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非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剂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慧瑾 杜芳艳 +2 位作者 高立国 邓保炜 王震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025-1027,1036,共4页
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FC-01)复合驱油剂的性能,以驱油率、界面张力、与注入水和模拟地层水的配伍性为考察指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为0.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 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FC-01)复合驱油剂的性能,以驱油率、界面张力、与注入水和模拟地层水的配伍性为考察指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为0.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分数为0.15%,碳酸钠、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都为0.25%时,复配体系的效果较好,且复配体系与定边油田采油注入水和模拟地层水有良好的配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驱油剂 驱油性能 界面张力 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下载PDF
煤的族组分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娟 秦志宏 +1 位作者 刘皓 邓保炜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CS2/NMP混合溶剂和反萃取剂,将徐州夹河煤在常温常压下分离为萃余煤组分、沥青质组分、精煤组分和轻质组分四大族组分,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混合溶剂萃取、反萃取过程进行了追踪研究,主要探讨了族组分中精煤组分和沥青质组分形成的... 采用CS2/NMP混合溶剂和反萃取剂,将徐州夹河煤在常温常压下分离为萃余煤组分、沥青质组分、精煤组分和轻质组分四大族组分,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混合溶剂萃取、反萃取过程进行了追踪研究,主要探讨了族组分中精煤组分和沥青质组分形成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精煤组分和沥青质组分均是以微纳米颗粒形式从煤大分子基质悬浮到萃取液中,两种颗粒在后续反萃取过程中均发生融并现象.以深灰色呈现的精煤组分颗粒在加入反萃取剂后,融并为网孔状或表层均一的块体;以灰白色(或亮白色)呈现的沥青质组分颗粒在加入反萃取剂前后由分散聚集变为高度聚集,进一步融并成表面极为光滑均一的块体,最后经历了合并和长大的过程,于少量NMP中重新分散成大小均匀的小球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族组分 形成机理
下载PDF
掌裂草葡萄总黄酮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慧瑾 杜芳艳 +1 位作者 邓保炜 王京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656-1657,1663,共3页
研究了掌裂草葡萄总黄酮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性,以总黄酮提取物降低油脂脂质过氧化作用的POV值为考察指标。结果显示,掌裂草葡萄总黄酮提取物能有效延缓油脂脂质过氧化作用,并随着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抗氧化作用也随之增强。当50 g油脂... 研究了掌裂草葡萄总黄酮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性,以总黄酮提取物降低油脂脂质过氧化作用的POV值为考察指标。结果显示,掌裂草葡萄总黄酮提取物能有效延缓油脂脂质过氧化作用,并随着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抗氧化作用也随之增强。当50 g油脂中加入提取物0.036 g时,其抗氧化效果与加入0.01 g BHT相近,加入提取物质量大于0.036 g时,其抗氧化效果优于加入0.01 g B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裂草葡萄 抗氧化作用 猪油 菜油
下载PDF
非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与重烷基苯磺酸钠复配驱油剂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邓保炜 杜芳艳 +2 位作者 张智芳 张亚 王震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72-274,285,共4页
研究了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FC-01)/重烷基苯磺酸钠(HABS)复配驱油体系的性能,以金属筛网洗油率和静态驱油率、界面张力、与注入水和模拟地层水的配伍性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的最佳配比为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浓度... 研究了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FC-01)/重烷基苯磺酸钠(HABS)复配驱油体系的性能,以金属筛网洗油率和静态驱油率、界面张力、与注入水和模拟地层水的配伍性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的最佳配比为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08%,重烷基苯磺酸钠质量浓度为0.10%,碳酸钠质量浓度为0.20%,碳酸氢钠质量浓度为0.20%。复配体系与定边油田的原油形成较低界面张力,驱油率显著提高,且与定边油田采油注入水和模拟地层水有良好的配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烷基苯磺酸钠 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FC-01) 复配体系 驱油性能 界面张力
下载PDF
煤族组分有机元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娟 秦志宏 +1 位作者 孟宇 张永贵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5-88,共4页
