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杜鹃花科植物新记录种-桃叶杜鹃
1
作者 喻丁香 岳红 +4 位作者 王飞 张超 朱大海 姬慧娟 马文宝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127-129,共3页
通过标本采集与鉴定、馆藏及电子标本查阅、文献检索等,对四川凉山州杜鹃花属(Rhododendron)资源及其分布进行调查,发现杜鹃花科(Ericaceae)一新记录种,即桃叶杜鹃(Rhododendron annae Franch.)。该种隶属于露珠杜鹃亚组(Subsect.Irrora... 通过标本采集与鉴定、馆藏及电子标本查阅、文献检索等,对四川凉山州杜鹃花属(Rhododendron)资源及其分布进行调查,发现杜鹃花科(Ericaceae)一新记录种,即桃叶杜鹃(Rhododendron annae Franch.)。该种隶属于露珠杜鹃亚组(Subsect.Irrorata),与同属于该组的露珠杜鹃(R.irroratum)、蝶花杜鹃(R.aberconwayi)、滇西桃叶杜鹃(R.annae subsp.laxiflorum)较为相似。据文献记录,桃叶杜鹃原来仅分布贵州西部和云南东北部,此次发现扩展了其地理分布范围,扩大了开发利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珠杜鹃亚组 桃叶杜鹃 新记录
下载PDF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岷江冷杉林林窗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兴良 刘杉 +7 位作者 蔡蕾 单凤娇 潘红丽 冯秋红 李旭华 贾程 杜忠 何飞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共11页
为了研究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岷江冷杉林的林窗特征,采用样带法,研究不同海拔梯度带岷江冷杉林窗数量与密度、形状与大小结构、形成方式与时间、形成木种类与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岷江冷杉林林窗的线状密度和密度分别为51个/k... 为了研究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岷江冷杉林的林窗特征,采用样带法,研究不同海拔梯度带岷江冷杉林窗数量与密度、形状与大小结构、形成方式与时间、形成木种类与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岷江冷杉林林窗的线状密度和密度分别为51个/km和25.5个/hm 2;随着海拔梯度的上升,林窗数量增多,其密度也随之上升;林窗以竖式林窗为主,占林窗数量的64.71%,以25~50 m 2和75~100 m 2范围内林窗个数最多,但75~100 m 2级别林窗面积为25~50 m 2级别的林窗面积的2.2倍;形成时间≥30年的林窗数量最多,占39.22%;林窗形成方式以树倒为主,其次为树干中部折断木,占形成木数量百分比分别为70.83%和14.58%;林窗形成木径级在31~40 cm范围和高度级在16~20 m范围内数量最多,分别占所有形成木数量的33.75%和38.33%。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岷江冷杉林林窗随着海拔梯度的上升,林窗数量增多,其密度具有随之上升的趋势;岷江冷杉林以小林窗为主,形成时间≥30 a,形成木以树倒为主,径级在31~40 cm范围和高度级在16~20 m范围为主要特征。研究结论可以为近自然人工群落构建、人工促进更新,以及大熊猫栖息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区 林窗面积 形成木 径级分布 高度级分布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西南地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构建途径与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兴良 刘杉 +12 位作者 包维楷 李旭华 李贵祥 朱万泽 喻理飞 蔡蕾 潘红丽 冯秋红 李慧超 徐峥静茹 胡宗达 张利 刘千里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5期84-94,共11页
西南林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也是我国25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还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物种基因库,构建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可为我国西南地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国家战略推进... 西南林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也是我国25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还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物种基因库,构建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可为我国西南地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国家战略推进提供生态安全保障。本文论述了西南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重要生态地位,综合分析了西南地区森林资源质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西南林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目标、碳达峰碳中和任务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战略、防灾减灾能力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等方面,论述了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必要性。从防护林体系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总体布局、现有林保护与修复、低效林结构调整与功能提升、干热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等方面,提出了构建西南林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途径和生态对策,为西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经营、生态系统管理、天然林保护与修复、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生态安全屏障 亚高山地区 喀斯特地区 干热干旱河谷区 生态系统管理
