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财务信息化的构建及启示——以梅花集团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羽瑶 王爱玲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4期66-67,共2页
文章以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为例,剖析了现代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框架,从快速规模扩张;强化研发能力;加强品牌和渠道建设;快速打造人才队伍、强化文化影响力;全面推进组织、流程建设五个方面构建了梅花... 文章以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为例,剖析了现代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框架,从快速规模扩张;强化研发能力;加强品牌和渠道建设;快速打造人才队伍、强化文化影响力;全面推进组织、流程建设五个方面构建了梅花集团财务信息化系统,并从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财务信息化的认识水平、提升财务人员整体素质、规范组织结构和流程、借鉴优秀公司的成功经验等角度为其他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信息化 规范化管理 渠道建设
下载PDF
乳清蛋白组分在脱脂乳和乳清体系中热变性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麻志宁 王媛媛 +2 位作者 李红娟 李洪波 于景华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8,共5页
脱脂乳粉生产过程的预杀菌工艺对乳清蛋白变性有很大影响,乳清蛋白的变性程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时间的变化。本文对脱脂乳体系和乳清体系进行55~95℃,1~30 min加热处理,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检测加热后样品中乳清蛋白主要组分... 脱脂乳粉生产过程的预杀菌工艺对乳清蛋白变性有很大影响,乳清蛋白的变性程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时间的变化。本文对脱脂乳体系和乳清体系进行55~95℃,1~30 min加热处理,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检测加热后样品中乳清蛋白主要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脱脂乳体系与乳清体系中,牛血清白蛋白(BSA)变性趋势基本相同,温度达到65℃时变性显著,85~95℃几乎全部变性。α-乳白蛋白(α-La)的变性率在温度低于75℃时变性率差异较小,而在75~95℃的加热范围内变性率区别明显。β-乳球蛋白(β-Lg)在75~85℃加热范围内变性率有明显差异,3种乳清蛋白组分的热变性程度均显示出受热时间和温度的累积效应,最终趋向全部变性。与脱脂乳中蛋白热变性比较表明,酪蛋白对乳清蛋白中牛血清白蛋白的变性影响不大,而在65~95℃间对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的热变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热变性 牛血清白蛋白 Α-乳白蛋白 Β-乳球蛋白
下载PDF
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和调味品中微量砷 被引量:11
3
作者 冯波 田娟 +1 位作者 焦义丛 刘永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86-288,共3页
建立一种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总砷的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使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加以测定。本方法测定值与标准物质菠菜(GBW 10015)参考值比较,Z<|2|,结果满意。砷的检出限(3σ)为0.17μg/L,回收率为91.9%... 建立一种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总砷的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使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加以测定。本方法测定值与标准物质菠菜(GBW 10015)参考值比较,Z<|2|,结果满意。砷的检出限(3σ)为0.17μg/L,回收率为91.9%~111.0%,相对标准偏差(n=3)为0.1%~6.6%。本方法具有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可用于食品和调味品中总砷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氢化物发生 原子吸收
下载PDF
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玉米浆中17种游离氨基酸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4
4
作者 盖丽娟 刘永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03-307,共5页
依据GB/T18246-2000,应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玉米浆中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在此基础上,应用“bottom-up”方法对分析过程中可能引入测量不确定度的6个因素包括重复性、称量、定容、样品稀释、标准溶液配制和摩尔质量进行了评定和计... 依据GB/T18246-2000,应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玉米浆中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在此基础上,应用“bottom-up”方法对分析过程中可能引入测量不确定度的6个因素包括重复性、称量、定容、样品稀释、标准溶液配制和摩尔质量进行了评定和计算。包含因子k=2时,所有氨基酸的扩展不确定度范围为O.01%-0.04%。以谷氨酸为例,计算了各不确定度分量在相对合成不确定度中的贡献,结果表明,标准溶液配制和重复性在合成不确定度中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氨基酸 氨基酸分析仪 不确定度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呈味核苷酸二钠及其过程产品 被引量:4
5
作者 盖丽娟 刘永刚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2-95,共4页
