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背景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析——以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实验教学中心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郑淑琳 石玉涛 徐晓斌 《化工管理》 2017年第29期96-97,共2页
应用技术大学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高校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推进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过程中,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结合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实验... 应用技术大学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高校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推进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过程中,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结合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转型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大学 转型 实验室建设 安全管理 对策
下载PDF
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仪器设备管理的问题及对策--以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实验教学中心为例
2
作者 郑淑琳 姜咸彪 杨宇华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106-109,共4页
仪器设备是高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物质保障。地方本科院校在推进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过程中,实践教学力度不断加大,仪器设备数量不断增加,使用频率也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结合武夷学院茶与食品... 仪器设备是高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物质保障。地方本科院校在推进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过程中,实践教学力度不断加大,仪器设备数量不断增加,使用频率也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结合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和经验,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转型发展 仪器设备
下载PDF
武夷山祭茶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被引量:7
3
作者 郑慕蓉 霍达 周丽珊 《茶叶》 2016年第1期56-59,共4页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也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是闻名中外的旅游城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生命力,提升旅游的文化性乃大势所趋,发展茶文化旅游是武夷山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喊山"与"开山&qu...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也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是闻名中外的旅游城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生命力,提升旅游的文化性乃大势所趋,发展茶文化旅游是武夷山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喊山"与"开山"是在武夷山民间举行的传统祭茶活动,传承几百年,是当地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张显,是具有武夷山特色的茶俗,同时也是武夷山茶文化的重要组成,茶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文将就武夷山祭茶文化的历史、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保护与开发武夷山祭茶文化的必要性与方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祭茶文化 茶旅游 喊山 开山
下载PDF
论赤石在武夷茶史中的角色 被引量:3
4
作者 叶国盛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55,共2页
赤石作为盛极一时的茶市,是武夷茶输出的交通要地,记录了武夷茶的贸易史。它又是民国时期茶叶研究与教育的基地,承载了一段振兴中国茶业的历史。本文通过挖掘文献,论述赤石在武夷茶史中的角色。通过调查、走访赤石,调研遗存现状,在"... 赤石作为盛极一时的茶市,是武夷茶输出的交通要地,记录了武夷茶的贸易史。它又是民国时期茶叶研究与教育的基地,承载了一段振兴中国茶业的历史。本文通过挖掘文献,论述赤石在武夷茶史中的角色。通过调查、走访赤石,调研遗存现状,在"一带一路"、"万里茶路"之大背景下,提出相关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石 武夷茶 万里茶路
下载PDF
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解剖结构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飞权 李纪艳 +6 位作者 冯花 罗盛财 林美菁 李少华 张见明 张渤 陈荣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75-2389,共15页
