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子对接和分子动态模拟探讨葛根素缓解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张春艳 曹晓璐 +3 位作者 刘嵩 黄瑞松 李姝雅 王江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 基于分子对接和动态模拟,联合整体动物水平研究,揭示葛根素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分子对接联合分子动态模拟技术预测葛根素与细胞沉默调节蛋白1(SIRT1)的结合潜力;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心肌... 目的 基于分子对接和动态模拟,联合整体动物水平研究,揭示葛根素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分子对接联合分子动态模拟技术预测葛根素与细胞沉默调节蛋白1(SIRT1)的结合潜力;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给予葛根素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观察抑制SIRT1表达后葛根素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变化。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估梗死面积;TUNEL联合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和SIRT1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葛根素和SIRT1能够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发挥药效;在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大鼠体内给予葛根素处理,能明显改善心肌损伤,上调SIRT1、溶质载体家族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并下调铁反应元件结合蛋白2(IREB2)表达;一旦抑制SIRT1蛋白表达后,则葛根素的心肌保护作用被抑制。结论 分子对接和分子动态模拟技术能较好地预测葛根素与主要靶点SIRT1的作用潜力,葛根素通过激活SIRT1通路抑制铁死亡从而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对接 分子动态 葛根素 心肌缺血再灌注 SIRT1
下载PDF
双心室辅助装置治疗巨细胞心肌炎1例
2
作者 陈天怡 苏晞 徐承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702-705,共4页
巨细胞心肌炎(GCM)是一种快速进展且预后不良的急性心肌炎,生存期一般不到3个月。本病例报道1例突发GCM迅速进展为终末期心力衰竭的中年女性患者,成功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然而在术中由于右心室心力衰竭,因此在术中置入体外膜肺氧合作... 巨细胞心肌炎(GCM)是一种快速进展且预后不良的急性心肌炎,生存期一般不到3个月。本病例报道1例突发GCM迅速进展为终末期心力衰竭的中年女性患者,成功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然而在术中由于右心室心力衰竭,因此在术中置入体外膜肺氧合作为临时右心室辅助,并在术中取心肌活检明确诊断。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随访状态良好。本病例的诊治过程可为GCM的救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心肌炎 左心室辅助装置 体外膜肺氧合 双心室辅助装置
下载PDF
第五代心肌收缩力调节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4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左海润 徐承义 苏晞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833-838,共6页
目的总结4例植入第五代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22年2—5月在武汉亚心总医院接受CCM植入术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基线资料、影像学资料、CCM术中资料、住院期间... 目的总结4例植入第五代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22年2—5月在武汉亚心总医院接受CCM植入术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基线资料、影像学资料、CCM术中资料、住院期间以及术后1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9~72岁。2例患者基础疾病为缺血性心肌病,2例为扩张型心肌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其中3例患者术前基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25%~31%,1例患者LVEF<25%;QRS波宽度为108~122 ms。4例患者均接受了3个月以上的优化心力衰竭药物治疗。1例患者在CCM植入术中“一站式”完成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手术。4例患者CCM植入后即刻LVEF均有改善。术后30 d随访时,3例患者LVEF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术前减小,NYHA心功能分级较术前下降一级,1例患者LVEF、LVEDd和NYHA心功能分级均无改善。4例患者术后30 d随访时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为224~417 m,患者自诉活动耐量较术前改善。结论CCM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功能状态、LVEF、运动耐量,是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器械治疗方法之一,可在具备相关条件的中心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
下载PDF
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在房颤患者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
4
