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于提高基础检验质量的意义。方法应用QCC管理工具,选定活动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进行鱼骨图、柏拉图和对策分析、基础质量调查、效果确认,比较执行品管圈活动前后基础检验质量的变化。结果在施行QC...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于提高基础检验质量的意义。方法应用QCC管理工具,选定活动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进行鱼骨图、柏拉图和对策分析、基础质量调查、效果确认,比较执行品管圈活动前后基础检验质量的变化。结果在施行QCC活动后,急诊检验报告延时率、患者满意度、急诊化验室窗口标本接收登记率等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8);圈能力得到较大提高(P〈0.05)。结论QCC活动提高了基础检验质量,促进了临床检验工作的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基础检验质量 圈能力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检验结果在不同心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石筱春 秦治林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4期600-601,共2页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在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将其分为冠心病心绞痛组72例、急性心梗组65例、脑梗组63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员50...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在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将其分为冠心病心绞痛组72例、急性心梗组65例、脑梗组63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四组研究对象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性。结果冠心病心绞痛组、急性心梗组、脑梗组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三组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心脑血管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心脑血管病患者中死亡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存活患者(P<0.05)。结论心脑血管病患者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通过对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与分析可实现对患者疾病以及病情的初步诊断与评估,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比浊法 血浆D-二聚体水平 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意义
下载PDF
重庆梁平地区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感染调查研究
3
作者 叶儒军 《中国医疗前沿(学术版)》 2008年第6期99-,共1页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简称BV)指南加特纳菌与某些厌氧菌等多种病原体共同引起的一种阴道粘膜非炎症性的疾病,多由性接触感染,现归人性传播疾病范畴.频繁混乱的性生活成为细菌性阴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而生殖道感染的存...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简称BV)指南加特纳菌与某些厌氧菌等多种病原体共同引起的一种阴道粘膜非炎症性的疾病,多由性接触感染,现归人性传播疾病范畴.频繁混乱的性生活成为细菌性阴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而生殖道感染的存在及阴道卫生条件差,则为该病的促发因素.随着性病病原体感染谱的变化,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为了了解该病在重庆梁平地区感染情况,我们于2007年1月~2008年2月对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500例病人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病 妇科门诊
下载PDF
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与甲状腺功能低下程度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阳红梅 欧贵平 刘秀菊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3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与甲状腺功能低下程度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筛查的疑似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的患儿作为参考对象,取其静脉血检测血清中TSH(促甲状腺素)、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甲状腺... 目的探讨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与甲状腺功能低下程度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筛查的疑似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的患儿作为参考对象,取其静脉血检测血清中TSH(促甲状腺素)、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将确诊为CH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是否伴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分为A(伴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B(无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两组。对A组给予甲状腺素口服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分别检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评估患儿的黄疸程度,并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患儿甲状腺功能水平,分析患儿黄疸程度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儿血清TSH值均超出正常范围,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血FT3值为(4.23±2.15)pmol/L,FT4为(3.78±2.87)pmol/L,均明显低于B组患儿(P<0.05);伴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CH患儿FT3降低25例,占45.45%,明显高于无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的B组(P<0.05),且其FT3正常23例,占41.82%,明显低于B组的63.08%(P<0.05)。结论 FT3与FT4值越低,则提示患儿基础代谢率越低,甲状腺功能减退越严重,进而导致黄疸消退延迟。早期检测患儿血清FSH、FT3及FT4浓度水平,密切关注患儿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同时测定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鉴别黄疸程度,对指导患儿的临床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新生儿 甲状腺功能 总胆红素
下载PDF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叶儒军 郑培锐 +1 位作者 区宇洁 魏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109-2112,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的应用价值比较.方法:分别使用PCR-EB定性及Amp-lisensor定量法对HBV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与抗-HB...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的应用价值比较.方法:分别使用PCR-EB定性及Amp-lisensor定量法对HBV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HBsAg阳性、抗-HBs阳性、HBsAg与抗-HBs同时阴性进行血清HBV-DNA检查,观察2组患者阳性检测率.结果:B组(HBsAg阳性)患者HBSAg(S/N)值高于A组(P<0.05),C组抗-HBs值高于A组(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P<0.05),Amp-lisensor定量检测下,患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PCR-EB定性组(P<0.05).Amp-lisensor定量检测中,C组(抗-HBS阳性)患者的阳性检测率最低(P<0.05),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 B V-D N A对数值均有明显的上升,与E组(乙型肝炎两对半全阴性)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HBV-DNA对数值明显高于C组与D组(HBsAg与抗-HBs同时阴性)(P<0.05),A组与B组HBV-DNA对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p-lisensor定量法检测血清HBV-DNA的灵敏度较高,在抗-HBs阳性患者中仍可以检测到HBV-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EB Amp-lisensor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乙肝病毒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叶儒军 魏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3期2932-2933,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与其DNA的关系。方法取乙肝患者与阴性对照组患者的血液,提取血液总RNA后进行逆转录,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标志物,如HBsAg,HBeAg,PreS2。结果定量PCR发现乙肝患者比对照组HBsAg,HBeAg,PreS2均...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与其DNA的关系。方法取乙肝患者与阴性对照组患者的血液,提取血液总RNA后进行逆转录,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标志物,如HBsAg,HBeAg,PreS2。结果定量PCR发现乙肝患者比对照组HBsAg,HBeAg,PreS2均上调。结论可以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来鉴定乙肝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围术期血浆D-二聚体和鳞状细胞癌抗原变化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秦治林 石筱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8期2630-263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110例(宫颈癌组),宫颈良性病变患者55例(宫颈良性病变组)及健康体检者5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浆D-D和...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110例(宫颈癌组),宫颈良性病变患者55例(宫颈良性病变组)及健康体检者5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浆D-D和SCCA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宫颈癌患者术后1周的血浆D-D和SCC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宫颈癌患者血浆D-D和SCCA水平显著高于宫颈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D和SCCA水平与宫颈癌恶性程度相关,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宫颈癌患者血浆D-D和SCCA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血浆D-D和SCCA水平在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有明显变化,并与其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对宫颈癌患者诊断、疾病监测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D-二聚体 鳞状细胞癌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