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17年梧州地区单采血小板捐献人群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唐艳华 罗世彬 曾琼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8期1086-1088,共3页
目的通过对梧州地区近5年来单采血小板捐献人群情况统计分析,探讨改进策略,降低复检淘汰人数以减少浪费,促进单采血小板捐献队伍建设工作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法对2013-2017年梧州地区单采血小板捐献人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单采血小板... 目的通过对梧州地区近5年来单采血小板捐献人群情况统计分析,探讨改进策略,降低复检淘汰人数以减少浪费,促进单采血小板捐献队伍建设工作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法对2013-2017年梧州地区单采血小板捐献人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单采血小板捐献人群的献血人数、血型、性别、学历、年龄段、复检淘汰人数情况的分布情况,结果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梧州地区单采血小板捐献情况发展良好,共献血人数达5 726人,新增献血人数每年以平均50.9%的速度增长;2017年单采血小板捐献人数和血量明显高于2013年,人数增长61.5%,血量增长74.6%;2013-2015年血型分布O型>A型> B型>AB型,2016-2017年血型O型>B型>A型>AB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4.2∶1.0;文化程度比例出现了明显的变化,2013-2016年以大专及以上学历为主,平均占47.9%,2017年以初中学历为主,占46.1%;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5~44岁,占66.0%,其中以35~44岁最多,占34.5%,25~34岁、45~54岁分别占31.5%、20.2%;根据单采血小板复检淘汰人数情况,复检淘汰比例从2013-2016年呈上升趋势,2017年首次出现下降,筛查项目不合格率由高至低依次为ALT>HBsAg>抗-Tp>抗-HCV>抗-HIV。总的平均不合格率为2.15%。结论尽管成分献血者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但仍有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应有针对性地对目标人群做好招募、保留和维护工作,发展一支低危、充足、固定、自愿无偿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 低危 分布 招募
下载PDF
血站血液检测模式与血液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明 黄广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5期22-23,共2页
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血液检测模式关系紧密,采用一种恰当、科学、适宜的检测模式对血液进行检查,可有效防止错检及漏检的出现。血液检测时应加强管理,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尽量避免血液标本出错及交叉污染情况,同时应准确、科学、全面... 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血液检测模式关系紧密,采用一种恰当、科学、适宜的检测模式对血液进行检查,可有效防止错检及漏检的出现。血液检测时应加强管理,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尽量避免血液标本出错及交叉污染情况,同时应准确、科学、全面的分析每次血液检测结果,以防问题血液被临床误用,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安全用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血液检测模式 试管标本 复检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采集计划与临床供血效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何燕芳 罗世彬 韦洁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0期1439-1440,共2页
目的在保证及时供应临床用血的前提下,通过制订机采血小板采集计划,减少因盲目采集机采血小板造成过期报废而导致的血液浪费,减少因急救用血而进行的应急检验,从而节约检验试剂和人力资源。方法根据往年的临床用血情况和近期临床用血需... 目的在保证及时供应临床用血的前提下,通过制订机采血小板采集计划,减少因盲目采集机采血小板造成过期报废而导致的血液浪费,减少因急救用血而进行的应急检验,从而节约检验试剂和人力资源。方法根据往年的临床用血情况和近期临床用血需求规律,制订出每个血型的备库存量和未来2d的预采血计划,合理安排采血时间和检验时间,完善机采血小板临床使用预约和采集制度,避免无计划的采集造成的血小板过期报废。结果按计划采集机采血小板前(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2年机采血小板过期报废率为1.09%,应急检验比例为7.02%;按计划采集机采血小板后(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2年机采血小板过期报废率为0.09%,应急检验比例为2.75%。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与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2个时段过期报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5,P<0.05);2个时段应急检验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8,P<0.05)。结论制订机采血小板采集计划,并按计划采集机采血小板,合理安排采血时间和检验时间,可有效控制过期报废率,减少应急检验比例,节约检验试剂和人力资源,临床供血及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供血 机采血小板 采血计划 过期报废
下载PDF
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F Ⅷ浓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唐艳华 罗世彬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0期933-934,共2页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FP)在速冻前即新鲜液体血浆(FLP)及融化后在4℃存放24 h过程中凝血因子Ⅷ(FⅧ)的活性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梧州市中心血站的FLP 20份;分别留样并立即检测FⅧ,其余的放入-50℃速冻,将制...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FP)在速冻前即新鲜液体血浆(FLP)及融化后在4℃存放24 h过程中凝血因子Ⅷ(FⅧ)的活性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梧州市中心血站的FLP 20份;分别留样并立即检测FⅧ,其余的放入-50℃速冻,将制备好的FFP在37℃水浴中融化后,立即在超净工作室内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要求抽取2 mL于试管内,随即进行FⅧ活性检测即为0时值,然后把血浆放入4℃冰箱,在不同时间(4、8、12、24 h)融化后分别进行检测。结果在FFP的冰冻和融化过程中F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活性大约损失了15%左右。在融化后放置会有凝血因子活性衰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以防FⅧ在新鲜冰冻血浆的制作和融化过程中过多损失;其融化后放置也会有FⅧ活性的衰减,为保证输血质量,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凝血因子Ⅷ 温度 时间 活性
下载PDF
4种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唐艳华 刘明 +4 位作者 梁洁丽 练柱燃 陈艳萍 罗世彬 岑宪铭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23期4019-4021,4028,共4页
目的探讨4种制备方法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袋新鲜冰冻血浆随机分成4组,每组40袋,分别用4种不同制备方法[Pool方法(A组)、虹吸法(B组)、水浴离心法(C组)及基于虹吸法改良的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法(D组)]制备冷沉淀凝血因... 目的探讨4种制备方法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袋新鲜冰冻血浆随机分成4组,每组40袋,分别用4种不同制备方法[Pool方法(A组)、虹吸法(B组)、水浴离心法(C组)及基于虹吸法改良的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法(D组)]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比较4组凝血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其回收率。结果4组FⅧ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FⅧ水平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FⅧ水平分别与C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FIB水平分别与A组、C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FⅧ回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FIB回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FⅧ回收率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FⅧ回收率分别与C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基于虹吸法改良的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方法最优,其可有效控制制备操作过程中影响质量的诸多因素,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凝血因子 制备方法 纤维蛋白原 质量
下载PDF
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探讨
6
作者 唐艳华 刘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300-302,共4页
冷沉淀凝血因子中的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是直接影响临床输注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Ⅷ因子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容易失活,半衰期只有12h左右,而且由于冷沉淀凝血因子受到采血、分离环境和保存多个环节影响,时间延长、温度升高,Ⅷ... 冷沉淀凝血因子中的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是直接影响临床输注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Ⅷ因子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容易失活,半衰期只有12h左右,而且由于冷沉淀凝血因子受到采血、分离环境和保存多个环节影响,时间延长、温度升高,Ⅷ因子活性会明显下降,因此选择一种比较制备效果好、质量可靠的制备方法及做好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本文就其制备、质量控制及其近年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凝血因子 制备方法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