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价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上前牙区种植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晓红 周军亮 +2 位作者 李世光 黄莎莎 侯冉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4期59-61,共3页
目的对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上前牙区种植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和探讨。方法选取42例上前牙缺失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选取来源为2017年9月—2019年8月在该院进行口腔上前牙种植修复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实验分为实验组(数... 目的对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上前牙区种植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和探讨。方法选取42例上前牙缺失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选取来源为2017年9月—2019年8月在该院进行口腔上前牙种植修复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实验分为实验组(数字化种植修复治疗)和对照组(传统种植修复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包括修复体初戴时间、种植体偏倚和修复后满意度等。结果从修复体初戴时间指标上比较,实验患者为(8.8±2.2)min,远低于对照组的(19.1±5.4)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P<0.05)。两组患者颈部偏移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2,P>0.05)。根部偏移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3,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对修复不满意的患者,但是实验组非常满意患者20例,修复满意度为95.24%;而对照组非常满意患者13例,修复满意度为61.9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7,P<0.05)。结论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上前牙区种植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大大缩短修复体初戴时间,实现精准种植,提高患者的修复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口腔 上前牙区 种植修复
下载PDF
手术治疗和常规治疗在口腔内科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探讨
2
作者 黄莎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9期1-2,共2页
探究在手术诊疗方案,临床诊疗方案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以及其在口腔内科疾病临床诊疗中所产生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2020您1月做为研究的起始阶段,2021年1月做为研究的结束阶段,通过随机方式完成我院口腔内科病患的收录工作,共收录病患... 探究在手术诊疗方案,临床诊疗方案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以及其在口腔内科疾病临床诊疗中所产生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2020您1月做为研究的起始阶段,2021年1月做为研究的结束阶段,通过随机方式完成我院口腔内科病患的收录工作,共收录病患146人,根据病患所接受的诊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一组和二组,一组病患所接受的诊疗方式为常规口腔内科诊疗方案,二组病患所接受的诊疗方式为手术诊疗方案,收录两组病患的临床资料,对比其相关的数据。结果:二组病患的诊疗有效率以及病患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指标显著高于一组病患,两组病患各项数据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在数据学范畴内具有对比分析意义。结论:相对于常规牙科诊疗方案,手术诊疗所产生的诊疗效果更加显著,同时也能够对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产生显著的控制效果,手术诊疗方案的应用对于口腔内科临床满意度以及医疗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在口腔内科临床诊疗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诊疗 常规诊疗 口腔内科 临床效果
下载PDF
2种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WilkesⅢ~Ⅴ期结构紊乱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楠 张晓红 +3 位作者 焦国良 李岩 方圆 吴仲寅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41-445,共5页
目的:评价并比较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术及颞下颌关节锚固术治疗WilkesⅢ~Ⅴ期结构紊乱的总体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接受颞下颌关节锚固术及关节灌洗术的患者28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 2组,A组164例接受颞下颌关节... 目的:评价并比较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术及颞下颌关节锚固术治疗WilkesⅢ~Ⅴ期结构紊乱的总体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接受颞下颌关节锚固术及关节灌洗术的患者28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 2组,A组164例接受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术,B组122例接受关节盘复位锚固术,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对患者的颞下颌关节MRI表现、关节杂音、开口度、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及头痛进行评价,通过手术前、后对比,评价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并进行长期随访(6~42个月)。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及t检验。结果:B组杂音和头痛的治愈率显著大于A组(χ12=14.33,χ22=57.24,P〈0.05)。VAS及开口度的改善效果B组也显著优于A组(t1=30.30,t2=21.37,P〈0.05)。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随访期内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A组患者无关节盘解剖复位病例,9例(5.5%)出现关节盘双板区类盘样改变,B组患者全部达到关节盘解剖复位。结论:颞下颌关节灌洗术后伴随临床症状的消失,关节内可以出现双板区类盘样改变,但发生率仅为5.5%。综合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表现评价,对WilkesⅢ~Ⅴ期关节结构紊乱的治疗,关节盘锚固术优于关节灌洗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灌洗术 锚固术
下载PDF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对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颊旁间隙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于晓艳 江淑敏 张晓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对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颊旁间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30例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15例)采取上颌前方牵引治疗,观察... 目的:研究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对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颊旁间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30例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15例)采取上颌前方牵引治疗,观察组(1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快速扩弓治疗,观测患者颊旁间隙和牙弓宽度水平,同时记录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颊旁间隙增大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颊旁间隙面积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上颌的尖牙宽度、第一前磨牙宽度、第二前磨牙宽度以及第一磨牙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前方联合快速扩弓矫治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扩大其牙弓宽度,减小颊旁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牵引 快速扩弓 替牙晚期 骨性三类错牙合 颊旁间隙
