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踝固定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胡华刚 邵莉剑 +1 位作者 罗贤芳 张仲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728-729,732,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后踝固定方案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3年7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25例,采用手术后踝固定方案;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手法整复+石膏固定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研究后踝固定方案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3年7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25例,采用手术后踝固定方案;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手法整复+石膏固定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疗效优良率、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内外翻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手术侧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内外翻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侧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内外翻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踝固定治疗III-IV型踝关节患者可促进踝关节早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后踝固定 并发症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高频超声精准定位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结合针灸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易庆丰 胡华刚 +1 位作者 朱少明 吴锦华 《医学诊断》 2021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精准定位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结合针灸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肩袖部分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 = 30)和观察组(n = 30),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精准定位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结合针灸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肩袖部分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 = 30)和观察组(n = 30),对照组给予肩峰下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频超声精准定位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结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临床效果;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美国肩肘关节外科医师协会评分(ASES)评分、肩关节功能测试CMS功能评分、视觉模拟法(VA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肩功能;并于治疗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包括疼痛消失时间、术后钙化灶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以及活动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 (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 (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CLA、ASES、CMS以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者UCLA、ASES、CMS以及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术后钙化灶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以及活动功能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 【0.05)。结论:高频超声精准定位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结合针灸治疗肩袖部分损伤可明显改善患者肩功能,缓解疼痛,促进恢复,疗效显著,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富血小板血浆 针灸 肩袖部分损伤 疗效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老年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吴锦华 张仲华 +2 位作者 厉登辉 陈向华 袁志峰 《健康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316-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老年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256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比较是否感染患者间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胸腰...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老年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256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比较是否感染患者间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256例胸腰椎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发生感染7例,感染率为2.73%,包括表浅手术感染5例、深部手术感染2例,早期感染4例、迟发感染3例。7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6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1株、革兰氏阴性菌4株、假丝酵母菌1株,占比分别为68.75%、25.00%和6.2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6~90岁、开放性骨折、非层级手术室、术前30 min未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3 h、慢性呼吸道疾病合并症是引发患者术后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OR=4.760、5.580、6.360、7.030、5.990、5.050,均P<0.05)。结论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存在一定感染风险,以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主,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措施预防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术后感染 病原菌 病原学特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联合小切口、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体部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4
4
作者 钱军 方跃鸣 +2 位作者 张仲华 韦雪丽 刘闯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13期1111-1112,1115,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联合小切口、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体部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肩胛骨体部粉碎性骨折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32~58(39±7)岁;均为闭合性损伤;按Ada-Miller分型均为肩胛骨体部粉碎性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肩后... 目的初步探讨联合小切口、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体部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肩胛骨体部粉碎性骨折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32~58(39±7)岁;均为闭合性损伤;按Ada-Miller分型均为肩胛骨体部粉碎性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肩后侧联合小切口、微型钢板内固定。采用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10±1)个月,骨折均愈合。所有患者肩关节功能均优良,优良率100.0%。结论肩关节后侧皮肤联合小切口、微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肩胛骨体部粉碎性骨折的最佳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 手术 钢板
下载PDF
腕关节镜联合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B型桡骨远端骨折及关节内精准复位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新登 《医学诊断》 2020年第4期226-235,共10页
