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油茶炭疽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47
1
作者 李河 李杨 +2 位作者 蒋仕强 刘君昂 周国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3-53,共11页
【目的】研究湖南省油茶炭疽病病原,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湖南省长沙、株洲、浏阳、永州、怀化、常德、常宁等油茶主产区9个样地的典型油茶炭疽病叶,分离纯化叶片病健交界处的真菌菌株,观察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 【目的】研究湖南省油茶炭疽病病原,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湖南省长沙、株洲、浏阳、永州、怀化、常德、常宁等油茶主产区9个样地的典型油茶炭疽病叶,分离纯化叶片病健交界处的真菌菌株,观察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分生孢子及附着孢的形态特征,确定为炭疽属真菌。进一步对炭疽属菌株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油茶炭疽病病原菌菌株。对获得病原菌的r DNA-ITS、CAL和GAPDH 3个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得到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有模式炭疽属菌株序列按照3个基因一致的顺序拼接后采用PAUP和MrBayes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湖南省9个采样地共分离获得62株炭疽属菌株,致病性测试表明这62株菌均能对油茶嫩叶和果致病,但不同菌株的发病时间具有一定差异;根据形态特征及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最终明确湖南省油茶炭疽病的病原种类。【结论】湖南省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包含果生炭疽菌、暹罗炭疽菌、胶孢炭疽菌、山茶炭疽菌和哈锐炭疽菌5种炭疽属真菌,其中果生炭疽菌分布范围最广,分离率最高,达到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炭疽病 病原菌
下载PDF
降香黄檀食叶害虫棕斑澳黄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幼虫虫龄判断 被引量:8
2
作者 周斌 周国英 +4 位作者 杨权 董文统 李小敏 周莎 何苑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53-1261,共9页
【目的】棕斑澳黄毒蛾Orvasca subnotata Walker是于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人工林中新发现的一种食叶害虫,其生物学特性描述和龄期判定是虫害预测预报与林间防治的重要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定期林间采样的方法,对棕斑... 【目的】棕斑澳黄毒蛾Orvasca subnotata Walker是于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人工林中新发现的一种食叶害虫,其生物学特性描述和龄期判定是虫害预测预报与林间防治的重要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定期林间采样的方法,对棕斑澳黄毒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及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进行调查;并通过测量头宽、前胸毛瘤宽和体长3项分龄指标,测定棕斑澳黄毒蛾幼虫的龄期。【结果】本文报道了棕斑澳黄毒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研究结果表明,棕斑澳黄毒蛾幼虫随龄期增长,前胸逐渐变黑,腹部背线和翻缩腺颜色逐渐加深,特征逐渐变得明显。通过频次分析统计,测得棕斑澳黄毒蛾幼虫龄数为5龄。头宽和前胸毛瘤宽可作为分龄指标,头宽优于前胸毛瘤宽,且前胸毛瘤宽与头宽呈直线关系(y=0.994x-0.114,R=0.999)。体长经统计检验,符合Dyar氏法则,但区域重叠明显,不宜作为分龄指标。【结论】本研究确定了棕斑澳黄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幼虫虫龄,可为林间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斑澳黄毒蛾 生物学特性 幼虫龄期 头宽 前胸毛瘤宽
下载PDF
海南省3种油茶炭疽病菌的致病力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杨 李河 +2 位作者 周国英 蒋越西 刘君昂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56-1961,共6页