为了鉴定评价武夷山茶区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以70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叶片为材料,对其解剖结构及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0份武夷名丛的17个叶片解剖结构性状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5,平均... 为了鉴定评价武夷山茶区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以70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叶片为材料,对其解剖结构及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0份武夷名丛的17个叶片解剖结构性状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5,平均变异系数为17.64%;总体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抗旱、抗病虫性平均隶属函数均值和抗寒性平均得分分别为0.40、0.39、1.28;大多数武夷名丛适制乌龙茶或绿茶,少数适制红茶或红绿茶兼制;平均生产力指数为2648.85,潜在生产力总体较高;基于叶片解剖结构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70份武夷名丛划分为3个类群,3个类群之间除了上下表皮角质层厚度、上表皮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及草酸钙结晶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他解剖结构性状均存在显著甚至极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且代表了17个叶片解剖结构指标84.26%的信息;根据主成分及其对应特征值计算各武夷名丛的综合得分,排在前10位的武夷名丛综合性状优良,可在乌龙茶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利用、茶树优良品种选育等方面加以利用。研究结果旨在为武夷山地方优异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名丛 种质资源 叶片解剖结构 抗逆性 生产力指数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民国时期武夷岩茶制作技艺文献解题 被引量:1
6
作者 程曦 叶国盛 程耀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5期256-258,共3页
以民国时期武夷岩茶制作文献为研究对象,介绍其内容,总结其价值,为了解与保护岩茶制作技艺提供文献资料的支撑。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制作技艺 民国文献
下载PDF
4种乌龙茶树鲜叶适制绿茶、黄茶、白茶、红茶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卢莉 程曦 +5 位作者 叶国盛 王飞权 叶江华 张裕阳 陈荣冰 张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38,共6页
选用‘毛蟹’、‘丹桂’、‘九龙袍’、‘矮脚乌龙’4个乌龙茶树品种新梢为原料,分别蒸青固样并加工成绿茶、黄茶、白茶、红茶。所制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分析其茶类适制性。结果表明:用‘毛蟹’试制的绿茶,其氨基酸含量在4... 选用‘毛蟹’、‘丹桂’、‘九龙袍’、‘矮脚乌龙’4个乌龙茶树品种新梢为原料,分别蒸青固样并加工成绿茶、黄茶、白茶、红茶。所制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分析其茶类适制性。结果表明:用‘毛蟹’试制的绿茶,其氨基酸含量在4个品种中最高,为2.02%,酯型儿茶素含量为10.27%,仅低于九龙袍;用‘毛蟹’试制的黄茶,其水浸出物含量、氨基酸含量和咖啡碱含量分别为40.91%、2.13%、3.96%,均高于其它3个品种;用‘毛蟹’试制的白茶,其水浸出物含量在4个品种中最高,为44.32%,茶多酚含量为24.28%,仅低于矮脚乌龙;用‘矮脚乌龙’试制的红茶,其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儿茶素总量和茶黄素含量均为4个品种中最高,分别为40.17%、23.34%、3.18%、0.42%。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毛蟹’制绿茶、黄茶和白茶品质均优,‘矮脚乌龙’制红茶品质优,‘丹桂’制白茶品质较优。综上,‘毛蟹’品种茶类适制性强,适制绿茶、黄茶和白茶,‘矮脚乌龙’适制红茶,‘丹桂’适制白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品种 适制性 氨基酸 儿茶素 咖啡碱
下载PDF
乙醇水剂法提取武夷水仙茶叶籽油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于立志 刘奇琳 +1 位作者 张婷婷 傅春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0-1126,共7页
以武夷水仙茶叶籽为原料,采用乙醇水剂法提取武夷水仙茶叶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和pH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30%(V/V)... 以武夷水仙茶叶籽为原料,采用乙醇水剂法提取武夷水仙茶叶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和pH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30%(V/V)、料液比1∶7、pH 9、提取温度60℃,在该条件下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提取率为93.61%。在提取的武夷水仙茶叶籽油中共检测到18种脂肪酸,以油酸(51.77%)、亚油酸(23.14%)为主,∑SFA∶∑MUFA∶∑PUFA=1∶2.64∶1.27,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结果表明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植物食用油,研究结论可为武夷山茶产区茶叶籽油提取、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水仙茶籽 茶叶籽油 乙醇水剂法 提取 品质
下载PDF
武夷岩茶副产品黄片再加工工艺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石玉涛 李照莹 +1 位作者 周巧芳 郑淑琳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17-21,共5页
为提高武夷岩茶副产品黄片的利用价值,以武夷水仙黄片为研究对象,采用蒸软—揉捻—干燥—烘焙工艺进行再加工处理,以蒸软时间、揉捻时间、烘焙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再加工工艺。根据生化成分测定和感官审评结果... 为提高武夷岩茶副产品黄片的利用价值,以武夷水仙黄片为研究对象,采用蒸软—揉捻—干燥—烘焙工艺进行再加工处理,以蒸软时间、揉捻时间、烘焙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再加工工艺。根据生化成分测定和感官审评结果,水仙黄片再加工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蒸软40 min,揉捻10 min,烘焙3 h。再加工后的水仙黄片产品,外形条索较为紧结,香气持久,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感官品质显著提高,主要内含生化成分含量比例更加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副产品 再加工 生化成分 感官品质
