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AIDS与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建钢 钟志华 +1 位作者 吴小燕 桂希恩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 :研究白色念珠菌病 (白念病 )在艾滋病 (AIDS)中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警惕性。方法 :对 2 0例HIV AIDS患者进行系统体检 ,重点观察口腔病损情况 ,并行刮片检查和真菌培养。结果 :全身症状主要为间断咳嗽、... 目的 :研究白色念珠菌病 (白念病 )在艾滋病 (AIDS)中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警惕性。方法 :对 2 0例HIV AIDS患者进行系统体检 ,重点观察口腔病损情况 ,并行刮片检查和真菌培养。结果 :全身症状主要为间断咳嗽、长期腹泻、低热、肝脾肿大、进行性体重减轻。 18例发生严重的口腔白念病 ,1例伴消化道白念菌感染。结论 :HIV感染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易引起真菌、细菌、病毒等机会性感染 ,口腔白念病常被认为是HIV感染的先兆症状 ,也易合并或继发于其它病损 (如毛状白斑、卡波济肉瘤及口腔溃疡 ) ,对其早期诊治 ,可防止感染向口咽、食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HIV感染 艾滋病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口腔非特异性溃疡 被引量:4
2
作者 熊卉 陈建钢 桂希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29-631,共3页
目的:口腔非特异性(NOS)溃疡是一类与HIV感染有关的口腔病变,其临床表现不同于常见口腔溃疡。通过对NOS口腔溃疡临床特征的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HIV/AIDS患者,NOS口腔溃疡有3例,探讨其临床特征并... 目的:口腔非特异性(NOS)溃疡是一类与HIV感染有关的口腔病变,其临床表现不同于常见口腔溃疡。通过对NOS口腔溃疡临床特征的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HIV/AIDS患者,NOS口腔溃疡有3例,探讨其临床特征并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单纯疱疹性口炎进行比较,探讨其发病机制。结果:NOS口腔溃疡的好发部位为软腭、口咽及舌腭弓处,常为1~2个,病程较长,cD。+细胞明显减少,多伴发白色念珠菌感染。结论:NOS口腔溃疡的发病部位、病程与预后较为特殊,与AIDS的病程进展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HIV 口腔非特异性(NOS)溃疡
下载PDF
肝炎肝硬化并发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敏 虞涤霞 +1 位作者 李长春 桂希恩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及评价亚临床性肝性脑病(SHE)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对11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3项心理智能测试及3项脑电诱发电位(EP)检测,并与正常人群比较。结果心理智能测试异常率为58.6%,显著高于EP检测异常率25.9%,两者总异常率达68.0%(80... 目的探讨及评价亚临床性肝性脑病(SHE)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对11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3项心理智能测试及3项脑电诱发电位(EP)检测,并与正常人群比较。结果心理智能测试异常率为58.6%,显著高于EP检测异常率25.9%,两者总异常率达68.0%(80/116例)。6项测试中以数字连接试验(NCT)异常率最高(50%);将患者按Child-Pugh进行肝功能分级,B/C级患者(90例)中心理智能测试异常率为68.9%,心理智能测试与EP检测总异常率为77.8%,显著高于A级患者(26例)心理智能测试异常率(23%,P<0.01)及心理智能测试与EP检测总异常率(38.5%,P<0.01)。结论心理智能测试比EP检测敏感,二者在SHE的诊断中有相互补充的作用;NCT是最敏感的单项测试方法;心理智能测试异常率及SHE发生率的高低与肝脏病变及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肝性脑病 肝炎肝硬化 心理智能测试 脑电诱发电位
下载PDF
HIV职业暴露83例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荣玉萍 桂希恩 +1 位作者 邓莉平 高世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614-2616,共3页
目的了解相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评估暴露后处理的效果,为更好地预防HIV职业暴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询问记录83例HIV职业暴露者的一般情况、暴露方式、评估暴露级别并进行相应的暴露后处理;随访观察处理的效... 目的了解相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评估暴露后处理的效果,为更好地预防HIV职业暴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询问记录83例HIV职业暴露者的一般情况、暴露方式、评估暴露级别并进行相应的暴露后处理;随访观察处理的效果。结果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公安人员是HIV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发生暴露后局部采用清洗-挤血-消毒等完整处理措施的比例逐年升高,暴露到预防用药的时间逐步缩短,83例中1名护士可能为HIV职业暴露感染。结论随着HIV感染者不断增多,医务人员和公安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的机会增加,有关人员应树立普遍性预防的观念,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HIV职业暴露及暴露后感染降到最低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职业暴露 普遍性预防
原文传递
HIV阳性孕产妇的发现时机及接受阻断情况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梁科 桂希恩 +2 位作者 张元珍 荣玉萍 严亚军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445-447,共3页
目的通过对HIV阳性孕产妇的发现时机及接受阻断的情况分析,了解当前HIV母婴阻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在湖北、山西、河北部分县市发现的179名阳性孕产妇(189孕次)发现时机及接受阻断的情况,对所发现的HIV阳性孕产妇未接受综合阻... 目的通过对HIV阳性孕产妇的发现时机及接受阻断的情况分析,了解当前HIV母婴阻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在湖北、山西、河北部分县市发现的179名阳性孕产妇(189孕次)发现时机及接受阻断的情况,对所发现的HIV阳性孕产妇未接受综合阻断措施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本研究的项目县,孕检人群HIV阳性率为0.26‰。在发现的HIV阳性孕产妇中产前、产时、产后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6.7%、7.4%、25.9%,各期发现的HIV阳性孕产妇均有部分未接受综合阻断措施。产前发现未接受抗病毒药物阻断的阳性孕产妇中,个别孕妇不接受药物阻断;产时发现的孕产妇,多数因未获得药物而未用药阻断;而产后才发现的孕产妇则错过了阻断时机。结论我国HIV母婴阻断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但仍存在HIV阳性孕产妇发现不及时,接受综合阻断措施比率较低等问题,亟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孕妇 母婴传播
原文传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急性感染对母乳传播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梁科 桂希恩 +2 位作者 张元珍 邓莉萍 荣玉萍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1185-1188,共4页
目的了解母亲在产后输血感染HIV导致的母乳传播及其影响因素,为阻断HIV的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以116名产后输血感染HIV的母亲及接受其哺乳的118名子女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母乳传播率;分析母亲分娩年龄、子女性别、母亲合并感染HCV... 目的了解母亲在产后输血感染HIV导致的母乳传播及其影响因素,为阻断HIV的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以116名产后输血感染HIV的母亲及接受其哺乳的118名子女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母乳传播率;分析母亲分娩年龄、子女性别、母亲合并感染HCV、哺乳持续时间、以及母亲哺乳期的乳腺疾病对母乳传播的影响,并探讨HIV母乳传播的危险因素;分析未作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母亲及其子女的生存期。结果 118名接受产后输血感染HIV母亲哺乳的子女,43名HIV阳性,母乳传播率为36.4%。78名母亲和27名HIV阳性子女感染的HIV均为B’亚型;母亲分娩年龄是否大于平均年龄、子女性别、母亲是否感染HCV、母乳喂养时间是否超过12个月均未增加HIV母乳传播率;乳腺疾病增加HIV母乳传播;乳腺疾病及母乳喂养时间是HIV母乳传播的危险因素;母亲的平均生存期为11.8年,HIV阳性子女的平均生存期为12.0年,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6,P=0.514)。结论母亲在产后输血感染HIV造成的HIV母乳传播率较高,乳腺疾病及母乳喂养时间长促进HIV的母乳传播,通过母乳喂养感染HIV的儿童生存期与其母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母婴传播 母乳喂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