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veolin-1和紧密连接蛋白在小鼠血吸虫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
作者 张林 李瑾 +1 位作者 林雪 肖军 《胃肠病学》 2017年第3期147-151,共5页
背景:血吸虫肠病是一种血管内寄生虫病,结肠慢性炎症是其基本的病理改变之一。目前有关caveolin-1和紧密连接蛋白参与血吸虫肠病发病的机制仍不明确。目的:初步探讨caveolin-1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在小鼠血吸虫性结肠炎中... 背景:血吸虫肠病是一种血管内寄生虫病,结肠慢性炎症是其基本的病理改变之一。目前有关caveolin-1和紧密连接蛋白参与血吸虫肠病发病的机制仍不明确。目的:初步探讨caveolin-1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在小鼠血吸虫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4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感染组。小鼠腹部贴片感染约4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建立血吸虫性结肠炎模型。8周后处死小鼠,行HE染色,伊文思蓝法检测肠道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计数腹腔灌洗液中的白细胞,q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caveolin-1、occludin、claudin-1、eNOS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检测caveolin-1和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感染组结肠黏膜下层可见大量虫卵肉芽肿,并伴有肠壁广泛的炎症细胞浸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感染组腹腔灌洗液中伊文思蓝含量和白细胞计数均显著升高(P<0.05),caveolin-1、occludin、claudin-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caveolin-1、occludin蛋白表达和阳性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Caveolin-1、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下调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诱发白细胞聚集,从而参与血吸虫性结肠炎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结肠炎 窖蛋白1 紧密连接蛋白
下载PDF
Ki-67标记指数评价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分级探讨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剑屏 商建 +4 位作者 刘岚 王晓月 李自昂 王倩 林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5期383-387,共5页
目的探究Ki-67标记指数(labeling index,LI)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临床病理特征及危险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完整切除病灶的原发性GIST病人155例,根据Ki-67 LI对病例进行分组,研究Ki-67 LI与GIST临床病理... 目的探究Ki-67标记指数(labeling index,LI)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临床病理特征及危险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完整切除病灶的原发性GIST病人155例,根据Ki-67 LI对病例进行分组,研究Ki-67 LI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及危险侵袭性的相关性,同时评价根据Ki-67 LI分组用于判断GIST危险度分级的可行性。结果 Ki-67 LI不同组别在GIST的部位、大小、核分裂象数、危险度分级、肿瘤发生溃疡、出血、坏死及转移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各指标间存在相关性(P<0.05);Ki-67 LI不同组别在年龄、性别、CD117、DOG1、CD34阳性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 LI分组用于判断GIST危险度分级与美国国立卫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GIST危险度分级标准间存在一致性(P<0.05)。结论 Ki-67 LI与GIST的进展和侵袭性肿瘤生物学行为显著相关,可作为NIH分级标准的补充,用作GIST危险度分级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67 胃肠道间质瘤 危险度分级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印戒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陈亚男 刘静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4期476-480,共5页
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SCRC)被定义为初始诊断时在患者结直肠中发现一种以上的原发性恶性病变,与单发性结直肠癌相比,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结直肠癌类型,以印戒细胞癌为病理表现的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更为罕见,因此早期识别极为重要。本文... 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SCRC)被定义为初始诊断时在患者结直肠中发现一种以上的原发性恶性病变,与单发性结直肠癌相比,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结直肠癌类型,以印戒细胞癌为病理表现的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更为罕见,因此早期识别极为重要。本文报道1例在回盲部和乙状结肠发生的同时性原发印戒细胞癌的病例,患者为67岁女性,因间断轻度腹痛、腹胀半年入日间病房(24 h出入院),患者仅为行胃息肉切除,考虑患者有腹痛症状,我们建议行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结果提示回盲部肠壁可疑增厚伴异常强化,进一步完善肠镜、病理确诊为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病理类型差,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一经发现通常处于晚期,早发现、早诊断对于治疗、预后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戒细胞癌 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 病例报道
下载PDF
CXCL16作为炎症性肠病血清学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周瑞 朱思莹 +1 位作者 李实 夏冰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5-829,856,共6页