下载PDF
茶旅研学开发与管理的SWOT分析——以武夷山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渤 丁丽萍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8期64-66,共3页
为进一步推进茶叶产区茶旅的深度融合,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以产茶地武夷山为例,采用SWOT分析法对武夷山茶旅研学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要做好茶旅研学开发管理,应做好几点:依托现有资源优势... 为进一步推进茶叶产区茶旅的深度融合,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以产茶地武夷山为例,采用SWOT分析法对武夷山茶旅研学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要做好茶旅研学开发管理,应做好几点: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加强研学基地建设和完善,同时丰富研学课程体系;借助国家推行研学的契机,促进茶旅研学和本土教育行业的融合同时大力开发非茶行业消费者市场;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加强和其它地域的合作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旅研学 开发SWOT分析
下载PDF
摇青和揉捻工艺对白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飞权 冯花 +5 位作者 朱晓燕 李少华 张见明 张渤 杜红 陈荣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36-2245,共10页
为开发高香型白茶产品,本研究以黄观音茶树品种驻芽小开面三、四叶为原料,以传统白茶工艺为对照(CK),以室内自然萎凋过程中引入摇青(YQ)、揉捻(RN)、摇青加揉捻(YQ+RN)为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工艺对黄观音白茶香气物质的含量与组成、生化... 为开发高香型白茶产品,本研究以黄观音茶树品种驻芽小开面三、四叶为原料,以传统白茶工艺为对照(CK),以室内自然萎凋过程中引入摇青(YQ)、揉捻(RN)、摇青加揉捻(YQ+RN)为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工艺对黄观音白茶香气物质的含量与组成、生化成分含量及成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观音茶树品种鲜叶内含物质比较丰富、组成比较合理;各处理成茶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丰富:种类在101~106个之间、相对含量占提取物总量的78.10%~84.26%,与CK相比,处理组对白茶主要香气成分的总量和种类,以及香气成分的构成影响显著;各处理之间,成茶的生化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茶多酚等10个生化成分以CK含量最高,茶黄素等3个生化成分以YQ最高,黄酮类等3个生化成分以RN最高,茶褐素以YQ+RN最高;成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YQ>YQ+RN>CK>RN,且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认为YQ所制白茶品质优异,具有花香型白茶的品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观音 白茶 加工工艺 生化成分 香气成分 感官品质
下载PDF
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途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茹 叶国盛 宫晓静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8-219,共2页
从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看,由于缺乏体系化的文化内涵,从而限制了整个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最佳效果。因此,融入茶文化元素,能够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提供最佳效果。本文拟从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具体背景分析... 从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看,由于缺乏体系化的文化内涵,从而限制了整个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最佳效果。因此,融入茶文化元素,能够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提供最佳效果。本文拟从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具体背景分析入手,结合现阶段大学生文化教育的全新要求,通过融入茶文化理念体系的具体内涵,从而探究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具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视域 大学生 文化自信培育 应用途径 价值理念
下载PDF
茶叶滚筒式摇青机结构优化设计及内部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13
作者 杨君 阮承治 +1 位作者 黄毅彪 张见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60-1269,共10页
【目的】滚筒式摇青机是武夷岩茶制作关键工艺设备,摇青工艺决定茶叶品质。针对现有摇青机工作过程中存在流场分布不均匀、茶叶摇青质量差的问题,对摇青机进行了结构优化及内部流场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对摇青机核心部件风管设计了3... 【目的】滚筒式摇青机是武夷岩茶制作关键工艺设备,摇青工艺决定茶叶品质。针对现有摇青机工作过程中存在流场分布不均匀、茶叶摇青质量差的问题,对摇青机进行了结构优化及内部流场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对摇青机核心部件风管设计了3种优化结构(模型A、模型B和模型C),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对3种风管结构的摇青筒流场进行CFD数值模拟及温度场云图、速度分布云图Matlab统计分析。【结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摇青机结构优化模型A合理设置环形挡风圈导流板,摇青筒风速在中高速段(5.0~14.9 m/s)占比最高为64.4%,摇青筒温度在中高温段(318 K及以上)占比82.5%,摇青机风管优化模型A比其它两种优化模型更好,研制的样机与传统摇青机在摇青筒内不同位置监测点温度和速度数据分析对比表明:样机摇青筒内温度和风速标准差小,监测温度、风速数据波动性小;评价摇青筒内温度和风速流场均匀性指标温度变异系数CVT、风速变异系数CVV小,分别为0.58%、4.98%。【结论】利用优化的摇青机做茶试验及摇青毛茶品质感官评审,试验结果表明机械结构优化后的摇青机茶叶摇青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筒式摇青机 风管优化 流场模拟 摇青试验
