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1
作者 曾彬 王艾丽 +1 位作者 胡冬冬 李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4期7661-7666,共6页
背景: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是最近被发现的具有分化为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潜能的心脏干细胞,可分化为心脏三系细胞,为心脏损伤的再生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但其定向分化机制及调控因素仍不清楚。目的:体外建立小鼠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 背景: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是最近被发现的具有分化为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潜能的心脏干细胞,可分化为心脏三系细胞,为心脏损伤的再生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但其定向分化机制及调控因素仍不清楚。目的:体外建立小鼠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培养模型。方法:解剖显微镜下分离11.5-12.5 d小鼠胚胎心脏,剪除肺静脉血管、心房组织及左心室,移至6孔板(或35 mm培养皿)培养,24 h后移走胚胎心脏组织继续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胚胎心外膜细胞生长特点;使用免疫荧光技术对细胞进行胚胎心外膜细胞特异性抗体Wt-1、Tbx18染色。结果与结论:胚胎心外膜单层细胞从组织块边缘长出,呈鹅卵石样,并围绕组织块向外延伸。移去胚胎心脏后细胞继续生长,且增殖迅速,三四天后长至融合。所有细胞均强阳性表达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特异性抗体Wt-1及Tbx18。结果表明,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生长迅速、形态单一,均表达心外膜细胞特异因子,细胞纯度高,成功构建了体外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培养模型,为研究其定向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心肺移植 心脏干细胞 心外膜细胞 细胞培养 分化 再生 增殖 信号通路 Wt-1 Tbx-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通过监测心动周期中颈动脉内径与脉压的比值变化评价血管顺应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鲍俊英 程新耀 +3 位作者 严斐斐 张银 易芬 王艾丽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索更加简易可靠的血管顺应性测量新方法和利用血管顺应性推断动脉血管结构病变的实验依据。方法:利用高频二维超声技术,直接测量87例受检对象的颈动脉内径变化,计算出在逻辑上可能与血管顺应性相关的指标ΔD、A1、A2、A3及A4,并... 目的:探索更加简易可靠的血管顺应性测量新方法和利用血管顺应性推断动脉血管结构病变的实验依据。方法:利用高频二维超声技术,直接测量87例受检对象的颈动脉内径变化,计算出在逻辑上可能与血管顺应性相关的指标ΔD、A1、A2、A3及A4,并与基于物理学定义推导的经典顺应性计算公式所得值比较。结果:ΔD、A1、A2、A3及A4与血管顺应性均呈正相关,相关性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血管顺应性风险因子年龄和脉压呈负相关,P<0.01。按照颈动脉内径变化与脉压(PP)比值,即A3=(Ds-Dd)/PP(单位:mm/mmHg),将研究对象分为高(A3≥0.014),中(A3=0.008-0.014)和低顺应性组(A3<0.008),3组相互之间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单位压力下血管直径的变化A3,能够有效地反映血管顺应性大小,可以作为一种简单可靠的反映血管顺应性的新指标。②颈动脉血管顺应性与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呈负相关,故基于血管顺应性测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顺应性 颈动脉 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心肌梗死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艾丽 曾彬 +1 位作者 程新耀 严斐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8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培养上清液对大鼠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HO-1腺病毒或对照GFP腺病毒转染MSCs,Western blot检测HO-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无氧无血清条件下HO-1-MSCs、GFP-MSCs、MSC...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培养上清液对大鼠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HO-1腺病毒或对照GFP腺病毒转染MSCs,Western blot检测HO-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无氧无血清条件下HO-1-MSCs、GFP-MSCs、MSCs的凋亡;ELISA和RT-PCR检测无氧无血清条件下HO-1-MSCs细胞因子的分泌。收集HO-1-MSCs、GFP-MSCs在无氧无血清条件下的培养上清液,于结扎冠状动脉1 h后多点注射到心肌梗死区边缘,注射Control Medium为对照组。注射4 d后检测心功能变化,4周后取梗死区边缘心肌行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CD34染色。结果 HO-1转染的MSCs可以稳定高效地表达HO-1蛋白(P=0.01),HO-1-MSCs在无氧无血清条件下的凋亡率显著低于GFP-MSCs和MSCs(P=0.01),且其在无氧无血清条件下HGF、bFGF、TGF-β、VEGF分泌水平显著增高(P=0.02);注射4 d后发现HO-1-MSCs上清液治疗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4周后HO-1-MSCs上清液治疗组胶原面积明显减少(P<0.01),且梗死区微血管数量也增加。结论 HO-1-MSCs分泌多种细胞因子,通过促进血管新生,减少胶原沉积以及减少心肌坏死,从而改善心功能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血红素加氧酶-1 细胞因子类 血管新生
原文传递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利 金雅磊 程新耀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614-617,646,共5页
目的:观察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常见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程度。方法:FH患者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8-65(37.68±19.00)岁,经基因筛查确证后收集临床资料如年龄、血压(SBP、DBP)、心绞痛、心电图结果,以及血脂等生化... 目的:观察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常见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程度。方法:FH患者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8-65(37.68±19.00)岁,经基因筛查确证后收集临床资料如年龄、血压(SBP、DBP)、心绞痛、心电图结果,以及血脂等生化检查结果(TC、TG、HDL、LDL、APOB、GLU),超声测量双侧颈内动脉、颈动脉窦、颈总动脉最大厚度和最大平均厚度,对结果行多因素相关分析处理。结果:左/右侧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与各参数的相关系数(P值)分别为,年龄:0.25/0.47(0.30/0.04),TC:0.87/0.77(均P<0.05),TG:0.81/0.72(均P<0.05),HDL:-0.71/-0.49(均P<0.05),LDL:0.87/0.79(均P<0.05),APOB:0.86/0.76(均P<0.05),GLU:-0.21/-0.08(0.40/-0.09),SBP:0.32/0.51(0.18/0.040),DBP:0.34/0.43(0.16/0.07);心绞痛:0.86/0.47(0.00/0.44),心电图:0.55/0.62(均P<0.05)。结论:FH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脂水平相关最密切,降脂是其根本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