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例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田莉
张建武
+2 位作者
沈长新
杜艳
周新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45-550,共6页
目的:观察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的外周血染色体、Y染色体上SRY基因和AZF基因微缺失发生情况。方法:对1例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及父母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9个实验用序列标签位点(STS),分别是:sY84、sY86、sY127、sY...
目的:观察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的外周血染色体、Y染色体上SRY基因和AZF基因微缺失发生情况。方法:对1例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及父母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9个实验用序列标签位点(STS),分别是:sY84、sY86、sY127、sY129、sY134、sY254、sY255、sY242、sY152,同时检测SRY基因,并以X/Y连锁锌指蛋白基因(ZFX/ZFY)为内对照进行多重PCR筛查AZF微缺失。结果:患者核型为46,XY/47,XXY/48,XXYY/49,XXXXY,其中48,XXYY占56%;47,XXY占30%;46,XY占12%;49,XXXXY占2%,患者父母核型正常;患者及父母SRY基因检测与染色体性别一致,患者检出Y染色体AZF微缺失,缺失位点为sY86和sY127,缺失类型为AZFa+AZFb缺失。结论: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存在Y染色体AZF微缺失,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重要的遗传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INEFELTER综合征
序列标签位点
SRY基因
AZF微缺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三联PCR技术产前诊断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洪志丹
张元珍
+1 位作者
王燕
刘松梅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1期6766-6771,共6页
目的通过对两例散发的BMD家系中的先证者和胎儿进行DMD基因和SRY基因分析,拟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适用于临床的DMD/BMD的产前基因诊断方法。方法提取羊水细胞基因组DNA,通过检测SRY基因鉴定胎儿性别,以多重PCR方法对DMD基因缺失热区的1...
目的通过对两例散发的BMD家系中的先证者和胎儿进行DMD基因和SRY基因分析,拟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适用于临床的DMD/BMD的产前基因诊断方法。方法提取羊水细胞基因组DNA,通过检测SRY基因鉴定胎儿性别,以多重PCR方法对DMD基因缺失热区的18个外显子进行基因缺失的筛查,结合4对STR引物(内含子44、45、49、50)进行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连锁分析(STR-PCR),分析结果经DNA测序验证。结果 SRY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家系1胎儿为女性,家系2胎儿为男性,与超声诊断结果一致。两例BMD先证者均未检测到18个外显子的缺失,两家系的母亲及家系1的女性胎儿均为BMD基因STR-49位点杂合子,家系2的男性胎儿为BMD。同时发现了STR45、STR50的非常见基因型。结论应用SRY基因检测胎儿性别及多重PCR方法对DMD基因外显子缺失的检测,结合STR-PCR技术检出非缺失型携带者并行产前诊断,此三联PCR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直观可靠的特点,特异性高,实验可操作性强,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产前基因诊断
多重PCR
STR-PCR
原文传递
骨靶向帕珠沙星的制备及其体外研究
3
作者
余黎
蔡林
+2 位作者
胡昊
张翼
吴建元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80-1382,共3页
目的制备以双膦酸为骨导向物质,以氧化葡聚糖为中间体的骨靶向帕珠沙星复合物,并作相关体外亲骨性和抗菌活性研究。方法将葡聚糖(T-40)用高碘酸钠氧化为氧化葡聚糖,再依据希弗碱合成原理,分别将双膦酸和帕珠沙星枝接于氧化葡聚糖...