为了弄清海南省不同油茶炭疽病菌致病力差异及生物学特性,采用刺伤接种法对3种油茶炭疽病菌(C.fructicola、C.siamense、C.camelliae)的致病力进行测定,发现不同病原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fructicola致病力最强,C.siamense致病力... 为了弄清海南省不同油茶炭疽病菌致病力差异及生物学特性,采用刺伤接种法对3种油茶炭疽病菌(C.fructicola、C.siamense、C.camelliae)的致病力进行测定,发现不同病原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fructicola致病力最强,C.siamense致病力次之,C.camelliae致病力最弱。对3种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3种病菌最适生长温度、p H值及光照条件类似,同时均可利用多种碳、氮源,但不同病菌生长的最优碳源、氮源有一定差异。C.fructicola的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率及附着胞形成率均高于C.siamense及C.camelliae。不同油茶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可能与其致病力分化有关。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油茶炭疽病菌致病差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炭疽病菌 致病力 生物学特性 分生孢子萌发 附着胞形成
下载PDF
短梳角野螟寄生蜂-螟蛉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小敏 刘君昂 +3 位作者 欧阳博文 董文统 何苑皞 周国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94,共5页
螟蛉绒茧蜂是寄生红花天料木(母生)主要害虫短梳角野螟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本文针对该寄生蜂开展其生物学、发育及寄生特性研究,采用室内测定结合林间调查的方法,系统调查及研究螟蛉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实验室条件下,螟蛉... 螟蛉绒茧蜂是寄生红花天料木(母生)主要害虫短梳角野螟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本文针对该寄生蜂开展其生物学、发育及寄生特性研究,采用室内测定结合林间调查的方法,系统调查及研究螟蛉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实验室条件下,螟蛉绒茧蜂单雌寄生数量为9~24头,平均寄生20头;偏好寄生3、4龄短梳角野螟幼虫,很少寄生低龄幼虫,不寄生5龄幼虫;当寄生低龄幼虫且完成其发育时,羽化的成蜂都为雄蜂;当短梳角野螟2龄、3龄初、3龄末和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喜寄生3龄初幼虫,偏好系数为0.574 3;试验条件下寄生蜂的发育历期和个体大小随着寄主龄期的增大有所增长,相同温度下补充外源营养均可延长成蜂寿命。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螟蛉绒茧蜂防控短梳角野螟的林间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螟蛉绒茧蜂 短梳角野螟 形态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偏好性
下载PDF
生物与化学农药混配降香黄檀对棕斑澳黄毒蛾的毒力筛选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斌 刘君昂 +3 位作者 董文统 欧阳博文 何苑皞 周国英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7-123,共7页
为降低化学农药施用量和延缓害虫的耐药性,采用浸叶法处理降香黄檀嫩叶,并使用其饲养棕斑澳黄毒蛾2龄末期幼虫,利用均匀设计试验对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进行混配,求出优化模型、最大共毒系数及最佳混配比例。结果表明:5种供试农药均有杀... 为降低化学农药施用量和延缓害虫的耐药性,采用浸叶法处理降香黄檀嫩叶,并使用其饲养棕斑澳黄毒蛾2龄末期幼虫,利用均匀设计试验对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进行混配,求出优化模型、最大共毒系数及最佳混配比例。结果表明:5种供试农药均有杀虫效果,其中,阿维菌素LC_(50)=2.12 mg/L,毒力最强,幼虫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性最高。经筛选,苏云金杆菌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均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混配比分别为4∶3和1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黄檀 棕斑澳黄毒蛾 均匀设计 农药 效果
下载PDF
生物复合肥对油茶苗木生长及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彭江涛 周国英 +1 位作者 蒋越西 刘君昂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7-142,共6页