建立了一种测定呈味核苷酸二钠及其过程产品肌苷酸、鸟苷酸合成反应液,肌苷酸、鸟苷酸萃取水相、酯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以乙腈:0.02mol/L KH2PO4(0.5∶99.5v/v)作为流动相,色谱柱为XDB-C18分离柱,采用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nm... 建立了一种测定呈味核苷酸二钠及其过程产品肌苷酸、鸟苷酸合成反应液,肌苷酸、鸟苷酸萃取水相、酯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以乙腈:0.02mol/L KH2PO4(0.5∶99.5v/v)作为流动相,色谱柱为XDB-C18分离柱,采用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nm。实验验证:方法线性良好,重复性、准确性符合检测需要,RSD≤1.85%,加标回收率在99.4%~100.6%之间。综合分析,该方法能更好的指导呈味核苷酸二钠的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呈味核苷酸二钠 高效液相色谱 中间品
下载PDF
L-异亮氨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唐艳 李晶 吴涛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7年第4期220-223,共4页
L-异亮氨酸在紫外光区无吸收峰,需将其进行衍生后才能测定.通过对比两种柱前衍生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柱前衍生检测L-异亮氨酸质量分数的方法.OPA自动衍生法检测耗时15 min,R=1,加标回收率99%~100.1%,RSD<1.0%;PITC手动衍生法检... L-异亮氨酸在紫外光区无吸收峰,需将其进行衍生后才能测定.通过对比两种柱前衍生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柱前衍生检测L-异亮氨酸质量分数的方法.OPA自动衍生法检测耗时15 min,R=1,加标回收率99%~100.1%,RSD<1.0%;PITC手动衍生法检测耗时30 min,加标回收率96%~98%,RSD<1%.OPA自动衍生法在检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可用来高效地检测L-异亮氨酸的质量分数,在生物发酵、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制药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亮氨酸 高效液相色谱 OPA 自动衍生 手动衍生
下载PDF
谷氨酸发酵生产菌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森芝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09年第2期1-2,共2页
L-谷氨酸微生物工业化发酵生产已有50余年历史,回顾国内各味精厂曾使用过的菌种,主要是1.天津短杆菌:2.钝齿棒杆菌;3.北京棒杆菌及它们的突变株..目前厂家用葡萄糖发酵所使用的菌种主要为天津短杆菌T613的突变株,有FM820:FM8... L-谷氨酸微生物工业化发酵生产已有50余年历史,回顾国内各味精厂曾使用过的菌种,主要是1.天津短杆菌:2.钝齿棒杆菌;3.北京棒杆菌及它们的突变株..目前厂家用葡萄糖发酵所使用的菌种主要为天津短杆菌T613的突变株,有FM820:FM84—415:FM-1至UFM-20;S9114等上述生产菌种,主要是通过诱变为主的微生物育种而获得,它的产酸能力伴随着谷氨酸发酵生产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但如果在现有产酸能力情况下.继续采用经典微生物育种技术(如诱变、细胞融合等手段)选育芮种,以期达到大幅度提高产酸率和糖酸转化率已相当困难。因此,采用现代基因工程手段改造菌种,从而提高产酸率和糖酸转化率不失为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发酵 生产菌种 研究与开发 微生物育种 钝齿棒杆菌 糖酸转化率 发酵生产 产酸能力
下载PDF
谷氨酸发酵生产菌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森芝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0年第3期30-31,共2页
L-谷氨酸微生物工业化发酵生产已有50余年历史,回顾国内各味精厂曾使用过的菌种,主要是1.天津短杆菌;2.钝齿棒杆菌;3.北京棒杆菌及它们的突变株。[1]目前厂家用葡萄糖发酵所使用的菌种主要为天津短杆菌T613的突变株,
关键词 谷氨酸发酵 研究与开发 生产菌 钝齿棒杆菌 L-谷氨酸 发酵生产 短杆菌 突变株
下载PDF
大肠杆菌发酵中强裂解性噬菌体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江坡 程江红 +1 位作者 康培 刁刘洋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8年第4期209-211,248,共4页
噬菌体在自然界中种类很多,在细菌发酵的工业生产中极易感染噬菌体。从工业苏氨酸生产菌(大肠杆菌MG1655来源)的培养液中分离到一株裂解能力强大的噬菌体,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并鉴定其种类能够为以后抗性菌株的制备和防止再次感染提供研究... 噬菌体在自然界中种类很多,在细菌发酵的工业生产中极易感染噬菌体。从工业苏氨酸生产菌(大肠杆菌MG1655来源)的培养液中分离到一株裂解能力强大的噬菌体,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并鉴定其种类能够为以后抗性菌株的制备和防止再次感染提供研究基础。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分离、纯化噬菌体,观察噬菌斑特征,通过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特征。分离、纯化获得一株能高效裂解大肠杆菌MG1655的噬菌体。噬菌斑呈圆形、大而透明、边缘整齐。电镜观察噬菌体的头部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尾部较长。酶切鉴定结果表明噬菌体的核酸类型为dsDNA,确定其属于有尾噬菌体目长尾噬菌体科成员,命名为MHV4。分离鉴定了一株裂解效率极高的大肠肝菌MG1655噬菌体,并确认其为长尾噬菌体科成员,为后续抗噬菌体菌株的筛选和改造奠定基础,并为苏氨酸工业生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大肠杆菌MG1655 苏氨酸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L-谷氨酰胺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艳 吴涛 王晓玉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8年第2期97-99,104,共4页