目的制备以双膦酸为骨导向物质,以氧化葡聚糖为中间体的骨靶向帕珠沙星复合物,并作相关体外亲骨性和抗菌活性研究。方法将葡聚糖(T-40)用高碘酸钠氧化为氧化葡聚糖,再依据希弗碱合成原理,分别将双膦酸和帕珠沙星枝接于氧化葡聚糖上,制备出骨靶向帕珠沙星复合物,并将各步产物进行红外和核磁共振检测表征。运用羟基磷灰石吸附试验,测定骨靶向药物的体外亲骨性;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确定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成功合成具有骨靶向性的帕珠沙星抗生素,其载药量为4.65%;羟基磷灰石吸附率为87.91%;对3株标准菌株的MIC均高于原料药帕珠沙星。结论合成的骨靶向性帕珠沙星,具有良好的体外亲骨性,但其体外抗菌活性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靶向
药物
葡聚糖
双膦酸
帕珠沙星
原文传递
题名
1例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田莉
张建武
沈长新
杜艳
周新
机构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输血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检验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科研中心
出处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45-550,共6页
文摘
目的:观察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的外周血染色体、Y染色体上SRY基因和AZF基因微缺失发生情况。方法:对1例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及父母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9个实验用序列标签位点(STS),分别是:sY84、sY86、sY127、sY129、sY134、sY254、sY255、sY242、sY152,同时检测SRY基因,并以X/Y连锁锌指蛋白基因(ZFX/ZFY)为内对照进行多重PCR筛查AZF微缺失。结果:患者核型为46,XY/47,XXY/48,XXYY/49,XXXXY,其中48,XXYY占56%;47,XXY占30%;46,XY占12%;49,XXXXY占2%,患者父母核型正常;患者及父母SRY基因检测与染色体性别一致,患者检出Y染色体AZF微缺失,缺失位点为sY86和sY127,缺失类型为AZFa+AZFb缺失。结论: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存在Y染色体AZF微缺失,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重要的遗传检测指标。
关键词
KLINEFELTER综合征
序列标签位点
SRY基因
AZF微缺失
Keywords
Klinefelter syndrome
sequence tagged site
SRY gene
AZF microdeletion
分类号
R698.2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三联PCR技术产前诊断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洪志丹
张元珍
王燕
刘松梅
机构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妇产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医学
科研中心
出处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1期6766-6771,共6页
基金
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200760423158)
文摘
目的通过对两例散发的BMD家系中的先证者和胎儿进行DMD基因和SRY基因分析,拟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适用于临床的DMD/BMD的产前基因诊断方法。方法提取羊水细胞基因组DNA,通过检测SRY基因鉴定胎儿性别,以多重PCR方法对DMD基因缺失热区的18个外显子进行基因缺失的筛查,结合4对STR引物(内含子44、45、49、50)进行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连锁分析(STR-PCR),分析结果经DNA测序验证。结果 SRY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家系1胎儿为女性,家系2胎儿为男性,与超声诊断结果一致。两例BMD先证者均未检测到18个外显子的缺失,两家系的母亲及家系1的女性胎儿均为BMD基因STR-49位点杂合子,家系2的男性胎儿为BMD。同时发现了STR45、STR50的非常见基因型。结论应用SRY基因检测胎儿性别及多重PCR方法对DMD基因外显子缺失的检测,结合STR-PCR技术检出非缺失型携带者并行产前诊断,此三联PCR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直观可靠的特点,特异性高,实验可操作性强,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产前基因诊断
多重PCR
STR-PCR
Keywords
Muscular dystrophy,Duchenne
Prenatal genetic diagnosis
Multiplex PCR
STR-PCR
分类号
R440 [医药卫生—诊断学]
R714.5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骨靶向帕珠沙星的制备及其体外研究
3
作者
余黎
蔡林
胡昊
张翼
吴建元
机构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骨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科研中心
出处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80-1382,共3页
文摘
目的制备以双膦酸为骨导向物质,以氧化葡聚糖为中间体的骨靶向帕珠沙星复合物,并作相关体外亲骨性和抗菌活性研究。方法将葡聚糖(T-40)用高碘酸钠氧化为氧化葡聚糖,再依据希弗碱合成原理,分别将双膦酸和帕珠沙星枝接于氧化葡聚糖上,制备出骨靶向帕珠沙星复合物,并将各步产物进行红外和核磁共振检测表征。运用羟基磷灰石吸附试验,测定骨靶向药物的体外亲骨性;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确定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成功合成具有骨靶向性的帕珠沙星抗生素,其载药量为4.65%;羟基磷灰石吸附率为87.91%;对3株标准菌株的MIC均高于原料药帕珠沙星。结论合成的骨靶向性帕珠沙星,具有良好的体外亲骨性,但其体外抗菌活性有所降低。
关键词
骨靶向
药物
葡聚糖
双膦酸
帕珠沙星
Keywords
Bone-targeting
Drug
Dextran
Diphosphonic acid
Pazufloxacin
分类号
R96 [医药卫生—药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例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
田莉
张建武
沈长新
杜艳
周新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2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应用三联PCR技术产前诊断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研究
洪志丹
张元珍
王燕
刘松梅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
1
原文传递
3
骨靶向帕珠沙星的制备及其体外研究
余黎
蔡林
胡昊
张翼
吴建元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