针对大部分油茶林产投比不高的问题,利用从油茶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出的高效固氮、解磷、解钾菌(YC-NK03、YC-NK04、YC-NK05、YC-NK07、YC-P05、YC-P06)制成菌糠菌肥与化学肥料混合施用,探究生物复合肥对油茶和土壤微生态的影响以及菌肥... 针对大部分油茶林产投比不高的问题,利用从油茶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出的高效固氮、解磷、解钾菌(YC-NK03、YC-NK04、YC-NK05、YC-NK07、YC-P05、YC-P06)制成菌糠菌肥与化学肥料混合施用,探究生物复合肥对油茶和土壤微生态的影响以及菌肥、化肥最佳配比。盆栽结果显示,T3组(60%菌糠菌肥+40%化学肥料)对油茶的促生效果和微生态变化显著。与施用前相比,T3组的苗高、地径增加了108.64%、45.62%,土壤微生物总量、土壤有机质、水解N、有效P、速效K含量分别增加了70.41%、83.26%、101.55%、118.44%、18.63%。林间试验结果表明,肥料种类与用量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虽然各试验组的树高和地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效果最佳的是HJC组(化肥、菌肥用量配比2∶3)。本研究为改良土壤微生态环境和土壤肥力,提高油茶产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态 油茶 生物复合肥
下载PDF
调控油茶果生刺盘孢bZIP转录因子CfAp1的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亚兰 何苑皋 李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39,共10页
【目的】研究油茶炭疽病的主要流行致病菌果生刺盘孢菌b ZIP转录因子Cf Ap1的生物学功能,以期阐明果生刺盘孢菌致病的分子机制,为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果生刺盘孢菌全基因组DNA,根据同源重组原理构建Cf AP1基因... 【目的】研究油茶炭疽病的主要流行致病菌果生刺盘孢菌b ZIP转录因子Cf Ap1的生物学功能,以期阐明果生刺盘孢菌致病的分子机制,为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果生刺盘孢菌全基因组DNA,根据同源重组原理构建Cf AP1基因敲除载体片段,采用PEG介导法把该片段转化至果生刺盘孢菌野生型菌株的原生质体中,验证筛选突变体菌株;PCR扩增果生刺盘孢菌含有启动子的Cf AP1基因回补片段,构建回补载体p YF11::Cf AP1;采用PEG介导法把回补载体p YF11::Cf AP1转化至果生刺盘孢菌突变体菌株的原生质体中,获得回补菌株ΔCfap1/AP1。测定野生型菌株、突变体菌株ΔCfap1-8及基因回补菌株ΔCfap1/AP1在生长发育、附着胞形成、外界胁迫和致病力等生物学表型。【结果】果生刺盘孢菌中具有1个与灰色大角间座壳(稻瘟菌) b ZIP转录因子MoAp1直系同源的基因,命名为Cf AP1;该基因全长1 804 bp,编码566个氨基酸,该蛋白含有1个碱性亮氨酸链(b ZIP)结构域、2个PAP1结构域和2个未知功能的结构域;与野生型和回补菌株相比,突变体ΔCfap1-8生长速率没有明显影响,但气生菌丝显著减少;通过测量产孢量,发现突变体ΔCfap1-8的分生孢子显著减少;ΔCfap1-8在含2.5、5 mmol·L-1H2O2和0.7 mol·L-1Na Cl的PDA平板上菌丝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致病力测试结果表明,果生刺盘孢菌基因敲除突变体ΔCfap1-8对无伤和有伤油茶叶片的致病力下降明显,与野生型和回补菌株的致病力差异显著;突变体分生孢子产生附着胞数量减少且膨压降低。【结论】转录因子Cf Ap1参与调控油茶果生刺盘孢菌的生长发育、产孢、致病力以及响应外界氧压胁迫和渗透压胁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果生刺盘孢菌 bZIP转录因子 CfAp1 致病力
下载PDF
降香黄檀叶枯病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瑶 李航宇 周德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7-1012,共6页
近年来,降香黄檀叶枯病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为深入了解该病菌特征,本研究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以期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对降香黄檀叶枯病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并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rDNA-ITS序列测定,确定该病原... 近年来,降香黄檀叶枯病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为深入了解该病菌特征,本研究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以期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对降香黄檀叶枯病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并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rDNA-ITS序列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天门冬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asparagi (Sacc.) Bubak]。通过观察该病原菌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光照等4种环境因素中的生长情况,发现该病原菌在马铃薯果糖琼脂培养基(PFA)中菌丝生长最快;菌丝在10~30℃均能生长,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宜的pH为6;光照对该病原菌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黄檀 叶枯病 天门冬拟茎点霉 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果生炭疽菌转录因子CfHac1的BRLZ结构域生物学功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司政 姚权 李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0-76,共7页