下载PDF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多样性与分布特点
4
作者 郑阳 田春洋 +4 位作者 李建威 李威 王飞 杨毅 马文宝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6期80-86,共7页
通过对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的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整理发现,保护区现有杜鹃花属植物3亚属,5组,10亚组33种,2个亚种,1个变种,共计36种;其区系类型以中国东部-喜玛拉雅分布型和东亚分布型为主要特征;四川特有8种,处于... 通过对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的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整理发现,保护区现有杜鹃花属植物3亚属,5组,10亚组33种,2个亚种,1个变种,共计36种;其区系类型以中国东部-喜玛拉雅分布型和东亚分布型为主要特征;四川特有8种,处于濒危等级的杜鹃花8种,亟需对石棉杜鹃和冕宁杜鹃进行补充调查和保护;杜鹃花物种在保护区主要分布于海拔1800~4000 m中高低海拔区域,物种数量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有较高的景观应用价值,银叶杜鹃、繁花杜鹃和团叶杜鹃等可作为新品种创制的优良父母本,建议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大杜鹃花新品种创制、繁育与开发利用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杜鹃花属 石棉杜鹃 冕宁杜鹃 多样性 分布特点
下载PDF
中国天然次生林研究动态及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兴良 刘杉 +6 位作者 蔡蕾 李旭华 徐峥静茹 潘红丽 冯秋红 张利 刘千里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次生林是天然林采伐后形成的主要森林类型,在林分结构与物种组成、林木生长与生产力、林分环境与生态功能等诸多方面与原始林和人工林有着显著差异。因此,研究次生林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类型分类与评价指标,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以及土壤... 次生林是天然林采伐后形成的主要森林类型,在林分结构与物种组成、林木生长与生产力、林分环境与生态功能等诸多方面与原始林和人工林有着显著差异。因此,研究次生林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类型分类与评价指标,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以及土壤生态过程等,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生态屏障构建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广泛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次生林研究最新文献基础上,探讨了次生林诊断、类型分类与评价方法,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以及森林恢复过程对次生林的影响等,阐明次生林研究中所关注的基础科学问题,并提出了次生林未来研究方向,为我国次生林多目标经营、生态系统管理和天然林保护与修复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退化生态系统 林分结构 生物多样性 生态功能 土壤生态过程
下载PDF
黄柏主要成分及其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乔路苹 刘偲 +1 位作者 康良 孟长来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5期126-131,共6页
成分鉴定工作一直是开展黄柏产地和质量研究的重点,中药指纹图谱等相关技术为该类研究提供了关键工具和新兴手段。本文就黄柏资源分布、成分规定和成分鉴定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对当前主要技术方法取得的成果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归纳... 成分鉴定工作一直是开展黄柏产地和质量研究的重点,中药指纹图谱等相关技术为该类研究提供了关键工具和新兴手段。本文就黄柏资源分布、成分规定和成分鉴定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对当前主要技术方法取得的成果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就其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我国黄柏道地药材的鉴定与分析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产地 成分 鉴定
下载PDF
若尔盖沙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与植被承载力关系
7
