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高发区武威市人群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性分子诊断研究
1
作者 卢林芝 李世华 +5 位作者 赵光源 刘金殿 宁秀梅 王星华 王兴昌 秦天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1-336,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抗生素耐药性的分子特征,为临床根除HP合理用药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3年11月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检查^(14)C呼气试验阳性的1 1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抗生素耐药性的分子特征,为临床根除HP合理用药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3年11月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检查^(14)C呼气试验阳性的1 1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扩散法药敏实验、耐药基因检测实验、一代测序法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HP抗生素耐药性及相关分子生物学特性。结果:在6种抗生素中,甲硝唑的耐药率和耐药基因(rdxA)突变率最高,分别为92.00%和86.12%,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和耐药基因(Pbp1)突变率最低,分别为11.78%和37.11%;CYP2C19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快代谢型占46.77%,中等代谢型占44.58%,慢代谢型占8.65%;免疫组织化学发生球形变148例(18.55%)。常规治疗方案用药的HP根除率低于个性化诊疗方案根除率(χ^(2)=8.627,P=0.003);首次接受耐药分子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的根除者根除率要高于复治患者(χ^(2)=6.242,P=0.012)。结论:胃癌高发区武威市人群对阿莫西林抗生素耐药率较低;通过耐药分子生物学诊断结果,可有效提高HP根除率,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CYP2C19基因 胃癌 耐药性
下载PDF
COX-2、u-PA和TSP-1在胃癌及周围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富花 周永宁 +6 位作者 张锦华 庄剑波 李强 李高中 陆斌 张志镒 吴正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71-774,共4页
目的:研究COX-2、u-PA和TSP-1在胃癌及周围淋巴结中的表达状况,探讨它们在胃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u-PA和TSP-1的表达。结果:COX-2、u-PA和TSP-1在胃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 目的:研究COX-2、u-PA和TSP-1在胃癌及周围淋巴结中的表达状况,探讨它们在胃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u-PA和TSP-1的表达。结果:COX-2、u-PA和TSP-1在胃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78.1%和78.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0%、6.7%和40.0%,P<0.05)。COX-2表达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u-PA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TSP-1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COX-2、u-PA和TSP-1在转移淋巴结和对应癌组织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COX-2和u-PA、TSP-1的表达呈正相关,u-PA和TSP-1的表达无相关关系。结论:胃癌中COX-2、u-PA和TSP-1高表达;COX-2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有关,u-PA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OX-2 U-PA TSP-1 淋巴结 肿瘤浸润 淋巴转移
下载PDF
甘肃省幽门螺杆菌耐药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尚琪 赵阳 +6 位作者 吴正奇 张正坤 王鹏飞 温萌 张翠霞 郭丽芳 张德奎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47-51,共5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幽门螺杆菌(HP)临床株对阿莫西林、四环素、甲硝唑、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5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纳入需行胃镜检查且近4周未服用抗生素的受试者,体外分离培养HP的临床株,进行E-test药敏试验,检测HP对阿莫西林、... 目的分析甘肃省幽门螺杆菌(HP)临床株对阿莫西林、四环素、甲硝唑、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5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纳入需行胃镜检查且近4周未服用抗生素的受试者,体外分离培养HP的临床株,进行E-test药敏试验,检测HP对阿莫西林、四环素、甲硝唑、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HP对阿莫西林、四环素、甲硝唑、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86%、48.57%、74.29%、54.72%、72.86%。甘肃省HP双重耐药率、三重耐药率、四重耐药率分别为22.64%、32.08%、20.75%。结论 HP对阿莫西林最为敏感,其次为四环素,可作为HP根除方案中选择的抗生素;但HP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相当高,不建议作为HP根除方案中首选的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抗生素 耐药率
下载PDF
