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3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出科技与经济结合这个核心 创造改革与建设的新辉煌——广西植物研究所65周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锋 盘名德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3-199,共7页
在过去的 6 5年里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取得了 30 0多项科技成果 ,对科技进步、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阐述了广西植物研究所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的优势及新世纪的主要创业范围。
关键词 科技 经济 创业 广西植物研究所
下载PDF
创新工程培育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推进创新工程——独具特色的华南植物研究所创新文化建设
2
作者 彭少麟 蚁伟民 马镇荣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2年第5期387-389,共3页
关键词 创新工程 华南植物研究所 创新文化建设 建设规划
下载PDF
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简介
3
作者 周材权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3-693,共1页
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由我国著名大熊猫专家胡锦矗教授创建于1956年,目前有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研究人员21人。40多年来,该团队结合自己科学研究的历史传统优势、地处西南的资源优势和团队团结向上积极协作的... 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由我国著名大熊猫专家胡锦矗教授创建于1956年,目前有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研究人员21人。40多年来,该团队结合自己科学研究的历史传统优势、地处西南的资源优势和团队团结向上积极协作的人才优势,形成了明确、稳定和成熟的3个研究方向:第一个是以大熊猫、矮岩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研究所 师范大学 人才优势 研究人员 博士学位 历史传统 科学研究 资源优势
下载PDF
开拓进取 成效显著——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4
作者 葛颂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1年第4期303-304,共2页
关键词 植物研究所 进化 系统学 开放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植物学
下载PDF
中国植物标本馆数字化发展的缩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启新 褚晓芳 +2 位作者 董晓宇 惠红 周义峰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71-86,共16页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是中国最早的植物标本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开展植物标本数字化的标本馆,其标本数字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尝试的标本文字信息数字化的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的标本图像数字化和...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是中国最早的植物标本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开展植物标本数字化的标本馆,其标本数字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尝试的标本文字信息数字化的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的标本图像数字化和文字信息数字化规范阶段;2004年以后的标本批量数字化与信息网络共享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后的标本数字化信息维护与优化阶段。这一过程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植物标本数字化的发展历程。此外,近年来开始了发掘和利用江苏植物标本的数字化信息工作,包括建设江苏省级数字植物标本馆、开发江苏省维管植物标本时空分布可视化系统、开展标本采集-入库过程数字化等。今后,将不断深化标本数字化的工作,以期形成有NAS特色的数字化植物标本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植物标本 标本图像 标本信息 数字化 数据库
下载PDF
试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药物知识产权保护与机制建设
6
作者 马晓青 《云南科技管理》 2004年第5期24-26,共3页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知识产权与专利管理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为科研院所知识产权与专利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套值得借鉴的模式与经验。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昆明植物研究所 药物开发 知识产权保护 专利管理
下载PDF
发展中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被引量:1
7