下载PDF
数字化导板在多牙缺失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晓红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期56-58,共3页
目的讨论在多牙缺失种植修复中应用数字化导板技术辅助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便筛选出2017年10月—2019年9月于该院进行口腔种植修复的多牙缺失患者20例,应用平行对照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不使用数字化导... 目的讨论在多牙缺失种植修复中应用数字化导板技术辅助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便筛选出2017年10月—2019年9月于该院进行口腔种植修复的多牙缺失患者20例,应用平行对照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不使用数字化导板,即传统的自由手种植,仅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完成种植体的植入;观察组应用数字化种植外科导板辅助完成种植体植入。术后分别将两组术前和术后图像进行配准比较,测量其种植体植入的角度、植入的深度、种植体底部及肩部位置的误差值。结果入选的20例患者共计植入种植体83颗,其中参照组共计植入种植体42颗,种植体的实际植入位置与术前模拟设计位置存在一定的差异;观察组共计植入种植体41颗,种植体的实际植入位置与术前模拟设计位置基本一致。全部种植体均呈现良好的骨结合,且未发生边缘骨吸收、松动、脱落等不良状况。参照组的角度误差、植入深度误差、种植体底部误差、种植体肩部误差分别为(9.08±3.29)mm、(0.76±0.35)mm、(2.34±0.83)mm、(2.12±0.34)mm,观察组的角度误差、植入深度误差、种植体底部误差、种植体肩部误差分别为(4.38±1.48)mm、(0.50±0.32)mm、(1.54±0.56)mm、(1.24±0.52)mm。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的植入角度误差、植入深度误差、种植体底部误差、种植体肩部误差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58,3.530,5.135,9.147,P=0.001、0.001、0.001、0.001)。结论在多牙缺失种植修复中应用数字化种植外科导板辅助引导手术,有助于提高种植体在颌骨中的三维位置的精确度,从而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导板 多牙缺失 口腔种植修复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辅酶Q10对糖尿病性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中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方会清 江淑敏 张子川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28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辅酶Q10对实验性糖尿病性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按照实验设计要求选取体重为200 g左右健康Wistar大鼠64只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健康空白组(N组)、糖尿病牙周炎组(DP组)、辅酶Q10处理组(Q10组)... 目的探讨辅酶Q10对实验性糖尿病性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按照实验设计要求选取体重为200 g左右健康Wistar大鼠64只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健康空白组(N组)、糖尿病牙周炎组(DP组)、辅酶Q10处理组(Q10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Na组),各16只。N组正常食水,不做任何处理;DP组、Q10组及Na组这三组均复制为糖尿病性牙周病大鼠模型。在造模成功后,DP组常规喂养,Q10组连续给予辅酶Q10喂养,而Na组给同剂量生理盐水,12周后将其处死切取牙龈组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牙龈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变化,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牙周炎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中微血管密度的强阳性表达,辅酶Q10组呈低量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酶Q10应用于糖尿病性牙周炎大鼠的治疗具有改善作用,其明显降低了牙龈组织微血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糖尿病 牙周炎 大鼠模型 血管密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应用肌功能矫治对儿童正畸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巧苏 闫婷 李玮玮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2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肌功能矫治在儿童正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接受正畸治疗的患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矫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矫治基础上给予肌功能矫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讨肌功能矫治在儿童正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接受正畸治疗的患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矫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矫治基础上给予肌功能矫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下颌平面角(GoGn-SN)、U6和L6远中颊根根尖点分别到腭平面和下颌平面的垂直距离[U6-(ANS-PNS)]、L6与L6R连线和GoGn成角(L6-GoGn)、前下面高/后下面高(ALFH/PLFH)、垂直向异常指数(ODI)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倾斜牙、转位牙矫正时间及治疗完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进行正畸治疗时实施肌功能矫治,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头影测量指标水平,缩短患儿倾斜牙、转位牙矫正时间及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肌功能矫治
下载PDF
嵴上纤维环切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致切牙扇形移位的初步研究探究
8
作者 黄莎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7期28-31,共4页
探究针对牙周炎致切牙扇形移位应用嵴上纤维环切与正畸相结合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的68例参与实验,病例选取的初始时间为2019年8月,终止时间为2021年8月,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单纯固定托槽的正... 探究针对牙周炎致切牙扇形移位应用嵴上纤维环切与正畸相结合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的68例参与实验,病例选取的初始时间为2019年8月,终止时间为2021年8月,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单纯固定托槽的正畸治疗,予以实验组的病患应用嵴上纤维环切结合正畸,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牙周袋和牙龈出现情况以及病患满意度。结果 采取对实验组进行嵴上纤维环切与正畸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接受单纯固定托槽的正畸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高于实验组不良反应率,治疗后对照组的病人出现牙龈、牙周袋情况远远高于实验组,治疗后实验组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嵴顶环切术结合正畸用于治疗牙周炎致切牙扇形移位具有显著的效果,不良反映情况较少,并且安全性较高,有效改善扇形移位情况,可以显著增强临床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嵴上纤维环切 单纯固定托槽 不良反应 牙扇形移位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口腔科常见抗血栓药对拔牙术后出血风险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黄莎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21-23,共3页