p21^(waf1)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存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庆红 李强 +2 位作者 张志镒 张煦 周永宁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p21^(waf1)在贲门癌中的表达状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贲门癌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组织芯片技术,对78例贲门癌组织中的p21^(waf1)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贲门癌中p21^(waf1)蛋... 目的研究p21^(waf1)在贲门癌中的表达状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贲门癌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组织芯片技术,对78例贲门癌组织中的p21^(waf1)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贲门癌中p21^(w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5.4%,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Lauren分型有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p21^(waf1)表达与贲门癌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结论同正常对照组相比,贲门癌中p21^(waf1)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与贲门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阳性表达患者预后优于阴性者,但尚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p21~waf1 临床病理特征 生存期
下载PDF
^(14)碳呼气试验机会性筛查3137例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吴正奇 叶玉伟 +3 位作者 李万勋 张志镒 周永宁 韩文婧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3期1137-1139,共3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人数超过世界人口的50%以上,是公认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对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方法分为侵人性和非侵人性两大类,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呼吸试验 数据收集
下载PDF
酪氨酸羟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西北地区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卢林芝 吴骅 +2 位作者 李培强 魏丽 谢小冬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8期1584-1587,共4页
目的探索在西北地区胃癌高发区,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2、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1受体、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胰岛素以及酪氨酸羟化酶5个基因的多态性位点与胃癌的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在武威肿瘤医院进行... 目的探索在西北地区胃癌高发区,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2、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1受体、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胰岛素以及酪氨酸羟化酶5个基因的多态性位点与胃癌的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在武威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胃癌患者154例和健康对照者166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C/C和C/T基因型频率胃癌患者显著高于对照人群,其OR值分别为3.025(95%CI=1.438~6.362,P<0.01)和1.964(95%CI=1.218~3.167,P<0.01)。贲门癌和胃窦(或)胃角癌患者中,危险指数更高,分别为(C/C:OR=19.760,95%CI=4.830~80.860;C/T:OR=7.618,95%CI=2.164~26.830)。但是对于其他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不论是在整个胃癌患者或者是不同发病部位的胃癌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C/C和C/T基因型频率与中国西北地区胃癌的易感性有关,特别是与贲门癌和胃窦或胃角癌,而其他4个位于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2、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1受体、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胰岛素的多态性位点与胃癌的发生无显著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多态现象 遗传 酪氨酸羟化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下载PDF
胃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干预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正奇 张志镒 +5 位作者 范志宁 卢林芝 李世华 赵光源 张文鸿 秦天燕 《东南国防医药》 2021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通过对胃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G-POEM)术程的详细描述和分析研究,探讨G-POEM干预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接受G-POEM手术治疗的25例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 目的通过对胃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G-POEM)术程的详细描述和分析研究,探讨G-POEM干预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接受G-POEM手术治疗的25例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术前及术后临床症状、Gerd Q量表评分、手术并发症、术后短期临床效果等数据资料,评估手术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G-POEM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病情均显著改善,反流症状控制良好,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段的Gerd Q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201,P<0.05),Gerd Q评分及胃镜检查提示治疗有效,患者在术后1年内无并发症出现。结论G-POEM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且有效的治疗近端胃切除术后引起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手术,在未来更多的临床研究中有望进一步评估该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近端胃切除术 胃瘫 胃食管反流病 Gerd Q量表
