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蜂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田志丽 冯云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1977-1979,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蜂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两院收治的96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观察组采用蜂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采用蜂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两院收治的96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观察组采用蜂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肢体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主证、次证及总分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4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38/4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BBS)和FMA运动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引起的痉挛性偏瘫患者,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还能提高患者肢体平衡及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并发症 偏瘫/并发症 蜂针疗法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基于Hippo/TAZ信号通路探讨胃苏颗粒对幽门螺杆菌诱导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
2
作者 惠桃 柏江锋 杭亮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胃苏颗粒(WSG)对幽门螺杆菌诱导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动物模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WSG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CAG模型。从第8周开始,WSG... 目的探讨胃苏颗粒(WSG)对幽门螺杆菌诱导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动物模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WSG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CAG模型。从第8周开始,WSG低、中、高剂量组每日分别灌胃8 mg/kg、16 mg/kg、32 mg/kg的WSG,连续4周。试验结束时,通过HE染色评估胃黏膜损伤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胃组织中LATS2、TAZ的mRNA和蛋白表达。用幽门螺杆菌感染GES-1细胞,并用WSG对其进行干预。采用CCK-8试验分析细胞活力,并分析Hippo/TAZ信号通路表达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WSG各剂量组胃黏膜损伤明显减轻,胃黏膜糜烂长度明显缩短,UI评分和炎症评分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可显著增加TAZ的表达,并降低LATS2的表达。WSG治疗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逆转了TAZ和LATS2表达的变化,特别是与CAG组相比,WSG中、高剂量的TAZ和LATS2蛋白和mRN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组相比,40μmol/L(83.44±5.46)和20μmol/L WSG组(75.47±8.31)的GES-1细胞活力显著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的结果显示,WSG干预增加了GES-1细胞中LATS2、WWC2表达,但降低了TAZ表达。WWC2 siRNA预处理削弱了WSG诱导的LATS2活化,并促进了TAZ的表达(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诱导CAG的形成与Hippo/TAZ信号通路有关,WSG可能通过抑制Hippo/TAZ信号传导发挥了其胃肠道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苏颗粒 Hippo/TAZ信号通路 幽门螺杆菌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