【目的】炭疽病是油茶的主要病害,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果生炭疽菌是油茶炭疽病优势致病菌。对果生炭疽菌的转录因子CfHac1的结构域进行分析,为进一步解析转录因子CfHac1调控病菌致病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对挖掘油茶炭疽病防控新途径具... 【目的】炭疽病是油茶的主要病害,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果生炭疽菌是油茶炭疽病优势致病菌。对果生炭疽菌的转录因子CfHac1的结构域进行分析,为进一步解析转录因子CfHac1调控病菌致病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对挖掘油茶炭疽病防控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采用点突变技术构建转录因子CfHac1结构域缺失载体,通过PEG介导法将该回补载体转化至CfHAC1基因完全缺失突变体的原生质体中,通过博来霉素抗性和荧光筛选获得结构域缺失回补菌株,进一步研究BRLZ结构域在果生炭疽菌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结果发现转录因子CfHac1含有一个碱性亮氨酸拉链结构域(BRLZ),该结构域包含58个氨基酸残基;与野生型菌株和完全互补菌株相比,BRLZ结构域缺失突变株ΔCfhac1^(ΔBRLZ)生长速率显著降低,分生孢子产量显著减少,不能形成附着胞,对内质网压力胁迫更敏感,丧失对油茶叶的致病力,其表型与ΔCfhac1突变体一致。【结论】上述结果表明,BRLZ是转录因子CfHac1重要的结构域,对CfHac1在果生炭疽菌中行使正常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炭疽病 果生炭疽菌 CfHac1 BRLZ结构域 致病力
下载PDF
油茶根际高效解磷菌的筛选及其解磷特性
10
作者 薛镒 罗敦 +2 位作者 周国英 刘君昂 邓小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4-104,共11页
【目的】从油茶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高效解磷细菌,研究其解磷特性及对油茶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无机磷选择培养基进行解磷菌的筛选,观察其性状并确定其分类地位;测定其生长曲线,确定菌株生长最佳时间;利用功能性选择培养基测定... 【目的】从油茶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高效解磷细菌,研究其解磷特性及对油茶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无机磷选择培养基进行解磷菌的筛选,观察其性状并确定其分类地位;测定其生长曲线,确定菌株生长最佳时间;利用功能性选择培养基测定菌株的固氮、解钾、解蛋白酶、解纤维素酶、解淀粉酶、产铁载体能力,并测定其分泌IAA的含量,将其与油茶炭疽病病原菌进行拮抗试验,研究其是否具有抗病能力;确定菌株耐盐性、最适生长的氮、碳源以及磷酸钙添加量;将解磷菌发酵液通过灌根和叶面喷施2种方式处理盆栽油茶,测定解磷菌对油茶叶片PAL、PPO、POD酶活性、土壤脲酶、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筛选得到高效解磷菌株CSUFT-GXP-084,其D/d值为3.67,溶磷量为60.35 mg/L,分子鉴定确定其为北澳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territorii,该菌株具有固氮、解蛋白酶、产铁载体能力,分泌IAA的含量为4.42 mg/L,对油茶炭疽病的5种病原菌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菌株CSUFT-GXP-084盐耐受范围在0~5%,最适菌株CSUFT-GXP-084发挥解磷能力的氮、碳源分别为硫酸铵和蔗糖,最适磷酸钙添加量为2 g/L。CSUFT-GXP-084菌液叶面喷施对油茶叶片的PAL、PPO、POD活性影响较大,灌根对土壤中的脲酶以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影响较大。菌液灌根和叶片喷施处理后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分别较CK提升了1.58倍、1.70倍。【结论】菌株CSUFT-GXP-084具有高效解磷能力,能够提高油茶叶片酶活性、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有效磷含量,可应用于微生物菌肥以及菌剂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菌 解磷特性 油茶 北澳伯克霍尔德氏菌 有效磷含量
下载PDF
油茶根际土壤拮抗菌分离鉴定及其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效
11
作者 桑梦科 刘君昂 周国英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153,共9页