L-谷氨酰胺产品在室温条件存储易出现变黄、吸潮现象.因此探究其在高温、高湿和强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选定高温、高湿和强光照等单因素条件,以及两个特定的加速实验条件,对L-谷氨酰胺产品的稳定性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 L-谷氨酰胺产品在室温条件存储易出现变黄、吸潮现象.因此探究其在高温、高湿和强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选定高温、高湿和强光照等单因素条件,以及两个特定的加速实验条件,对L-谷氨酰胺产品的稳定性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L-谷氨酰胺产品在强光照、密闭包装下可以长期稳定保存,但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不稳定,产品的白度、透光以及干燥失重均发生变化.因此,建议L-谷氨酰胺产品应密闭包装,在生产、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保持干燥,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谷氨酰胺 稳定性 加速试验 储存 吸潮
下载PDF
谷氨酸温度敏感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静波 张祖栋 +1 位作者 宫卫波 李岩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1年第2期10-12,共3页
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生长出来的菌落分别在33℃、38℃下培养,挑选在33℃下生长良好、38℃下不能生长的菌落进行摇瓶发酵并测定谷氨酸产量。产酸最高的一株温敏菌谷氨酸产量为34g/L,较出发菌株提高41.67%;转化率为42.5%,较... 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生长出来的菌落分别在33℃、38℃下培养,挑选在33℃下生长良好、38℃下不能生长的菌落进行摇瓶发酵并测定谷氨酸产量。产酸最高的一株温敏菌谷氨酸产量为34g/L,较出发菌株提高41.67%;转化率为42.5%,较出发菌提高40%。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摇床的最佳转速为220r·p·m,最佳变温程序为35℃-42℃-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敏感菌 诱变 谷氨酸
下载PDF
谷氨酸发酵生产菌的研究与开发
12
作者 刘森芝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09年第3期28-29,共2页
L-谷氨酸微生物工业化发酵生产已有50余年历史,回顾国内各味精厂曾使用过的菌种,主要是1.天津短杆菌;2.钝齿棒杆菌;3.北京棒杆菌及它们的突变株。目前厂家用葡萄糖发酵所使用的菌种主要为天津短杆菌T613的突变株,有FM820;FM84... L-谷氨酸微生物工业化发酵生产已有50余年历史,回顾国内各味精厂曾使用过的菌种,主要是1.天津短杆菌;2.钝齿棒杆菌;3.北京棒杆菌及它们的突变株。目前厂家用葡萄糖发酵所使用的菌种主要为天津短杆菌T613的突变株,有FM820;FM84—415;FM-1到FM-20;S9114等,上述生产菌种,主要是通过诱变为主的微生物育种而获得,它的产酸能力伴随着谷氨酸发酵生产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但如果在现有产酸能力情况下,继续采用传统微生物育种技术(如诱变、细胞融合等手段)选育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发酵 生产菌种 研究与开发 微生物育种 钝齿棒杆菌 发酵生产 产酸能力 L-谷氨酸
下载PDF
链霉素抗性对棒杆菌产L-赖氨酸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高云飞 周希贵 +1 位作者 李岩 胡征宇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3年第2期9-12,共4页
北京棒杆菌CICC21721经亚硝基胍(NTG)诱变,涂布在含有不同浓度链霉素的完全培养基上,对生长出来的菌落进行摇瓶发酵并测定赖氨酸、乳酸、残糖含量。赖氨酸产酸最高的一株突变株产量为40.2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2.2%,糖酸转化率达到58.7%。
关键词 北京棒杆菌 链霉素抗性 诱变 发酵 赖氨酸
下载PDF
诱变法筛选高转化率谷氨酸棒杆菌
14
作者 胡炎华 黄南 +1 位作者 张祖栋 李岩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1年第2期7-9,共3页
以谷氨酸棒杆菌MH021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DES)三次诱变处理,磺胺胍和丙二酸抗性平板筛选,得到一株高转化率谷氨酸菌株。在含有80g/L葡萄糖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发酵28h,糖酸转化率较原始菌株提高了22.1%。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谷氨酸 诱变 筛选
下载PDF
大肠杆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磷酸转移酶系统改造对产L-色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涛 赵津津 毛贤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77-1882,共6页
L-色氨酸是芳香族氨基酸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饲料等领域。大肠杆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磷酸转移酶系统(PTS系统)在葡萄糖转运和磷酸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糖代谢基因表达调控的核心。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包含两类典型... L-色氨酸是芳香族氨基酸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饲料等领域。大肠杆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磷酸转移酶系统(PTS系统)在葡萄糖转运和磷酸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糖代谢基因表达调控的核心。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包含两类典型PTS系统突变(ptsHIcrr^-glf-glk^+和ptsG^-)的L-色氨酸生产菌,并对相关菌株进行补料分批发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PTS系统突变对菌体生长、L-色氨酸产量、糖酸转化率及副产物生成均有较大影响。与出发菌相比,ptsHIcrr^-glf-glk^+突变株最高OD_(600)达到125,提高47.0%,产酸38.5 g/L,提高25.9%,糖酸转化率16.7%,提高26.5%,乙酸生成略有增加;ptsG^-突变株最高OD_(600)达到100,提高17.6%,产酸33.4 g/L,提高9.4%,糖酸转化率15.5%,提高17.4%,乙酸生成略有减少。对葡萄糖转运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将为大肠杆菌合成L-色氨酸效率的提升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L-色氨酸 PTS系统 补料分批发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