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走神经刺激对戊四氮致痫大鼠脑内GABA和Glu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樊友武 谭启富 +1 位作者 李龄 印红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7-248,共2页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癫痫 脑内 GABA 谷氨酸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对致癎大鼠脑内NO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樊友武 谭启富 +1 位作者 印红霞 李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28-230,共4页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抗癫作用与脑内一氧化氮 ( NO)的关系。 方法 :大鼠用戊四氮 ( PTZ)腹腔注射致 ,行迷走神经刺激抗癫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脑皮质及海马一氧化氮合酶 ( N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细胞的变化。 结果 :PT...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抗癫作用与脑内一氧化氮 ( NO)的关系。 方法 :大鼠用戊四氮 ( PTZ)腹腔注射致 ,行迷走神经刺激抗癫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脑皮质及海马一氧化氮合酶 ( N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细胞的变化。 结果 :PTZ致后 ,大鼠皮层、海马 NOS阳性细胞数及阳性细胞光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 P<0 .0 1) ;而行迷走神经刺激 ( VNS)抗癫组动物上述脑区 NOS阳性细胞及光密度明显减少 ( P<0 .0 1)。 结论 :VNS的抗癫作用与脑内 NO的减少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四氮 癫 迷走神经刺激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静脉窦损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8
3
作者 樊友武 李龄 《江苏医药》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94-394,共1页
关键词 静脉窦损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蓝斑核损伤对迷走神经刺激抗癫癎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樊友武 李龄 谭启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刺激迷走神经(VNS)的抗癫癎作用与蓝斑核(LC)的相互关系。 方法:立体定向下注射6-羟多巴胺(6-OHDA)毁损大鼠双侧LC,2 周后腹腔注射戊四氮(PTZ),80 m g/kg 体重致癎,然后观察刺激迷走... 目的:探讨刺激迷走神经(VNS)的抗癫癎作用与蓝斑核(LC)的相互关系。 方法:立体定向下注射6-羟多巴胺(6-OHDA)毁损大鼠双侧LC,2 周后腹腔注射戊四氮(PTZ),80 m g/kg 体重致癎,然后观察刺激迷走神经的抗癫癎效应,同时测定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中去甲肾上腺素(NA)水平。 结果:VNS明显减轻PTZ致癎大鼠癫癎发作的严重程度,但对蓝斑核毁损的大鼠抗癫癎作用明显减弱,同时蓝斑核毁损后皮质及海马内N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结论:实验证明蓝斑核参与VNS的抗癫癎作用,VNS可能通过增加脑内NA 的释放而发挥抗癫癎效应。这一结论提示,拟去甲肾上腺素类药物可能有增强VNS的抗癫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斑核 去甲肾上腺素 迷走神经 刺激 癫癎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李晓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23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8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了解手术切除效果,面神经及听神经保留以及预后情况。结果全部手术的128例患者中,肿瘤全切...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8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了解手术切除效果,面神经及听神经保留以及预后情况。结果全部手术的128例患者中,肿瘤全切111例(86.70%),次全切和大部切除17例(13.30%);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110例(85.90%),耳蜗神经解剖保留102例(79.70%)。术后面瘫70例(54.70%)、听力较术前下降60例(46.90%)、后组颅神经损伤6例(4.70%)、三叉神经损伤5例(3.90%)、脑出血3例(2.30%)、小脑梗死2例(1.50%)、脑脊液漏3例(2.30%),皮下积液9例(7.00%)、颅内感染1例(0.78%)、肺部感染3例(2.30%)。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治疗听神经瘤一种安全有效的入路,听神经瘤大小与肿瘤全切率和面神经保留率密切相关,手术应该争取在肿瘤全切除的基础上,解剖保留和功能保留面神经、耳蜗神经,并减少术后并发症,最大限度降低肿瘤复发,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显微手术 面神经 耳蜗神经 保护 肿瘤复发
下载PDF
苯妥英钠逆转胶质母细胞瘤多药耐药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吕华荣 王峻 +3 位作者 吴星 戴学元 裴永恩 雷霆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76-7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苯妥英钠(PHT)对化疗耐药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8-MG-BA)化疗耐药逆转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苯妥英钠对8-MG-BA及H4细胞系处理后,以MTT法检测其对上述两种细胞系化疗耐药逆转的影响,并与维拉帕米(VRP)处理组进行对照。...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苯妥英钠(PHT)对化疗耐药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8-MG-BA)化疗耐药逆转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苯妥英钠对8-MG-BA及H4细胞系处理后,以MTT法检测其对上述两种细胞系化疗耐药逆转的影响,并与维拉帕米(VRP)处理组进行对照。结果用PHT 5、10μg/mL和VRP 5μg/mL处理后,8-MG-BA细胞对卡莫司汀(BCNU)的逆转倍数分别为:25.34、34.97和14.27,对替尼泊苷(VM-26)的逆转倍数分别为:13.44、21.71和11.10。结论 PHT逆转作用大于VRP,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妥英钠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多药耐药 逆转
