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凡尘花开菩提
1
作者 泽道法师 《佛教文化》 2016年第2期68-69,共2页
佛门常被喻为空门。四大皆空、五蕴皆空,都是佛门的重要理念。那么,学佛会不会让人放弃责任?学佛会不会让人变得消极?其实,佛门所说的“空”,绝非世间一般意义上说的那个“顽空”,更不是“什么都没有”或“断灭”。佛说“空”,... 佛门常被喻为空门。四大皆空、五蕴皆空,都是佛门的重要理念。那么,学佛会不会让人放弃责任?学佛会不会让人变得消极?其实,佛门所说的“空”,绝非世间一般意义上说的那个“顽空”,更不是“什么都没有”或“断灭”。佛说“空”,是以“空法”看待万事万物,是缘起性空的“空”,其间蕴藏着无尽的妙有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提 “空” 学佛 放弃 万物 性空 智慧
原文传递
燃灯起航
2
作者 泽道法师 《佛教文化》 2019年第3期52-53,共2页
常言道:“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很多人认为,苦海是人生之苦,其实不全然,这个苦海是我们的认识之苦、觉悟之苦。因为认识能力和觉悟能力的不足,我们在生活中感到如苦如涩,但又难以找到解脱苦涩的方法。皈依三宝,让佛法燃起引领我们走出... 常言道:“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很多人认为,苦海是人生之苦,其实不全然,这个苦海是我们的认识之苦、觉悟之苦。因为认识能力和觉悟能力的不足,我们在生活中感到如苦如涩,但又难以找到解脱苦涩的方法。皈依三宝,让佛法燃起引领我们走出冥冥苦海的心灯,找到解脱的法门;皈依三宝,让佛祖引领我们走出重重烦恼的心海,到达智慧的彼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能力 觉悟 皈依 言道 佛法 法门 烦恼 佛祖
原文传递
留白的舒展
3
作者 泽道法师 《佛教文化》 2018年第6期52-53,共2页
在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幅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创作者会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给观赏者以遐想的空间,这叫留白。画面有限而意无限,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中国书画尤讲留白的境界。看到齐白石画的虾时,感受到的是水的清澈;看到徐悲... 在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幅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创作者会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给观赏者以遐想的空间,这叫留白。画面有限而意无限,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中国书画尤讲留白的境界。看到齐白石画的虾时,感受到的是水的清澈;看到徐悲鸿画的马时,体味到的是风的速度。这就是留白的智慧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白 舒展 书画艺术创作 中国书画 创作者 观赏者 齐白石 徐悲鸿
原文传递
合掌莲花开
4
作者 泽道法师 《佛教文化》 2018年第5期52-53,共2页
合掌是佛教常行的礼仪。无论是与人结缘,还是行禅礼佛,常以双手合十的方式表达敬意。合掌的礼仪源于古印度,随着佛教的传播,这个礼仪也被带到了佛教所在的国度、逐渐演变成佛教徒的日常之礼。合掌在表法中是妙趣横生的。我们常常在庙堂... 合掌是佛教常行的礼仪。无论是与人结缘,还是行禅礼佛,常以双手合十的方式表达敬意。合掌的礼仪源于古印度,随着佛教的传播,这个礼仪也被带到了佛教所在的国度、逐渐演变成佛教徒的日常之礼。合掌在表法中是妙趣横生的。我们常常在庙堂中看到的佛祖像端坐于莲花至上,手结法印,有莲花合掌,有金刚合掌,还有空心合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掌 莲花 佛教徒 礼仪 古印度 结缘 佛祖 法印
原文传递
乘愿法行
5
作者 泽道法师 《佛教文化》 2017年第1期70-71,共2页
乘愿是大乘佛菩萨在行菩萨道之初就立下的普度众生的宏愿,在证得正果时,依誓愿示现众生相度世。南海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这四大名山分别供奉着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这四位... 乘愿是大乘佛菩萨在行菩萨道之初就立下的普度众生的宏愿,在证得正果时,依誓愿示现众生相度世。南海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这四大名山分别供奉着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这四位菩萨代表了中国大乘佛教的四大纲领,即大悲、大智、大行、大愿,表示悲智相应、愿行无碍的一种理念。那么,四大菩萨到底在哪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菩萨 大乘佛教 文殊菩萨 地藏菩萨 普陀山 五台山 峨眉山 九华山
原文传递
授记于心
6
作者 泽道法师 《佛教文化》 2015年第6期75-76,共2页
“授记”是梵语的意译,佛教特有的词汇,是诸佛世尊为发菩提心、立菩提愿、受菩提戒、行菩萨道者,预示未来证道成佛的预记。只有佛能为众生授记作佛。授记是要具足超时空的圆满智慧,依据因果法则,来透视众生的成佛道路。《法华经》... “授记”是梵语的意译,佛教特有的词汇,是诸佛世尊为发菩提心、立菩提愿、受菩提戒、行菩萨道者,预示未来证道成佛的预记。只有佛能为众生授记作佛。授记是要具足超时空的圆满智慧,依据因果法则,来透视众生的成佛道路。《法华经》中就有授记品,佛祖为五百罗汉授记成佛。《金刚经》亦言:“燃灯佛与佛授记,作是言,汝于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授记的方式主要有未发心授记、共发心授记、秘密授记、标准授记等,但无论形式如何,授记的目的都是帮助发心菩萨利益众生,勉励其精进求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华经》 《金刚经》 菩提心 释迦牟尼 燃灯佛 菩萨 梵语 佛教
原文传递
再回向
7
作者 泽道法师 《佛教文化》 2019年第1期48-49,共2页
做完功德或佛事活动后,往往会念诵“回向偈”。这是佛教逻辑中一个重要的程序,亦是一个重要的修行法门。“回向”一词来源于梵语Parinama。"回"是回转的意思,“向”是趣向的意思。《大乘义章》云:“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 做完功德或佛事活动后,往往会念诵“回向偈”。这是佛教逻辑中一个重要的程序,亦是一个重要的修行法门。“回向”一词来源于梵语Parinama。"回"是回转的意思,“向”是趣向的意思。《大乘义章》云:“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通俗地说,就是将自己修行的功德与众生同享,并愿和众生-起成佛道。践行回向就是修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义章》 佛事活动 佛教逻辑 修行 “向” 功德 意思 法门
原文传递
如斯的觉性
8
作者 泽道法师 《佛教文化》 2019年第2期52-53,共2页
当年佛祖在著提树下悟道后,开口便说:“善哉,善哉!大地众生悉具佛性,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什么是佛性?佛性就是觉性。觉性又是什么?觉性就是众生觉察宇宙、人生实相的一种本能。通俗地说,觉性就是灵性,即灵明觉性。
关键词 佛性 悟道 佛祖 执著 妄想 本能 实相
原文传递
跳出掌心
9
作者 泽道法师 《佛教文化》 2018年第3期57-58,共2页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神通广大,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但无论如何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那么,真的有如来佛这只手吗?为什么孙悟空跳不出这只手?
关键词 佛教 佛经 信仰 信佛
原文传递
静默修行
10
作者 泽道法师 《佛教文化》 2018年第1期66-69,共4页
两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许多世以来一直在追求真理的人,来到印度的菩提伽耶,坐在菩提树下,发誓说:“如果不能发现、证悟真理,就不起来。”当金星划破天空时,这位修行者,彻悟了人类存在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 修行 追求真理 人类存在 菩提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