作者 颜新生 张李涛 +4 位作者 刘晓辉 张真路 闫宝 夏凌云 王晓苏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70-27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对心房颤动患者栓塞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和武汉亚心总医院口服利伐沙班的房颤患者,按每日处方剂量分为利伐沙班10mg剂量组和15mg剂量组,记录并比较随访期间两...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对心房颤动患者栓塞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和武汉亚心总医院口服利伐沙班的房颤患者,按每日处方剂量分为利伐沙班10mg剂量组和15mg剂量组,记录并比较随访期间两组的血栓、出血和全因死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血栓、出血和全因死亡发生率比较,10mg剂量组均高于15mg剂量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418、3.757、2.084,均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10mg剂量组高于15mg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1,P=0.0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OR(95%CI)=1.07(1.00~1.14)]是房颤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5);糖尿病[OR(95%CI)=3.44(1.24~9.51)]是房颤患者全因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7)。结论临床实践中10mg利伐沙班剂量没有显著的获益,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优于甚至劣于15mg剂量。D二聚体水平升高、糖尿病史为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利伐沙班 剂量 有效性
下载PDF
一站式心脏收缩力调节器联合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例
5
作者 谭艳云 徐承义 +1 位作者 苏晞 黄克强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2-544,共3页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对于不适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窄QRS波患者疗效确切,联合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能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该文报道2例一站式心脏收缩力调节器联合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对于不适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窄QRS波患者疗效确切,联合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能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该文报道2例一站式心脏收缩力调节器联合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案例。2例患者使用优化药物治疗效果均不佳,经评估后进行一站式手术,术后器械正常工作,短期随访显示两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改善,为一站式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左西孟旦 器械治疗 肌浆/内质网Ca2+ATP酶 钠钙交换体 绝对不应期电刺激
原文传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抗栓治疗的现状
6
作者 吴玲 徐承义 苏晞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1期53-55,60,共4页
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是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2.5%~7%^([1]),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日益成为代替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治疗重度... 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是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2.5%~7%^([1]),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日益成为代替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治疗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的常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血治疗 维生素K拮抗剂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下载PDF
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和Ghrelin/Obestatin与NLR及PA与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关联
7
作者 肖杰 刘小艳 +2 位作者 徐智虎 武欣迎 余春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09-1813,共5页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胃饥饿素(Ghrelin)/肥胖抑制素(Obestatin)、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前白蛋白(PA)。方法 前瞻性将2018年1月-2022年9月武汉亚心总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403...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胃饥饿素(Ghrelin)/肥胖抑制素(Obestatin)、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前白蛋白(PA)。方法 前瞻性将2018年1月-2022年9月武汉亚心总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403例纳入感染组,冠心病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416例纳入未感染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E-选择素第二外显子+G98T和第四外显子+A561C的基因多态性、血液指标及冠脉损伤程度,通过Pes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液指标与冠脉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感染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高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E-选择素第二外显子+G98T和第四外显子+A561C基因多态性比较,TT型、CC型未检测到,感染组G98T GG型、A561C AC型频率更低,G98T GT型、A561C AA型频率更高(P<0.05);感染组血清E-选择素、NLR水平、Gensini积分高于未感染组(P<0.05),血清Ghrelin/Obestatin、PA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E-选择素、NLR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08、0.780,P<0.05),PA、Ghrelin/Obestatin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615、-0.628,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E-选择素第二外显子+G98T和第四外显子+A561C的基因型分布存在差异,E-选择素、Ghrelin/Obestatin、NLR、PA表达异常,且与患者冠脉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肺部感染 E-选择素 基因型 胃饥饿素 肥胖抑制素 冠脉损伤 相关性
