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重症创伤急诊手术中优化配合急救流程对抢救效率的影响
1
作者 程俊雯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29-0132,共4页
以危重症创伤手术抢救效率作为主要分析对象,评估对配合急救流程优化后,是否会对急诊抢救效率产生影响。方法 将2020年7月~2021年6月设置为对照期,此期间内,本院危重症创伤急诊手术过程中的配合急救流程为一般流程,尚未得到优化。将2021... 以危重症创伤手术抢救效率作为主要分析对象,评估对配合急救流程优化后,是否会对急诊抢救效率产生影响。方法 将2020年7月~2021年6月设置为对照期,此期间内,本院危重症创伤急诊手术过程中的配合急救流程为一般流程,尚未得到优化。将2021年7月~2022年6月设置为观察期,此期间内,本院危重症创伤急诊手术过程中的配合急救流程为优化后的流程。两个时期内分别选择性别、年龄、创伤位置、创伤形成时间无差异性的50例患者,对急诊接诊时长、静脉通道建立时长、手术准备时间、患者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期患者的急诊接诊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手术准备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期,P<0.05。观察期患者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达到98.00%,高于对照期的72.00%,P<0.05。结论 优化危重症创伤急诊手术配合急救流程之后,能够全面提高抢救效率,缩短各项急救时间,更容易收获患者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创伤 急诊手术 配合急救流程 抢救效率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邵巧瑜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DSA引导...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DSA引导下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大脑主要血管的再通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6.7%,29/30)高于对照组(76.7%,23/30),不良事件发生率(3.3%,1/30)低于对照组(23.3%,7/30),治疗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日常自理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下神经介入与静脉溶栓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率,避免二次损伤,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神经介入术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再通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探讨低压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3
作者 程俊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45-0048,共4页
分析低压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阶段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5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后,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压复苏技术,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压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 分析低压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阶段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5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后,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压复苏技术,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压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前输液量、术中输液量与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器官损伤发生率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数据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低压复苏方案成为减少输液量、降低器官功能损伤发生率的合理手段,应该在临床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治疗 低压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 器官损伤
下载PDF
多发性创伤264例救治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卫安 钟发明 +3 位作者 王红专 施礼光 徐玮 王驰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1期161-162,共2页
目的分析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抢救治疗。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0月收住的264例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性创伤患者院前死亡27例,院内死亡78例,有效救治159例,总生存率60.23%。结论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死亡率极高,需要一个... 目的分析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抢救治疗。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0月收住的264例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性创伤患者院前死亡27例,院内死亡78例,有效救治159例,总生存率60.23%。结论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死亡率极高,需要一个较高素质的医护集体,开通绿色通道,多科配合,重视每一个救治环节,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创伤 危重 抢救 治疗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等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晓明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14期35-36,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酒精性中毒昏迷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予盐酸纳美芬治疗,观察组联合醒脑静注...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酒精性中毒昏迷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予盐酸纳美芬治疗,观察组联合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疗效、苏醒后伴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β-内啡肽(β-EP)、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苏醒后伴发症发生率(20.5%)显著低于对照组(42.9%);血清β-EP、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而SOD、GS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效果较好,可减少患者苏醒后伴发症状,降低患者血清β-EP水平,改善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盐酸纳美芬 急性酒精中毒昏迷 Β-内啡肽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急救护理路径在毒蛇咬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童红霞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年第5期478-480,共3页
毒蛇咬伤是急诊科的高发疾病,患者在咬伤后2~8 h可发生肝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且大部分患者可伴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患者康复及免疫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研究显示,我国毒蛇咬伤的死亡率约为... 毒蛇咬伤是急诊科的高发疾病,患者在咬伤后2~8 h可发生肝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且大部分患者可伴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患者康复及免疫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研究显示,我国毒蛇咬伤的死亡率约为5%~10%,而剧毒蛇咬伤患者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急诊科 呼吸衰竭 急救护理路径 免疫系统 不良情绪 肝肾功能衰竭 高发疾病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脱机困难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曹文荣 徐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年第7期619-622,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发生撤离呼气机困难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148例,根据临床转归,将出现撤机拔管困难或死亡的患者列为观察组,未出现撤机困难患者列为对...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发生撤离呼气机困难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148例,根据临床转归,将出现撤机拔管困难或死亡的患者列为观察组,未出现撤机困难患者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气指标、血液生化及机械通气指标差异,并进一步分析撤机拔管困难的影响因素。结果148例患者中38例患者出现撤机拔管困难或死亡,110例患者未出现撤机困难,有创机械通气的撤机成功率为74.32%。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中年龄≥60岁比例、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插管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高于对照组,病程、通气时间长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ALB)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10、27.62,t分别=6.84、3.23、5.01、3.45,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PaCO2、ALB、通气时间和MODS是引起撤机拔管困难的危险因素(OR分别=9.92、1.74、13.41、3.89、1.76、12.88,P均<0.05)。结论AECOPD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撤机拔管困难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包括年龄、病程、PaCO2、ALB、通气时间、MODS。针对性干预能有效降低撤机拔管困难的发生率,提高机械通气治疗AECOPD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有创机械通气 撤机拔管困难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丰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8期5-6,共2页
