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及其两性关系变迁的汉字文化考察 被引量:4
1
作者 邢燕萍 毕劲松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4-58,共5页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经历了杂婚制、群婚制、对偶婚制、父权制一夫多妻制的历史变迁。在对偶婚制向父权制一夫多妻制的过渡中,掠夺婚和买卖婚相继出现,而群婚制末期出现的媵婚习俗也为父权制一夫多妻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几千年漫长的婚...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经历了杂婚制、群婚制、对偶婚制、父权制一夫多妻制的历史变迁。在对偶婚制向父权制一夫多妻制的过渡中,掠夺婚和买卖婚相继出现,而群婚制末期出现的媵婚习俗也为父权制一夫多妻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几千年漫长的婚姻制度变迁中,男女两性关系也从以女性为核心和主导逐渐演变为以男性独尊。这种婚姻制度和两性关系的变迁,在对汉字的文化考察中得以清晰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两性关系 变迁 汉字文化
下载PDF
沦落的焦虑——论《琵琶行》的社会关系呈现
2
作者 马建荣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5-17,共3页
本文运用“符号矩阵”分析了《琵琶行》文本所隐含的焦虑意识 ,发掘出了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围绕着“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线 ,展示了中唐时代的社会矛盾及人际关系。
关键词 沦落 焦虑 社会矛盾
下载PDF
艺术语言风格和作家创作个性的关系
3
作者 钱万民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32-34,共3页
由于作家个人的生活的时代、经历不同 ,兴趣爱好、气质天赋、性格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产生不同的创作个性 。
关键词 创作个性 艺术语言 独特性 个人性
下载PDF
对彝族史诗《梅葛》神话原型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永香 樊英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8-70,共3页
本文运用荣格原型理论对史诗《梅葛》的神话原型进行分析。史诗中的格兹天神与许多神话中的创世神一样, 是宇宙之父原型, 也就是一个男性的创世英雄原型。它对应于父权社会, 并得到父权社会的支持。史诗中的葫芦是一种容器, 它包孕了人... 本文运用荣格原型理论对史诗《梅葛》的神话原型进行分析。史诗中的格兹天神与许多神话中的创世神一样, 是宇宙之父原型, 也就是一个男性的创世英雄原型。它对应于父权社会, 并得到父权社会的支持。史诗中的葫芦是一种容器, 它包孕了人类, 是母体崇拜原型的体现, 也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母体经验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 它对应于母权的社会意识。史诗中洪水神话的洪水考验 (或是灾难考验) 是通过原型, 它对应于广泛存在于各民族中的成年通过仪礼。史诗《梅葛》中的神话原型正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直接经验沉淀凝固而成的人们心灵深处的集体的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葛》 神话原型 通过原型 大父神原型 大母神原型
下载PDF
汉字符号中蕴涵的中国传统女性观 被引量:4
5
作者 邢燕萍 吴永社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9年第7期45-48,共4页
以汉字强大的文化功能和独有的文化内涵为基础,通过对大量例字进行结构和本义的考察,折射出自汉字产生之初直至现在,始终存在于中国男权文化体系内的传统女性观。即:女性以姿色容貌为人生价值的第一标准;女性以柔弱、柔顺、端庄、静懿... 以汉字强大的文化功能和独有的文化内涵为基础,通过对大量例字进行结构和本义的考察,折射出自汉字产生之初直至现在,始终存在于中国男权文化体系内的传统女性观。即:女性以姿色容貌为人生价值的第一标准;女性以柔弱、柔顺、端庄、静懿为内在的气质修养;女性以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为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符号 汉字文化 中国传统女性观
下载PDF
从接受美学看《聊斋》影视作品的艺术魅力 被引量:3
6
作者 姚霁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40-41,共2页
任何一部影视作品艺术价值的评判,除了文本,离不开作品的接受对象——观众的参与。对观众的重视和对观众"期待视野"的研究是接受美学的理论核心,也是解读《聊斋》影视作品艺术魅力的关键。
关键词 接受美学 《聊斋》影视作品 艺术魅力 “期待视野”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狐鬼意象的审美衍变 被引量:3
7
作者 姚霁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1-72,共2页
古代小说中的狐鬼意象,从最初的图腾、民俗宗教态到蒲松龄笔下具有人形美、人性美、人情美及艺术美的文学审美态的美狐丽鬼,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经过蒲松龄的审美改造,《聊斋志异》中狐鬼已不再是一种具体的物,而是一种在审美情... 古代小说中的狐鬼意象,从最初的图腾、民俗宗教态到蒲松龄笔下具有人形美、人性美、人情美及艺术美的文学审美态的美狐丽鬼,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经过蒲松龄的审美改造,《聊斋志异》中狐鬼已不再是一种具体的物,而是一种在审美情感观照下的美的存在,它成为作者寄托情感、慰藉心灵、超越现实、实现生命价值的载体,也是作者生命理想的艺术化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狐鬼意象 审美衍变
下载PDF
论《神乌赋》的伦理思想倾向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晓燕 王雅琦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9,共4页
