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梧州市六堡茶茶园低产成因及改造措施 被引量:2
1
作者 于翠平 江智艺 +6 位作者 陈耀进 范冬梅 莫鹰 陈颖慧 廖珍承 刘嘉颖 吴健华 《茶叶》 CAS 2023年第1期37-39,共3页
结合理论和梧州市六堡茶生产实践,总结低产茶园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改造措施,改良土壤、改造树冠、改造园相等有效的技术措施,结合改造后茶园培管技术,以期实现茶园高产稳产,提高茶农经济收入,促进梧州市六堡茶产业整体提质增效。
关键词 梧州市 六堡茶 茶园低产改造
下载PDF
不同陈化年份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差异研究
2
作者 滕翠琴 李锦锋 +5 位作者 庞月兰 江智艺 廖珍承 莫鹰 杨益欢 吴健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174-177,199,共5页
以陈化年份分别为1、3、6、9年的传统工艺六堡茶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陈化年份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陈化年份传统工艺六堡茶感官品质特征、品质化学成分、香气主要成分均有差异。随着陈化年份增加,茶叶色泽由黑褐... 以陈化年份分别为1、3、6、9年的传统工艺六堡茶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陈化年份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陈化年份传统工艺六堡茶感官品质特征、品质化学成分、香气主要成分均有差异。随着陈化年份增加,茶叶色泽由黑褐光润—黑褐—灰褐色转变,茶叶条索逐渐松散;茶叶汤色呈橙黄—橙红—红—红浓的变化趋势;茶叶最初的栗香消退,逐渐呈现陈香、参香;茶叶滋味最初的苦涩味消退,由浓厚转变为浓醇;叶底颜色由嫩绿—红褐—棕褐转变。9年陈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化学成分比1年陈的水浸出物降低16.2%,茶多酚含量降低34.1%,咖啡碱含量增加10.5%,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74.1%,茶氨酸含量降低98.9%,茶红素含量降低17.1%,茶褐素含量增加了248.2%,茶黄素变化不大。3年陈传统工艺六堡茶香气成分组成种类比1年陈明显下降,从56种下降到45种。1年陈、9年陈的香气成分以醇类、碳氢化合物为主,3年陈的香气成分以醛类、碳氢化合物为主,6年陈的香气成分以酮类、碳氢化合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六堡茶 陈化 品质
下载PDF
梧州市六堡茶质量安全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文亮 龙志荣 +4 位作者 马士成 滕翠琴 邱瑞瑾 曹中环 刘文武 《茶叶通讯》 2016年第4期59-61,共3页
通过对梧州市六堡茶质量及安全现状进行调研,提出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与措施,以期为提高六堡茶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六堡茶 质量安全 对策
下载PDF
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士成 周耀昌 +4 位作者 龙志荣 牛在垒 邱瑞瑾 吴文亮 曹中环 《中国茶叶》 2014年第9期6-7,共2页
一、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是我国传统侨销茶,因其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在清朝嘉庆年间就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位列全国二十四名茶.2012年,梧州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 一、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是我国传统侨销茶,因其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在清朝嘉庆年间就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位列全国二十四名茶.2012年,梧州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衰老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亚健康干预技术实验室等权威研究机构联合发布了六堡茶保健养生功效研究成果,研究证实六堡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八大功效,为科学品饮六堡茶提供了明确的科学依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六堡茶保健功能的认识不断加深,六堡茶消费群体不断扩大,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梧州市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重点实验室 调研 历史名茶 六堡茶
下载PDF
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被引量:10
5
作者 于翠平 闫允诚 +4 位作者 吴健华 邱瑞瑾 黄丽蕴 滕翠琴 曹中环 《茶叶》 2018年第3期162-166,共5页
六堡茶近年来发展迅速,深受消费者喜爱。本文在查阅相关资料,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六堡茶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终为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六堡茶的生产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梧州 六堡茶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下载PDF
梧州市柑橘无病苗木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晓雁 刘灼梧 +2 位作者 李锦锋 陈永斌 吴罗国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7期243-245,共3页
作者针对梧州市柑橘苗木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对近几年繁育柑橘苗木规模、市场需求及苗木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柑橘苗木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柑橘 苗木产业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下载PDF