作者 贺丽 黄雪梅 +7 位作者 陈德朝 瞿艳萍 李红霖 吴科君 吴世磊 杨靖宇 鄢武先 邓东周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76-84,共9页
为了探究若尔盖草原不同程度沙化地土壤水分有效性并确定其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SWCCV),选取若尔盖草原极重度沙地、重度沙地、中度沙地和轻度沙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分析了土壤物理性质、持水量、土壤... 为了探究若尔盖草原不同程度沙化地土壤水分有效性并确定其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SWCCV),选取若尔盖草原极重度沙地、重度沙地、中度沙地和轻度沙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分析了土壤物理性质、持水量、土壤水分有效性并确定SWCCV。结果表明:(1)在0~60 cm土层,极重度沙地土壤容重最大(1.43±0.12 g·cm^(-3)),轻度沙地最小(1.30±0.20 g·cm^(-3)),其中>20~40 cm土层表现为轻度沙地土壤容重与极重度沙地和重度沙地差异显著(P<0.05)。在>0~20 cm、>20~40 cm、>20~40 cm三个土层内,四种沙化草地土壤剖面团聚体整体表现在>0.25~0.5 mm粒级的百分点占比最高,平均分别达到66.72±15.97%、56.28±14.44%和44.67±12.57%,随深度增加表现为降低的变化趋势。极重度沙地和中度沙地>0~20 cm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最大(4.68%和46.13),而>20~40 cm、>40~60 cm土层,主要表现为轻度沙地土壤孔隙特性最好,而极重度沙地土壤孔隙特性相对较差。(2)轻度沙地稳定土壤含水量为16.45%估和17.53%测,中度沙地稳定土壤含水量为13.74%估和15.62%测,重度沙地稳定土壤含水量为13.14%估和15.56%测,极重度沙地稳定土壤含水量为9.1%估和13.34%测。(3)轻度沙地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为4 765沙、3 200高、4 507金株·hm^(-2),植被覆盖度为52%。中度沙地为7 668沙、5 255高、6 873金株·hm^(-2),植被覆盖度为76%。重度沙地为6 933沙、4 618高、5 980金株·hm^(-2),植被覆盖度为70%。极重度沙地为5 755沙、3 850高、5 165金株·hm^(-2),植被覆盖度为61%。研究结果为揭示若尔盖沙化草地的植被恢复机理和技术参考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沙化 土壤有效水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 若尔盖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中国次生林的影响:Ⅰ.林木生长、更新与群落结构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兴良 李旭华 +9 位作者 刘杉 李伟 蔡蕾 张利 潘红丽 冯秋红 徐峥静茹 李慧超 刘千里 胡宗达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1-12,共12页
天然次生林是天然林采伐后形成的主要森林类型,在林分物种组成与结构、林木生长与生产力、林分环境与生态功能等诸多方面与原始林和人工林有着显著差异。因此,研究人为干扰对次生林群落物种组成、林木生长、更新以及群落结构等的影响,... 天然次生林是天然林采伐后形成的主要森林类型,在林分物种组成与结构、林木生长与生产力、林分环境与生态功能等诸多方面与原始林和人工林有着显著差异。因此,研究人为干扰对次生林群落物种组成、林木生长、更新以及群落结构等的影响,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生态屏障构建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广泛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次生林研究最新文献基础上,探讨人为干扰对天然次生林群落林木生长、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等的影响,阐明人为干扰在改善和提升天然次生林质量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人为干扰对天然次生林演替进程影响的未来研究方向,为我国天然次生林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管理与多目标经营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人为干扰 人工干扰 群落结构 人工促进更新
下载PDF
梓叶槭和五小叶槭果实形态特征和扩散特性
9
作者 马文宝 姬慧娟 +4 位作者 代林利 张宇阳 帅伟 姜欣华 于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0-154,共5页
以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 Rehd.)和五小叶槭(A.pentaphyllum Diels)的果实为材料,对2种植物果实形态特征与扩散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梓叶槭果实的翅长、翅宽、果翅面积和种子面积显著大于五小叶槭,为五小叶槭的2.01倍、1... 以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 Rehd.)和五小叶槭(A.pentaphyllum Diels)的果实为材料,对2种植物果实形态特征与扩散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梓叶槭果实的翅长、翅宽、果翅面积和种子面积显著大于五小叶槭,为五小叶槭的2.01倍、1.40倍、2.42倍和1.79倍,五小叶槭的千粒质量和种子厚度显著高于梓叶槭,为梓叶槭的1.64倍和2.83倍;(2)在200 cm高的静止空气中,梓叶槭的降落速度显著小于五小叶槭的降落速度,在水平风速4 m/s的情况下,梓叶槭水平扩散距离显著高于五小叶槭的水平扩散距离,梓叶槭垂直降落速度慢,水平扩散距离远;(3)垂直降落速度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翅长和果翅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水平扩散距离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翅长、果翅面积和种子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槭属植物的果实千粒质量、翅长、翅果面积等形态特征与其扩散能力密切相关。从梓叶槭和五小叶槭果实的扩散特性来看,梓叶槭扩散距离更远,分布范围更易扩大,对其种群更新和演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梓叶槭 五小叶槭 翅果 降落速度 水平扩散