以烟煤为研究对象,使用CS2/NMP混合溶剂和反萃取剂,将徐州夹河气煤、河南平顶山肥煤和山西介休焦煤在常温常压下分离为萃余煤组分、沥青质组分、精煤组分和轻质组分四大族组分,对各族组分的产率和有机元素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 萃取 煤族组分 有机元素
下载PDF
浅谈氟硅防水防油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白小慧 张楠 代宏哲 《广东化工》 CAS 2016年第1期89-89,78,共2页
文章主要介绍了氟硅防水防油剂的反应机理及国内外研究状况,并它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氟硅防水防油剂 反应机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2-(3,5-二氯-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分光光度法测定啤酒中微量铬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邓保炜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2-914,共3页
在0.09—0.16mol·L-1硫酸介质中,Cr2O72-与2-(3,5-二氯-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作用,形成二离子缔合物,最大吸收波长533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为4.51×104L·mol-1·cm-1,铬含量在0—3.3μg·mL-1内符合比耳定律... 在0.09—0.16mol·L-1硫酸介质中,Cr2O72-与2-(3,5-二氯-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作用,形成二离子缔合物,最大吸收波长533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为4.51×104L·mol-1·cm-1,铬含量在0—3.3μg·mL-1内符合比耳定律,用于啤酒样品中微量铬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 5-二氯-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 啤酒 微量铬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浅析榆林兰炭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皓 《榆林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0-52,共3页
从榆林兰炭的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两个方面,介绍了兰炭的生产技术现状,详细分析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途径,展望了兰炭产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兰炭 低温干馏 低变质煤
下载PDF
两种沥青炭的微观结构研究
9
作者 刘皓 李克智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5-568,共4页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衍射仪,对两种沥青炭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偏光显微镜下,普通沥青炭呈现出各种单元尺寸的镶嵌组织和各向同性组织,其内部存在分布较均匀的小孔洞,中间相沥青炭主要为流域组织。在SEM...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衍射仪,对两种沥青炭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偏光显微镜下,普通沥青炭呈现出各种单元尺寸的镶嵌组织和各向同性组织,其内部存在分布较均匀的小孔洞,中间相沥青炭主要为流域组织。在SEM下,普通沥青炭呈现出片层状和粒状结构,中间相沥青炭呈现出片层条带状结构,且片层之间有微裂纹存在。普通沥青炭的高分辨晶格像由非晶态和取向混乱的微晶组成,中间相沥青炭的晶格条纹排列规整,择优取向度高,中间相沥青炭的石墨化度、层间距优于普通沥青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炭 炭化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纳米SiO_2改性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性能研究
10
作者 白小慧 代宏哲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22期55-56,39,共3页
文章采用乳液聚合的方式,用纳米Si O2改性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后,与含氟聚合物聚合,制备了氟硅丙烯酸酯聚合物。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纳米Si O2之后,聚合物的分子排列规整,结晶度提高;涂膜致密程度较高,表面粗糙度增加;... 文章采用乳液聚合的方式,用纳米Si O2改性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后,与含氟聚合物聚合,制备了氟硅丙烯酸酯聚合物。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纳米Si O2之后,聚合物的分子排列规整,结晶度提高;涂膜致密程度较高,表面粗糙度增加;乳胶膜对水接触角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性 接触角 纳米粒子 氟硅共聚物
下载PDF
兰炭基中孔活性炭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皓 邓保炜 +2 位作者 陈娟 白晓惠 张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90,共4页
