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离子通道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韦娇嫦 玉蓝青 +1 位作者 叶少武 邓百路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6期1949-1953,1958,共6页
钙离子通道参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钙离子转运异常可导致钙稳态失衡,从而引起心律失常,其中心房颤动较常见。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钙稳态失衡在心房颤动触发和维持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关于钙离子抑制剂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 钙离子通道参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钙离子转运异常可导致钙稳态失衡,从而引起心律失常,其中心房颤动较常见。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钙稳态失衡在心房颤动触发和维持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关于钙离子抑制剂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与钙离子通道相关的基因和因子的研究为心房颤动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阐明钙离子通道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可以为针对心房颤动药物的研发和靶基因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钙稳态 基因易感性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联合cTnl、NT-pro BNP、D-二聚体在心血管急症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潘奇峰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576-579,共4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超声心动图联合肌钙蛋白(cTnl)、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D-二聚体(D-D)检测在心血管急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心血管急症患者,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52)、急性心力衰竭(A... 目的:探讨并分析超声心动图联合肌钙蛋白(cTnl)、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D-二聚体(D-D)检测在心血管急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心血管急症患者,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52)、急性心力衰竭(AHF)组(n=63)、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组(n=28)及急性肺栓塞(APE)组(n=37)。采用超声心动图对所有患者予以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值(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并比较患者的cTnl、NT-pro BNP及D-D水平,并记录4组患者在30 d内的生存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VEF、cTnl、NT-pro BNP、D-D及其联合检测对心血管急症生存情况的诊断效能。结果:AMI组患者cTnl水平显著高于AAD组与APE组,D-D水平显著低于AAD组与APE组(P<0.05);AHF组患者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AMI组、AAD组与APE组(P<0.05)。AMI组患者LVEF水平显著低于AHF组、AAD组和APE组(P<0.05),LVEDd、LVESV水平显著高于AHF组、AAD组和APE组(P<0.05)。AMI组、AHF组、AAD组及APE组30 d内的生存率分别为90.38%、90.48%、89.29%及91.89%(P>0.05)。ROC曲线显示cTnl、NT-pro BNP、D-D、LVEF、LVEDd、LVESV及其联合检测在诊断心血管急症患者生存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0、0.733、0.656、0.708、0.656、0.663、0.886。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cTnl、NT-pro BNP、D-D在心血管急症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肌钙蛋白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D-二聚体 心血管急症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冬云 黄达军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437-1438,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58例,其中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组21例,常规药物治疗组37例,比较两者患者的心率、血压、尿量、多巴胺用量、心功能分级及死亡率的差异。结...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58例,其中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组21例,常规药物治疗组37例,比较两者患者的心率、血压、尿量、多巴胺用量、心功能分级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尿量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组心率降幅,收缩压、舒张压、尿量升高幅度大于常规药物治疗组;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组多巴胺用量少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心功能分级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死亡率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可以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泵衰竭 心功能分级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4
作者 蓝峰 陈健 何国欢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情况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患者的24 h收缩压变异性的总变异系数(BPsVC)的高低、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为6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情况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患者的24 h收缩压变异性的总变异系数(BPsVC)的高低、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为6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左心室肥厚发生率、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结果 A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6.67%,左心室肥厚发生率为71.67%,IMT为(0.86±0.27)mm,B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8.34%,左心室肥厚发生率为33.33%,IMT为(0.76±0.22)mm,两组比较,A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高BPsVC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BPsVC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5
作者 何国欢 聂绍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805-4807,共3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再通效果迅速、显著,但是AMI急性期由于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心电活动不稳定常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RA),预防及处理RA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对患者的预后及心肌恢复具有重要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再通效果迅速、显著,但是AMI急性期由于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心电活动不稳定常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RA),预防及处理RA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对患者的预后及心肌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AMI患者行PCI并发再灌注RA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介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陈健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5-296,共2页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TT)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治疗与直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将发病时间不超过12h的初发AMI患者随机分为TT加PCI组(即TT后进行PCI干预的联合治疗,n=31)及PCI组(直接进行PCI,n=31),比较两组疗效。...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TT)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治疗与直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将发病时间不超过12h的初发AMI患者随机分为TT加PCI组(即TT后进行PCI干预的联合治疗,n=31)及PCI组(直接进行PCI,n=31),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TT加PCI组PCI后梗死相关血管(IRA)达心肌梗死溶栓试验2级以上者24例(77.42%),高于PCI组16例(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加PCI组术后4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61.1±7.5,高于PCI组(49.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TT后PCI治疗的疗效优于直接PC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溶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功能Ⅲ~Ⅳ级心力衰竭7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7
