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额顶网络功能改变与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的相关性
1
作者 顾悦文 刘晓帆 +5 位作者 范靖雯 姜金波 李小飒 李娟娟 印弘 崔龙彪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07-1013,共7页
目的:基于fMRI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额顶网络中背外侧前额叶(DLPFC)和顶下小叶(IPL)功能改变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方法:于2015年-2020年前瞻性招募在本院就诊的15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年龄、性别、民族和利手相匹配的60例健康对照者。采集... 目的:基于fMRI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额顶网络中背外侧前额叶(DLPFC)和顶下小叶(IPL)功能改变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方法:于2015年-2020年前瞻性招募在本院就诊的15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年龄、性别、民族和利手相匹配的60例健康对照者。采集每个受试者的静息态fMRI图像和高分辨率T_(1)WI图像,在MATLAB软件中将双侧DLPFC、IPL作为种子点进行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同期由临床医师采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估每例受试者的认知功能,包括数字广度顺背、倒背粗分和数字符号得分。根据认知功能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患者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平均得分的0.5个标准差以下即为认知正常)及认知损害组(患者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得分的1个标准差以上即为认知损害)。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认知功能评分与ReHo值进行分析。此外,将双侧DLPFC、IPL作为种子点进行有效功能连接分析,并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数字顺背粗分与右侧DLPFC的ReHo值呈正相关性(r=0.446,校正后P=0.0012);在左侧IPL的相关性分析中,对照组和认知正常组的数字倒背粗分与ReHo值均呈正相关(r=0.374,校正后P=0.0117;r=0.548,校正后P=0.0372),而认知损害组认知评分与fMRI指标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有效连接分析结果显示从右侧到左侧DLPFC的有效连接在对照组与认知损害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PFC和IPL的功能改变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提示可以将DLPFC和IPL作为无创性神经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靶点进行研究,从而有助于探索优化目前的临床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磁共振成像 认知功能障碍 脑功能网络
下载PDF
枕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首发抑郁症患者P300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中恒 刘子榕 +2 位作者 关慕桢 谭庆荣 王化宁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讨枕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对首发且未用药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首发未用药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枕叶rTMS真刺激组22例,伪... 目的探讨枕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对首发且未用药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首发未用药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枕叶rTMS真刺激组22例,伪刺激组18例,两组均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每日药物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估治疗前后抑郁症状;采用N2、P3a和P3b评估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改善。结果两组治疗20 d后HAMD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14.851±3.694 vs 20.062±4.143,F 1,38=346.279,P<0.001);治疗后,真刺激组的P3a的潜伏期显著低于伪刺激组[(304.571±56.330)ms vs(321.396±45.569)ms,P<0.05];治疗后,真刺激组P3b的潜伏期显著低于伪刺激组[(359.818±47.544)ms vs(393.333±48.340)ms,P<0.001]。结论枕叶rTMS治疗,能增强抑郁症患者早期疗效,有效改善认知加工的速度,为临床抑郁症患者rTMS治疗新靶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经颅重复磁刺激 枕叶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