《云南科技管理》 2011年第4期96-97,共2页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9月,主要从事中药和民族药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引种驯化、规范栽培、采收加工、质量管理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促进云南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云药”产业的健康发...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9月,主要从事中药和民族药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引种驯化、规范栽培、采收加工、质量管理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促进云南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云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全所现有在职职工49人,其中高职10人、省级技术创新人才3人,博上4人,硕士2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并组建了“云南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院科技创新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药用植物 研究所 资源可持续利用 技术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团队 研究生导师 资源保护
下载PDF
创新药植人、共筑药植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发展概况
8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I0001-I0005,共5页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药植所)成立于1983年8月,总所设在北京,位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下设云南、海南、广西、新疆、重庆和贵州共6个分所。药植所是我国唯一专业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药植所)成立于1983年8月,总所设在北京,位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下设云南、海南、广西、新疆、重庆和贵州共6个分所。药植所是我国唯一专业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国家级公益型研究所,是世界知名的药用植物专业研究机构之一,是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 研究所 创新药 世界卫生组织 植物资源保护 高科技园区
下载PDF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国家中药化合物库
9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6期I0001-I0004,共4页
天然产物在药物发现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创新药物发展的战略资源。,但多年来从中草药中分离得到的天然化合物分散在各个研究者手中无法充分利用,或者成为国际医药行业巨头对我国中草药资源掠夺的目标。因此,从国家层面建立天然... 天然产物在药物发现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创新药物发展的战略资源。,但多年来从中草药中分离得到的天然化合物分散在各个研究者手中无法充分利用,或者成为国际医药行业巨头对我国中草药资源掠夺的目标。因此,从国家层面建立天然化合物样品库,一直是天然药物化学界几代人的梦想,更是我国创新药物公共体系和中药质量评价所需要的资源。“国家中药化合物库”是针对重大新药创制中的重要环节一药物发现和质量控制建立的新药研发公共资源平台,为国内唯一针对传统中药和民族药物资源的实体样品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化合物库 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 研究所 天然化合物 中草药资源 天然药物化学 中药质量评价
下载PDF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服务农业生产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10
作者 郭培 陈烝 +2 位作者 孙祥瑞 赵聚莹 马爱红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3期19-23,共5页
农业科技服务对增强农业创新实力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农业科研单位作为解决区域农业科技难题的核心力量,在推动科技服务地方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从科技服务队伍建... 农业科技服务对增强农业创新实力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农业科研单位作为解决区域农业科技难题的核心力量,在推动科技服务地方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从科技服务队伍建设与管理水平不高、制约因素过多、成果转化应用不足、考评机制缺乏等方面分析了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服务工作中凸显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加强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克服科技服务中的不利因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考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科技服务工作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服务 地方农业科研单位 工作成效 科技成果转化 考评机制
下载PDF
云南小凉山地区端午药市的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11
作者 徐天才 陈翠 +4 位作者 康平德 戚淑威 孙恒 袁慧娟 杨少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6期123-130,共8页
目的:了解云南小凉山地区端午药市药用植物交易现状,发掘民族医药传统知识。方法:采用民族植物学等方法对云南小凉山地区端午药市进行调查,完成包括基原名、药用部位、用途和用法等内容的药用植物编目。结果:经过整理和鉴定,云南小凉山... 目的:了解云南小凉山地区端午药市药用植物交易现状,发掘民族医药传统知识。方法:采用民族植物学等方法对云南小凉山地区端午药市进行调查,完成包括基原名、药用部位、用途和用法等内容的药用植物编目。结果:经过整理和鉴定,云南小凉山地区端午药市药用植物有153种,隶属72科,123属,被《中国药典》收录49种,作为保健品使用的药材共28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共29种。药材药用部位有8类[根类(根或块根或根茎)、全草类或全株类、果类、鳞茎、花类、子实体类、油类、叶类],其中以根类入药最多,占总种数的47.7%。药材主要用于益气补血、益肾强筋、键脾和胃、调节免疫、祛风除湿、活血祛瘀、温里散寒、温经止痛、抗炎、镇痛及清热解毒等功效。药材使用方法以水煎服为主,其次是多种配伍炖肉,煎汤熏洗或沐浴,捣烂外敷,泡酒涂擦。药材治疗疾病用于治疗消化系统最多(56种,36.6%),其次是治疗肌肉骨骼系统与结缔组织疾病(54种,35.3%)。结论:云南小凉山地区端午药市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被用于药用、食用和保健品,药用独具民族特色,成为发掘新药源、新用途的潜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植物 药食同源植物 端午节 小凉山地区 云南省