下载PDF
应用Landsat影像数据分析岷江上游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地形分异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兰鹰 杨育林 +5 位作者 高鹏 严欣荣 尤继勇 张好 贺维 吴雨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0,共7页
以2000、2010和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岷江上游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结合海拔、坡度以及坡向等地形因子,对研究区2000—2020年的植被覆盖状况变化及地形分异特征进行分析,为生态保护和土地规划利用提供... 以2000、2010和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岷江上游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结合海拔、坡度以及坡向等地形因子,对研究区2000—2020年的植被覆盖状况变化及地形分异特征进行分析,为生态保护和土地规划利用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总体上得到改善,植被覆盖度Ⅲ级以上区域面积达到80%以上。(2)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现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岷江上游中西部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为Ⅳ级以上,黑水县西北部山区和松潘县的极高海拔地带植被覆盖度为Ⅰ级。(3)随海拔、坡度的上升,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特征;植被覆盖度半阳坡最大,阴坡最小,平地大于半阴坡。岷江上游作为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植被覆盖状况受海拔、坡度以及坡向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因此,对岷江上游地区生态保护和土地利用应考虑地形限制,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影像 像元二分模型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地形分异
下载PDF
基于AHP法的城郊游憩林景观及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怡 钟毅 +2 位作者 何飞阳 郑绍伟 黎燕琼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66-70,共5页
景观游憩是森林的重要功能,也是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风景游憩林建设,明确风景游憩林质量的各项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质量评价体系。结果显示:(1)以风景游憩林的生态价值... 景观游憩是森林的重要功能,也是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风景游憩林建设,明确风景游憩林质量的各项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质量评价体系。结果显示:(1)以风景游憩林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建立拥有生态效益、美学效益、社会效益3个准则层,和13个评价因子指标层的评价体系;(2)从评价体系中各层指标权重来看,美学效益0.5278>生态效益0.3325>社会效益0.1397。生态效益中权重值最高的评价指标为空气负离子,美学效益中权重值最高的评价指标为色彩丰富度,社会效益中权重值最高的评价指标为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游憩林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基于保水剂应用的高寒沙地土壤种子库激活效应
12
作者 贺丽 刘成 +8 位作者 黄雪梅 陈德朝 龚薇 李红霖 王钰阳 吴科君 吴世磊 鄢武先 邓东周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99-106,共8页
为探究保水剂对黄河上游高寒沙地土壤种子库的激活效应,以若尔盖天然草地、轻度沙地、中度沙地、重度沙地、极重度沙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物种组成、生活型,通过围封(中度沙地、重度沙地、极重度沙地)样地,在样地上施加不同量保水剂,研... 为探究保水剂对黄河上游高寒沙地土壤种子库的激活效应,以若尔盖天然草地、轻度沙地、中度沙地、重度沙地、极重度沙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物种组成、生活型,通过围封(中度沙地、重度沙地、极重度沙地)样地,在样地上施加不同量保水剂,研究不同保水剂用量下萌发物种数、植株数量、植物生物量、群落盖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四川黄河上游高寒沙地共统计到植物种子26种,均为草本植物,表现出该区域种子的科、属、种较为集中、物种组成类型单一。