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药咨询在医院全面实施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1
作者 黑小宁 杨小萍 赵峥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11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用药咨询工作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作用。方法:从医、药、患三方面阐述用药咨询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结果:满足了医患的用药需求,得到认可,为药师下临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论:其工作方式灵活,内容广泛,对全面实施药学服务,... 目的:探讨用药咨询工作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作用。方法:从医、药、患三方面阐述用药咨询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结果:满足了医患的用药需求,得到认可,为药师下临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论:其工作方式灵活,内容广泛,对全面实施药学服务,改善医药患关系,提高药师业务水平有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药咨询 医院药学
下载PDF
不同护理方法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影响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瑞 李宝娥 +1 位作者 高彩霞 王阿静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7期888-889,共2页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咳嗽、咯痰、喘息等,严重者伤及肺功能。反复多次急性发病可迁延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最终导致呼吸困难或心力衰竭。作者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对本院收治...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咳嗽、咯痰、喘息等,严重者伤及肺功能。反复多次急性发病可迁延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最终导致呼吸困难或心力衰竭。作者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对本院收治的124例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比较不同护理方法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身心功能、生活状态及遵医行为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炎患者 慢性支气管炎 护理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内科 临床症状 急性发病
下载PDF
全身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应激反应及其他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勇 赵玲 段锦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3期2045-2049,共5页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应激反应及其他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拟行腹部腔镜手术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在相同前处理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实施静吸全身麻...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应激反应及其他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拟行腹部腔镜手术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在相同前处理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实施静吸全身麻醉,对两组凝血功能、应激反应以及其他相关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T1时,两组凝血功能(D-Dimer、APTT、PT、PLT)、应激反应(COR、ACTH、CRP、ET-1)以及其他相关因子(IL-23、IL-32、M-CSF、PRL、PCT、NO、TNF-α)水平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2和T3时,两组应激反应(COR、ACTH、CRP、ET-1)以及其他相关因子(IL-23、IL-32、M-CSF、PRL、PCT、NO、TNF-α)水平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腹部腔镜手术中应用静吸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不会有显著的改变,能够维持稳定的凝血功能状态,但其对于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以及其他相关因子IL-23、IL-32、M-CSF、PRL、PCT、NO、TNF-α具有更好的稳定作用,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全身麻醉 凝血功能 应激反应 相关因子
下载PDF
颅内动脉变异的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薛武荣 韩宏明 《医学综述》 2017年第3期601-604,共4页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变异的脑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榆林市星元医院接受颅脑磁共振成像平扫及颅内MRA检查者408例,观察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椎-基底动脉变异的存...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变异的脑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榆林市星元医院接受颅脑磁共振成像平扫及颅内MRA检查者408例,观察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椎-基底动脉变异的存在、数量及形态特征,并分析大脑前动脉变异与大脑后动脉变异间的关系。结果大脑前动脉变异发育不良42例,缺如34例。一侧后交通动脉显示167例,双侧后交通动脉显示82例。共显示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22例,典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80例,双大脑后动脉20例。1例存在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变异型沟通,表现为左侧永存三叉动脉。2例存在大脑中动脉变异,分叉点距离大脑中动脉起点分别为8 mm和10 mm。42例单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者中,同时伴有同侧后交通动脉增粗10例、同侧胚胎胚胎型大脑后动脉2例。34例单侧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者中,同时伴有同侧后交通动脉增粗18例、同侧胚胎胚胎型大脑后动脉12例。结论脑动脉变异具有一定的分布特征,其中大脑后动脉变异最多,脑动脉MRA可以对其进行清晰的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变异 脑动脉成像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脑动脉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后早期筋膜下注射罗哌卡因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勇 段锦玉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757-760,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筋膜下连续注射罗哌卡因及术后芬太尼自控镇痛静脉泵的镇痛效果,评价其不良反应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筋膜下罗哌卡因注射组(研究... 目的: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筋膜下连续注射罗哌卡因及术后芬太尼自控镇痛静脉泵的镇痛效果,评价其不良反应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筋膜下罗哌卡因注射组(研究组)与静脉芬太尼泵组(对照组),每组42例。