下载PDF
兰科植物共生真菌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杨文宏 黄杏娥 +3 位作者 王玲 郭承刚 汤王外 和寿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25-27,共3页
兰科植物种子体积微小且无胚乳,数量巨大,通常一颗蒴果内有上万粒种子。自然状态下兰科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只有依赖共生真菌菌丝侵入才能获得,因此高度依赖于共生真菌。兰科共生真菌促进兰花原球茎、幼苗生长发育、帮助根系吸收水... 兰科植物种子体积微小且无胚乳,数量巨大,通常一颗蒴果内有上万粒种子。自然状态下兰科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只有依赖共生真菌菌丝侵入才能获得,因此高度依赖于共生真菌。兰科共生真菌促进兰花原球茎、幼苗生长发育、帮助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从国内外兰科植物共生真菌的分离鉴定、种类、多样性和专一性、共生萌发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进一步为研究兰科植物种子萌发、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选育新品种、兰花种植产业化以及次生代谢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共生真菌 多样性和专一性 种子萌发
下载PDF
青藏高原植物抗皮肤光老化作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杨珺 张国梁 杨雪飞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7期76-84,共9页
青藏高原是我国独特的生态区域,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近年来,研究表明许多青藏高原植物具有抗光老化特性,对皮肤保护和美容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蔓菁、扁核木、天麻和半枝莲等25种青藏高原维管植物在抗皮肤光老化作用方面的研... 青藏高原是我国独特的生态区域,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近年来,研究表明许多青藏高原植物具有抗光老化特性,对皮肤保护和美容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蔓菁、扁核木、天麻和半枝莲等25种青藏高原维管植物在抗皮肤光老化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紫外线引起皮肤光老化的作用机制和通路,介绍了评价植物提取物在该方面活性常用的模型。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青藏高原植物资源,我们需要从其资源属性、功能成分、作用机制、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本文将为青藏高原植物资源在抗皮肤光老化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植物资源 抗皮肤光老化
下载PDF
英国国家植物生物安全治理路径研究
14
作者 姜丽华 冼晓青 +2 位作者 贾涛 邱明慧 张宏斌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5-221,共7页
植物病虫疫情是全球粮食生产安全的重大威胁。英国较重视植物安全治理,较早开始布局相关政策,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文采用文献调研、分析与综合、比较研究等方法,围绕英国面临的植物安全的严峻形势,分析了英国在战略规... 植物病虫疫情是全球粮食生产安全的重大威胁。英国较重视植物安全治理,较早开始布局相关政策,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文采用文献调研、分析与综合、比较研究等方法,围绕英国面临的植物安全的严峻形势,分析了英国在战略规划、治理体系、制度建设、技术研发、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英国政府把植物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统筹植物生物安全组织体系,制定国际先进水平的安全制度,构建有生物安全保障的植物供应链,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力开展全民科学,对我国生物安全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纵观英国植物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建设的做法,本文对我国植物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物安全 英国生物安全 植物健康 生物安全治理
下载PDF
脱落酸及其调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甄梦缘 王丽芝 孙超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59-267,共9页
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生态环境产生的天然有机化合物,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经济以及药用价值愈发引起广泛关注。但一些次生代谢产物因为其复杂的结构和合成路径以及在植物中极低的含量,使其... 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生态环境产生的天然有机化合物,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经济以及药用价值愈发引起广泛关注。但一些次生代谢产物因为其复杂的结构和合成路径以及在植物中极低的含量,使其不能低成本大量生产。脱落酸(ABA)作为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植物激素之一,可以依靠自身的合成与分解、信号传导、激素互作等作用来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文章综述了ABA在生物合成与分解代谢以及信号转导等方面的新进展,归纳了ABA对不同类型次生代谢产物的调控作用,为合理利用植物激素提高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产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酸 次生代谢产物 调控 综述