以兰炭粉为原料,水蒸汽为活化剂,采用物理活化法制备中孔活性炭。分别讨论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水蒸汽质量流量对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全自动物理吸附仪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行表... 以兰炭粉为原料,水蒸汽为活化剂,采用物理活化法制备中孔活性炭。分别讨论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水蒸汽质量流量对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全自动物理吸附仪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活化时间的延长和水蒸汽流量的增大,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汽活化兰炭粉的适宜条件为:活化温度900℃,活化时间60min,水蒸汽流量1.25g/min。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具有多级孔的特征,而且以中孔为主,其碘吸附值为924.45mg/g,比表面积为818.52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孔活性炭 兰炭粉 水蒸汽活化法 比表面积
下载PDF
当前我国煤炭产业状况探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娟 孟宇 +2 位作者 闫龙 张智芳 刘皓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18-320,共3页
从市场低迷、产能过剩、资源税改、进口增长及新能源兴起等方面深入剖析了煤炭产业现状,并就当前处境,提出了构建以销定产理念,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清理涉煤收费,为煤企减压;加快推进能源的清洁利用和经济结构调整并打造煤炭寡头,以期为... 从市场低迷、产能过剩、资源税改、进口增长及新能源兴起等方面深入剖析了煤炭产业现状,并就当前处境,提出了构建以销定产理念,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清理涉煤收费,为煤企减压;加快推进能源的清洁利用和经济结构调整并打造煤炭寡头,以期为煤炭产业在逆境中寻求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产业 以销定产 资源税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不同基体炭的微观结构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皓 李克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2,共6页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C/C复合材料不同基体炭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体炭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光学活性度,其平均光学活性度依次由普通沥青炭、热解炭的光滑层、热解炭的粗糙层、中...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C/C复合材料不同基体炭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体炭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光学活性度,其平均光学活性度依次由普通沥青炭、热解炭的光滑层、热解炭的粗糙层、中间相沥青炭逐渐增强;在SEM下,普通沥青以"葡萄状"结构为主,热解炭分为块状和"皱褶状"片层状结构,中间相沥青炭为形状各异的片层条带状结构;在HRTEM下,中间相沥青炭的晶格条纹排列规整,是一种长程有序的晶体结构,晶化程度很高。XRD分析表明,材料B(中间相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石墨化度最高,层间距最小,材料D(热解炭基C/C复合材料)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基体炭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炭化压力对中间相沥青焦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皓 李克智 李贺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共4页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中间相沥青焦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在常压下炭化后,其偏光组织结构以小域组织为主,高压下炭化后以流线型组织为主。在SEM和低倍TEM下,中间相沥青焦为层片状结构,随炭化压力...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中间相沥青焦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在常压下炭化后,其偏光组织结构以小域组织为主,高压下炭化后以流线型组织为主。在SEM和低倍TEM下,中间相沥青焦为层片状结构,随炭化压力的增加,焦炭中的孔隙由大小不均的大孔变为孔径较均一的小孔。在HRTEM下,中间相沥青焦的微晶很大,内部的晶格条纹排列很规整,是一种长程有序的晶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相沥青 炭化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工业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娟 张智芳 +1 位作者 孟宇 刘皓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22期190-191,共2页
针对榆林学院实际教学情况与课程自身特点,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具体改革措施,进而提高工业分析课程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打下结实的基础。
关键词 工业分析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断裂韧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皓 李克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0,3,共4页
使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单边缺口梁弯曲法,研究了中间相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断裂韧性。研究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基体碳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较强的光学活性。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使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单边缺口梁弯曲法,研究了中间相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断裂韧性。研究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基体碳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较强的光学活性。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呈片层条带状结构,晶格条纹排列规整,择优取向度很高,基体/纤维的界面为"裂纹型"界面。材料特有的微观结构可以提高其断裂韧性,在载荷-位移曲线中表现为载荷先下降后仍继续增大,而后为台阶式下降。材料呈现出假塑性断裂特征,断裂韧性达到12.29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中间相沥青 微观结构 断裂韧性
