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知识与思想视野”高端学术论坛
1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541-541,共1页
11月21~22日在湖北武汉召开,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来自德国汉诺威大学、韩国大田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术月刊》编辑部等海内外院校与学术单位的相关学者近6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 11月21~22日在湖北武汉召开,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来自德国汉诺威大学、韩国大田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术月刊》编辑部等海内外院校与学术单位的相关学者近6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武汉大学国学院副院长丁四新教授主持,哲学学院院长吴根友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是对既往几次国际明清学术研讨会的一个延续,力图从知识与思想的双重视角来思考明清时期中国人知识与思想边界的变化,对于重新认识明清时期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月刊》 学术单位 学术论坛 德国汉诺威 武汉大学 韩国大田 华东师范大学 明清
原文传递
从流代数到量子色动力学:结构实在论的一个案例
2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87-387,共1页
20世纪70年代初量子色动力学的问世是20世纪科学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该著通过把量子色动力学兴起中至关重要的概念步骤置入以靴袢方法和复合模型之间的持续争论、夸克的数学概念和实在论概念之间的持续争论为背景的历史场景,对这些... 20世纪70年代初量子色动力学的问世是20世纪科学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该著通过把量子色动力学兴起中至关重要的概念步骤置入以靴袢方法和复合模型之间的持续争论、夸克的数学概念和实在论概念之间的持续争论为背景的历史场景,对这些概念步骤进行了历史的和哲学的考察。作者运用现代主义的编史学方法,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深入系统地阐明了量子色动力学的流代数起源及其经过高能实验、建模、数学分析和概念综合的发展历程,详细阐述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物理学、哲学和编史学问题。该著对于我们理解量子色动力学的发展史,结构实在论何以可能,一部好的概念史应该展示什么,都极具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色动力学 编史学 流代数 复合模型 历史场景 概念史 数学分析 数学概念
原文传递
论独一理智:驳阿维洛伊主义者
3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76-376,共1页
该著是托马斯·阿奎那晚年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旨在以其“理智能力论”和“可能理智复多论”批驳阿维洛伊主义者的“理智实体论”和“理智(可能理智)独一论”。作者在这里阐述的理智学说不仅是他的基于感觉经验的认识论思想的一... 该著是托马斯·阿奎那晚年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旨在以其“理智能力论”和“可能理智复多论”批驳阿维洛伊主义者的“理智实体论”和“理智(可能理智)独一论”。作者在这里阐述的理智学说不仅是他的基于感觉经验的认识论思想的一种运用,而且也是他的认识论思想的一个重大发展,在西方认识论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其价值堪与他的早期著作《论真理》相媲美。全书除“引言”外,共5章,分别是:第1章“亚里士多德关于可能理智的论述”;第2章“其他逍遥派关于人的可能理智的论述”;第3章“探究理智能力论的理据”;第4章“谴责所有的人只有一个可能理智的主张”;第5章“驳斥反对可能理智复多论诸项理据”。该著还附有译者的长文《〈论独一理智〉导读》,内容包括阿奎那著述《论独一理智》的哲学立场与学术背景;理智实体论的观点;对理智能力论的论证与对理智实体论的清算;对理智独一论的清算与对可能理智复多论的论证;《论独一理智》的有朽性与不朽性,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论 托马斯·阿奎那 认识论思想 长文 哲学著作 西方认识论史 洛伊 阿维
原文传递
论国学
4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26-326,共1页
国学实为“国魂之学”,所谓国魂就是中国的智慧。因此,国学的根本就是中国的智慧之学。中国的智慧有自己的话语系统,给存在、思想和语言等都赋予了非常独特的规定。其历史形态一般分为儒、道、禅三家,它们分别表达了人与人、人与自然、... 国学实为“国魂之学”,所谓国魂就是中国的智慧。因此,国学的根本就是中国的智慧之学。中国的智慧有自己的话语系统,给存在、思想和语言等都赋予了非常独特的规定。其历史形态一般分为儒、道、禅三家,它们分别表达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心灵三个部分的思想,同时构成了人的生活世界的整体。儒家的文本主要是传统所说的“四书五经”,道家的文本主要是《老子》和《庄子》,而禅宗的文本主要是《坛经》。从根本上说,中国的智慧是一种自然性的智慧,并由此区别于西方非自然性的智慧。自然是人的存在、思想和语言的根据;但自近代以来,自然性的历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由此进入了后自然时代。在目前全球化的时代里,我们必须思考:中国传统智慧中哪些是活着的?哪些是死去的?同时,中国能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新的智慧?这正是当代国学研究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经》 话语系统 国学 中国传统智慧 历史遭遇 自然性 人与自然 国魂
原文传递
文本:本体论地位、同一性、作者和读者
5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70-371,共2页
该著是作者在哲学解释学领域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其《文本性理论:逻辑与认识论》 (汪信砚、李志译,人民出版社,2009) 的姊妹篇,它们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中,《文本性理论:逻辑与认识论》主要探讨了文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文... 该著是作者在哲学解释学领域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其《文本性理论:逻辑与认识论》 (汪信砚、李志译,人民出版社,2009) 的姊妹篇,它们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中,《文本性理论:逻辑与认识论》主要探讨了文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文本的分类法等逻辑问题以及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文本的可辨识性等认识论问题,其内容属于文本性理论的逻辑和认识论基础,它们构成了《文本:本体论地位、同一性、作者和读者》一书的理论前提。该著运用前一部著作所得出的结论,特别是它所形成的文本概念,着重考察了文本的本体论地位以及与文本的同一性、作者和读者相关的各种具体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特别是读者、作者的同一性、功能及其与文本的关系问题。通过这两部著作,作者建构了一种完整的文本性理论。正如作者所自述的那样,与当代哲学中的那些碎片化的分析不同,他的这种文本性理论对文本性问题进行了整体考察,为人们提供了一幅关于文本性的总体图景,其系统性、详尽性和明晰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地位 认识论问题 文本性 同一性 可辨识性 明晰性 认识论基础 哲学解释学