下载PDF
蛇葡萄属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
16
作者 曾铁鑫 许利嘉 +3 位作者 宋颜君 马培 陈之端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6期978-988,共11页
蛇葡萄属(Ampelopsis Michaux)植物为多年生木本藤蔓植物,全世界有30余种,中国有17种,大部分为中国特有,多具有传统药用价值,可作茶饮。基于系统进化关系和形态学相似性,近期蛇葡萄属中具羽状复叶的种从该属中分出,成立牛果藤属(Nekemia... 蛇葡萄属(Ampelopsis Michaux)植物为多年生木本藤蔓植物,全世界有30余种,中国有17种,大部分为中国特有,多具有传统药用价值,可作茶饮。基于系统进化关系和形态学相似性,近期蛇葡萄属中具羽状复叶的种从该属中分出,成立牛果藤属(Nekemias Raf),但这需要更多证据,特别是植物化学方面的证据支持。对蛇葡萄属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药用亲缘学进行探讨。蛇葡萄属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但其主要种类存在差异,具羽状复叶的蛇葡萄种富含二氢杨梅素、杨梅素等类黄酮物质,而其余蛇葡萄属植物则检测到了白藜芦醇、儿茶素等酚酸类物质。这些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保肝、抗菌等活性,可与传统功效相关联。对蛇葡萄属植物的药用亲缘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可为该属植物的资源保护和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葡萄属 化学成分 传统功效 药理活性 药用植物亲缘学
下载PDF
药食同源植物赤苍藤茎和叶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真真 史艳财 +2 位作者 范进顺 蒋运生 邓丽丽 《长江蔬菜》 2024年第4期47-52,共6页
为科学利用赤苍藤资源,对赤苍藤不同茎级(0.5、1.6、2.7 cm)、部位(茎、叶)的总黄酮、蛋白质、维生素、矿质元素、各类氨基酸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4种营养成分中叶的各类营养物质(除维生素B2)含量最高,其中茎类营养物质总黄酮... 为科学利用赤苍藤资源,对赤苍藤不同茎级(0.5、1.6、2.7 cm)、部位(茎、叶)的总黄酮、蛋白质、维生素、矿质元素、各类氨基酸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4种营养成分中叶的各类营养物质(除维生素B2)含量最高,其中茎类营养物质总黄酮、蛋白质和矿质元素氮、锌、铜、镁含量随着茎直径的增大而减少;维生素B1、维生素B2、铁、铜、锰的含量在茎直径为1.6 cm时最高;矿质元素磷、钙的含量随茎直径的增大而升高。茎中均检测出15种氨基酸,叶检测出16种氨基酸,叶比茎多检出蛋氨酸(Met)。4种样品所测各类氨基酸含量:叶>茎,其中含量排名前3的均为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丙氨酸(Ala)。茎中天门冬氨酸(Asp)、丙氨酸(Ala)、酪氨酸(Tyr)含量随茎直径的增大而减少,3种茎中亮氨酸含量无变化;1.6 cm茎的支/芳值最高。氨基酸评分AAS、CS值,叶>茎,2.7 cm茎>1.6 cm茎>0.5 cm茎;EAAI指数:叶>茎,2.7 cm茎>1.6 cm茎>0.5 cm茎。从14种营养成分聚类分析上看,叶聚为一类,茎聚为一类。综合考量,在营养物质含量上叶明显高于茎,1.6 cm的茎质量最佳。本研究结果可为赤苍藤的茎、叶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苍藤 药食同源 营养成分 氨基酸评价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改进MobileNet的轻量级外来入侵植物识别模型研究
18
作者 吴鸿飞 刘万学 +2 位作者 冼晓青 赵梦欣 姚青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6,共12页
外来入侵植物防治的首要任务是准确识别入侵植物种类,然而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繁多,存在类间同质和类内异质现象,给技术人员甄别与防治外来入侵植物带来了挑战。为了准确、实时和高效地识别外来入侵植物,本文提出基于改进MobileNet的轻量... 外来入侵植物防治的首要任务是准确识别入侵植物种类,然而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繁多,存在类间同质和类内异质现象,给技术人员甄别与防治外来入侵植物带来了挑战。为了准确、实时和高效地识别外来入侵植物,本文提出基于改进MobileNet的轻量级外来入侵植物图像识别模型(MobileNet-LW)。以专业人员鉴定得到的113种11 628幅外来入侵植物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6∶2∶2的比例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通过Retinex、旋转和高斯噪声等方法对图像进行数据增强。为了减少类间同质现象对模型误检的影响,在模型MobileNet基础上添加了SE通道注意力机制和深度连接注意力网络,提高网络对关键特征的提取能力。为了降低模型计算消耗和内存消耗,采用通道剪枝方法对网络瘦身;为了弥补剪枝后造成模型准确率降低,采用教师网络-助教网络-学生网络的形式对剪枝后的网络进行知识蒸馏,学生网络通过软知识的学习来提高识别外来入侵植物的准确率。通过消融试验测试模型的性能,利用平均准确率、平均召回率和平均F1值3个评价指标,对现阶段经典模型与改进后模型MobileNet-LW所获得的识别结果进行评价。消融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数据集条件下,所有改进点对模型的性能都有所提升,且改进后算法在外来入侵植物图像识别中准确率提高了5.4百分点,模型参数量减少了约53%;模型对比试验表明,EfficentNet、DBTNet、ResNet-101、ConvNext和MobileNet-LW 5个模型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2.3%、74.9%、76.1%、79.7%和86.1%,表明改进后的网络提高了外来入侵植物的识别准确率。基于改进MobileNet的轻量级外来入侵植物识别模型对113种外来入侵植物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模型具有轻量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智能识别 通道剪枝 知识蒸馏 注意力机制 MobileNet
下载PDF
三种地宝兰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及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19
作者 许爱祝 江海都 +4 位作者 浦乾琨 韦霄 韦宇静 罗亚进 柴胜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5,共13页
