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小字注是作者手笔吗?——兼及《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版本和成书时间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长友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48-53,58,共7页
一九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演义》),给《三国演义》的研究提供了一部重要材料。书中有一些用小字印出的夹注。在该书《前言》中,章培恒先生从小字注考证出成书的年代,马美信同志则把小字注当... 一九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演义》),给《三国演义》的研究提供了一部重要材料。书中有一些用小字印出的夹注。在该书《前言》中,章培恒先生从小字注考证出成书的年代,马美信同志则把小字注当作评价作者思想倾向的根据。后来,章先生和周楞伽先生发生争论,两位学者都把这些小字注当作作者自己所作的文字(参见《文学遗产》1982年第三期《关于罗贯中的生卒年》)。马美信同志在《【三国演义】的原本》一文中也再次以小字注为据分析“原本”(按,指嘉靖本)和“毛本”的区别。但是,这些小字注是否出自作者本人之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字注 注文 《三国志通俗演义》 嘉靖本 作者手笔 曹操 赵云 注者 成书时间 三国志演义
下载PDF
孟郊山水诗的特色 被引量:1
2
作者 喻学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6期110-115,共6页
前人评论孟郊,多喜称道其言愁言穷的诗篇,于其山水诗作则很少提及。这一半因为历史上扬韩抑孟偏见的影响,一半因为他的诗太工于抒写愁苦之音,妨碍了人们对其山水诗的认识。事实上,孟郊的山水诗很富个性、颇具特色。说它是中唐山水文学... 前人评论孟郊,多喜称道其言愁言穷的诗篇,于其山水诗作则很少提及。这一半因为历史上扬韩抑孟偏见的影响,一半因为他的诗太工于抒写愁苦之音,妨碍了人们对其山水诗的认识。事实上,孟郊的山水诗很富个性、颇具特色。说它是中唐山水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葩,也不为过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郊 山水诗 东野 组诗 孟郊诗 山水文学 诗集 王维 瘦硬 终南山
下载PDF
关羽形象悲剧美初探
3
作者 朱伟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54-58,共5页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是一个颇具影响的艺术形象,长期以来,围绕这个形象的思想意义,曾经有过充分的讨论,但这个形象本身的美学意义,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本文试图对关羽形象的悲剧美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以期说明关羽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是一个颇具影响的艺术形象,长期以来,围绕这个形象的思想意义,曾经有过充分的讨论,但这个形象本身的美学意义,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本文试图对关羽形象的悲剧美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以期说明关羽形象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果我们把杂剧、评话中的关羽形象和小说中的关羽形象作一比较,就会发现,虽然杂剧中的个别关于关羽的剧作曾经点染过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但总的来说,杂剧和评话中的关羽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而小说中的关羽则是一位悲剧式的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羽形象 悲剧美 悲剧冲突 罗贯中 刘备 蜀汉 悲剧结局 悲剧色彩 悲剧性 评话
下载PDF
金批中的小说艺术辩证法——读《第五才子书》札记
4
作者 宋克夫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6期116-120,共5页
将欲避之 必先犯之 ——情节结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金圣叹说: 干同是干,节同是节,叶同是叶,枝同是枝,而其间偃仰斜正,各自入妙;风痕露迹,变化无穷也。 金圣叹把小说作品比作一棵大树,把作品的结构、情节、细节比作树上的干、节... 将欲避之 必先犯之 ——情节结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金圣叹说: 干同是干,节同是节,叶同是叶,枝同是枝,而其间偃仰斜正,各自入妙;风痕露迹,变化无穷也。 金圣叹把小说作品比作一棵大树,把作品的结构、情节、细节比作树上的干、节、叶、枝,它们具有相同的一面,又各有不同的特点。文学作品正是这种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基于这种认识,金圣叹提出了“犯”和“避”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批 金圣叹 《第五才子书》 小说艺术 武松 札记 辩证法 史进 人物性格 塑造典型
下载PDF
《九歌》源流考略
5
作者 徐耀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6期109-111,116,共4页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云:“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丸歌》之曲。”这种说法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当时的楚国...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云:“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丸歌》之曲。”这种说法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当时的楚国只有“南郢之邑”的沅湘才有《九歌》那样的巫风和祭歌。这并不全符合当时中国的民俗民风和《九歌》本身内容所暗示给我们的事实,兹作如下辩析。 (一)《九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歌》 民间祭歌 源流考 楚国 屈原 原始民歌 歌乐 河伯 人祭 司命
下载PDF
王夫之的历史观初探
6
作者 王西宛 张林川 罗金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3期99-105,共7页
王夫之(公元一六一九——一六九二年)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天崩地解”的大动荡的时代。那时,中国封建社会已日趋没落,而它的内部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王夫之二十六岁那年三月,李自成领导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经过多年... 王夫之(公元一六一九——一六九二年)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天崩地解”的大动荡的时代。那时,中国封建社会已日趋没落,而它的内部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王夫之二十六岁那年三月,李自成领导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经过多年的革命战争,终于推翻了腐朽的朱明王朝,在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然而,在同年五月,明朝汉奸将领吴三桂与满清贵族相勾结,勾引清军入关,残酷地镇压起义军,攻陷了北京,这样反封建统治的农民革命战争随之转化为反民族压迫的反清斗争。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王夫之也积极地投身这一斗争之中。一六四八年(清顺治五年)王夫之在湖南衡阳组织义军抗清,兵败后,他又投奔南明小朝廷,以图“反清复明”。南明小朝廷的腐败政局使他大失所望,于是,愤而脱离桂王,辗转流离于湖南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区,最后隐居在他的家乡石船山下,从事著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历史观 “时” 郡县制 《读通鉴论》 秦始皇 历史宿命 天人感应论 儒家 吴三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