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乳头瘤病毒16型转化基因在不同阶段宫颈上皮病变组织中的分布及基因变异特点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帆 丁晓华 +3 位作者 蔡红兵 王华 陈长春 张帅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E7和E5基因在湖北地区不同阶段宫颈上皮病变患者组织中的分布以及E6、E7基因的变异特点。方法从124例宫颈癌、1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级、23例CINDⅠ级和3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活检或手术切...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E7和E5基因在湖北地区不同阶段宫颈上皮病变患者组织中的分布以及E6、E7基因的变异特点。方法从124例宫颈癌、1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级、23例CINDⅠ级和3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中提取组织DNA,用HPV16E6、E7和E5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对部分扩增的E6和E7产物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宫颈炎、CINⅠ+CINⅡ级、CINⅢ级和宫颈癌组织中,E6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25.0%、29.4%、60.9%和76.6%;E7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16.7%、41.2%、43.5%和61.3%;E5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5.6%、5.9%、30.4%和40.3%。E6、E7和E5基因在不同阶段宫颈上皮病变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80例宫颈癌测序组织中,有47例发生E6基因178位点的T—C突变,突变率为58.8%,相应氨基酸由天冬氨酸(Asp)改变为谷氨酸(Glu);而在20例宫颈炎和22例CINⅠ~Ⅲ级测序组织中,E6基因178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25.0%和31.8%。在30例宫颈癌测序组织中,有21例发生E7基因647位点的A—G突变,突变率为70.0%,相应氨基酸由天冬酰胺(Asn)改变为丝氨酸(Ser);而在20例宫颈炎和22例CINⅠ~Ⅲ级测序组织中,E7基因647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35.0%和40.9%。结论HPV16E6、E7和E5基因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高度的相关性,但E5基因在不同阶段宫颈上皮病变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中国湖北地区流行的HPV16病毒株可能为HPV16亚洲型变异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疾病 人乳头瘤病毒16 序列分析 突变
原文传递
HPV16 E6对ZEB1介导的宫颈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文君 左娜 +1 位作者 葛彩云 蔡红兵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693-698,共6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细胞中HPV16E6病毒蛋白对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及其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构建HPV16E6质粒并转染至宫颈癌细胞C33A(E6-C33A组),同时设置Control-C33A组;设计合成靶向E6特异性shRNA,使Siha细胞... 目的:探讨宫颈癌细胞中HPV16E6病毒蛋白对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及其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构建HPV16E6质粒并转染至宫颈癌细胞C33A(E6-C33A组),同时设置Control-C33A组;设计合成靶向E6特异性shRNA,使Siha细胞中E6低表达(shE6-Siha组),设置Control-Siha组。划痕实验比较各组细胞迁移情况;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指标(E-cadherin、vimentin)及ZEB1的表达;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PV16E6和ZEB1的三级结构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进行验证。结果:划痕实验显示E6-C33A组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高于Control-C33A组;而shE6-Siha组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低于Control-Siha组;与Control-C33A组相比,E6-C33A组中ZEB1、vimentin的表达量明显升高,E-cadherin表达则降低;与Control-Siha组相比,shE6-Siha组ZEB1、vimentin表达下降,E-cadherin表达升高。免疫共沉淀证明HPV16E6与ZEB1存在相互作用。结论:HPV16E6可促进ZEB1的表达,诱发宫颈癌细胞的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HPV16 E6 E盒结合锌指蛋白1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TGF-β1和P53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的关系
3
作者 王慧燕 陈长春 +1 位作者 蔡红兵 王景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TGF-β1及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对宫颈组织标本(包括39例宫颈鳞癌,1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与17例CINⅠ级-正常宫颈)进行免疫组化法观察TGF-β1蛋白表达和用直接PCR法检测宫颈组织标本中... 目的:探讨TGF-β1及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对宫颈组织标本(包括39例宫颈鳞癌,1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与17例CINⅠ级-正常宫颈)进行免疫组化法观察TGF-β1蛋白表达和用直接PCR法检测宫颈组织标本中P53 codon 72的基因型,分析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GF-β1的阳性率在CINⅠ组、CINⅡ-Ⅲ组分别为:11.8%、35.3%,而浸润癌组阳性率为64.3%,与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1)。TGF-β1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有关(P=0.016),但与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P=0.966;P=0.254)。在CIN样本中检出P53 codon 72 Arg/Arg、Arg/Pro及Pro/Pro基因型分别为52.9%、38.2%及5.9%;而宫颈鳞癌组织其中检出率分别为35.9%、46.2%及17.9%。Pro/Pro基因型在宫颈鳞癌组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CIN组(P=0.018,OR=3.300,95%CI=1.192-9.136),而Arg/Pro基因型与其比较,在两组间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205,OR=1.488,95%CI=0.804-2.756)。P53 codon 72 Pro/Pro基因型检测率在宫颈癌及CIN组织中,随着TGF-β1蛋白的表达增强,Pro/Pro检测率逐渐增高,两者呈正相关(r=0.444,P=0.006)。结论:TGF-β1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相关,Pro/Pro基因型是宫颈鳞癌的遗传易感性基因,与TGF-β1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转化生长因子Β P53基因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