油茶炭疽病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油茶叶片和果实的病害,其发生严重时会影响油茶的产量。为从土壤中寻找对油茶炭疽病具有生防潜力的拮抗菌,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出可人工培养的微生物与指示菌平板对峙试验,经过初筛和复筛确定... 油茶炭疽病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油茶叶片和果实的病害,其发生严重时会影响油茶的产量。为从土壤中寻找对油茶炭疽病具有生防潜力的拮抗菌,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出可人工培养的微生物与指示菌平板对峙试验,经过初筛和复筛确定目标菌株。对目标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功能验证。利用盖玻片斜插法于显微镜下观察目标菌株对指示菌菌丝的影响,并进行抑菌谱试验。利用离体刺伤接种试验,验证目标菌株对油茶炭疽病发生的防治效果和治疗效果。通过16S rDNA基因扩增技术、gyrA基因扩增技术,对目标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出可培养不同菌落形态的菌株34株,结合初筛、复筛,将菌株YFB-10-3-2确定为目标菌株。菌株YFB-10-3-2具有产生解淀粉酶、解纤维素酶、蛋白酶的能力和固氮功能,能使指示菌菌丝膨大、弯曲。进一步试验发现,目标菌株对10种病原菌的抑制率为46%~72%,表明该菌株具有抑菌广谱性。室内试验发现,该菌株对油茶炭疽病有68.11%的预防效果和28.60%的治疗效果,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通过双基因分子鉴定,将菌株YFB-10-3-2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综上,菌株YFB-10-3-2具有开发成为油茶炭疽病生防菌剂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拮抗细菌 分离 鉴定 离体防效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油茶根腐病内生拮抗促生细菌筛选及诱导系统抗性研究
12
作者 李丽丽 曾广宇 +1 位作者 王继春 何苑皞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0-1397,共8页
为丰富油茶根腐病生防资源并探究其抗病机理,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比色法等从油茶根系内生菌中筛选出拮抗促生细菌,并测定其对油茶根系防御酶活性及防御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合拮抗效果、产IAA、溶有机磷、无机磷及产铁载体能力,从油茶... 为丰富油茶根腐病生防资源并探究其抗病机理,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比色法等从油茶根系内生菌中筛选出拮抗促生细菌,并测定其对油茶根系防御酶活性及防御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合拮抗效果、产IAA、溶有机磷、无机磷及产铁载体能力,从油茶根系筛选到两株高效内生拮抗促生菌AF9和AH6,经鉴定均为芽孢杆菌;二者均可以诱导油茶根系防御酶活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在8 h、10 h、12 h和24 h达到峰值;PAL、RBOHC和POD基因分别在处理10 h、12 h及24 h时高度表达,对照组基因无明显表达。表明拮抗促生菌AF9和AH6可以诱导油茶产生系统抗性,为后期菌剂的研制以及油茶根腐病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 油茶 诱导抗性 防御酶活性
下载PDF
油茶苗圃炭疽病原菌鉴定及抗药性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李河 李司政 +3 位作者 王悦辰 刘君昂 徐建平 周国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94,共10页
【目的】探讨中国油茶苗圃炭疽病原菌种类,揭示油茶苗圃炭疽病菌抗药性,为其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分离油茶苗圃炭疽病菌,并对分离菌株的ApMat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对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炭疽病原菌种类;采用区分剂量法... 【目的】探讨中国油茶苗圃炭疽病原菌种类,揭示油茶苗圃炭疽病菌抗药性,为其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分离油茶苗圃炭疽病菌,并对分离菌株的ApMat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对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炭疽病原菌种类;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所有菌株对杀菌剂多菌灵、乙霉威、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抗药性。【结果】湖南、江西、海南和广东4个省份分离的95株的油茶苗圃炭疽病病原菌主要是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暹罗炭疽菌(C.siamense)、山茶炭疽菌(C.camelliae)和胶胞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4个种,其中炭疽病菌分布范围最广、分离数量最多(83株,占总分离菌株的87.4%)。