目的:评价血清中可溶性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水平在克罗恩病(CD)与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诊断价值以及与其他炎性标志物、临床疾病活动度、内镜下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收集了2011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炎症性肠病(IBD)病... 目的:评价血清中可溶性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水平在克罗恩病(CD)与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诊断价值以及与其他炎性标志物、临床疾病活动度、内镜下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收集了2011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炎症性肠病(IBD)病例55例,其中UC 29例,CD 24例,纳入年龄和性别匹配的5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内镜下对疾病程度进行评分,运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CXCL16水平。结果:UC和CD患者血清中CXCL16水平分别为(1.99±0.47)ng/ml和(2.24±0.74)ng/ml,均较正常对照[(1.54±0.34)ng/ml]明显升高(P<0.05);血清CXCL16水平与CDAI评分(r=0.588,P<0.05)和CRP(r=0.427,P<0.05)均显著相关,CXCL16对炎症性肠病具有一定诊断学价值[CD曲线下面积为0.841(95%CI,0.741-0.941);UC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0.698-0.887),P<0.01],但是特异性较低,尤其在UC中更明显。结论:CXCL16可作为IBD血清学分子标志物并用于对IBD诊断的辅助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配体16 趋化因子受体6 趋化因子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炎症性肠病
原文传递
TRIM3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蓝偲瑜 丁洋 +5 位作者 王纯 任超 吕瑜清 易云 何江华 常莹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545-550,共6页
目的:探讨TRIM32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及其对HC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测序数据评估HCC中TRIM32的表达是否有差异。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TRIM32在HCC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 目的:探讨TRIM32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及其对HC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测序数据评估HCC中TRIM32的表达是否有差异。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TRIM32在HCC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TRIM32的表达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网站和Cox回归分析评估TRIM32在HCC中的预后价值。向HCC细胞中转染si-TRIM32,分别采用细胞增殖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敲低TRIM32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利用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与TRIM32相关的基因并进行KEGG分析。结果:TRIM32在HCC组织高表达(P<0.05)。TRIM32表达的上调与HCC患者的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血清甲胎蛋白(AFP)表达升高和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5)。功能实验表明,敲低TRIM32可以抑制H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KEGG分析表明,TRIM32及其相关基因在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和Hippo信号通路中显著富集。结论:TRIM32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敲低TRIM32表达能够抑制HCC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M32 肝细胞癌 预后 迁移 侵袭
原文传递
miRNA-376c-3p调控CASP-7表达抑制人胃肠道间质瘤GIST-T1细胞生长和迁移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林 李瑾 +1 位作者 张小敏 肖军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231-236,共6页
目的:探讨miRNA-376c-3p(miR-376c-3p)对人胃肠道间质瘤GIST-T1细胞迁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qRT-PCR法检测13例胃间质瘤患者肿瘤和癌旁对照组织中miR-376c-3p表达;将miR-376c-3p类似物(mimic)、抑制物(inhibit... 目的:探讨miRNA-376c-3p(miR-376c-3p)对人胃肠道间质瘤GIST-T1细胞迁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qRT-PCR法检测13例胃间质瘤患者肿瘤和癌旁对照组织中miR-376c-3p表达;将miR-376c-3p类似物(mimic)、抑制物(inhibitor)和各自阴性对照分别转染GIST-T1细胞,另设空白对照组;qRT-PCR检测转染细胞miR-376c-3p表达;然后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通过Western Blot及qRT-PCR法检测miR-376c-3p对CASP-7(Caspase-7)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在胃间质瘤患者癌组织中,miR-376c-3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为癌旁对照组织的58.7%(P<0.01);qRT-PCR显示:转染miR-376c-3p mimic后,GIST-T1细胞miR-376c-3p表达明显上调(P<0.01),而转染miR-376c-3p inhibitor后表达受抑制(P<0.01);miR-376c-3p mimic转染组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能力明显抑制(P<0.01),凋亡率增强(P<0.05);另外miR-376c-3p过表达后CASP-7mRNA和蛋白水平出现上调,相反地,miR-376c-3p抑制却导致CASP-7mRNA和蛋白水平下调(P<0.05)。结论:在人胃肠道间质瘤GIST-T1细胞中miR-376c-3p可以间接调控CASP-7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76c-3p 胃肠道间质瘤 CASPASE-7 增殖 凋亡 迁移
原文传递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单克隆抗体对小鼠结肠炎及IL-17m RNA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黄莎 陈志涛 +2 位作者 蒋益 姜挺 夏冰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7-720,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单克隆抗体(anti-CTLA-4mAb)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期小鼠结肠炎及IL-17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BALB/c小鼠分为普通组(A)、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B)、CTLA-4单抗干预组(C)和同型...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单克隆抗体(anti-CTLA-4mAb)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期小鼠结肠炎及IL-17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BALB/c小鼠分为普通组(A)、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B)、CTLA-4单抗干预组(C)和同型对照组(D)。A组小鼠饮用蒸馏水7d;B、C、D组小鼠均饮用5%DSS水溶液7d,C组和D组同时分别予以CTLA-4单抗和同型对照抗体腹腔注射。7d后处死小鼠,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学评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检测鼠结肠黏膜IL-17mRNA表达。结果:①C组小鼠DAI、结肠组织学评分和MPO活性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C组小鼠肠黏膜IL-17mRNA表达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CTLA-4单克隆抗体可加重结肠炎症并使肠黏膜IL-17mRNA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溃疡性结肠炎 葡聚糖硫酸钠