下载PDF
2009-2017年武威市凉州区上消化道癌筛查和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志镒 吴正奇 +5 位作者 卢林芝 樊平 赵光源 刘金殿 李世华 王希萍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750-1755,共6页
目的武威市凉州区是全国上消化道癌高发区之一,恶性肿瘤防控形势非常严峻。本研究分析2009-2017年武威市凉州区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胃癌)筛查和随访情况,为开展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武威市凉州区40~69岁高危人群... 目的武威市凉州区是全国上消化道癌高发区之一,恶性肿瘤防控形势非常严峻。本研究分析2009-2017年武威市凉州区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胃癌)筛查和随访情况,为开展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武威市凉州区40~69岁高危人群为上消化道癌筛查人群,采用整群抽样进行抽样。对筛查人群进行内镜检查+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并对筛查和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目标人群3.84万,筛查12900人,依从率为33.59%(12900/38400),上消化道癌总检出率为2.12%(273/12900),其中食管癌检出率为0.67%(86/12900),胃癌为1.45%(187/12900);上消化道癌早诊率为78.75%(215/273),其中食管癌早诊率为86.05%(74/86),胃癌为75.40%(141/187)。随访2629例,上消化道癌总检出率为2.40%(63/2629),食管癌检出率为0.80%(21/2629),胃癌为1.60%(42/2629);上消化道癌早诊率为90.48%(57/63),其中食管癌早诊率为100.00%(21/21),胃癌为85.71%(36/42)。结论2009-2017年武威市凉州区上消化道癌筛查技术水平逐步提升,但仍需提升项目依从性。加强一、二级预防,利于降低武威市上消化道癌发病率及疾病负担,推动武威市凉州区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癌 筛查 食管癌 胃癌
原文传递
镇静镇痛胃镜与普通胃镜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9
作者 卢林芝 张志镒 +7 位作者 吴正奇 赵光源 李世华 刘金殿 卢翠玲 辛亮 边玉龙 秦天燕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镇静镇痛胃镜与普通胃镜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镇静镇痛胃镜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受检者的可接受程度。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19年8月在该院行上消化道癌筛查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受检者意愿选择胃镜检查方式,分为镇... 目的通过比较镇静镇痛胃镜与普通胃镜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镇静镇痛胃镜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受检者的可接受程度。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19年8月在该院行上消化道癌筛查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受检者意愿选择胃镜检查方式,分为镇静镇痛胃镜组和普通胃镜组。比较两组受检者检查前后相关体征变化,分析镇静镇痛胃镜的应用效果。结果镇静镇痛胃镜组检查前后收缩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普通胃镜组检查前后收缩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受检者检查前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镇痛胃镜组检查后收缩压和心率低于普通胃镜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镇静镇痛胃镜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呛咳、流涎、躁动、恶心呕吐和咽喉痛)较普通胃镜组低,耐受程度及满意度明显优于普通胃镜组,对检查过程的遗忘比例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镇静镇痛胃镜组阳性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8%和0.47%,X~2=4.42,P=0.036)。结论受检者更易耐受镇静镇痛胃镜检查方式,该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阳性病变检出率高,有利于对患者相关病变的检查,受检者对检查的满意度和可接受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镇痛胃镜 普通胃镜 应用效果 安全性 消化道疾病
下载PDF
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正奇 李世华 +4 位作者 张志镒 张锦华 卢林芝 赵光源 刘金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977-98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 EMR )和黏膜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安全性。方法2009年2月~2014年4月,对胃镜、色素内镜、内镜窄带成像...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 EMR )和黏膜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安全性。方法2009年2月~2014年4月,对胃镜、色素内镜、内镜窄带成像( narrow band imaging ,NBI)、超声胃镜发现的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5例进行EMR或ESD治疗。16例病变位于黏膜层、病灶<5 mm者行EMR,其余行ESD。结果85例病变均成功切除,其中EMR 16例,ESD 69例。81例(95.3%)整块切除,4例(4.7%)分次切除。80例(94.1%)完整切除,5例(5.9%)病灶残留,其中切缘残留2例,基底部残留3例。手术时间15~69 min,平均40 min。术后病理证实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4例,黏膜内癌4例,黏膜上皮层癌3例,黏膜固有层癌11例,黏膜肌层癌23例,黏膜下层癌10例。术中出血3例(3.5%),用氩离子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热活检钳电凝或金属止血夹夹闭处理后成功止血。术中穿孔3例(3.5%),均为ESD治疗者,穿孔直径<10 mm,均用金属夹成功夹闭;术后迟发型出血7例(8.2%),口服肾上腺素盐水及静脉药物止血、抑酸等治疗后缓解,无迟发型大出血。追加外科手术8例(9.4%),其中5例因病灶残留,2例因ESD术后病理结果为病变侵及黏膜下层,无病灶残留,但病理类型为低分化腺癌,1例36岁患者ESD术后病理为中分化腺癌。无死亡病例。结论 EMR、ESD在治疗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完整切除率高,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并发症 安全性