目的:探究腕关节镜联合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B型桡骨远端骨折及关节内精准复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我院骨科病房的41例AO-B型桡骨远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成两组,即单一方案组18例和联... 目的:探究腕关节镜联合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B型桡骨远端骨折及关节内精准复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我院骨科病房的41例AO-B型桡骨远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成两组,即单一方案组18例和联合方案组23例。单一方案组采用单纯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B型桡骨远端骨折,同时开放性手术处理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TFCC)损伤;联合方案组采用腕关节镜联合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B型桡骨远端骨折,利用关节镜技术处理TFCC损伤。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系统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疼痛情况;利用Gartland-Wedey腕关节评分系统和改良Mayo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腕关节的功能。结果:单一方案组16例患者获得随访,2人失访,随访率为88.9%,联合方案组20例患者获得随访,3人失访,随访率为87.0%,随访时间为8~1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基准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联合方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明显长于单一方案组(P 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学差异(P 】0.05);术后1月和术后3月患者VAS评分比较中,联合方案组患者VAS评分要明显高于单一方案组(P 0.05);联合方案组腕关节僵直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单一方案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联合腕关节镜技术修复TFCC的AO-B型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方案可以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镜 桡骨远端骨折 钢板内固定 功能评分
下载PDF
我院护士中医药素养认知及培训需求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申屠妙丹 阮璐瑶 单微微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4期59-61,共3页
目的了解护士中医药素养认知及培训需求情况,探讨提高护士中医药素养水平的措施和建议。方法在参考相关文献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2021年10—11月随机抽取该院415名护士进行调查,包括护士一般情况、中医药素养认知情况、影响护士中医... 目的了解护士中医药素养认知及培训需求情况,探讨提高护士中医药素养水平的措施和建议。方法在参考相关文献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2021年10—11月随机抽取该院415名护士进行调查,包括护士一般情况、中医药素养认知情况、影响护士中医护理培训效果的因素及护士中医护理培训期望达到的目标。结果共发放问卷415份,收回有效问卷40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8.07%。高学历、高职称及护龄长的护士中医药素养得分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培训效果最主要影响因素的为缺乏实践内容(53.32%,217/407),其次为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51.11%,208/407),影响培训效果最小的为理论培训太难(25.31%,103/407)。护士中医护理培训的内容需求较高的为中医护理应用(82.31%,335/407),其次为中医护理健康教育(58.47%,238/407),学习内容需求较低的为中医辨证施治(33.66%,137/407)和中医护理研究(23.09%,194/407)。中医护理培训预期达到最大的目标为提高中医护理能力(80.34%,327/407),其次为更新专业知识(77.64%,316/407)。结论护士中医素养认知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培训效果最主要影响因素的为缺乏实践内容,培训需求较高的为中医护理应用,医院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的培训需求,采取最佳的继续教育培训方式,提高护士的中医药素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中医药素养认知 培训需求 调查分析
下载PDF
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金侃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8期28-29,共2页
目的对比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经伤椎椎弓根... 目的对比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椎管形态、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无论治疗前后,两组的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均差别不大,而观察组Frankel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椎管形态变化,减少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椎骨折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跨伤椎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家庭赋权护理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提高骨肉瘤患者术后家庭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阮璐瑶 《医学诊断》 2020年第4期254-259,共6页
目的:探究家庭赋权护理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提高骨肉瘤患者术后家庭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自2017年1月1日~2019年6月1日入我院骨科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采用家庭... 目的:探究家庭赋权护理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提高骨肉瘤患者术后家庭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自2017年1月1日~2019年6月1日入我院骨科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采用家庭赋权护理联合心理行为干预骨肉瘤患者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患者和家属的负面情绪。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基准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者和患者家属入院时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手术后24 h,出院时和出院后2个月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两组患者家属的赋权心理护理,自我支持维护和情感支持维护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家庭赋权护理联合心理干预护理方案有助于骨肉瘤患者术后的社会属性的回归,促进家庭关系和谐,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赋权护理 心理行为干预 骨肉瘤 家庭关系和谐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联合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邵莉剑 《医学诊断》 2020年第4期245-253,共9页
目的:探究经皮内窥镜联合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入我院脊柱外科的128例腰椎间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即联合组和单纯内镜组。联合组采用经皮内窥镜联合C... 目的:探究经皮内窥镜联合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入我院脊柱外科的128例腰椎间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即联合组和单纯内镜组。联合组采用经皮内窥镜联合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单纯内镜组采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每个组又分成2个节段,即L4~L5和L5~S1节段。统计比较两组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侧位X线片测得病变节段椎体间和相邻椎体间腹侧高度(ventral 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 VH)、椎体间背侧高度(dorsal 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 DH)、椎间孔高度(intervertebral foramen height, IFH),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 2组患者一般基准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2) 2组患者手术资料比较结果显示,联合组手术时间比单纯内镜组长(P 0.05);2组术后ODI,JO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2组术后V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末次随访V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2组术后和末次随访DH,IFH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经皮内窥镜联合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对于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具有良好的短期和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青年
下载PDF
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在应用3D打印导板治疗髋臼骨折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邵莉剑 《医学诊断》 2020年第4期236-244,共9页
目的:比较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在应用3D打印导板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寻找最佳的手术入路方案。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12年1月~2019年1月入我院创伤外科的14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术前3D打印技术模拟患者髋臼骨折的损伤类型,术前根据... 目的:比较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在应用3D打印导板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寻找最佳的手术入路方案。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12年1月~2019年1月入我院创伤外科的14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术前3D打印技术模拟患者髋臼骨折的损伤类型,术前根据骨折的类型对钢板进行预先塑形或者直接定制个体化钢板,根据手术入路随机分成2组,其中腹股沟入路组68例,男性46例,女性22例;Stoppa入路组74例,男性51例,女性23例。收集患者的CT + 三维重建资料和髂血管CTA的数据,以DICOM形式保存,导入Mimic软件中,进行软件处理,对髋臼骨折进行还原。同时采用3ds Max 2013软件,对骨折的复位,螺钉的位置和大小进行设计。统计并记录手术显露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利用Matta影像学评分评价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根据髋关节Postel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2组患者一般基准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Mimic软件模拟骨盆髋臼骨折,并且利用Mimic软件模拟钢板安放,Stoppa入路组的手术切口长度要比腹股沟入路组小,手术暴露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2组患者的髋关节Postel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中,Stoppa入路组要明显低于腹股沟入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3D打印导板下的钢板可以做到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Stoppa入路减少软组织损伤,降低术中出血量,更适用于3D打印导板下的钢板固定髋臼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建模 腹股沟入路 Stoppa入路 髋臼骨折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分段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阮璐瑶 《医学诊断》 2020年第4期260-266,共7页
