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静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5期2481-2482,共2页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生情况、侵袭性操作的应用情况、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10年11月18日所有的住院病人进行现患率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3.8%、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4.5%。医...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生情况、侵袭性操作的应用情况、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10年11月18日所有的住院病人进行现患率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3.8%、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4.5%。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为ICU(50%),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61.9%);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是发生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1.2%。结论充分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监测与防控措施落实,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现患率调查 抗菌药物
下载PDF
我院540例NGU患者支原体感染率及耐药率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谭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9期3161-3162,共2页
目的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以下简称(NGU)的感染率及耐药率作出分析。方法应用支原体培养试剂盒对540例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作支原体检测,并对阳性标本做12种药物敏感性统计分析,了解本地区NGU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 目的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以下简称(NGU)的感染率及耐药率作出分析。方法应用支原体培养试剂盒对540例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作支原体检测,并对阳性标本做12种药物敏感性统计分析,了解本地区NGU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结果在此次调查的性病患者中,NGU是感染率最高的一种常见疾病,位居性病传播疾病(SID)之首[1]。检测中,NGU的检出阳性率45.9%,其中男性阳性检出率为28.4%,女性阳性检出率为50.7%,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在检测中,我们同时做了十二种药敏试验,其药敏结果表明:支原体对环脂红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甲砜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美满霉素、阿奇霉素、加替沙星敏感率分别为68.5%、87.1%、95.2%、36.7%、66.9%、12.1%、8.1%、33.9%、29.0%、89.1%、42.3%、54.4%。结论支原体是NGU患者主要病原体,及时诊断并正确用药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 支原体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一次性痰液收集器在危重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0期123-124,127,共3页
目的探讨在危重患者中应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采集痰培养标本,提高痰培养标本质量。方法对入住ICU的肺部感染患者的痰培养标本的合格率、阳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病原体检测情况进行监测,将372例需要进行痰细菌培养检查且不能自行咳... 目的探讨在危重患者中应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采集痰培养标本,提高痰培养标本质量。方法对入住ICU的肺部感染患者的痰培养标本的合格率、阳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病原体检测情况进行监测,将372例需要进行痰细菌培养检查且不能自行咳痰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吸痰管吸痰采集痰培养标本,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采集痰培养标本。比较两组患者标本质量及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痰培养标本合格率为90.86%,病原菌检测阳性率为84.94%,假阳性率为0.53%,假阴性率为3.76%,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应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采集痰培养标本,可提高痰标本采集质量,使标本的合格率、阳性率增高,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降低,效果优于一次性普通吸痰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痰液收集器 痰细菌培养 标本采集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坚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4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16例患者好转出院,3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2例患者家属签字放弃抢救,自动出院。救治成功率为76.19%。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及时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给予积极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心肌梗死 急性 心源性休克 呼吸机
下载PDF
影响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陛的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
5
作者 李坚 《中国农村卫生》 2013年第02Z期20-20,22,共2页
目的了解影响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寻找提高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最佳方法。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发现影响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各类因素,针对各类因素实施相关干预措施。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ICU医... 目的了解影响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寻找提高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最佳方法。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发现影响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各类因素,针对各类因素实施相关干预措施。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手卫生执行率由58.5%提高到89.1%。结论采取积极全方位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下载PDF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294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李静 《社区医学杂志》 2011年第17期47-49,共3页
目的了解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294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以老年患者居多(52.72%),以原... 目的了解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294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以老年患者居多(52.72%),以原发脑血管疾病患者居首位(24.15%),进入ICU治疗为其首要危险因素(19.73%),导致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72.73%)。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和认识,落实感控管理的相关措施,有效减少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基础疾病 危险因素 院内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调查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358-5360,共3页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现状,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抽查2010年12月-2011年5月出院的263份手术病历,对其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预防用药率74.5%,其中Ⅰ类...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现状,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抽查2010年12月-2011年5月出院的263份手术病历,对其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预防用药率74.5%,其中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95.5%;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单一用药为主,占82.7%,无≥三联用药;头孢菌素类应用率最高,占60.0%,其次是硝基咪唑类、头霉素类,占11.1%、7.4%;明确在术前30min给药者占66.5%,剖宫产手术断脐后给药者占58.6%;95.0%的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2d。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诸多不合理、不规范的问题,亟待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及宣传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性应用
原文传递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原因与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静 《社区医学杂志》 2012年第21期60-62,共3页
由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特殊性,其在生物因素、理化因素、心理、生理因素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通过加强防护教育、规范人员行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合理调整工作、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以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职业危害的... 由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特殊性,其在生物因素、理化因素、心理、生理因素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通过加强防护教育、规范人员行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合理调整工作、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以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职业危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 职业危害 职业防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