梧州市柑橘黄龙病发生的原因及综合防控措施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晓雁 刘灼梧 +1 位作者 李锦锋 吴罗国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0期269-271,共3页
目前,梧州市柑橘种植面积达2.6万hm^2,柑橘已成为梧州市的支柱产业,但是近年来,全市柑橘大面积发生黄龙病,已经严重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广大果农十分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严重威胁梧州市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分析了梧州市... 目前,梧州市柑橘种植面积达2.6万hm^2,柑橘已成为梧州市的支柱产业,但是近年来,全市柑橘大面积发生黄龙病,已经严重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广大果农十分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严重威胁梧州市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分析了梧州市柑橘黄龙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控具体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发生原因 综合防控
下载PDF
论梧州市沙糖桔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路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晓雁 《中国果业信息》 2012年第5期10-12,共3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沙糖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面积已发展到2万hm2,产量达30万t多,成为不少主产乡镇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支柱产业。尽管如此,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栽培管理科技水平低、黄龙病为害趋重、连片经营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沙糖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面积已发展到2万hm2,产量达30万t多,成为不少主产乡镇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支柱产业。尽管如此,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栽培管理科技水平低、黄龙病为害趋重、连片经营规模小和品牌效益低等问题,正阻碍着梧州市沙糖桔产业的高效发展。为此,必须创新体制,增加投入,加强柑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提高沙糖桔栽培管理科技含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果品质量;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做大品牌,努力拓宽销售市场,以此推动梧州市沙糖桔产业可持续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州市 沙糖桔 产业化 现状 问题 发展思路
下载PDF
试论梧州市粮食生产安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易小明 李志军 严小宁 《广西农学报》 2009年第6期77-80,共4页
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依据调查及统计数据分析,提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对策建议,提出除靠政策和投入外,更重要的是依靠科技进步来确保和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关键词 粮食 生产安全 对策
下载PDF
腐熟油茶壳在蔬菜育苗基质上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罗再历 杨丹亚 +4 位作者 杨鲜萍 蒲琦 李鸿 莫良玉 蒋越华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1期45-52,共8页
本文将腐熟油茶壳、草炭、珍珠岩、蛭石作为原料进行基质复配,并对不同配比复合基质的理化性状及其作为蔬菜育苗基质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优质基质配方。结果表明:(1)电导率以及基质的速效养分含量随腐熟油茶壳占比的增加而增大;... 本文将腐熟油茶壳、草炭、珍珠岩、蛭石作为原料进行基质复配,并对不同配比复合基质的理化性状及其作为蔬菜育苗基质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优质基质配方。结果表明:(1)电导率以及基质的速效养分含量随腐熟油茶壳占比的增加而增大;(2)通过不同基质配比的蔬菜育苗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基质配方为T1处理(草炭、腐熟油茶壳、蛭石和珍珠岩的体积比为3∶1∶1∶1),此处理下芥菜和菜心的出苗率分别为97.22%和98.61%,幼苗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壮苗指数等指标均较好;T5处理(草炭、腐熟油茶壳、蛭石和珍珠岩的体积比为0∶4∶1∶1)育苗效果最差,其出苗率和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因此,腐熟油茶壳经过复配可以作为良好的育苗基质材料部分代替草炭用于蔬菜育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熟油茶壳 基质 育苗
下载PDF
梧州市田七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11
作者 尹小红 蒲琦 廖珍承 《南方农业》 2013年第4期48-51,51,共4页
介绍田七根腐病、炭疽病、疫病和立枯病等病害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 田七 病害防治 广西梧州市
下载PDF
梧州市柑橘新品种示范推广现状、问题及建议
12
作者 刘灼梧 黄丽蕴 +3 位作者 李锦锋 陈永斌 邓盈 廖珍承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1期20-22,共3页
