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指导梅州地区房颤患者华法林应用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魏国良 王豪 +7 位作者 陈文浩 陈科辉 王伟宏 王燊 曾徽 刘远良 曾跃 李斌 《医药前沿》 2023年第31期120-122,共3页
目的:分析梅州客家地区房颤患者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23年7月梅州市人民医院心内三科收治的806例梅州客家地区房颤患者的血样和临床相关资料并行华法林代谢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 目的:分析梅州客家地区房颤患者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23年7月梅州市人民医院心内三科收治的806例梅州客家地区房颤患者的血样和临床相关资料并行华法林代谢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CYP2C9、VKORC1基因型。结果:806例患者CYP2C9*2、CYP2C9*3和VKORC1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华法林敏感基因型频率以VKORC1-1639 AA(78.69%)为最高,高于VKORC1其他两个基因型(20.35%、1.36%);CYP2C9*1/*1(*2CC/*3AA)(91.81%)高于CYP2C9其他基因型(0.62%、7.44%、0.00%、0.12%、0.00%)。结论:在使用华法林等药物时应根据不同人群遗传学特征进行药物剂量的相应调整,梅州客家地区房颤患者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分布能为研究治疗梅州客家地区房颤患者华法林及其他抗凝药物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抗凝治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基因多态性 CYP2C9 VKORC1 梅州客家地区
下载PDF
系统性护理对39例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纤颤的作用
2
作者 夏海燕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12期2204-2205,共2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纤颤及临床预后的护理。方法对39例持续性心房纤颤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监测、术前准备和术后观察及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出院后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39例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术后,持...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纤颤及临床预后的护理。方法对39例持续性心房纤颤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监测、术前准备和术后观察及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出院后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39例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术后,持续性心房纤颤消失,心电图恢复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并按时随访无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纤颤,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不用长期服药的优势;同时,系统、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及预见性的护理配合对于安全、有效地开展导管射频消融房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护理 射频消融 持续性心房纤颤
下载PDF
护理告知程序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应用及体会
3
作者 李华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2035-2036,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告知程序对于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患者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术前、中、后的护理告知程序。结果提高了患者的"知、信、行"程度及遵医遵护行... 目的探讨护理告知程序对于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患者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术前、中、后的护理告知程序。结果提高了患者的"知、信、行"程度及遵医遵护行为,减少了不安全隐患的发生。结论系统、全面的护理告知程序对于患者顺利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 护理告知
下载PDF
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奇峰 钟志雄 +3 位作者 李斌 叶卓联 张鹏飞 古献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5期104-106,共3页
目的比较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非生理性心脏起搏治疗,研... 目的比较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非生理性心脏起搏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生理性心脏起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100.0%)高于对照组(80.0%),并发症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45.0%)(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LVEF、LVEDD、LA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AD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理性心脏起搏较非生理性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好,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缓 心脏起搏 人工 治疗结果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左室主动固定电极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钟炜 李平 +2 位作者 黄志华 钟秀华 刘广交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2期6322-6324,共3页
目的:探讨左室主动固定电极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的作用并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由梅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植入CRT的患者,共56例(男34例,女22例)。根据植入冠状窦电极的... 目的:探讨左室主动固定电极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的作用并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由梅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植入CRT的患者,共56例(男34例,女22例)。根据植入冠状窦电极的不同,分为左室主动固定电极组(17例)和被动电极组(39例),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和造影剂用量。结果:左室主动固定电极组的手术时间[(61±36)min vs(143±61)min,P=0.035]和透视时间[(10±5)min vs(45±11)min,P=0.042]均较被动电极组显著缩短,而造影剂用量[(36±20)ml vs(87±46)ml,P=0.041]也较被动电极组明显减少。结论:左室主动固定电极用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造影剂用量,使患者和术者均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主动固定电极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冠状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