下载PDF
壳聚糖分子印迹球的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楠 白小慧 +3 位作者 刘皓 陈娟 代宏哲 温俊峰 《榆林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9-13,共5页
以可生物降解性天然高分子壳聚糖(CS)为载体原料,牛血清蛋白(BSA)为印迹模板分子,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通过共混包埋-滴加成球法制备对牛血清蛋白具有特异识别和选择性吸附性能的壳聚糖分子印迹微球。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板用量为壳... 以可生物降解性天然高分子壳聚糖(CS)为载体原料,牛血清蛋白(BSA)为印迹模板分子,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通过共混包埋-滴加成球法制备对牛血清蛋白具有特异识别和选择性吸附性能的壳聚糖分子印迹微球。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板用量为壳聚糖用量的1%-8%,可制得对BSA的吸附容量(印迹容量)为59.6-94.5mg/g的CS-BSA分子印迹微球,且其最大静态吸附量是相同条件下制备的壳聚糖微球吸附量的3.06倍。CS-BSA分子印迹微球对单样BSA的吸附量为84.9mg/m L,而对单样BHB的吸附量为8.1mg/m L,选择因子达10.5。相同实验条件下,CS-BSA分子印迹微球对BSA和BHB混合溶液的吸附量分别为89.1mg/m L和3.9mg/m L,选择因子达22.8。研究结果显示制备的CS-BSA分子印迹微球对模板分子BSA有很好的吸附容量和识别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三聚磷酸钠 牛血清蛋白 分子印迹 选择性吸附
下载PDF
柚皮素分子印迹膜的制备及评价
18
作者 张楠 白小慧 +2 位作者 刘皓 代宏哲 温俊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6-889,共4页
以壳聚糖(CS)为功能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为添加剂,聚乙二醇(PEG)为致孔剂,水相共混,流延法制备了CS/PVA共混膜作为制备CS分子印迹膜的基本实验条件。实验优化了分子印迹膜的基础制备条件和工艺。在选定的膜配比下,以柚皮素(NG)为印迹分... 以壳聚糖(CS)为功能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为添加剂,聚乙二醇(PEG)为致孔剂,水相共混,流延法制备了CS/PVA共混膜作为制备CS分子印迹膜的基本实验条件。实验优化了分子印迹膜的基础制备条件和工艺。在选定的膜配比下,以柚皮素(NG)为印迹分子,乙醇为洗脱剂,水相共混包埋制备了以NG为模板分子的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结果表明,当m(NG)∶m(CS)=1/15时,印迹膜的容量最大。印迹膜较之非印迹膜,对NG有较大的透过量,NG分子的渗透量与印迹容量成正比,非印迹分子槲皮素在印迹膜上的渗透速率较低。相同浓度下,基膜组成为PVA/CS=0.6/1.4时印迹分子NG与竞争物桷皮素的分离因子为10.09,组成为PVA/CS=1.4/0.6时印迹分子NG与竞争物槲皮素的分离因子为8.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乙烯醇 柚皮素 分子印迹膜
下载PDF
正硅酸乙酯改性氟硅丙复合物乳胶膜的性能
19
作者 白小慧 代宏哲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23期43-44,42,共3页
文章将正硅酸乙酯(TEOS)氨解之后,加入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及含氟单体以及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制得稳定的氟硅丙乳液。研究结果表明,氟硅单体最佳质量百分比为ω(FM)∶ω(改性纳米Si O_2)=3∶1,此时此时乳液表面张力... 文章将正硅酸乙酯(TEOS)氨解之后,加入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及含氟单体以及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制得稳定的氟硅丙乳液。研究结果表明,氟硅单体最佳质量百分比为ω(FM)∶ω(改性纳米Si O_2)=3∶1,此时此时乳液表面张力为28.57 m N/m,乳胶膜对水的接触角为125°,铅笔硬度2 H,附着力2级,吸水率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张力 铅笔硬度 附着力 吸水率
下载PDF
氟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
20
作者 白小慧 代宏哲 《榆林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4-16,22,共4页
本文通过乳液聚合的方式,将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后与硅烷偶联剂(KH-570)反应,再加入含氟单体(FM)、丙烯酸酯类单体(MMA、BA)、亲水单体(DMC)等制备了氟硅丙烯酸酯聚合物。实验结果表明,TEOS最佳水解条件为TEOS:乙醇:水=1:8:4,反应时间1... 本文通过乳液聚合的方式,将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后与硅烷偶联剂(KH-570)反应,再加入含氟单体(FM)、丙烯酸酯类单体(MMA、BA)、亲水单体(DMC)等制备了氟硅丙烯酸酯聚合物。实验结果表明,TEOS最佳水解条件为TEOS:乙醇:水=1:8:4,反应时间12h;氟硅丙共聚物最佳合成条件为ω(KH-570)=2%,ω(FM)=30%,m(MMA):m(BA)=6:3,ω(DMC)=20%,ω(HEA)=0.5%,ω(KPS)=0.5%,聚合时间为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硅改性 丙烯酸酯聚合物 制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