原文传递
丁酸钠对结肠癌细胞SW480凋亡及Survivin基因和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刘敏 朱尤庆 张锦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2,176,I0004,共6页
目的:观察丁酸钠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生长抑制、凋亡情况以及对生成素(Survivin)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预防结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人传代结肠癌细胞株SW480经不同浓度丁酸钠处理后,在不同时段收集细胞,分别用四唑蓝法检测肿瘤细胞... 目的:观察丁酸钠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生长抑制、凋亡情况以及对生成素(Survivin)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预防结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人传代结肠癌细胞株SW480经不同浓度丁酸钠处理后,在不同时段收集细胞,分别用四唑蓝法检测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对Survivin基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随着培养液中丁酸浓度的不断升高和培养时间的延长,SW480细胞的生长逐渐受到抑制。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Sur-vivin基因和VEGF随着丁酸浓度的不断升高而表达下降。结论:丁酸钠能抑制SW480细胞株增生,诱导凋亡,并抑制Survivin基因和VE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结肠癌细胞 细胞凋亡 SURVIVIN VEGF
原文传递
389例结直肠癌合并癌性贫血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吴迎 夏冰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5-307,310,共4页
目的:分析38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TNM分期、分化程度、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大便隐血与癌性贫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9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2009年AJCC结直肠癌TNM分期法(第7版)进行分期,采用SPSS 1... 目的:分析38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TNM分期、分化程度、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大便隐血与癌性贫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9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2009年AJCC结直肠癌TNM分期法(第7版)进行分期,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结直肠癌贫血相关因素。结果:389例结直肠癌患者贫血总发生率为44.0%,右半结肠癌(P<0.05)、高TNM分期(P<0.05)、低白蛋白水平(P<0.05)和大便隐血阳性(P<0.05)的患者更易出现贫血,性别、年龄及分化程度与贫血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结直肠癌的部位、分期、白蛋白水平及大便隐血是癌性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癌性贫血 血红蛋白 低蛋白血症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血清D-乳酸、内毒素及二胺氧化酶在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10
作者 龚玉婷 黄丹 陈志芬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早期血清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AP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AP(MAP)组78例、重度AP(SAP)组4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早期血清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AP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AP(MAP)组78例、重度AP(SAP)组46例,并收集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间D-乳酸、内毒素及DAO水平的差异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用ROC曲线分析预测上述指标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MAP组D-乳酸、内毒素及DAO水平分别为(39.26±11.55)mg/L、(23.57±14.59)U/L、(23.06±18.68)U/L低于SAP组的(52.10±15.83)mg/L、(28.26±10.32)U/L、(52.24±31.58)U/L;高于对照组的(28.87±11.88)mg/L、(5.54±4.52)U/L、(9.66±6.2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以上指标与AP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示D-乳酸、内毒素和DAO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7、0.574、0.790。结论:早期血清D-乳酸、内毒素、DAO与AP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对预测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D-乳酸 内毒素 二胺氧化酶
原文传递