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菌株有31个,占总分离菌株的32.6%;对戊唑醇产生了抗性的菌株有31株,占总分离菌株的32.6%。其中对多菌灵和戊唑醇这2种杀菌剂均具有抗性的菌株有6株,占总分离菌株的6.3%;对多菌灵、乙霉威和戊唑醇3种杀菌剂均有抗性的菌株有2株,占所有分离菌株的2.1%。但所有95个菌株对咪鲜胺敏感,说明目前苗圃油茶炭疽病菌尚未对咪鲜胺产生抗药性。29个高抗多菌灵而对乙霉威敏感菌株第198位氨基酸由谷氨酸(Glu)突变为丙氨酸(Ala),2株对多菌灵和乙霉威具有双重抗药性的菌株第200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Phe)突变为酪氨酸(Tyr)。【结论】我国油茶苗圃炭疽病菌已对多菌灵/乙霉威和戊唑醇产生严重的抗药性,但对咪鲜胺尚未检测到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炭疽病 病原种类 抗药性
下载PDF
垂序商陆及胜红蓟提取物对降香黄檀炭疽病菌的抑菌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周洁尘 周国英 +2 位作者 刘君昂 何苑皞 董文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50,60,共6页
通过测定垂序商陆与胜红蓟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后的降香黄檀炭疽病菌内丙二醛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4种酶活性,来初步判断垂序商陆与胜红蓟提取物对炭疽病菌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两种提取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炭疽病病原菌膜系统,垂序... 通过测定垂序商陆与胜红蓟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后的降香黄檀炭疽病菌内丙二醛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4种酶活性,来初步判断垂序商陆与胜红蓟提取物对炭疽病菌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两种提取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炭疽病病原菌膜系统,垂序商陆处理组丙二醛含量在56h后显著提高,胜红蓟处理组则缓慢增加,略高于对照组;垂序商陆处理组菌体内蛋白质含量先增加,32h后急剧降低,胜红蓟处理组蛋白质含量从初期开始就少于对照组;两种提取物都能影响菌体的保护性酶活性,两处理组SOD活力都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CAT活力高于对照组。两组SDH、LDH活力都小于对照组,而垂序商陆处理组SDH、LDH活力小于胜红蓟处理组。初步说明两种植物提取物可通过影响病原菌的代谢系统和生理过程来发挥其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降香黄檀 炭疽病菌 抑菌机理
下载PDF
海南省油茶及其他寄主植物果生刺盘孢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河 李杨 +1 位作者 徐建平 周国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0-88,共9页
【目的】研究海南省油茶树及其他寄主植物炭疽病菌果生刺盘孢菌群体遗传结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单倍型地理分布,探索海南地区不同寄主植物炭疽病菌的分子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利用单孢分离法对采集自海南省南圣镇、通什镇、枫木林场... 【目的】研究海南省油茶树及其他寄主植物炭疽病菌果生刺盘孢菌群体遗传结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单倍型地理分布,探索海南地区不同寄主植物炭疽病菌的分子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利用单孢分离法对采集自海南省南圣镇、通什镇、枫木林场和澄迈林场4个地区9种不同寄主植物的炭疽病病叶进行炭疽菌分离,并对每个菌株ITS,CAL和GAPDH 3个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按顺序对3个基因的序列进行拼接,然后采用Gen ALEx6,Dna SP 5.0,TCS1.21和MEGA6.0软件分别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共获得12个病菌种群的108个果生刺盘孢菌病菌样品,可推导出18种单倍体型(haplotype),其中单倍型Haplotype11共70个菌株,为优势单倍型,在每个病菌种群中均有分布;单倍型网络结构分析表明,病原菌以单倍型Haplotype11为辐射中心,呈现出1个比较典型星状发散图,推测Haplotype11为原始单倍型;108株病菌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析显示,种群间和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分别占总变异的3%和97%,变异主要存在种群内,而种群间的差异小,说明不同的寄主植物未对病菌交流造成隔离障碍;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分析发现,12个病菌种群间遗传分化小,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另外,油茶种群之间以及油茶与鲫鱼胆、葛根和山矾等植物种群之间的果生刺盘孢菌存在遗传重组现象;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来自同一个果生刺盘孢菌种群的单倍型未能聚在一起,而是散乱的分布在系统树中,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寄主植物分布族群;核苷酸不配对分析表明病菌种群历史上并没有发生显著的种群扩张。【结论】海南省果生刺盘孢菌遗传多样性丰富,不同地区和不同寄主植物病菌种群之间存在有效基因流,揭示该病菌可以在油茶树及其他寄主植物之间迁移,这为整体考虑海南省油茶及其他寄主植物制定可持续控制油茶炭疽病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寄主植物 果生刺盘孢菌 群体遗传结构
