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AS静态牵伸结合拮抗肌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颜洪亮 熊嘉盛 姚志琼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9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活动系统(JAS)静态牵伸结合拮抗肌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JAS静态牵伸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拮抗肌针... 目的探讨膝关节活动系统(JAS)静态牵伸结合拮抗肌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JAS静态牵伸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拮抗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不同时间段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CSI评分分别为(2.13±0.57)、(4.20±0.62)、(1.50±0.57)分,随访期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CSI评分分别为(2.22±0.75)、(4.27±1.04)、(1.60±0.62)分,均低于治疗前的(2.97±1.07)、(5.33±2.19)、(2.50±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CSI评分分别为(2.43±1.01)、(4.80±1.34)、(1.97±0.81)分,随访期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CSI评分分别为(2.60±0.65)、(4.87±1.05)、(2.10±0.92)分,与治疗前的(2.83±1.05)、(5.20±2.20)、(2.57±0.9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及随访期腱反射、肌张力和阵挛C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及随访期Fugl-Meyer评分分别为(80.97±3.32)、(82.13±2.71)分,均低于治疗前的(38.63±5.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期Fugl-Meyer评分分别为(66.87±4.56)、(65.97±4.25)分,均低于治疗前的(43.73±7.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及随访期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75.91±12.61)、(62.53±15.43)分,均高于治疗前的(44.72±11.23)、(44.86±11.64)分,实验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JAS静态牵伸结合拮抗肌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上下肢痉挛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肌张力 静态牵伸 针刺拮抗肌 膝关节活动系统
下载PDF
低频超声治疗下肢骨折后关节活动受限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颜洪亮 熊嘉盛 丘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3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低频超声康复疗法治疗下肢骨折后关节活动受限的疗效.方法 52例下肢骨折后关节活动受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局部推拿和电针手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低频超声治疗.比较... 目的 探讨低频超声康复疗法治疗下肢骨折后关节活动受限的疗效.方法 52例下肢骨折后关节活动受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局部推拿和电针手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低频超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RO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5.16±1.01)分,Lysholm评分(62.38±11.50)分;对照组VAS评分(5.70±1.26)分,Lysholm评分(54.70±12.63)分,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跖屈角度、背伸角度分别为(79.18±12.93)、(35.7±3.65)、(16.50±3.61)°,对照组分别为(69.80±10.79)、(30.20±3.27)、(11.32±3.75)°,两组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跖屈角度、背伸角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超声康复疗法对下肢骨折后关节活动受限的改善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超声 下肢骨折 关节活动受限
下载PDF
低频电治疗仪治疗肩周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3
作者 潘静 丘波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24期3704-3706,共3页
目的低频电治疗仪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梅州市中医医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76例,采用双盲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冲击波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应用低频电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患... 目的低频电治疗仪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梅州市中医医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76例,采用双盲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冲击波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应用低频电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症状积分、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肩关节疼痛评分和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肩关节疼痛评分和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症状积分、肩关节疼痛评分和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治疗仪用于肩周炎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治疗仪 低频电治疗仪 肩周炎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伴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颜洪亮 陈庆 +2 位作者 姚志琼 曾婷苑 符文彬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七味通络散外敷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伴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广东省梅州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收治的90例脑卒中伴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单... 目的探讨七味通络散外敷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伴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广东省梅州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收治的90例脑卒中伴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治疗,研究组予以七味通络散外敷结合针刺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UL),采用χ^2检验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1)研究组治愈3例,显效25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 11%(41/45);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8例,有效2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1. 11%(32/45),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 874,P <0. 05)。(2)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后较治疗前VAS评分均有显著性降低(t=7. 141、16. 373,P均<0. 01),表明2组治疗均有效,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降低(t=9. 953,P <0. 01)。(3)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FMA-UL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 333、19. 546,P均<0. 01),表明2组治疗均有效,且治疗后研究组FMA-U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 119,P <0. 01)。结论七味通络散外敷结合针刺能明显改善肩手综合征疼痛和运动功能,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卒中 肩手综合征 七味通络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