1993年出土于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的《神乌赋》,是西汉最早的一篇民间寓言故事俗赋,寓意极其丰富,不仅具有影射现实的社会意义,还具有鲜明的伦理思想倾向:一是以乌意象蕴涵伦理教义的"孝";二是体现着重教化的伦理思想;三是体现... 1993年出土于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的《神乌赋》,是西汉最早的一篇民间寓言故事俗赋,寓意极其丰富,不仅具有影射现实的社会意义,还具有鲜明的伦理思想倾向:一是以乌意象蕴涵伦理教义的"孝";二是体现着重教化的伦理思想;三是体现的"三纲五常"思想。这一创作倾向不仅是独尊儒术之社会大环境的产物,还在于《神乌赋》出土的墓主人所生活的东海郡的特殊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乌赋》 伦理 重教化 三纲五常 文化背景
下载PDF
彝族史诗《梅葛》的传承方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永香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76-80,共5页
梅葛的传承方式是口耳相传。传承形式可分为纯正传承型的与原始宗教信仰粘合在一起的毕摩的各种祭辞的传承;另一种是因时而变、融入生活,与世俗生活相结合的歌手演唱的创造型。史诗在展演与流传的口头程式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在文法,而... 梅葛的传承方式是口耳相传。传承形式可分为纯正传承型的与原始宗教信仰粘合在一起的毕摩的各种祭辞的传承;另一种是因时而变、融入生活,与世俗生活相结合的歌手演唱的创造型。史诗在展演与流传的口头程式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在文法,而非书面文本的规范性。《梅葛》没有文字的记载,毕摩、歌手皆是靠耳听心记史诗的内容曲调,在各种展演场域反复演练,形成以传统为取向的"大脑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梅葛》 传承方式 口耳相传 毕摩 歌手
下载PDF
以语言之刃刻写世道人心——吴刘维中篇小说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荣昌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5-19,共5页
吴刘维的小说关注底层,体恤民瘼,善于以幽默冷静的描摹,表现人性在欲望世界中的沉沦与救赎,表达对现实社会毫不妥协的批判;小说以超常规的叙事视角,突破传统的叙事困境,体现出深刻的隐喻性特征;通过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系列个... 吴刘维的小说关注底层,体恤民瘼,善于以幽默冷静的描摹,表现人性在欲望世界中的沉沦与救赎,表达对现实社会毫不妥协的批判;小说以超常规的叙事视角,突破传统的叙事困境,体现出深刻的隐喻性特征;通过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刘维 底层生存 人性守望 叙事技巧
下载PDF
论池莉小说的“世俗”情怀 被引量:1
11
作者 洪丽霁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5-19,共5页
作家普遍都有一定的“世俗”情怀, 且会在作品中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来。于池莉来说, “世俗”情怀是她的小说创作中有意彰显的一个主要内容, 成为了她“市民化书写”的写作特色的重要内因。探讨池莉小说“世俗”情怀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 作家普遍都有一定的“世俗”情怀, 且会在作品中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来。于池莉来说, “世俗”情怀是她的小说创作中有意彰显的一个主要内容, 成为了她“市民化书写”的写作特色的重要内因。探讨池莉小说“世俗”情怀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实质及影响, 对于深入理解她的创作无疑有着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莉小说 “世俗”情怀 市民化书写
下载PDF
王维山水田园诗外形式生成的心理机制——审美相似律
12
作者 张永杰 肖国荣 《红河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68-70,共3页
诗人在创作中,主体心理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一种独特的转换机制,即审美相似律。而这条规律恰恰就是使诗人将本来与人无涉的外在事物变为主观存在,再由主观存在升华为新的客观存在的心理规律。而这客观主观化和主观客观化的互动基础或前... 诗人在创作中,主体心理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一种独特的转换机制,即审美相似律。而这条规律恰恰就是使诗人将本来与人无涉的外在事物变为主观存在,再由主观存在升华为新的客观存在的心理规律。而这客观主观化和主观客观化的互动基础或前提是客观与主观之间存有某种直观的相似性,诗人正是凭借这种直观的相似性来寻找艺术的感性形式。文章将通过对王维山水田园诗外在的艺术形式进行分析,以明晰王维诗歌创作中外形式生成的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山水田园诗 心理机制 审美相似律
下载PDF
基于文化产业视域下旅游辞赋的产业化开发探讨
13
作者 肖国荣 张永杰 《红河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9-52,共4页
针对在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中旅游辞赋的缺席现状而引发对本论题的思考和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于旅游辞赋及其与旅游文化产业的关系认识不够,为此,应对旅游辞赋作明确界定。服务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旅游辞赋经开发可成为有效的旅游文... 针对在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中旅游辞赋的缺席现状而引发对本论题的思考和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于旅游辞赋及其与旅游文化产业的关系认识不够,为此,应对旅游辞赋作明确界定。服务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旅游辞赋经开发可成为有效的旅游文化资源。若把旅游辞赋置于文化产业视域下作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将有利于旅游辞赋和旅游业乃至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终将共同推进中国当代的文化经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文化产业 辞赋 资源 开发
下载PDF
语文学科性质与本体的再认识
14
作者 邢燕萍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2期16-20,共5页
从词源学角度追溯“语文”的含义,以索绪尔(F.de Saussure)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探究学科本体的内涵,建构一个以语言和言语为内部因素的语文学科本体观;从这一本体观出发,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主体内容以及目的、任务等根源问题。