下载PDF
油茶新炭疽病原Colletotrichum camelliae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杨 李河 +1 位作者 周国英 刘君昂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102,共7页
油茶炭疽病菌能够侵染油茶叶片、花及果实,造成严重落叶、落果,该病害是我国油茶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对采集于湖南、江西及海南的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多基因序列分析,同时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不同品种油茶致病性测定,... 油茶炭疽病菌能够侵染油茶叶片、花及果实,造成严重落叶、落果,该病害是我国油茶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对采集于湖南、江西及海南的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多基因序列分析,同时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不同品种油茶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5株病原菌为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amelliae,这是国内首次在油茶上发现该病原菌。经C.camelliae对不同油茶品种致病性测定,发现C.camelliae对湘林1号、湘林69号、湘林89号、赣无1、赣无16、广西红花、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23号、长林53号、长林148号、长林190号等品种的叶片致病,但是在不同品种叶片上出现症状的时间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山茶刺盘孢 炭疽病 多基因序列 致病性
下载PDF
海南省不同寄主植物炭疽病菌侵染油茶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河 李杨 +4 位作者 蒋仕强 万智 李航宇 徐建平 周国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70,共7页
为了明确海南省不同寄主植物炭疽病菌侵染油茶的潜力,本研究分离、鉴定海南省4个油茶林中不同寄主植物的炭疽病菌种类及其致病性。结果从油茶、葛根、山麻杆、飞机草、蒲葵、鲫鱼胆、桃花心木、黄兰、羊蹄甲、山矾、银柴、降香黄檀和檀... 为了明确海南省不同寄主植物炭疽病菌侵染油茶的潜力,本研究分离、鉴定海南省4个油茶林中不同寄主植物的炭疽病菌种类及其致病性。结果从油茶、葛根、山麻杆、飞机草、蒲葵、鲫鱼胆、桃花心木、黄兰、羊蹄甲、山矾、银柴、降香黄檀和檀香等13种植物上,共获得135株炭疽病菌,其中果生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85株、暹罗刺盘孢菌(C.siamense)45株,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gloeosporioides)3株,君子兰刺盘孢(C.cliviae)和山茶刺盘孢(C.camelliae)各1株;4个采样地的油茶树与葛根等当地其他12种植物具有相同的炭疽病菌C.fructicola和C.siamense,这两种菌占总分离炭疽菌的96%;通过致病性测定,不同寄主来源的这5种炭疽菌均能引起油茶炭疽病。海南省当地多种植物的炭疽病菌是油茶的潜在侵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炭疽病菌 致病性
下载PDF
降香黄檀林下伴生种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权 刘君昂 +4 位作者 吴毅 何苑皞 董文统 苏圣淞 周国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3-38,共6页
林下伴生种是降香黄檀林分中特殊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增加林地生物学总生产量和维护林分系统稳定性。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降香黄檀林下伴生种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对30种参评植物做了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1)30种参评植物适应... 林下伴生种是降香黄檀林分中特殊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增加林地生物学总生产量和维护林分系统稳定性。