下载PDF
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思源 李晓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23期82-84,共3页
目的 比较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8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分为微创钻孔治疗组和开颅治疗组,其中钻孔组40例,开颅组4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 目的 比较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8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分为微创钻孔治疗组和开颅治疗组,其中钻孔组40例,开颅组4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 钻孔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颅组(P〈0.01);术后钻孔组预后优于开颅组。结论 钻孔引流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特点,可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钻孔引流术 开颅手术 日常生活能力(ADL)
全文增补中
巨大颅内动脉瘤显微直视手术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龄 刘绍明 刘承基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7-50,共4页
巨大颅内动脉瘤显微直视手术治疗李龄,刘绍明,刘承基早在十八世纪末人们就已发现颅内巨大动脉瘤,在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外科治疗的早期尝试中很多病例也都与巨大动脉瘤有关。但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通过国际协作研究才开始把颅内动脉瘤... 巨大颅内动脉瘤显微直视手术治疗李龄,刘绍明,刘承基早在十八世纪末人们就已发现颅内巨大动脉瘤,在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外科治疗的早期尝试中很多病例也都与巨大动脉瘤有关。但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通过国际协作研究才开始把颅内动脉瘤按大小进行分类,把动脉瘤最大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颅内肿瘤
原文传递
Nd:YAG接触式激光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癫痫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鲍洪 李龄 《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1995年第2期1-3,共3页
应用10只家兔,分为激光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用Nd:YAG接触式激光和传统神经外科手段对兔脑进行切割研究,激光组切割力与对照组没有差别(p>0.05),但止血作用强(p<0.05),对脑组织损伤小。对28例病人随机... 应用10只家兔,分为激光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用Nd:YAG接触式激光和传统神经外科手段对兔脑进行切割研究,激光组切割力与对照组没有差别(p>0.05),但止血作用强(p<0.05),对脑组织损伤小。对28例病人随机平均分为激光组和对照组,每组14人,分别对致痫灶手术切除,激光组出血少,解剖分明,术后无菌性脑膜炎和功能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抗癫痫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脑外科手术 Nd:YAG接触式 激光
原文传递
氟马西尼造成的脑弥散成像改变对癫痫灶的定位研究
10
作者 王作伟 栾国明 +4 位作者 陈敏 王惠 王大明 褚德发 陈劲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应用氟马西尼之后,用磁共振弥散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imaging,DWI)检测脑组织发生的改变,从而确定癫痫灶的位置。方法选择准备手术的癫痫患者20例,其中检查前2个月内服用过苯二氮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应用氟马西尼之后,用磁共振弥散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imaging,DWI)检测脑组织发生的改变,从而确定癫痫灶的位置。方法选择准备手术的癫痫患者20例,其中检查前2个月内服用过苯二氮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BZD)有9人,另取17位未发做过癫痫的健康者作为对照。在患者清醒和完全的发作间期进行磁共振弥散成像基线扫描,然后静脉推注氟马西尼(flumazenil,FMZ),注射10min后,再次进行DWI检查。所有的病人测量下列双侧结构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海马、海马旁回、丘脑、中央白质、与癫痫灶相连的皮质。健康对照者进行了DWI检查,测量了上述结构。我们还对20位患者进行了注射FMZ前后的视频脑电图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者对比,颞叶癫痫患者发病侧海马的发作间期ADC基线明显升高(P<0.05)。在注射氟马西尼后,不同感兴趣区的平均ADC变化如下:近期服用过BZD的患者癫痫发作侧的海马ADC下降(P<0.05);癫痫发作侧的海马旁回ADC下降(P<0.05),而近期没有服用过BZD的患者,未发现上述变化。在视频脑电监测中,服用BZD的患者也更易用FMZ诱发出癫痫波。在颞叶以外癫痫我们没有观察到统一的变化模式。结论近期服用过BZD药物的颞叶癫痫患者中,注射氟马西尼引起的ADC改变和癫痫灶的位置密切相关。核磁共振弥散成像清楚地表明了颢叶癫痫患者潜在癫痫灶的位置,是一个有效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马西尼 核磁弥散成像 癫痫 癫痫灶
原文传递
α-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杰 刘驰 蒋伟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3期190-192,共3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有关α-synuclein的结构与功能、其与PD关系的研究层出不穷。我们对目...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有关α-synuclein的结构与功能、其与PD关系的研究层出不穷。我们对目前有关α-synuclein在PD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