关键词 语文 语文学科 “语言”(language) 语言(langue) 言语(parole)
下载PDF
宋诗的思理
15
作者 郑德开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0-14,共5页
宋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思理的阐发。诗的思理, 是诗的哲理和感情二者之间的有机统一体, 是诗人通过敏锐的观察、深切的审美经验的体会, 是从自然界物理现象和人类社会所包蕴的生活内容中去提炼概括, 并通过形象表达出来的一种真理性... 宋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思理的阐发。诗的思理, 是诗的哲理和感情二者之间的有机统一体, 是诗人通过敏锐的观察、深切的审美经验的体会, 是从自然界物理现象和人类社会所包蕴的生活内容中去提炼概括, 并通过形象表达出来的一种真理性的认识。诗之思理所具有的这一特殊的思想性, 其作用在于: 引人思索, 给人智慧, 启迪人们去对自然、人生、宇宙世界作出更深入、更准确的研究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议论入诗 意在言外 丰神气韵 筋骨思理
下载PDF
浅析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16
作者 胡文群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93-94,共2页
语文教育必须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及其教育,尤其要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一套世代相传的道德,主要有爱国、重气节、仁爱、谦虚、自强不息、和为贵、节俭等等。这些传统美德理应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方面,予以足... 语文教育必须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及其教育,尤其要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一套世代相传的道德,主要有爱国、重气节、仁爱、谦虚、自强不息、和为贵、节俭等等。这些传统美德理应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方面,予以足够重视。若能结合语文教学,适时地向学生进行这些传统美德的教育,这既是对自己民族精神、民族大义、国格、信念的推崇,也是让学生的心灵与历史接通的契机。无疑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教育开创新天地,真正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材 传统美德 人文素养 道德修养 素质教育
下载PDF
略论宋词风格成因中的几个音乐元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品生 曹晓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宋词两大风格类型的形成,除了与宋词文学部分的歌词有关外,还与音乐部分的旋律、演唱者、演唱方法、配器、速度等元素有关。文章论述了这几个音乐元素对宋词两大风格类型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婉约 豪放 音乐元素
下载PDF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语文教育中应用的思考 被引量:7
18
作者 尹辅能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94-97,共4页
本文客观评价布鲁姆教育理论指导语文教学的利弊 ,着重分析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为理论基础的“目标教学法”与语文学科特点的矛盾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困惑和对语文教育评价的消极影响 ,表达对“目标教学法”
关键词 布卢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 语文教学 教育评价 负面影响
下载PDF
律诗语言的张力空间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青桦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50-55,61,共7页
律诗语言凭借其独特的格律规范,创造了一个严整、精巧的结构形式。这一结构形式由音节的协和优美、对仗的严密工整、意象的繁复并置等三方面的要素组成。这三方面的要素共同作用,在表层知觉的历时维度上形成的拉力,与在无意识知觉联想... 律诗语言凭借其独特的格律规范,创造了一个严整、精巧的结构形式。这一结构形式由音节的协和优美、对仗的严密工整、意象的繁复并置等三方面的要素组成。这三方面的要素共同作用,在表层知觉的历时维度上形成的拉力,与在无意识知觉联想的共时维度上形成的拉力的共同作用下,营造了一个巨大的张力空间。这一张力空间正是文化共知背景的领域,也是欣赏者的经验领域,它是律诗审美得以展开的基础。对这一张力空间的揭示有利于我们理解律诗审美发生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诗 格律 张力空间 文化共知背景
下载PDF
知识分子精神的一面旗帜——于当下文化语境重读《野草》
20
作者 刘纪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87-93,共7页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众声喧哗的时期,在大众文化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夹击之下,知识分子对自身的历史地位和存在价值产生了怀疑。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野草》如同一面精神旗帜飘扬在知识分子坚守的精神高地。《野草》对现实社...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众声喧哗的时期,在大众文化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夹击之下,知识分子对自身的历史地位和存在价值产生了怀疑。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野草》如同一面精神旗帜飘扬在知识分子坚守的精神高地。《野草》对现实社会永不妥协的批判精神、对生命终极价值和生存意义的追问,表现了一位现代知识分子的崇高精神,激励着每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历史,承担责任,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知识分子 批判现实 精神追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