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降香黄檀林下伴生种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对30种参评植物做了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1)30种参评植物适应性差异明显,其中46%的植物关联度大于0.8,适应性表现较好,40%的植物关联度介于0.6~0.7之间,适应性表现一般,其余14%的植物关联度小于0.6,适应性表现很差;(2)关联度在0.9以上、属于优秀适应型的植物有5种,即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carpon、三点金Desmodium triflorum、链荚豆Alysicarpus vaginalis、地不容Stephania epigaea、黑麦草Lolium perenne;(3)乡土植被的适应性表现要优于外来引种植被;(4)在适应性评价中豆科植物表现最好,禾本科和大戟科植物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黄檀 伴生植被 适应性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 海南省
下载PDF
短梳角野螟的形态描述及幼虫虫龄判断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小敏 刘君昂 +3 位作者 欧阳博文 董文统 周斌 周国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6-142,共7页
短梳角野螟Meroctena tullalis(Walker)是为害红花天料木Homalium hainanense Gagnep的重要食叶害虫,其形态描述和幼虫准确分龄是开展害虫生物生态学及林间防控研究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林间采样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短梳角野... 短梳角野螟Meroctena tullalis(Walker)是为害红花天料木Homalium hainanense Gagnep的重要食叶害虫,其形态描述和幼虫准确分龄是开展害虫生物生态学及林间防控研究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林间采样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短梳角野螟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及生活习性和生活史进行调查和描述。并通过测定头宽、头长和体长3项分龄指标,利用SPSS Statistic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结合戴氏法则和线性回归等试图探究准确划分幼虫虫龄的可靠方法。结果表明:短梳角野螟幼虫随龄期增长,幼虫颜色由浅黄绿色逐渐变为深绿色,头部由肉色逐渐变深,最后形成外围红褐色中间深肉色。通过频次分析统计,测得短梳角野螟幼虫虫龄为5龄;头宽可作为最佳分龄指标,且头宽测量指标平均值自然对数与幼虫龄期呈线性关系(y=0.181 6x-0.602 3,R2=0.999 1)。头长和体长统计检验,符合戴氏法则,但频次分析5个峰值不是很明显,且有部分区域重叠,只能作为划分虫龄的辅助指标。本研究确定了短梳角野螟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划分幼虫龄期的最佳指标,以期为该虫林间防治提供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梳角野螟 形态特征 幼虫虫龄 生活史 红花天料木
下载PDF
降香黄檀、檀香根际解钾菌的筛选与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罗娜 周德明 +1 位作者 徐睿 周国英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4-970,共7页
为提高降香黄檀-檀香人工林的土壤肥力,从不同林龄的降香黄檀、檀香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解钾菌。从钾细菌富集培养基上初筛和解钾菌筛选培养基复筛得到可培养物89个。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解钾能力。结果表明,可溶性钾含量... 为提高降香黄檀-檀香人工林的土壤肥力,从不同林龄的降香黄檀、檀香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解钾菌。从钾细菌富集培养基上初筛和解钾菌筛选培养基复筛得到可培养物89个。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解钾能力。结果表明,可溶性钾含量在70μg/m L以上的菌株有6株,其中菌株JT-K21、JT-K11和JT-K18的解钾率为80%以上。JT-K21培养液的可溶性钾含量高达132.68μg/m L,解钾率达到221.18%。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比较分析,初步鉴定JT-K21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不同碳氮源试验表明:JT-K21对蔗糖和硫酸铵的吸收效果最好。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T-K21液体发酵菌体浓度最大培养组最优组分为蔗糖(10 g/L)、硫酸铵(0.2 g/L)、氯化钠(0.1 g/L)、钾长石(5 g/L);JT-K21液体发酵解钾活性最佳时,培养基最优组分为蔗糖(10 g/L)、硫酸铵(0.2 g/L)、氯化钠(0.1 g/L)、钾长石(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黄檀 檀香 解钾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