作者 陈冬云 黄达军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418-1420,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Ⅲ~Ⅳ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13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和对照组(68例,采用呋塞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住院治疗时间、利...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Ⅲ~Ⅳ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13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和对照组(68例,采用呋塞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住院治疗时间、利尿剂抵抗情况、肾功能恶化及死亡病例数及治疗后血钾、血钠、B型脑钠肽等。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治疗时间、利尿剂抵抗及肾功能恶化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钠、血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型脑钠肽含量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利尿剂呋塞米治疗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安全可靠,能够明显减少利尿剂抵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多巴胺 呋塞米 疗效
下载PDF
米力农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冬云 黄达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3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米力农与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8组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 目的:探讨米力农与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8组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观察两组临床总有效率、BNP 及超声心电图指标变化及安全性。结果①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5.9%(41/54),93.1%(54/58),两组比较(χ2=6.428,P <0.05);②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BNP 水平、CI、CO、LVEF 各项指标比较(P <0.05),治疗后两组比较,BNP 水平、CI、CO、LVEF 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 <0.05);③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4/58)与5.6%(3/54),两组比较(χ2=0.086,P >0.05)。结论米力农与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 BNP 及心电解质水平,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米力农 硝酸异山梨酯 心功能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P波离散度及最大时限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庞伦祥 梁永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3年第3期66-67,共2页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及P波最大时限 (Pmax)与阵发性心房颤动 (PAF)及房性心律失常 (AR ,含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或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伴或不伴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的关系。方法 :观察测量 32例PAF(PAF组 )及 36例AR(AR组 )患者Pd、P...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及P波最大时限 (Pmax)与阵发性心房颤动 (PAF)及房性心律失常 (AR ,含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或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伴或不伴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的关系。方法 :观察测量 32例PAF(PAF组 )及 36例AR(AR组 )患者Pd、Pmax ,并与 32例正常人 (对照组 )对比分析。结果 :PAF组及AR组Pd及Pmax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 .0 1) ,Pd≥ 4 0ms、Pmax≥ 10 0ms及Pd≥ 4 0ms+Pmax≥ 110ms时 ,PAF组阳性率分别为 84 .4 %、87.5 %、78.1% ,AR组阳性率分别为 83.3%、86 .1%、77.8% ,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 2 0 .0 %、2 5 .7%、14 .3% ,PAF组及AR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Pd +Pmax比Pd或Pmax对预测PAF及AR有更高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结论 :Pd及Pmax是预测PAF及AR的可靠电生理指标 ,Pd和Pmax联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P波最大时限 心房颤动 房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国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1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采用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3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d治疗,对照A组3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对照B组3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采用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3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d治疗,对照A组3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对照B组3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并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A、B组分别为85.71%、65.71%(P<0.05);观察组的TC、LDL-C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A、B组(P<0.05),而HDL-C水平则高于对照A、B组(P<0.05),但三组间的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B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A组,而观察组却低于对照A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治疗中,不但能成功减少术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还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冠状动脉介入术 阿托伐他汀 剂量 高敏C-反应蛋白 血脂
下载PDF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乐 黄达军 +1 位作者 张棠 何国欢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9期78-79,共2页
目的研究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以便预防患者术中心律失常发生及早期处理,改善患者预后水平。方法 132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发生特点。结果 132例患者中5... 目的研究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以便预防患者术中心律失常发生及早期处理,改善患者预后水平。方法 132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发生特点。结果 132例患者中56例术中出现心律失常,其中左前降支30例,左回旋支6例,右冠状动脉20例。胸痛开始至球囊扩张时间<3 h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3 h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慢型心律失常中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型心律失常中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同开通闭塞血管的时间具有直接关系。前降支梗死发生的心律失常主要以快速心律失常为主,右冠状动脉梗死发生的心律失常主要以缓慢型心律失常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再灌注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类型