下载PDF
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飞权 冯花 +6 位作者 罗盛财 陈荣冰 杨慧珠 李少华 张见明 张渤 叶江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3-54,共12页
为研究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进行鉴定评价,对武夷山茶区41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21项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1份武夷名丛21个农艺性状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性,遗传多样性指... 为研究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进行鉴定评价,对武夷山茶区41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21项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1份武夷名丛21个农艺性状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性,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32~2.17之间,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宽,最低的是树型;变异系数在9.93%~47.62%之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齿深度,最小的是叶脉对数;基于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将41份武夷名丛聚为3个类群,3个类群间除了叶片着生状态、叶长、叶脉对数等10个性状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农艺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1个农艺性状综合为8个主成分,代表了21个农艺性状的71.97%的信息;根据主成分及其对应特征根值计算各武夷名丛的综合得分,排在前4位的武夷名丛为金锁匙、半天妖、水金龟和金罗汉,可在乌龙茶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利用、茶树优良品种的选育等方面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名丛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丝瓜风味水的加工及其稳定性研究
15
作者 于立志 刘奇琳 +1 位作者 范俐 陈艳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99-104,共6页
为减少丝瓜深加工过程中水分流失,提高丝瓜综合利用率,以丝瓜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丝瓜风味水加工的主要工艺参数,并探讨了巴氏杀菌和超声处理对丝瓜风味水的灭菌效果及其在贮藏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 为减少丝瓜深加工过程中水分流失,提高丝瓜综合利用率,以丝瓜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丝瓜风味水加工的主要工艺参数,并探讨了巴氏杀菌和超声处理对丝瓜风味水的灭菌效果及其在贮藏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丝瓜风味水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抗坏血酸添加量0.24%,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70 min,该条件下获得的丝瓜风味水得率为63.74%,澄清透明,具有天然的丝瓜特征香气;相较于巴氏杀菌,超声处理后丝瓜水在短期室温贮藏下pH值、耗氧量波动较小,大肠菌群未检出,稳定性较好,是丝瓜风味水较为理想的杀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优化 稳定性 丝瓜风味水 巴氏杀菌 超声处理
下载PDF
明代文人李日华与茶
16
作者 叶国盛 《茶业通报》 2015年第3期142-144,共3页
明太祖朱元璋废团茶为散茶,饮茶方式与审美体系随之转变。本文以明代文人李日华的《味水轩日记》、《六研斋笔记》、《紫桃轩杂缀》、《恬致堂集》等作品为文献资料,观察和审视李日华与茶之间的互动,以及从此折射出的明代文人之饮茶生... 明太祖朱元璋废团茶为散茶,饮茶方式与审美体系随之转变。本文以明代文人李日华的《味水轩日记》、《六研斋笔记》、《紫桃轩杂缀》、《恬致堂集》等作品为文献资料,观察和审视李日华与茶之间的互动,以及从此折射出的明代文人之饮茶生活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日华 明代茶文化 《味水轩日记》 《紫桃轩杂缀》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茶艺课程双语教学模式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丽 叶国盛 《海峡教育研究》 2017年第3期61-65,共5页
茶艺是一门应用技能型学科,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茶艺课程开展双语教学,达到了传播中国茶文化,发展中国茶艺技能的目的。基于学科特点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对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 茶艺是一门应用技能型学科,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茶艺课程开展双语教学,达到了传播中国茶文化,发展中国茶艺技能的目的。基于学科特点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对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学 茶艺 教学改革 朱子文化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