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蓝旗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效益分析
1
作者 桂荣 徐效清 李根全 《内蒙古林业》 2015年第11期26-,共1页
<正>正蓝旗属于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全旗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47~3127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365毫米、蒸发量为1925.5毫米。最高气温为35.9℃,最低气温为零下36.6℃。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温热短促,秋季凉爽湿润,气温变化剧... <正>正蓝旗属于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全旗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47~3127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365毫米、蒸发量为1925.5毫米。最高气温为35.9℃,最低气温为零下36.6℃。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温热短促,秋季凉爽湿润,气温变化剧烈,日照时间长,光能充沛,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年平均风速每秒4.5米,无霜期110天,冬季年均积雪期180天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平均风速 积雪厚度 气温变化 日照时数 日照时间 生态环境 适地适树 温带半干旱 草场退化 过度放
下载PDF
正蓝旗林工站:真抓实干战沙源
2
《内蒙古林业》 2004年第10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正蓝旗林工站 沙源治理 京津风沙源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 林业生态建设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境内沙地榆的自然更新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利红 刘果厚 +1 位作者 赵丽 桂荣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42,90,共5页
对不同生境下浑善达克沙地榆(Ul mus pumila L.var.sabulosa J.H.Guo Y.S.Li)林下幼苗的密度、生长情况及林缘、单株下幼苗扩散分布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运用种群生态学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其更新规律。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榆幼... 对不同生境下浑善达克沙地榆(Ul mus pumila L.var.sabulosa J.H.Guo Y.S.Li)林下幼苗的密度、生长情况及林缘、单株下幼苗扩散分布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运用种群生态学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其更新规律。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榆幼苗的密度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流动沙丘幼苗生长较差且流动沙丘幼苗死亡现象严重,半固定沙地幼苗生长较好更适于沙地榆的更新;幼苗主要集中分布于距林缘20m范围内,20m外幼苗密度显著降低;风向对浑善达克沙地榆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榆 幼苗 更新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慕宗杰 刘果厚 +6 位作者 桂荣 苏海林 李红颖 刘利红 曹瑞 姜莹 王亚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56,共11页
为研究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揭示飞播后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于2013—2017年在浑善达克沙地11个飞播区进行了植被调查试验,并从功能型角度出发,结合对应分析、关联度分析以及Mann-Kend... 为研究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揭示飞播后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于2013—2017年在浑善达克沙地11个飞播区进行了植被调查试验,并从功能型角度出发,结合对应分析、关联度分析以及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飞播区植被恢复的阶段性以及各功能型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显示: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19 a恢复时间共分为3个恢复阶段,且飞播后,伴随恢复时间的推移,乔木、灌木半灌木、多年生杂类草、一/二年生杂类草、多年生豆科牧草、多年生禾草、一/二年生禾草7个功能型植物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逐渐减弱;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群落的稳定性逐渐增大。不同恢复阶段,植被恢复的主导功能型并不唯一,可在不同阶段进行适时管理,从而使植物群落的演替阶段和整体发展趋势更有利于退化沙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植被恢复与重建 沙漠化逆转 植物群落 飞播 功能型植物 群落演替 群落层次 植被动态
下载PDF
我国食用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简述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忠福 丁崇一 +1 位作者 吕伟 苏海林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2年第3期85-86,共2页
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种类丰富且蕴藏量大,绝大多数种类分布于崇山峻岭、莽莽原野之中。文章总结我国食用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食用野生植物资源,实现经济效益... 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种类丰富且蕴藏量大,绝大多数种类分布于崇山峻岭、莽莽原野之中。文章总结我国食用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食用野生植物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的目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植物资源 开发利用 现状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植被动态 被引量:7
6
作者 曹瑞 刘果厚 +5 位作者 兰庆 刘冠志 慕宗杰 桂荣 刘利红 王健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5-544,共10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连续4年对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1999—2015年)植被进行调查,分析飞播植被演替进程中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以及飞播植物种群盖度的动态变化,以期揭示飞播措施下的植被恢复规律,为飞播区植被稳定性维持提供依据。...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连续4年对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1999—2015年)植被进行调查,分析飞播植被演替进程中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以及飞播植物种群盖度的动态变化,以期揭示飞播措施下的植被恢复规律,为飞播区植被稳定性维持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对照与演替初期生活型以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为主,随着演替时间的增加,多年生植物种类增加,逐渐取代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优势地位;演替9a时原生植物入侵明显。(2)演替4a时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演替9a时Partrick丰富度指数最高,演替10a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在演替进程中,3个指数变化不一致。(3)羊柴种群在演替8a时达到峰值(68.33%),种群能维持较长时间;白沙蒿种群在演替3a时达到峰值(10.17%),在演替11a时退出;沙打旺种群在演替4a时达到峰值(12.67%),在演替9a时退出;沙地榆种群盖度呈缓慢增加的线性趋势。飞播措施下浑善达克沙地植被能快速恢复,有利于植被自然演替。在浑善达克沙地生态建设中,应先考虑沙地的恢复力再决定是否飞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飞播植物 群落演替 浑善达克沙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