下载PDF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无蒂大Brunner腺瘤体会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林芝 张志镒 +3 位作者 吴正奇 赵光源 刘金殿 李世华 《甘肃医药》 2016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无蒂大Brunner腺瘤内镜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方法:总结分析2例十二指肠球部无蒂大Brunner腺瘤的内镜下特诊、内镜粘膜下剥离瘤体的方法。结果:2例疑诊为Brunner腺瘤的患者均进行了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其中1例...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无蒂大Brunner腺瘤内镜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方法:总结分析2例十二指肠球部无蒂大Brunner腺瘤的内镜下特诊、内镜粘膜下剥离瘤体的方法。结果:2例疑诊为Brunner腺瘤的患者均进行了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其中1例小穿孔患者,术中及时钛夹夹闭,术后对症治疗,患者未出现不适症状。术后短期随访未复发。结论: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无蒂大Brunner腺瘤相对安全,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既可保留消化道完整性,又可获与得手术相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NNER腺瘤 十二指肠 内镜
下载PDF
河西走廊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伟 王猛 +5 位作者 吴戌年 张锦华 张志镒 甘云飞 张晓勇 韩俭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研究河西走廊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及对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武威、金昌、张掖三地患者的胃黏膜标本,微需氧培养分离Hp,K-B纸片法检测Hp对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从314例患者中分离出Hp 81株,分离率25... 目的研究河西走廊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及对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武威、金昌、张掖三地患者的胃黏膜标本,微需氧培养分离Hp,K-B纸片法检测Hp对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从314例患者中分离出Hp 81株,分离率25.80%;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的分离阳性率(46.43%)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23.32%)(P<0.05),15~30岁年龄组人群Hp分离阳性率(52.63%)显著高于61岁以上年龄组(13.16%)(P<0.05)。Hp对常用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依次为:甲硝唑(47.89%),左氧氟沙星(8.45%),阿莫西林(4.23%),四环素(2.82%),克拉霉素(1.41%),呋喃唑酮(0)。胃癌组分离的Hp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37.50%)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3.85%)。结论 Hp感染在河西走廊地区上消化道疾病中伴有重要角色;该地区流行的Hp对甲硝唑耐药率较高,在一线根除方案中应尽量避免使用该药物;呋喃唑酮、阿莫西林等可以作为根除治疗的主要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幽门螺杆菌 上消化道疾病 抗生素 耐药性
原文传递
2010-2017年武威市凉州区早期胃癌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正奇 张志镒 +3 位作者 刘金殿 卢林芝 张哲 秦天燕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861-1865,共5页
目的武威市是全国胃癌高发区之一,早发现、早诊断是现阶段降低胃癌死亡率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分析武威市2010-2017年早期胃癌筛查结果,探讨胃癌高发区早期胃癌的特点,为胃癌的早诊早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武威市凉州区40~6... 目的武威市是全国胃癌高发区之一,早发现、早诊断是现阶段降低胃癌死亡率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分析武威市2010-2017年早期胃癌筛查结果,探讨胃癌高发区早期胃癌的特点,为胃癌的早诊早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武威市凉州区40~69岁的高危人群进行上消化道癌的筛查,从筛查结果中选取早期胃癌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采用构成比、检出率等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对早期胃癌的不同特征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查9 054人,检出早期胃癌103例,检出率为1.14%,其中男88例,女15例,男女比例为5.86∶1,男性早期胃癌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78,P<0.05。男性高级别上皮内瘤变(χ^2=34.380,P<0.05)、高分化腺癌(χ^2=23.538,P<0.05)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之间不同病理类型早期胃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部位主要是贲门(43.27%)、胃体(27.88%)。早期胃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为65.05%,男性HP感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2,P<0.05。结论武威市早期胃癌患者男性高于女性,且HP感染男性高于女性,病变部位主要是贲门和胃体,男性应作为武威市胃癌防控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筛查 幽门螺杆菌 武威市
