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烟气流速和装置元件角度对细颗粒湍流聚并的影响
被引量:
19
1
作者
章鹏飞
米建春
潘祖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714-2720,共7页
颗粒物湍流聚并技术是促进细颗粒物脱除的有效手段。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在一种装置内颗粒物在湍流作用下的聚并特性,考察气流速度和装置元件角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聚并的效果随着流速的增大而提高,也随着元件迎流角度接近90?而提高。...
颗粒物湍流聚并技术是促进细颗粒物脱除的有效手段。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在一种装置内颗粒物在湍流作用下的聚并特性,考察气流速度和装置元件角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聚并的效果随着流速的增大而提高,也随着元件迎流角度接近90?而提高。原因是:上述装置结构和流速的变化提高了元件的尾涡强度,使湍动能耗散率增大,也使颗粒之间的碰撞概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湍流
聚并效率
流速
角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装置元件排列间距和颗粒浓度对细颗粒湍流聚并的影响
被引量:
23
2
作者
章鹏飞
米建春
潘祖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5-1632,共8页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锯齿形元件组成的细颗粒聚并装置的湍流聚并特性,考察元件的排列间距和气流中颗粒物浓度对湍流聚并的影响。计算采用RANS模型,并获得了实验的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元件阵列的排列既不能过于紧密也不能过于稀疏,需要兼顾...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锯齿形元件组成的细颗粒聚并装置的湍流聚并特性,考察元件的排列间距和气流中颗粒物浓度对湍流聚并的影响。计算采用RANS模型,并获得了实验的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元件阵列的排列既不能过于紧密也不能过于稀疏,需要兼顾空间利用率、元件产涡的耦合作用和流动阻力三方面的考虑。实际应用也需要考虑颗粒浓度的影响,模拟发现:浓度越高,颗粒的湍流聚并效果越好;当浓度足够高时,Z形锯齿元件组成的聚并装置能聚并近50%的小颗粒,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湍流
聚并效率
颗粒浓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烟气流速对湍流涡旋以及颗粒凝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陈亚伟
熊扬恒
+2 位作者
潘祖明
周建龙
周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8-412,共5页
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结合O'Rouekr碰撞模型,模拟了电厂满负荷下静电除尘器前的烟道流速区间内颗粒物的碰撞和凝并.结果表明:凝并器入口烟气流速越大,凝并区的湍流强度和涡量越大,有利于减少细颗粒物的数量,但减少的幅度较小;凝并器...
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结合O'Rouekr碰撞模型,模拟了电厂满负荷下静电除尘器前的烟道流速区间内颗粒物的碰撞和凝并.结果表明:凝并器入口烟气流速越大,凝并区的湍流强度和涡量越大,有利于减少细颗粒物的数量,但减少的幅度较小;凝并器入口烟气流速越大,颗粒物在凝并区的停留时间越短,碰撞凝并形成的颗粒物粒径也越小,不利于形成粒径较大的颗粒物,所研究的电厂常见烟气流速范围内凝并器入口烟气流速的提高对湍流凝并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烟气流速
颗粒停留时间
湍流凝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合聚并协同脱除燃煤颗粒物及颗粒态重金属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天雨
温昶
+4 位作者
邵宇浩
刘恩泽
潘祖明
陈晟
徐明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78-1385,I0006,共9页
燃煤颗粒物和其上富集的As、Se、Pb等重金属排入大气后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本研究开发以湍流聚并、壁面回流吸附为原理的复合聚并器,研究了聚并前后对颗粒物和颗粒态重金属的聚并效果。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综合考虑压力损失、速度均...