下载PDF
IABP患者心理状况和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健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1417-1417,共1页
目的调查IABP患者心理状况和社会支持系统,为临床治疗总结经验和方法。方法采取二种量表对22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心理状况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关系。结果 IABP患者获得的家庭内、外支持均较低,心理健康水平亦较低,SCL-90与PSSS存在一定... 目的调查IABP患者心理状况和社会支持系统,为临床治疗总结经验和方法。方法采取二种量表对22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心理状况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关系。结果 IABP患者获得的家庭内、外支持均较低,心理健康水平亦较低,SCL-90与PSSS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结论 IABP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且两者密切相关,应该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对改善IABP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以提高其心理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BP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相关性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临床认知及处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国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1期1430-1432,共3页
临床上恢复急性冠脉综合征后心肌血供,可以通过溶栓、血管成形术及冠脉搭桥术等恢复心外膜外血管的血流。但也不能完全实现缺血心肌的再灌注。甚至部分患者再灌注之后可能使原有的心肌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其原因为再灌注后微血管损... 临床上恢复急性冠脉综合征后心肌血供,可以通过溶栓、血管成形术及冠脉搭桥术等恢复心外膜外血管的血流。但也不能完全实现缺血心肌的再灌注。甚至部分患者再灌注之后可能使原有的心肌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其原因为再灌注后微血管损伤引发的心肌无复流现象。本文就无复流现象的病理过程及临床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现象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状况分析及干预措施
14
作者 何国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1854-1854,共1页
目的探讨心衰患者抑郁状况分析及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对212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社会支持差的患者发生抑郁明显多于社会支持好的患者。结论医务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给予支持,有助于降低患者抑郁水平。
关键词 社会支持 抑郁 干预措施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患者疾病认知的社区干预
15
作者 何国欢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0年第12期137-138,共2页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目前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治疗的最有效措施。由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开支庞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社区给予冠心病患者的知识干预对冠心病忠者的健康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干预的服务宗旨体现为“以社区为本,连贯医护...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目前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治疗的最有效措施。由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开支庞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社区给予冠心病患者的知识干预对冠心病忠者的健康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干预的服务宗旨体现为“以社区为本,连贯医护服务”针对患者的个别需要,提供服务。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 冠心病患者 社区干预 疾病认知 急性心肌梗塞 服务宗旨 再灌注治疗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冠脉造影在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陈健 黄达军 +1 位作者 彭军 蓝峰 《中国现代医药科技》 2004年第1期19-19,共1页
目的 评价冠脉造影在冠心痛多支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查16例有典型冠心病心绞痛而无心电图改变病例。结果 16例均有二支以上的血管病变。结论 由于心电图的局限性,冠脉造影在多支病变中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冠脉造影 冠心病 多支血管病变 诊断 心绞痛 类型
下载PDF
右心感染性内膜炎临床特征分析
17
作者 庞伦祥 《华夏医学》 2001年第4期486-487,共2页
关键词 右心内膜炎 感染 临床表现 RHIE
下载PDF
高龄非瓣膜病慢性房颤不同强度抗凝治疗的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达军 高乐 何国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186-4187,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强度抗凝治疗预防高龄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高龄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抗凝治疗合适强度。方法:将160例高龄慢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抗凝治疗组(INR=2.0-3.0)及低抗凝治疗...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强度抗凝治疗预防高龄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高龄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抗凝治疗合适强度。方法:将160例高龄慢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抗凝治疗组(INR=2.0-3.0)及低抗凝治疗组(INR=1.5-2.0),每组80例。观察两组病例1年内血栓事件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标准抗凝治疗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较低抗凝治疗组明显降低(OR=0.279,95%CI0.104-0.747,P=0.008),出血事件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21)。结论:标准强度抗凝治疗预防高龄非瓣膜病慢性房颤血栓栓塞较低强度抗凝治疗更有效,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非瓣膜病 华法林 抗凝
下载PDF
替格瑞洛临床应用概述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柳全 黎晓亮 何国欢 《中国药师》 CAS 2018年第7期1269-1274,共6页
替格瑞洛是新型的P2Y_(12)受体抑制药,其不仅通过抑制P2Y_(12)受体途径,还通过腺苷ENT^(-1)途径发挥作用,展现了其双途径作用机制。同时其不良反应也与双途径作用机制有关。研究显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更强,使急性冠状... 替格瑞洛是新型的P2Y_(12)受体抑制药,其不仅通过抑制P2Y_(12)受体途径,还通过腺苷ENT^(-1)途径发挥作用,展现了其双途径作用机制。同时其不良反应也与双途径作用机制有关。研究显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更强,使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获得较好心血管结果,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和猝死率,但在亚洲临床研究尚需更多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抗血小板作用 双途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国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6期85-86,103,共3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95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5例,对照A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B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95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5例,对照A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B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及24 h尿微量蛋白等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8%,明显高于对照A组(76.92%)、对照B组(78.46%)(P<0.05)。三组患者血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血压与尿蛋白较对照A、B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能很好地控制血压,降低尿微量蛋白,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2型糖尿病 替米沙坦 左旋氨氯地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