记录两组患者静息、咳嗽时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情况、患者对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静息、咳嗽时,术后1 h、6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早期恢复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0~24 h的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早期筋膜下注射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满意,可满足术后镇痛的需求,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罗哌卡因 镇痛 结直肠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对心肌桥显示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薛武荣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期197-200,共4页
目的观察64排螺旋CT对心肌桥形态特征的显示情况,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医院影像中心接受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确诊为心肌桥的患者199例,均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观察心肌桥的64... 目的观察64排螺旋CT对心肌桥形态特征的显示情况,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医院影像中心接受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确诊为心肌桥的患者199例,均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观察心肌桥的64排螺旋CT特征,载心肌桥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硬化的情况。结果 199例患者共显示218处心肌桥,其中左前降支(LAD)中段发生率最高,为63.3%(138/218)。心肌桥长度及厚度均以LAD中段最大,分别为(18.4±3.9)mm和(2.9±0.8)mm。218处载心肌桥冠状动脉中124处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硬化,发生率为56.9%(124/218)。完全型心肌桥发生载心肌桥冠状动脉硬化的比例显著高于不完全型心肌桥[64.4%(85/132)比45.3%(39/86)](P<0.05)。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发生载心肌桥冠状动脉硬化124处,发生率为56.9%(124/218),高于心肌桥后段的9.2%(20/218)(P<0.05)。载心肌桥冠状动脉迂曲成角者冠状动脉发生率为62.8%(137/218),显著高于走行正常者的37.2%(81/218),迂曲成角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正常者[(26.5±7.5)%比(19.5±5.3)%](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心肌桥及壁冠状动脉的特征,是良好的影像学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动脉硬化 64排 螺旋CT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配合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跟骨骨折上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林韩 刘圣星 乔永军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6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究Ilizarov技术配合撬拨复位在治疗跟骨骨折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闭合组(23例)和切开组(21例)。在切开组中,SandersⅡ型14例,Ⅲ型6例,Ⅳ型1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而在闭合组中... 目的探究Ilizarov技术配合撬拨复位在治疗跟骨骨折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闭合组(23例)和切开组(21例)。在切开组中,SandersⅡ型14例,Ⅲ型6例,Ⅳ型1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而在闭合组中,SandersⅡ型11例,Ⅲ型7例,Ⅳ型5例,采用Ilizarov支架内固定配合撬拨复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闭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7.25±5.47)min、(41.21±4.58)ml、(8.42±1.13)d,均明显低于切开组(分别为(61.82±8.25)min、(74.59±6.75)ml、(14.58±3.47)d,P<0.05)。闭合组的Bohler角、轴位角以及足跟宽度分别为28.47°±2.41°、19.12°±3.28°、(33.21±3.21)mm,均小于切开组的31.35°±3.19°、22.07°±4.19°、(37.46±3.63)mm;闭合组Gissane角为131.55°±4.01°,明显大于切开组的126.28°±3.44°(P<0.05),闭合组患者的跟骨长度为(62.87±5.49)mm,略小于切开组(63.03±5.57)mm,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切开组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82.61%、76.19%,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闭合组未见明显并发症,切开组中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izarov支架固定配合撬拨复位能够获得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较为接近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以及无需开刀进行复位的患者,可选择Ilizarov支架固定配合撬拨复位进行治疗,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ILIZAROV技术 撬拨复位 切开复位
下载PDF
清热解毒法在痔瘘术后的应用
8
作者 刘茜 宏英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2X期407-408,共2页
痔瘘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痔瘘的主要症状有便血、疼痛、脱出、局部分泌物增多和排便困难等。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加之外感风、热、燥、湿之邪,内伤六淫七情等因素所致。痔瘘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药物为辅。
关键词 清热解毒法 痔瘘术后
下载PDF
中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彦东 杨智泉 +4 位作者 党培业 高东 张伟 刘增亮 王万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11期1041-1042,共2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中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48例和外固定架固定22例。结果本组获随访6~24个月,骨折均愈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定:A组优良率91... 目的探讨中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中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48例和外固定架固定22例。结果本组获随访6~24个月,骨折均愈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定:A组优良率91%,B组优良率86%。结论对中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取个体化手术固定方式,可有效降低骨折并发症和提高骨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锁定钢板 外固定架 内固定 中老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