本次医学研究报告主要针对在口腔科的常见抗血栓药物应用中,对行拔牙术的患者在术后出血风险中的相关影响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从我院接受拔牙术的患者群体中抽选研究对象,总计有326例患者参与研究,并在随机分组应用中,将这些患者各自... 本次医学研究报告主要针对在口腔科的常见抗血栓药物应用中,对行拔牙术的患者在术后出血风险中的相关影响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从我院接受拔牙术的患者群体中抽选研究对象,总计有326例患者参与研究,并在随机分组应用中,将这些患者各自分为171例Z组与155例X组,其中Z组患者均服用抗血栓药物,X组患者不采取服用抗血栓药物的治疗方案,通过统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实际结果。结果:从统计对比结果中得知,Z组患者拔牙后出血率为12.28%(21/171),X组患者拔牙后出血率为4.52%(7/155),对比两组患者实际拔牙后出血率可以显然看到其中的差异性,对比中P值大小为(P=0.0288),故而统计学意义具备相应的成立条件。同时在不同抗血栓药物具体应用状况对比中发现,在这171例患者的抗血栓药物应用中,有82例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这些患者中仅有4例出现术后出血症状,无术后出血率为95.12%(78/82);有37例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其中有2例出现术后出血症状,无术后出血率为94.59%(35/37);有31例患者应用华法林进行治疗,有9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症状,无术后出血率为70.97%(22/31);最后由21例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进行联合用药治疗,有6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症状,无术后出血率为71.43%(15/21),在对比X组患者的无术后出血率95.48%(148/155)中可以看到,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患者在与X组迪比中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组间对比中P值大小均(P>0.05),因此统计学意义不成立;而华法林组、联合用药组的患者在与X组的无术后出血率对比中则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由于P值大小均(P<0.05),因此其中存在着相应的统计学意义,而Z组患者在术后局部出血症状改善治疗中均得到有效缓解与改善,无1例出现严重性出血。结论:从本次医学研究统计结果得知,在接受拔牙术之前,口服抗血栓药物中具有一定的出血风险,尤其在单一服用华法林或合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中,具有较高的拔牙术后出血风险,而单一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药物的术后出血风险并不高,不需要采取术前停药的方式进行预防,在临床用药中应重视药物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术治疗 抗血栓药物 阿司匹林 术前停药 术后出血风险
下载PDF
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于晓艳 郅晓雷 +3 位作者 张耐新 李世光 范路锋 江淑敏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研究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3月收治的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测量矫正前后硬组织指标、上气道指标与... 目的研究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3月收治的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测量矫正前后硬组织指标、上气道指标与面部美学指标。结果与矫正前比,矫正后硬组织指标SNA,U1-NA距,U1-NA L1-NB增加,SNB、L1-NB距减小;上气通指标:PNS-UPW,PNS-Ad2,OAW2,OAW3,SPP-SPPW,U-MPW,V-LPW增加,OAW1减小;面部美学指标:PNS-UPW,PNS-Ad2,OAW2,OAW3,SPP-SPPW,U-MPW,V-LPW增加,OAW1减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可纠正反牙合,改善患者Ⅲ类面型,增加上气道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牵引 快速扩弓 替牙期 骨性Ⅲ类错■畸形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全瓷修复体与复合树脂修复在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11
作者 黄莎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17-19,共3页
研究不同的修复模式在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补中的运用,并对全瓷修复和复合树脂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牙科收治的收治的上颌前牙牙体缺损的患者并在我院进行牙体修复的患者,通过条件去... 研究不同的修复模式在上颌前牙牙体缺损修补中的运用,并对全瓷修复和复合树脂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牙科收治的收治的上颌前牙牙体缺损的患者并在我院进行牙体修复的患者,通过条件去除后选择符合条件的200例患者进行修复牙齿研究。通过统计学分组原则进行分组,分组给以的治疗措施也是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分组,本次研究树脂组100名患者和全瓷组100名患者。对两组的修复效果总体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树脂组患者的牙体修复有效率达到82%,而在进行全瓷组修复的100名患者中有效率占到96%,另外在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于治疗满意度方面,全瓷修复组均要优于符合树脂修复组,但是费用的对比中全瓷组由于费用较符合树脂修复组要高,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瓷修复上颌前牙牙体缺损的治疗有效率要优于复合树脂修复牙体,全瓷修复牙体比复合修复牙体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低,在固位功能和咀嚼功能的修复上也表现出了更为明显的优势。全瓷修复当然也存在自身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修复的过程中需要对牙体组织进行大量的磨除,修复过程会给患者带来不适,而且费用较高,因此在临床中可结合患者的病情及经济状况等实际情况选取更适合患者得修复方式来进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瓷修复体 复合树脂修复 上颌前牙牙体缺损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儿童髁突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李巧苏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经过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明确诊断儿童髁突骨折类型,制定适宜的治疗计划,使患儿达到最佳愈合状态。方法收集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就诊的6例儿童髁突骨折患者,全部经64排CT三维重建,明确诊断骨折移位类型及骨短端错位程度,严格选择... 目的经过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明确诊断儿童髁突骨折类型,制定适宜的治疗计划,使患儿达到最佳愈合状态。方法收集自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就诊的6例儿童髁突骨折患者,全部经64排CT三维重建,明确诊断骨折移位类型及骨短端错位程度,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结果 6例患儿最长9个月,最短1个月时间观察,恢复均良好。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应作为下颌髁突骨折的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三维重建 髁突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