本文作者介绍了梧州市柑橘产业发展和品种示范推广的现状,分析了新品种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新品种更新缓慢、分布不合理、农业推广工作不到位、不重视无病毒苗木等主要问题的表现及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分布品种、加强技术服务、配套... 本文作者介绍了梧州市柑橘产业发展和品种示范推广的现状,分析了新品种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新品种更新缓慢、分布不合理、农业推广工作不到位、不重视无病毒苗木等主要问题的表现及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分布品种、加强技术服务、配套良种良法、加强苗木市场管理和无病毒苗木新品种宣传等建议,为梧州市柑橘品种结构优化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新品种 示范推广
下载PDF
防治茶角胸叶甲高效药剂筛选试验研究
13
作者 黄丽蕴 连娜娜 +4 位作者 江智艺 黄英晴 廖珍承 邓盈 邱瑞瑾 《茶叶》 2023年第2期70-72,共3页
为探索适用于茶园害虫茶角胸叶甲成虫的防治药剂,选用12种药剂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对茶角胸叶甲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化学药剂和3种生物药剂的毒杀效果较好。综合药效、成本及农残的因素,防控茶角胸叶甲优先选用80亿孢... 为探索适用于茶园害虫茶角胸叶甲成虫的防治药剂,选用12种药剂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对茶角胸叶甲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化学药剂和3种生物药剂的毒杀效果较好。综合药效、成本及农残的因素,防控茶角胸叶甲优先选用80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和1%苦皮藤素,化学农药中选用24%虫螨腈和4.5%高效氯氰菊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角胸叶甲 杀虫剂 毒力
下载PDF
黑茶仓储品质影响因素及仓储模式研究进展——以六堡茶仓储为例
14
作者 韦云飞 武卫国 +5 位作者 邱瑞瑾 邱北连 陈耀进 甘爽 陈永茗 龙志荣 《中国茶叶》 2023年第11期18-24,共7页
茶叶仓储是商品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仓储陈化技术对黑茶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文章初步总结了仓储对提升黑茶品质的作用、影响仓储的因素及黑茶仓储模式,并以六堡茶为例,分析了六堡茶专业仓储陈化技术在六堡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 茶叶仓储是商品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仓储陈化技术对黑茶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文章初步总结了仓储对提升黑茶品质的作用、影响仓储的因素及黑茶仓储模式,并以六堡茶为例,分析了六堡茶专业仓储陈化技术在六堡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性,继而展望了六堡茶专业仓储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六堡茶 仓储 陈化
下载PDF
金葵蜜橘在广西梧州藤县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15
作者 徐石兰 蒲琦 +8 位作者 陈永斌 黎永斌 欧卫新 陈颖慧 廖珍承 江智艺 邓盈 李锦锋 黄丽蕴 《南方园艺》 2023年第5期35-38,共4页
为探明早熟柑橘品种金葵蜜橘在广西梧州藤县地区的栽培表现,2019年10月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引进金葵蜜橘至广西梧州市藤县埌南镇栽培,以沙糖橘品种为对照。经过2021~2022年连续2年观察,发现该品种果实成熟期在11月中下旬,比普通... 为探明早熟柑橘品种金葵蜜橘在广西梧州藤县地区的栽培表现,2019年10月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引进金葵蜜橘至广西梧州市藤县埌南镇栽培,以沙糖橘品种为对照。经过2021~2022年连续2年观察,发现该品种果实成熟期在11月中下旬,比普通沙糖橘提前上市10~15 d,种植第3年株产量为18.2 kg,单产为19110 kg/hm^(2);种植第四年株产量为25.3 kg,单产为26565 kg/hm^(2)。果实单果重50.02 g,果形指数0.85,可食率80.4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4%,果实酸度0.57%。该品种在广西梧州藤县地区表现出良好的早熟性、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果实品质优良,适合在梧州地区及附近区域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葵蜜橘 梧州 引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甘蔗品种产量品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忠伟 黄海连 +1 位作者 张桂良 蒲琦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15-16,19,共3页
以引进的9个甘蔗品种为供试材料,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在广西北海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糖02-901、柳城03-182、福农15和福农28的重力纯度、田间锤度和蔗糖分均高于对照;柳城03-182、云蔗03-422和粤糖55的纤维分较高(12%以上)... 以引进的9个甘蔗品种为供试材料,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在广西北海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糖02-901、柳城03-182、福农15和福农28的重力纯度、田间锤度和蔗糖分均高于对照;柳城03-182、云蔗03-422和粤糖55的纤维分较高(12%以上);粤糖55的蔗茎产量和含糖量表现较优;柳城03-182除了在蔗茎产量上稍低于对照外,其余测定的品质指标均优于对照。因此,粤糖55和粤糖00-236在引进试种中表现较优,适合在桂北地区种植;柳城03-182蔗茎品质较优,适宜作蔗糖分优质材料种植及品质育种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品种 品质 产量 比较
下载PDF
六堡茶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文亮 林勇 +6 位作者 刘仲华 黄建安 龙志荣 滕翠琴 马士成 邱瑞瑾 曹中环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3-181,共9页