原文传递
上消化道同时性重复癌116例临床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金殿 吴正奇 +4 位作者 张志镒 卢林芝 赵光源 李世华 秦天燕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821-1826,共6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同时性重复癌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工作中上消化道同时性重复癌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08-01-2019-03-31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通过内镜及病理确诊的116例上消化道同时性重复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回顾性...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同时性重复癌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工作中上消化道同时性重复癌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08-01-2019-03-31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通过内镜及病理确诊的116例上消化道同时性重复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中位数和极差以及构成比等指标对病例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上消化道同时性重复癌的临床特征。结果116例上消化道同时性重复癌中男女性别比为6.7∶1,年龄30~88岁,平均年龄(63.52±8.96)岁。同时性重复癌的癌灶在食管的好发部位遵循单发食管癌的好发部位,早期癌占62.3%(66/106),内镜下分型以0~Ⅱ型为主,病灶平均长径为2.5cm,病理类型以分化型癌和原位癌为主;进展期癌灶的内镜分型以髓质型和溃疡型为主,平均长径为4.5cm,病理类型以未分化癌为主。癌灶在胃的除8例BorrmanⅣ型病变外,胃角口侧以上的癌灶占74.2%(92/124)。其中早期癌占34.8%(46/132),0~Ⅱ型癌灶占63.0%(29/46),平均长径为1.5cm,原位癌和未分化癌共占54.3%(25/46);进展期癌灶中,有70.5%(55/78)的癌灶分布于胃角口侧以上,BorrmannⅡ和Ⅲ型共占82.0%(64/78),1.0~9.0cm,平均长径为4.0cm。病理类型未分化癌占83.7%(72/86)。结论上消化道重复癌病灶以早期肿瘤为主,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重视上消化道同时性重复癌的诊断,做到早期诊断和积极综合治疗,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同时性重复癌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混合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预后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林芝 聂蓬 +6 位作者 张志鎰 秦天燕 李世华 辛亮 边玉龙 赵光源 刘金殿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目的探讨组织学分型为混合型的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同时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的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3月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 目的探讨组织学分型为混合型的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同时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的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3月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混合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69例患者(280个病灶),其中男216例(80.30%),女53例(19.70%),年龄为(60.43±8.01)岁;混合型早期胃癌病灶25个(8.93%),分化型早期胃癌248个(88.57%),未分化型早期胃癌7个(2.50%)。相较于分化型和未分化型,混合型早期胃癌的病变部位以胃上1/3为主[64.00%(16/25)、40.73%(101/248)比0.00%(0/7),χ^(2)=10.211,P=0.006],病变大小≤2 cm占比较小[52.00%(13/25)、80.65%(200/248)比85.71%(6/7),χ^(2)=11.173,P=0.004],浸润深度黏膜内较少[52.00%(13/25)、85.48%(212/248)比57.14%(4/7),χ^(2)=20.019,P<0.001],垂直切缘阳性比例相对较高[20.00%(5/25)、2.82%(7/248)比0.00%(0/7),χ^(2)=16.657,P<0.001],侵犯脉管比例高于分化型癌低于未分化型癌[36.00%(9/25)、2.42%(6/248)比42.86%(3/7),χ^(2)=58.413,P<0.001],完全切除率较低[76.00%(19/25)、93.15%(231/248)比100.00%(7/7),χ^(2)=9.497,P=0.009],治愈性切除率低于分化型早期胃癌但高于未分化型早期胃癌[48.00%(12/25)、89.52%(222/248)比42.86%(3/7),χ^(2)=39.757,P<0.001],eCura C2级比例高于分化型癌低于未分化型癌[48.00%(12/25)、5.65%(14/248)比57.14%(4/7),χ^(2)=58.766,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越大(P=0.004,OR=0.539,95%CI:0.354~0.822)为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相较于黏膜下深层浸润,浸润至黏膜层(P=0.001,OR=51.799,95%CI:5.535~84.768)和黏膜下浅层(P<0.001,OR=29.301,95%CI:24.694~73.972)是治愈性切除的保护因素;相对于混合型早期胃癌,分化型早期胃癌(P=0.024,OR=3.947,95%CI:1.195~13.032)是治愈性切除的保护因素,未分化型早期胃癌(P=0.443,OR=0.424,95%CI:0.048~3.788)治愈性切除风险与混合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死亡7例,总体生存时间为(114.42±0.97)个月,五年生存率为97.10%。不同分化程度的早期胃癌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4,P=0.805);是否治愈性切除的早期胃癌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1,P=0.043)。结论混合型早期胃癌患者切缘阳性率高、脉管浸润常见、实现治愈性切除的情况较分化型早期胃癌低,因此,在处理混合型早期胃癌的过程中要更加严谨。早期胃癌ESD治疗后远期生存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早期胃癌 混合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预后