为探讨地宝兰属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及光合特性,该研究对狭域濒危种贵州地宝兰(Geodorum eulophioides)及广布种地宝兰(G.densiflorum)、大花地宝兰(G.attenuatum)的叶片解剖结构、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O_(2)响应曲线、叶绿素含量... 为探讨地宝兰属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及光合特性,该研究对狭域濒危种贵州地宝兰(Geodorum eulophioides)及广布种地宝兰(G.densiflorum)、大花地宝兰(G.attenuatum)的叶片解剖结构、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O_(2)响应曲线、叶绿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3种地宝兰属植物的叶肉细胞没有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分化,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与地宝兰和贵州地宝兰相比,大花地宝兰具有更大的叶片厚度和较小的气孔密度,表现出更适应弱光环境的结构特征。(2)3种地宝兰属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其光合“午休”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引起;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均值大小均表现为大花地宝兰>地宝兰>贵州地宝兰,表明贵州地宝兰积累光合产物的能力更弱,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可能更差。(3)3种地宝兰属植物均为阴生植物,地宝兰的光补偿点(LCP)最小、光饱和点(LSP)最大,对光强适应范围较宽;大花地宝兰具有较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表观量子效率(AQY),其光合能力较强;贵州地宝兰的Pmax和潜在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最小,其光合能力和对CO_(2)的利用能力更弱。(4)地宝兰和大花地宝兰的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总叶绿素(Chl)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贵州地宝兰。(5)3种地宝兰属植物的叶片厚度、叶肉厚度、叶绿素含量与Pmax间存在显著(P<0.05)相关性。综上认为,与地宝兰和大花地宝兰相比,贵州地宝兰的光合能力和适应性较差,这可能与其濒危有很大关系;适当遮阴和增加CO_(2)浓度有利于3种地宝兰属植物的光合作用。该研究结果为贵州地宝兰濒危原因的分析及3种地宝兰属植物种质资源保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宝兰属 气孔特征 光合日变化 光响应曲线 CO_(2)响应曲线 叶绿素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广东省红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研究
20
作者 姜垒 胡喻华 +8 位作者 吴玉芬 梁键明 蒋庆莲 张铭 谭淦 何春梅 韦霄 施诗 唐光大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66,共18页
为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广东省红豆属(Ormosia)潜在适生区的变化,探究影响红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子,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 10.8软件,利用17种红豆属植物的分布数据及22个环境变量数据,结合未来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 为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广东省红豆属(Ormosia)潜在适生区的变化,探究影响红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子,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 10.8软件,利用17种红豆属植物的分布数据及22个环境变量数据,结合未来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SSP585)的气候情景,分别预测红豆属植物在当前和未来气候场景下的潜在适生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适生区预测模型的评价效果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UC平均值)均为0.8-1.0。(2)在当前气候情景下,大面积(占广东省面积的40%-100%)适生的红豆属植物有茸荚红豆(Ormosia pachycarpa)等3种;中等面积(占20%-40%)适生的有薄毛茸荚红豆(O.pachycarpa var.tenuis)等6种;小面积(占5%-20%)适生的有韧荚红豆(O.indurata)等4种;极小面积(占0%-5%)适生的有凹叶红豆(O.emarginata)等4种。其中面积占比最大的是茸荚红豆,总适生面积为15.2288×10^(4) km^(2)(占84.75%);面积占比最小的是博罗红豆(O.boluoensis),总适生面积为0.0337×10^(4) km^(2)(占0.19%)。(3)降水和海拔对红豆属植物的分布起主导作用:12种红豆属植物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气候因子(9个降水因子,3个温度因子),剩余5种的主导环境因子是高程海拔因子(5个海拔因子)。(4)在未来(SSP126、SSP585)的气候情景下,潜在适生区面积增加的红豆属植物有凹叶红豆等4种,增加幅度为0.79%-42.43%;面积减小的红豆属植物有博罗红豆等13种,减少幅度为1.30%-78.56%。气候变暖对红豆属的潜在分布区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17种红豆属植物中有13种的适生区面积将减少,特别是几个狭域分布的物种:博罗红豆、锈枝红豆(O.ferruginea)、小叶红豆(O.microphylla)、紫花红豆(O.purpureiflora)和亮毛红豆(O.sericeolucida),它们应是红豆属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优先考虑的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属 气候变化 MaxEnt模型 潜在适生区 主导因子 广东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