燃煤颗粒物和其上富集的As、Se、Pb等重金属排入大气后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本研究开发以湍流聚并、壁面回流吸附为原理的复合聚并器,研究了聚并前后对颗粒物和颗粒态重金属的聚并效果。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综合考虑压力损失、速度均匀性和颗粒物聚并效果,优选了折叶片作为复合聚并器的叶片类型。随后进行了不同流量的颗粒物聚并中试研究,发现复合聚并器对PM 1的聚并率可达32.84%,随着流量从11.1 m/s增加到17.6 m/s,PM 2.5聚并率呈现一定下降趋势,说明了流量增加导致颗粒停留时间缩短和颗粒物聚并率的下降。通过对比聚并前后颗粒物中As、Se、Pb的浓度变化,发现聚并过程增强了对气态重金属的吸附,也会聚集富含重金属的纳米级颗粒物,从而造成PM 1中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聚并后PM 1内的As、Se、Pb绝对浓度的降低,显示了复合聚并器对颗粒物和颗粒态重金属的协同脱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聚并
颗粒物
脱除
颗粒态重金属
流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烟气流速和装置元件角度对细颗粒湍流聚并的影响
被引量:
19
1
作者
章鹏飞
米建春
潘祖明
机构
北京大学工学院
武汉利康能源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714-272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炭联合基金)项目(U1361101)~~
文摘
颗粒物湍流聚并技术是促进细颗粒物脱除的有效手段。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在一种装置内颗粒物在湍流作用下的聚并特性,考察气流速度和装置元件角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聚并的效果随着流速的增大而提高,也随着元件迎流角度接近90?而提高。原因是:上述装置结构和流速的变化提高了元件的尾涡强度,使湍动能耗散率增大,也使颗粒之间的碰撞概率增大。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湍流
聚并效率
流速
角度
Keywords
fine particles
turbulence
coalescence efficiency
velocity
angle
分类号
TK12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装置元件排列间距和颗粒浓度对细颗粒湍流聚并的影响
被引量:
23
2
作者
章鹏飞
米建春
潘祖明
机构
北京大学工学院
武汉利康能源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5-163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炭联合基金)资助课题(批准号:U1361101)~~
文摘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锯齿形元件组成的细颗粒聚并装置的湍流聚并特性,考察元件的排列间距和气流中颗粒物浓度对湍流聚并的影响。计算采用RANS模型,并获得了实验的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元件阵列的排列既不能过于紧密也不能过于稀疏,需要兼顾空间利用率、元件产涡的耦合作用和流动阻力三方面的考虑。实际应用也需要考虑颗粒浓度的影响,模拟发现:浓度越高,颗粒的湍流聚并效果越好;当浓度足够高时,Z形锯齿元件组成的聚并装置能聚并近50%的小颗粒,具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湍流
聚并效率
颗粒浓度
Keywords
fine particles
turbulence
coalescence efficiency
particle concentration
分类号
TK12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烟气流速对湍流涡旋以及颗粒凝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陈亚伟
熊扬恒
潘祖明
周建龙
周盟
机构
武汉
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
武汉利康能源有限公司
出处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8-412,共5页
文摘
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结合O'Rouekr碰撞模型,模拟了电厂满负荷下静电除尘器前的烟道流速区间内颗粒物的碰撞和凝并.结果表明:凝并器入口烟气流速越大,凝并区的湍流强度和涡量越大,有利于减少细颗粒物的数量,但减少的幅度较小;凝并器入口烟气流速越大,颗粒物在凝并区的停留时间越短,碰撞凝并形成的颗粒物粒径也越小,不利于形成粒径较大的颗粒物,所研究的电厂常见烟气流速范围内凝并器入口烟气流速的提高对湍流凝并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
关键词
细颗粒物
烟气流速
颗粒停留时间
湍流凝并
Keywords
fine particles
flue gas velocity
particle residence time
turbulence coagulation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合聚并协同脱除燃煤颗粒物及颗粒态重金属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天雨
温昶
邵宇浩
刘恩泽
潘祖明
陈晟
徐明厚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
能源
与动力工程学院
武汉利康能源有限公司
出处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78-1385,I0006,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B0605104)
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2017ACA087)资助。
文摘
燃煤颗粒物和其上富集的As、Se、Pb等重金属排入大气后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本研究开发以湍流聚并、壁面回流吸附为原理的复合聚并器,研究了聚并前后对颗粒物和颗粒态重金属的聚并效果。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综合考虑压力损失、速度均匀性和颗粒物聚并效果,优选了折叶片作为复合聚并器的叶片类型。随后进行了不同流量的颗粒物聚并中试研究,发现复合聚并器对PM 1的聚并率可达32.84%,随着流量从11.1 m/s增加到17.6 m/s,PM 2.5聚并率呈现一定下降趋势,说明了流量增加导致颗粒停留时间缩短和颗粒物聚并率的下降。通过对比聚并前后颗粒物中As、Se、Pb的浓度变化,发现聚并过程增强了对气态重金属的吸附,也会聚集富含重金属的纳米级颗粒物,从而造成PM 1中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聚并后PM 1内的As、Se、Pb绝对浓度的降低,显示了复合聚并器对颗粒物和颗粒态重金属的协同脱除效果。
关键词
复合聚并
颗粒物
脱除
颗粒态重金属
流量
Keywords
multiple agglomeration
particulate matter
emission reduction
particulate heavy metal
flue gas velocity
分类号
TK1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烟气流速和装置元件角度对细颗粒湍流聚并的影响
章鹏飞
米建春
潘祖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装置元件排列间距和颗粒浓度对细颗粒湍流聚并的影响
章鹏飞
米建春
潘祖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烟气流速对湍流涡旋以及颗粒凝并影响的研究
陈亚伟
熊扬恒
潘祖明
周建龙
周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复合聚并协同脱除燃煤颗粒物及颗粒态重金属的中试研究
刘天雨
温昶
邵宇浩
刘恩泽
潘祖明
陈晟
徐明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