目的:探究改良颈椎前路减压分段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我院脊柱外科患者137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成改良前路组和后路组... 目的:探究改良颈椎前路减压分段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我院脊柱外科患者137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成改良前路组和后路组。其中改良前路组颈椎病患者69例,采用改良颈椎前路减压分段融合术进行治疗。后路组包括颈椎病患者68例,采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颈椎的JOA评分等和术后并发症。结果:137例患者入组,随访时间为1.45 &#177;0.23年,失访7例,随访率为94.89%。两组患者的一般基准资料,比如性别,年龄,致伤因素和病程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 h,术后1天和术后1月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 h,术后1天和术后1月的颈椎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改良前路组术后并发症如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渗露,神经损伤,神经根水肿和椎间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后路组(P 【0.05)。结论:在改善患者功能,缓解患者疼痛方面,颈椎前路减压分段融合术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无明显差异,而改良前路减压分段融合术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髓型 颈椎前路减压分段融合术 疼痛视觉模拟
下载PDF
高频超声精准定位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胡华刚 易庆丰 《医学诊断》 2020年第4期295-300,共6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精准定位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肩袖部分损伤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 = 33)和观察组(n = 34),对照组给予肩峰下注射...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精准定位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肩袖部分损伤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 = 33)和观察组(n = 34),对照组给予肩峰下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频超声精准定位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临床效果;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美国肩肘关节外科医师协会评分(ASES)评分、肩关节功能测试CMS功能评分、视觉模拟法(VA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肩功能;并于治疗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包括疼痛消失时间、术后钙化灶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以及活动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94% (31/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 (2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CLA、ASES、CMS以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者UCLA、ASES、CMS以及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术后钙化灶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以及活动功能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 【0.05)。结论:高频超声精准定位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肩袖部分损伤可明显改善患者肩功能,缓解疼痛,促进恢复,疗效显著,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富血小板血浆 肩袖部分损伤 疗效
下载PDF
加速康复管理下微创股肌下入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研究
13
作者 胡新登 《医学诊断》 2020年第4期280-287,共8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所有符合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排除手术禁忌症,采用数字表法将100例入组者随机分成2组,即加速康复外科手术组(ERAS组) 52例...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所有符合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排除手术禁忌症,采用数字表法将100例入组者随机分成2组,即加速康复外科手术组(ERAS组) 52例,传统手术组47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前、术后24 h的血红蛋白含量(Hb);术前、术后VAS评分。结果:1) 两组患者的基准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2) 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总失血量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第1 d,术后3 d,术后7 d VAS比较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4) 两组术前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应用效果在术后早期康复,术后VAS评分优于传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理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VAS评分
下载PDF
电针刺激辅助神经阻滞在改善肩袖修补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
14
作者 徐波 《医学诊断》 2022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目的:探究肩袖修补术中采用电针刺激辅助神经阻滞在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临床上肩袖损伤患者改善术后认知功能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收入我院骨伤科的89例符... 目的:探究肩袖修补术中采用电针刺激辅助神经阻滞在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临床上肩袖损伤患者改善术后认知功能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收入我院骨伤科的89例符合条件的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并记录患者的一般基准资料,比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和关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沉,CRP,红细胞含量和白蛋白含量等,以术后即刻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依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并且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血沉(ESR),CRP,糖尿病病史,肩袖损伤分型,手术时间和缝合铆钉数量是影响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以年龄,文化程度,血沉(ESR),CRP,糖尿病病史,肩袖损伤分型,手术时间和缝合铆钉数量为自变量,MMSE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血沉,CRP,糖尿病病史,肩袖损伤分型,手术时间,缝合铆钉数量是影响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结论:文化程度,血沉,CRP,糖尿病病史,肩袖损伤分型,手术时间,缝合铆钉数量是影响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神经阻滞麻醉 术后认知功能障 满意度
下载PDF
电针刺激辅助神经阻滞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中的相关研究
15
作者 徐波 《医学诊断》 2022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究电针刺激辅助神经阻滞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中的相关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收入我院骨伤科的103例符合条件的O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电针刺激,将入组的103例患者分成2... 目的:探究电针刺激辅助神经阻滞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中的相关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收入我院骨伤科的103例符合条件的O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电针刺激,将入组的103例患者分成2组,即电针联合组和神经阻滞组。TKA术中采用坐骨神经阻滞,术后电针刺激穴位,利用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和数字分级法(NRS)评定术前和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手术前,两组间VAS评分和NR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后,电针联合组评分均显著低于神经阻滞组(P 0.05)。手术后,电针联合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神经阻滞组(P < 0.05)。结论:电针联合神经阻滞也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的术后满意度,有利于TKA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祖国医学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