原文传递
鞘芯预扩法在减少电生理静脉穿刺相关并发症中的应用
8
作者 黄克强 唐成 +1 位作者 江晶晶 甘红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57-60,共4页
对比研究采用鞘芯预扩法与普通穿刺后直接送鞘方法在电生理手术穿刺后并发症如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及局部血肿等的发生率差异。方法 我院从2021年开始对所有电生理静脉穿刺采用鞘芯预扩法,回顾性研究对比采用该方法前后电生理静脉穿刺... 对比研究采用鞘芯预扩法与普通穿刺后直接送鞘方法在电生理手术穿刺后并发症如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及局部血肿等的发生率差异。方法 我院从2021年开始对所有电生理静脉穿刺采用鞘芯预扩法,回顾性研究对比采用该方法前后电生理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纳入我院2018.11.11至2023.06.01在我院行电生理手术的3422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采用鞘芯预扩进行穿刺分为预扩组及常规穿刺组,预扩组共2014例(股静脉穿刺2962次,锁骨下静脉穿刺1585次,颈内静脉1362次),常规组1408例(股静脉穿刺2117次,锁骨现静脉穿刺1057次,颈内静脉1458次)。预扩组的穿刺相关并发症如动静脉瘘(0.08%VS0.28%)、假性动脉瘤(0.03%VS0.17%)、及局部血肿的发生率(0.08%VS0.45%)均小于常规穿刺组。结论 采用鞘芯预扩法可减少电生理静脉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芯预扩 电生理手术 静脉穿刺 动静脉瘘 假性动脉瘤 局部血肿
下载PDF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二尖瓣乳头肌断裂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玲 徐承义 苏晞 《华西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637-640,共4页
病例介绍患者,男,86岁。因“突发胸痛28h”于2021年3月2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 d突发胸痛,持续不缓解,伴呼吸困难以及恶心、呕吐,无黑矇、晕厥,当地医院行心电图、肌钙蛋白I等检查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体诊治过程不详,转入武汉亚心总医... 病例介绍患者,男,86岁。因“突发胸痛28h”于2021年3月2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 d突发胸痛,持续不缓解,伴呼吸困难以及恶心、呕吐,无黑矇、晕厥,当地医院行心电图、肌钙蛋白I等检查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体诊治过程不详,转入武汉亚心总医院进一步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二尖瓣反流 急性心肌梗死 二尖瓣钳夹术
原文传递
“一站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联合左心耳封堵术一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左海润 徐承义 +1 位作者 苏晞 张龙岩 《华西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1315-1317,共3页
病例介绍患者,男,71岁。因"乏力气短3个月余,加重2周"于2020年11月12日入住武汉亚心总医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及活动后气短症状,未治疗。2周前受凉后呼吸困难,乏力症状较前明显加重,间断于夜间因呼吸困难而... 病例介绍患者,男,71岁。因"乏力气短3个月余,加重2周"于2020年11月12日入住武汉亚心总医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及活动后气短症状,未治疗。2周前受凉后呼吸困难,乏力症状较前明显加重,间断于夜间因呼吸困难而憋醒,坐位呼吸数分钟能逐步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心房颤动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左心耳封堵术
原文传递
左前分支近端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的新靶点
11
作者 陈耽 郭再雄 +3 位作者 张劲林 李康 丁燕生 唐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年第6期485-492,共8页
目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合并电轴右偏的窄QRS波室性早搏(简称室早),通常被认为起源于左前分支(LAF)近端。探讨这类LAF近端室早的确切来源和电生理特征。方法本研究纳入22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合并电轴右偏的窄QRS波室早患者。在窦... 目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合并电轴右偏的窄QRS波室性早搏(简称室早),通常被认为起源于左前分支(LAF)近端。探讨这类LAF近端室早的确切来源和电生理特征。方法本研究纳入22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合并电轴右偏的窄QRS波室早患者。在窦性心律和室早期间对束支电位(FP)进行详细三维标测。同时使用心腔内超声重建主动脉窦、左室和乳头肌详细三维图形。结果在窦性心律下,在主动脉窦下方可发现一簇FPs,这些FPs代表了左束支系统的一个独立分支,该分支向主动脉根部逆行延伸。将这个分支命名为主动脉根部盲端束(RARB)。LAF近端与RARB末端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3.5±4.2)mm。在所有患者中,室早的最早激动点(EAS)均在RARB末端,室早的FP-V间期为(35.1±4.3)ms。从右冠窦(RCC)到EAS的最短距离为(5.3±3.5)mm。在45.5%(10/22)的病例中,RCC处消融可成功消除室早。在其余病例中,左室心内膜面EAS消融可成功消除室早。结论RARB末端是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合并电轴右偏的窄QRS波室早的真正起源点。RARB与左室传导系统主干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因此在RCC或左室心内膜面EAS消融成功率高且损伤传导束的风险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导管消融 主动脉根部盲端束 左前分支近端 室性早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