原文传递
存在巨链
6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70-370,共1页
在该著中,作者主要研究了“存在巨链”这一观念群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同时研究了这一观念群与它们赖以产生的充实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充足理由原则等思维原则之间的联系。作者认为,“存在巨链”的观念史比起哲学史来说,涉及的范围既特殊... 在该著中,作者主要研究了“存在巨链”这一观念群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同时研究了这一观念群与它们赖以产生的充实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充足理由原则等思维原则之间的联系。作者认为,“存在巨链”的观念史比起哲学史来说,涉及的范围既特殊又宽泛。其特殊在于,观念史研究的是某些观念或观念群的发生与发展史,不涉及哲学家或哲学流派的发生与发展史;其宽泛在于,观念史的研究不限于哲学,而是涉及文学、艺术、宗教、科学等各种领域。 因此,在该著中作者通过旁征博引,对存在之链观念群的产生和发展给予了清楚的梳理,追溯了“完满”、“连续”和“渐变”的观念,从这些观念的柏拉图起源,到它们在17世纪的“存在巨链”观念中的体现,直到这一观念中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思想冲击下的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史 旁征博引 哲学流派 思维原则 连续性原则 柏拉图 发展史 启蒙运动
原文传递
启蒙与重建:全球化与“国学热”张力下的中国文化
7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26-326,共1页
该著从宏观角度探讨了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它将近世以来中国文化的演进轨迹置于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全球化浪潮和传统文化复苏更新的张力之下来进行考察,通过中西文化比较的方式,系统地追溯了中国文化启蒙的艰难历程,展现了... 该著从宏观角度探讨了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它将近世以来中国文化的演进轨迹置于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全球化浪潮和传统文化复苏更新的张力之下来进行考察,通过中西文化比较的方式,系统地追溯了中国文化启蒙的艰难历程,展现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全书共3章。第1章从全球史的视野,追溯了大航海时代以来的全球化发展历程和中西文化之间的相遇、碰撞,以及后殖民时代世界文化潮流的转变。第2章对照西方启蒙运动在传统与更新之间所实现的辩证协调关系,系统地梳理了近世以来中国文化启蒙所走过的一波三折、两极震荡的坎坷历程。第3章则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的变化趋势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重点考察了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国学复兴热潮与全球化时代的西方文化渗透之间的张力关系。“附录”部分则从宏观角度论述了中西文化的历史传统和现代转型,展现了一种宏大的文化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时代 当代中国文化 文化潮流 国学热 中西文化比较 文化启蒙 大航海时代 中国崛起
原文传递
“罗莎·卢森堡著作的研究和出版”国际学术研讨会
8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517-517,共1页
7月30~31日在武汉大学召开,由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武汉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与会学者围绕“罗莎·卢森堡的著作和思想研究”、“新发现的罗莎·... 7月30~31日在武汉大学召开,由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武汉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与会学者围绕“罗莎·卢森堡的著作和思想研究”、“新发现的罗莎·卢森堡文献及其研究”、“罗莎·卢森堡全集的德文版、英文版和中文版的比较研究”、“罗莎·卢森堡著作中文版整理、翻译中的难题和建议”、“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与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等议题展开学术探讨。与会学者认为,当前的卢森堡思想研究不仅要在基础理论上有所突破,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理论资源,还要以卢森堡著作的整理、翻译和研究为契机,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激荡交织中展示卢森堡思想的当代魅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乃至人类文明新道路的开辟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逻辑学会 因明研究 汉传因明 因明学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藏传因明 副总干事 十方堂
原文传递
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上、中、下)
9
作者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335-335,共1页
该著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其一,明确地揭示了乾嘉时代的“道论”思想,在近百年的明清学术与思想研究的成果中,第一次明确地从理论上阐明了乾嘉时代哲学的整体性特征。其二,从语言哲学、实证哲学的独特视角探讨乾嘉时代的语文学研究与考... 该著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其一,明确地揭示了乾嘉时代的“道论”思想,在近百年的明清学术与思想研究的成果中,第一次明确地从理论上阐明了乾嘉时代哲学的整体性特征。其二,从语言哲学、实证哲学的独特视角探讨乾嘉时代的语文学研究与考据学研究所包含的独特语言哲学特征及人文实证主义的方法,对乾嘉时代的哲学独特性作出较新颖而独特的阐发。其三,从古典人文知识增长的新视角重新认识和评价乾嘉时代古典语言学、历史考据学的思想史意义。作者认为,乾嘉学术从经学传统开出了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诸人文知识门类,从而摆脱了中国学术研究的专门化,为现代学术的诞生提供了自己民族的特定文化土壤。这一论断从新的角度、以新的方式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现代转化的内在理路。该著还揭示了戴震哲学中所包含的语言学思想,对胡适白话文革命思想的形成或具有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时代 整体性特征 乾嘉学术 学科意义 哲学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学术 实证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