目的分析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_2)在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该院收治心搏骤停患者88例,均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治疗,并行连续Pet CO_2监测,根据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 目的分析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_2)在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该院收治心搏骤停患者88例,均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治疗,并行连续Pet CO_2监测,根据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与未成功组,成功组根据存活时间分为≥24h组与<24h组,根据出院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各组复苏5、10、20、30分钟的Pet CO_2变化情况。结果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组)35例(39.8%)。成功组复苏10、20、30分钟的Pet CO_2均明显高于未成功组,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存活时间≥24h组14例,<24h组21例,Pet CO_2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存活时间≥24h组复苏10、20、30分钟的Pet CO_2均明显高于<24h组。最终存活出院11例(12.5%),死亡77例(87.5%)。存活组复苏10、20、30分钟的Pet CO_2均明显高于死亡组,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结论 Pet CO_2监测可作为评估心肺复苏质量及临床预后的有效指标,P e t C O2水平越高,提示心肺复苏治疗越好,预后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自主呼吸 预后
下载PDF
脑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曹文荣 徐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36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早期癫痫发作情况,根据患者是否有癫痫发作分为癫痫发作组和无癫痫发作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外伤后早期癫痫发...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36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早期癫痫发作情况,根据患者是否有癫痫发作分为癫痫发作组和无癫痫发作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临床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GOS 4~5分)和预后不良(GOS 1~3分),分析早期癫痫发作对预后的影响。结果368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早期癫痫58例,发生率为15.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外伤类型、颅骨骨折类型、受伤部位、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脑出血量、颅脑损伤严重程度、预防使用抗癫痫药物是导致脑外伤后早期癫痫的危险因素(OR分别=2.66、3.90、3.98、1.53、2.31、6.14、2.90、1.89、2.46、6.42,P均<0.05)。早期癫痫患者预后不良的比例为42.55%(20/47),无早期癫痫患者预后不良的比例为12.67%(3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5,P<0.05)。结论脑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应对高危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准确预测,从而预防早期癫痫发作及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癫痫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多发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杰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1188-1192,共5页
目的 分析多发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TC)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发伤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急性TC分为TC组和对照组,TC组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年龄、性别、多发伤原因、... 目的 分析多发伤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TC)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发伤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急性TC分为TC组和对照组,TC组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年龄、性别、多发伤原因、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动脉血气指标、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合并重型颅脑损伤(STBI)、输血量、使用升压药对TC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180例多发伤患者共有52例发生TC,发生率为28.89%.52例TC患者中21例死亡,病死率为40.38%.128例对照组患者中12例死亡,病死率为9.38%,TC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49,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C组和对照组合并STBI比例、使用升压药比例、GCS评分≤6分比例、Hb、Hct、Plt、ISS、APACHEⅡ评分、输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79、28.281、15.626,t=5.148、6.183、13.366、6.248、9.146、8.353,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6分、合并STBI、Plt计数水平是多发伤患者发生T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诊多发伤患者易出现TC,具有较高病死率,影响TC的独立危险因素为GCS评分≤6分、合并STBI、Plt计数水平,影响T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GCS评分≤6分、合并ST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创伤性凝血病 预后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原文传递
血清D-二聚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丰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OPD稳定期38例,AECOPD60例,同期入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组对象均进行...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OPD稳定期38例,AECOPD60例,同期入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组对象均进行动脉血气[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肺功能[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以及FEV,/FVC]检查,采用免疫比浊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浆D-D水平。结果COPD稳定期和AECOPD的PC02分别为(45.30±3.18)mmHg、(51.44±5.12)mmHg,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9.45±4.05)mmHg(t=4.414、7.556,均P〈0.01),P02、P02/FiO2、FVC%、FEV1%、FEV1/FV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3.618和7.702,21.433和26.316,4.323和8.302,5.112和10.384,4.191和9.511,均P〈0.01),AECOPD的PC02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t=4.331,P〈0.05),P02、P02/FiO2、FVC%、FEV,%、FEV1/FVC明显低于COPD稳定期(t=5.702、4.652、3.773、6.241、5.806,均P〈0.05)。健康对照组血清D-D为(0.33±0.05)mg/L,COPD稳定期为(0.77±0.08)mg/L,AECOPD为(1.58±0.10)m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67,P〈0.叭),COPD稳定期和AECOPD的血浆D—D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4.667、13.224,均P〈0.05),AECOPD的血浆D.D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t=9.471,P〈0.05)。血清D-D与PC02呈正相关(r=0.661,P〈0.05),与P02/FiO2、FEV1/FVC呈负相关(r=-0.964、-0.589,均P〈0.05)。结论D.D与动脉血气、肺功能存在相关性,D.D检测能有助于准确评估COPD分期、病情程度,利于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D-二聚体 动脉血气 肺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