六堡茶产制历史悠久,是广西特色名优农产品,但其安全性研究不够。为了探明六堡茶饮用的安全性,本实验以广西梧州六堡茶为原料,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六堡茶常规理化成分;并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进行较系统的六堡茶急性毒性和亚... 六堡茶产制历史悠久,是广西特色名优农产品,但其安全性研究不够。为了探明六堡茶饮用的安全性,本实验以广西梧州六堡茶为原料,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六堡茶常规理化成分;并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进行较系统的六堡茶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六堡茶理化指标符合广西地方标准,且3个批次有较好的重复性;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bliss法计算得出六堡茶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9.38 g·kg^(-1),95%的可信限为8.43~10.44 g·kg^(-1),大于5 g·kg^(-1)的经口急性毒性标准;采用大鼠30 d喂养实验发现,期间动物的生长发育良好,六堡茶3个剂量组(0.47 g·kg^(-1)·d^(-1)、0.94 g·kg^(-1)·d-1、1.88 g·kg^(-1)·d^(-1)的动物体质量、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脏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六堡茶属于无毒级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急性毒性 亚急性毒性 半致死剂量
下载PDF
六堡茶真菌固态发酵优势单菌的筛选
18
作者 吴新惠 杜金杰 +6 位作者 刘晓纯 廖楷滨 覃玉娜 梁炜杰 张灵枝 龙志荣 邱瑞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1,共8页
以苍梧群体种六堡毛茶为原料,利用从六堡茶中分离到的20株真菌接种至灭菌六堡毛茶进行固态发酵,通过感官审评、生化成分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探索不同真菌的发酵效果,筛选出可显著提升六堡茶品质或赋予六堡茶新风味的固态发酵优势真菌。... 以苍梧群体种六堡毛茶为原料,利用从六堡茶中分离到的20株真菌接种至灭菌六堡毛茶进行固态发酵,通过感官审评、生化成分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探索不同真菌的发酵效果,筛选出可显著提升六堡茶品质或赋予六堡茶新风味的固态发酵优势真菌。结果显示,9株真菌发酵性能优异,分别为塔宾曲霉、黑曲霉、芒果青霉、角膜曲霉、赤曲霉、间型曲霉、团青霉、阿姆斯特丹曲霉、赤酵母。对9株真菌发酵茶样进行理化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接种塔宾曲霉、黑曲霉、团青霉和阿姆斯特丹曲霉发酵能显著改变茶叶中18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综合考量确定团青霉和阿姆斯特丹曲霉为发酵优良真菌。本研究可为后期人工控菌发酵六堡茶提供优良菌种资源,并为六堡茶发酵工艺改良、产品研发创新及品质提升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优势真菌 固态发酵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几个外引甘蔗品种品质和产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忠伟 黄海连 +1 位作者 张桂良 蒲琦 《甘蔗糖业》 2011年第1期7-10,共4页
以ROC22为对照(CK),外引9个甘蔗品种在广西北海市种植,以此研究外引甘蔗在品质性状、产量上与对照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桂糖02-901、柳城03-182、福农15、福农28的纯度、锤度、蔗糖分和柳城03-182、云蔗03-422、粤糖55的纤维分均高于对照... 以ROC22为对照(CK),外引9个甘蔗品种在广西北海市种植,以此研究外引甘蔗在品质性状、产量上与对照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桂糖02-901、柳城03-182、福农15、福农28的纯度、锤度、蔗糖分和柳城03-182、云蔗03-422、粤糖55的纤维分均高于对照;②除了粤糖55、粤糖00-236和桂糖97-69的蔗茎产量高于对照外,其余品种均低于对照;③仅有柳城03-182的含糖量高于对照,粤糖55、福农15和粤糖00-236的蔗糖分与对照接近。从蔗茎产量和含糖量这2个产量指标来看,粤糖55是一个较优良甘蔗品种。但从总体上看,柳城03-182除了在蔗茎产量上稍低于对照外,其纯度、锤度、蔗糖分、纤维分及含糖量均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品质 产量
下载PDF
油茶蒲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越华 罗再历 +4 位作者 蒲琦 黄海连 时鹏涛 林鹰 罗平庆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1年第4期44-49,共6页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在南方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油茶蒲是茶油加工的主要副产物,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木质素以及多种活性成分。随着油茶产业的发展,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油茶蒲,其资源化利用对改善生态环境、延长油茶产...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在南方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油茶蒲是茶油加工的主要副产物,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木质素以及多种活性成分。随着油茶产业的发展,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油茶蒲,其资源化利用对改善生态环境、延长油茶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根据油茶蒲的成分和结构特点对油茶蒲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本文简述了油茶蒲在农业、医药和工业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以期为油茶蒲更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蒲 活性成分 综合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