原文传递
甘肃省河西地区胃癌检出及趋势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永宁 张志镒 +10 位作者 张正坤 吴静 吴正奇 严祥 任登先 王惠珍 王沁 王玉玲 张军 朱小玲 唐承薇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96-697,共2页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甘肃省是我国胃癌高发区,而以河西地区最为高发。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甘肃省胃癌调整死亡率比70年代增长58%。20世纪80年代后期,内镜技术逐渐应用于甘肃省各级医院,并成为恶性肿瘤诊断的主要手段,同时也为上...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甘肃省是我国胃癌高发区,而以河西地区最为高发。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甘肃省胃癌调整死亡率比70年代增长58%。20世纪80年代后期,内镜技术逐渐应用于甘肃省各级医院,并成为恶性肿瘤诊断的主要手段,同时也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普查或筛查提供重要方法。本研究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河西地区东部)、武威市肿瘤医院(河西地区中、东部)以及酒泉市医院(河西地区西部)胃镜检查患者相关临床和病理资料,统计分析河西地区胃癌发病状况及可能的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高发区 河西地区 甘肃省 恶性肿瘤诊断 第一医院 统计分析 内镜技术 肿瘤普查
原文传递
含铋剂四联方案联合荆花胃康胶丸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杨琼 尚琪 +6 位作者 魏国强 郭庆红 卡世全 张志镒 李发旺 申希平 张德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5-300,共6页
摘要目的探讨甘肃地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简单随机分组研究,对象为甘肃地区7个中心H.pylori感染患者,通过简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4组。A1组:埃索美拉唑(20mg/次,2次/d)+果胶铋(2... 摘要目的探讨甘肃地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简单随机分组研究,对象为甘肃地区7个中心H.pylori感染患者,通过简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4组。A1组:埃索美拉唑(20mg/次,2次/d)+果胶铋(200mg/次,3次/d)+阿莫西林(1000mg/次,2次/d)+克拉霉素(500mg/次,2次/d);A2组:在A1组基础上加用荆花胃康胶丸(160mg/次,3次/d);B1组:埃索美拉唑(20mg/次,2次/d)+果胶铋(200mg/次,3次/d)+阿莫西林(1000mg/次,2次/d)+呋喃唑酮(100mg/次,2次/d);B2组:在B1组基础上加用荆花胃康胶丸(160mg/次,3次/d);疗程均为14d。观察4组受试者治疗前、治疗14d、治疗后30d腹痛、反酸、腹胀、嗳气、呃逆等不适症状,同时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所有受试者均接受13C或者14C检测H.pylori,判断根除结果。结果纳入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甘肃地区7个中心符合入选标准的455例H.pylori感染受试者,其中男189例,A1、A2、B1、B2组分别入组129例、96例、112例、118例。A1、A2、B1、B2组H.pylori根除率符合方案数据分析(PP)分别为46.9%(60/128)、63.8%(60/94)、60.7%(68/112)、68.6%(81/118)(P=0.004)。各组根除率结果比较显示,B1组与A2组较A1组H.pylori根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2),而B2与A2组、B1与B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P=0.461)。A1、A2、B1、B2组H.pylori根除率意向性分析(ITT)为46.5%(60/129)、62.5%(60/96)、60.7%(68/112)、68.6%(81/118)。A2组较A1组根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B2组较B1组根治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腹痛、腹胀、反酸、嗳气、呃逆的症状改善方面,含荆花胃康胶丸组较不含荆花胃康胶丸组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联合荆花胃康胶丸可提高H.pylori的根除率,改善患者不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药物疗法 联合 中草药
原文传递
环氧合酶2和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富花 周永宁 +6 位作者 李高忠 李强 陆斌 张志镒 吴正奇 樊平 郝天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6期3279-3282,共4页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COX)-2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胃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甘肃省武威地区192例胃癌组织、56例癌旁组织中COX-2、uPA的表达,免疫组化双染...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COX)-2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胃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甘肃省武威地区192例胃癌组织、56例癌旁组织中COX-2、uPA的表达,免疫组化双染测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D)。取30例当地同期胃镜检查的正常胃黏膜标本作为对照。