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神经病学》的教学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宏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4年第1期91-92,共2页
目的 :总结临床医学系本科神经病学的教学体会。方法 :对两届本科神经病学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回顾。结果 :《神经病学》教材第四版的编排比第三版合理 ,实用。在准备和讲授极其抽象的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时应重视多媒体的使用 ,讲课时应... 目的 :总结临床医学系本科神经病学的教学体会。方法 :对两届本科神经病学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回顾。结果 :《神经病学》教材第四版的编排比第三版合理 ,实用。在准备和讲授极其抽象的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时应重视多媒体的使用 ,讲课时应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突出 ,难点讲透 ,辅以适当的表格和总结 ,对部分特殊内容建议放VCD ,并建议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结论 :部分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可提高教学效益 ,分散见习比集中见习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 本科教育 《神经病学》 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 教材 实习
下载PDF
楚雄地区154例脑梗死患者治疗时间延迟原因分析
2
作者 李文武 赵立德 李志宏 《大理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13-14,共2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治疗时间延迟的原因,探讨开展脑梗死早期治疗的措施。方法:对本地区 154例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治疗时间、延迟治疗原因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早期治疗 35者例 (占 22.73% ),延迟治疗者 119例 (占...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治疗时间延迟的原因,探讨开展脑梗死早期治疗的措施。方法:对本地区 154例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治疗时间、延迟治疗原因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早期治疗 35者例 (占 22.73% ),延迟治疗者 119例 (占 77.27% ),平均延迟治疗时间为 14.7h,其中入院前为 13.43h(占 91.12% ),入院后为 1.31h(占 8.88% )。结论:脑梗死患者治疗时间延迟与其职业、文化程度、居住环境以及就医条件等因素有关,为主、客观因素造成。因此开展卫生知识宣教和对基层医务人员加强相关知识教育,是实施脑梗死早期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延迟治疗 早期治疗
下载PDF
双黄连(冻干)粉针治疗病毒性脑炎34例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文武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6年第12期37-37,39,共2页
目的:观察双黄连(冻干)粉针治疗34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治疗相同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双黄连粉针60mg/kg.d-1加入10%GS或5%GS或者生理盐水500ml静脉点滴;对照组加用病毒唑针10mg/kg.d-1加入5%GS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 目的:观察双黄连(冻干)粉针治疗34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治疗相同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双黄连粉针60mg/kg.d-1加入10%GS或5%GS或者生理盐水500ml静脉点滴;对照组加用病毒唑针10mg/kg.d-1加入5%GS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结果:双黄连粉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而病毒唑针对照组总有效率且为53.3%。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双黄连粉针是治疗病毒性脑炎较为理想的抗病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双黄连粉针 病毒唑针
下载PDF
尼莫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李志宏 陈钟 《大理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尼莫通静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并探索其使用方法。方法:以静滴尼莫通组为治疗组,以静滴丹参为主的传统治疗法组为对照组,将两组的治愈时间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治愈时间 (8. 17± 3. 648)d,... 目的:观察尼莫通静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并探索其使用方法。方法:以静滴尼莫通组为治疗组,以静滴丹参为主的传统治疗法组为对照组,将两组的治愈时间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治愈时间 (8. 17± 3. 648)d,比对照组治愈时间 (12. 07± 3. 611)d短,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01)。结论:尼莫通组疗效明显比丹参组好,且尼莫通静滴可采取较为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一基底动脉 眩晕 尼莫通
下载PDF
流行性癔病18例分析
5
作者 李志红 赵立德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7年第4期38-40,共3页
报告1996年5月发生在楚雄山区彝族聚居地某中学流行性癔病18例,患者均为初一年级女生,症状以发作性剧烈头痛为主,伴心慌、恐惧及双手挥舞,且均于晚间出现。指出本病的发生与性别、性格、精神紧张及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尽早识... 报告1996年5月发生在楚雄山区彝族聚居地某中学流行性癔病18例,患者均为初一年级女生,症状以发作性剧烈头痛为主,伴心慌、恐惧及双手挥舞,且均于晚间出现。指出本病的发生与性别、性格、精神紧张及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尽早识别本病在防治工作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癔病 女生 早期诊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