5-氨基水杨酸对TNBS结肠炎大鼠中TL1A、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渊 朱瑞平 夏冰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5-468,488,I0001,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三硝基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TL1A、NF-κB的表达及5-氨基水杨酸(5-ASA)干预后的表达,探讨它们和克罗恩病(CD)之间的关系及5-ASA干预后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健康Wistar大鼠30只,均分为A、B、C组。A为正... 目的:通过检测三硝基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TL1A、NF-κB的表达及5-氨基水杨酸(5-ASA)干预后的表达,探讨它们和克罗恩病(CD)之间的关系及5-ASA干预后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健康Wistar大鼠30只,均分为A、B、C组。A为正常对照组,B、C两组大鼠采用TNBS/乙醇灌肠制作大鼠结肠炎模型。造模后,B组每天给予0.9%氯化钠溶液1ml灌肠;C组每天给予5-ASA 1ml灌肠(100mg/kg)。于造模后第7天处死所有大鼠,按疾病活动指数(DAI)的评分标准进行大体损伤评分,HE染色进行组织损伤评分。同时取结肠病变部位组织,生化法检测MPO活性,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TL1A、NF-κB的表达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DAI评分、大体损伤形态和组织学损伤评分及MPO活性均升高(P<0.05),但B组高于C组(P<0.05)。与A组相比,B、C组的TL1A、NF-κB水平升高(P<0.05),分别为0.09±0.51比0.91±0.17和0.35±0.05、0.11±0.06比0.82±0.17和0.33±0.14,且B组高于C组。结论:在TNBS诱导的大鼠炎性肠病模型中TL1A、NF-κB的表达增高,5-ASA对肠道炎症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L1A、NF-κB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1A NF-ΚB 结肠炎 氨基水杨酸 三硝基苯磺酸
原文传递
根除幽门螺杆菌在预防胃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麦日耶木姑丽·艾山 陈志芬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65-69,共5页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病死率在世界癌症中位居第二位,其确切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生活习惯、遗传背景以及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中H.pylori感染作为胃癌发生最重要的致病因子,在胃黏膜...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病死率在世界癌症中位居第二位,其确切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生活习惯、遗传背景以及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中H.pylori感染作为胃癌发生最重要的致病因子,在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以及不典型增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能否通过根除H.pylori来预防胃癌是近年来消化科医师最关注的热点。本文就对H.pylori根除治疗在预防胃癌中意义的最新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 胃癌 预防
原文传递
维生素D3抑制胰腺癌细胞迁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晟 何芳 +5 位作者 张海平 商建 陈文华 胡腾腾 王剑屏 林军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42-45,79,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3抗胰腺癌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D3(0,25,50,75,100μmol/L)干预胰腺癌PANC-1细胞,以未加维生素D3干预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Hedgehog信号通路Smo蛋白的表达,Transwell小室测定... 目的:探讨维生素D3抗胰腺癌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D3(0,25,50,75,100μmol/L)干预胰腺癌PANC-1细胞,以未加维生素D3干预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Hedgehog信号通路Smo蛋白的表达,Transwell小室测定其迁移能力。结果:维生素D3干预PANC-1细胞48h后,阴性对照组及25,50,75,100μmol/L组细胞Smo/β-actin灰度值分别为0.579±0.120,0.409±0.090,0.289±0.075,0.182±0.034,0.068±0.019,随浓度的增加而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组(75,100μmol/L)明显抑制了胰腺癌PANC-1细胞的迁移,维生素D3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ANC-1细胞的迁移,以最大浓度组(100μmol/L)的抑制作用最强,25,50,75,100μmol/L维生素D3干预PANC-1细胞24h后,其迁移抑制率分别为(15.45±1.35)%、(37.26±2.11)%、(69.96±2.71)%、(84.55±2.83)%,且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3可以有效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迁移,其机制可能与阻滞Hedgehog信号通路的Smo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维生素D HEDGEHOG信号通路 细胞迁移
原文传递
免疫抑制剂治疗 IBD 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14
作者 李瑾 邓长生 赵秋 《医学新知》 CAS 2015年第4期219-222,共4页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CD)。IBD 在国外尤其是欧洲和北美发病率较高,随着人民生活水...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CD)。IBD 在国外尤其是欧洲和北美发病率较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诊断水平提高,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炎症性肠病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SETD8抑制HCT116细胞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余亚莉 朱华 +3 位作者 毛宇娟 卓明星 陈萍 叶梅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究组蛋白修饰酶SETD8在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中的表达及对细胞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方法: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人正常肠上皮细胞系NCM460和肿瘤细胞系HCT116中SETD8的表达,分别用siRNA和过表达SETD8的质粒... 目的:探究组蛋白修饰酶SETD8在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中的表达及对细胞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方法: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人正常肠上皮细胞系NCM460和肿瘤细胞系HCT116中SETD8的表达,分别用siRNA和过表达SETD8的质粒转染HCT116细胞后完成Transwell实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中E-cadherin蛋白、N-cadherin蛋白和GAPDH蛋白水平。结果:与NCM460相比,在HCT116细胞中SETD8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下降;沉默SETD8后,穿过小室的细胞增多,E-cadherin蛋白减少,N-cadherin蛋白增加;过表达SETD8后,穿过小室的细胞减少,E-cadherin蛋白增加,N-cadherin蛋白减少。结论:SETD8通过抑制细胞迁移和EMT过程而抑制HCT116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组蛋白修饰酶 SETD8 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