结果COX-2在胃癌和癌旁组的阳性率(67。7%和6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P〈0.05),且与浸润深度和MVD有关(均P〈0.05)。uPA在胃癌、癌旁和对照组各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8.1%、44.6%、6.7%,均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Lauren分型、分化程度、MLD、MVD有关(P〈0.05或〈0.01)。COX-2和uPA表达呈正相关(r=0.167,P=0.021)。uPA阳性组平均生存期显著低于阴性组[(38±4)个月vs(54±6)个月,P〈0.05],COX-2和uPA双阳性组平均生存期显著低于单阳性组和双阴性组[(27±3)个月VS(58±4)个月,P〈0.01]。结论胃癌中COX-2与uPA高表达,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COX-2和uPA参与胃癌发生发展的早期过程,uPA的表达与生存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环氧化酶2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COX-2、u-PA、TSP-1、MLD、MV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生存期的影响
19
作者 张富花 张锦华 +6 位作者 庄剑波 吴正奇 缪连生 张志镒 丁向萍 袁菊霞 周永宁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年第5期289-292,共4页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小板反应素-1(TSP-1),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D)在胃癌组织表达,探讨与生存期关系。方法调查患者的生存期,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COX-2、u-PA、TS...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小板反应素-1(TSP-1),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D)在胃癌组织表达,探讨与生存期关系。方法调查患者的生存期,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COX-2、u-PA、TSP-1、MVD和MLD的表达,分析对生存期的影响,另设同期30例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组。结果 COX-2、u-PA、TSP-1在胃癌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MVD、ML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PA阳性、COX-2和u-PA双阳性、MVD高表达、弥漫型、肿瘤直径≥5 cm、淋巴结转移、低分化、肿瘤浸润至浆膜层及以外组的平均生存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ox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u-PA和COX-2双阳性表达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OX-2、u-PA、TSP-1在胃癌组织呈高表达,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u-PA和COX-2双阳性表达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独立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OX-2 u—PA TSP-1 MLD MVD 生存期
原文传递
胃癌中Notch1、DLL4、HES-1表达与微血管、微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富花 何黎黎 +4 位作者 张锦华 庄剑波 吴正奇 韩俭 张建刚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789-792,共4页
目的 研究Notch1、Delta样分子4(DLL4)、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l(HES-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D),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术后切除的胃癌组织、距癌组织边缘>60mm的癌旁组织,... 目的 研究Notch1、Delta样分子4(DLL4)、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l(HES-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D),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术后切除的胃癌组织、距癌组织边缘>60mm的癌旁组织,同期胃镜下正常胃黏膜作为对照.将标本组织制作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otch1、DLL4和HES-1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检测MVD和MLD,分析Notch1、DLL4和HES-1表达与微血管、微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意义.结果 Notch1在胃癌组的阳性率为48.30%,显著高于癌旁组(25.00%,χ2 =6.38,P<0.05)和对照组(16.67%,χ2=10.18,P<0.05);DLL4在胃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55.94%,与癌旁组(45.70%)和对照组(56.67%)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8,P>0.05χ2=0.005,P>0.05);HES-1在胃癌组的阳性率为36.64%,与癌旁组(34.40%)和对照组(33.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χ2=0.11,P>0.05).胃癌组MVD为28.84±14.17,高于癌旁组(17.02±8.54,t =4.03,P<0.05)和对照组(16.69 ±7.21,=5.01,P<0.05);胃癌组MLD为8.55 ±4.98,显著高于癌旁组(4.05 ±2.48,=9.30,P<0.05)和对照组(3.99±1.56,t=10.32,P<0.05).DLL4表达与MVD有相关性(t=2.77,P<0.05),与MLD无相关性(t=1.89,P>0.05).Notch1和HES-1表达与MVD和MLD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Notch1在胃癌发展中具重要作用;胃癌中存在大量新生微血管、微淋巴管;胃癌中DLL4的表达在促进微血管的形成中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受体 Notch1 淋巴管 微血管 Delta样分子4 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