(2)随着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中度沙化地生长的草本植物物种数、植株数量显著高于对照,施用0.25 kg·m^(-2)保水剂时达到最大萌发数量和最大萌发物种数;重度沙化地、极重度沙化地保水剂处理组植株数量显著高于对照,随着保水剂施用量增加植株数量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用量为0.25 kg·m^(-2)时幼苗数量达到峰值。(3)就样地草本植物群落生物量和盖度而言,施用保水剂样地植物生物量、群落盖度总体上高于对照,除极重度沙化地外,中度沙地、重度沙地生物量和盖度在施用量0.25 kg·m^(-2)时达到最大,之后生物量、盖度逐渐降低。在高寒沙地土壤种子库激活实验中,保水剂用量为0.25 kg·m^(-2)时能满足植物种子的萌发与生长,进一步提高保水剂的施用量对植物生物量的增加无显著影响,反而有降低的可能。根据保水剂处理条件下土壤种子库物种萌发的情况,结合研究区原生植被情况,四川嵩草、赖草、羊茅、草地早熟禾、线叶嵩草可作为研究区生态恢复的参考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沙地 保水剂 土壤种子库 激活效应
下载PDF
凋落叶输入量对川西亚高山不同密度云杉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13
作者 李慧超 潘红丽 +2 位作者 冯秋红 马文宝 邓东周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67-2978,共12页
凋落叶输入量变化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生化特性影响土壤酶活性以及其化学计量比。然而,凋落叶输入量变化对不同密度林分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程度是否一致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川西亚高山高、低两种密度云杉人工林土壤为对象... 凋落叶输入量变化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生化特性影响土壤酶活性以及其化学计量比。然而,凋落叶输入量变化对不同密度林分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程度是否一致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川西亚高山高、低两种密度云杉人工林土壤为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凋落叶去除、50%凋落叶减少、对照以及双倍凋落叶添加,分析凋落叶输入量对不同密度林分土壤生化性质、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叶双倍添加显著降低了高密度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高低密度林分土壤的可溶性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却显著增加了两个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相比于凋落叶去除和减少处理,凋落叶双倍添加在两种林分中均显著降低了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而土壤β-葡萄糖苷酶在低密度林分中对凋落叶添加处理更敏感,表现为凋落叶双倍添加的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相比对照降低了28.6%。随着凋落叶输入量的增加,酶氮磷比(0.69~0.65)、酶碳氮比(0.50~0.44)和酶碳磷比(0.34~0.28)都呈降低趋势。高密度林分土壤氮磷含量和酶碳氮比显著低于低密度林分。RDA分析表明,土壤全氮、铵态氮、全磷和可溶性有机碳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子。综上,高密度林分土壤氮限制较低密度林分更为明显,且随着凋落叶输入量的增加,两种林分均由氮限制逐步转变为磷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土壤酶 化学计量比 凋落叶输入 林分密度
原文传递
濒危连香树种群性比和雌雄株功能性状的差异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文宝 廖成云 +2 位作者 姬慧娟 陈雪 董廷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14-2419,共6页
雌雄异株植物种群性比偏倚和性别间功能性状的差异可能对种群维持产生不利影响,目前的研究很少关注雌雄异株濒危植物的性别差异.本文调查了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天然连香树种群性比并比较其雌雄株之间的形态、光合能力、水分... 雌雄异株植物种群性比偏倚和性别间功能性状的差异可能对种群维持产生不利影响,目前的研究很少关注雌雄异株濒危植物的性别差异.本文调查了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天然连香树种群性比并比较其雌雄株之间的形态、光合能力、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差异.结果发现,连香树种群性比显著偏雌(F/M=1.97;x^2 =4.46,P=0.035),雌株的胸径、冠幅、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最大羧化效率、比叶面积、叶氮含量及水分、氮和磷利用效率分别比雄株高44.50%、27.94%、20.11%、50%、21.14%、14.32%、14.86%、158.7%、19.74%和28.03%,而其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光补偿点分别低20.83%、24.61%、56.11%和44.44%,表明该地连香树种群存在性别偏倚且性别间已呈现出性别二态性,这可能是其濒危的重要原因,建议在探讨其濒危机制中应该考虑性别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雄异株 性比偏倚 光合速率 濒危植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