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与指导——以武夷学院为中心的思考 |
廖斌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13 |
4
|
|
2
|
基于“对话”理论探索“双主体”工作室教学模式——以武夷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 |
简贵灯
|
《武夷学院学报》
|
2010 |
0 |
|
3
|
释超全的《武夷茶歌》研究 |
周圣弘
周娜冰
|
《农业考古》
|
2015 |
13
|
|
4
|
徐夤《尚书惠蜡面茶》对晚唐五代武夷茶文化的呈现 |
周圣弘
姚倩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14 |
3
|
|
5
|
武夷岩茶“岩韵”新解 |
周圣弘
|
《武夷学院学报》
|
2010 |
4
|
|
6
|
现代性焦虑:当代文学视阈中乡村转型期的农民“心灵史” |
廖斌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3 |
2
|
|
7
|
异形空间:新时期文学农民进城的现代转型与空间转换 |
廖斌
|
《兰州学刊》
CSSCI
|
2012 |
1
|
|
8
|
晕象武夷山儒、释、道三教茶礼俗文化 |
来玉英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1 |
5
|
|
9
|
文学现代转型语境中的农民国民性考察 |
廖斌
|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
2012 |
1
|
|
10
|
新世纪乡土文学的身份认同、出走模式与乌托邦叙事——以《寻根团》为中心的思考 |
廖斌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1
|
分层与流动:新世纪乡土文学中农民的阶层意识与现代体验 |
廖斌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2
|
文学与文化的轮回:论改版前后《文讯》的编辑立场和办刊方向 |
廖斌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3
|
文学传统与柳词的“俗” |
梁必彪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0 |
|
14
|
新世纪乡土文学农民的法律意识及其现代嬗变 |
廖斌
|
《北方论丛》
|
2019 |
0 |
|
15
|
新时期文学中农民进城的现代转型与时间转换 |
廖斌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6
|
论《文讯》的媒介型文学史书写 |
廖斌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7
|
传媒现代性:新时期乡土文学中的风景发现、现代启蒙、人格塑造与消费导向 |
廖斌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5 |
0 |
|
18
|
论唐代茶诗审美情趣之嬗变 |
程荣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7
|
|
19
|
农民进城的情感嬗变与生命体验 |
廖斌
|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
2011 |
2
|
|
20
|
浅谈箸文化与筷子礼俗 |
来玉英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