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Kakita胰肠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志楠 赵安邦 +13 位作者 刘志程 朱倩 秦弦 魏征 曾长江 周文富 杨潇 王帅 孙振纲 金保涛 胡凯 刘志苏 袁玉峰 杨智勇 《腹部外科》 2024年第1期56-63,共8页
目的探讨改良Kakita胰肠吻合技术(pancreaticojejunostomy,PJ)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5家医院采用改良Kakita PJ进行PD的病人,其中将153... 目的探讨改良Kakita胰肠吻合技术(pancreaticojejunostomy,PJ)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5家医院采用改良Kakita PJ进行PD的病人,其中将153例行开腹PJ的病人分为A组,将110例行微创PJ的病人分为B组。A组包括135例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例微创PD中转开腹以及5例微创PD小切口吻合病人;B组包括87例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及23例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人的围术期临床资料。结果263例PD均顺利完成。(1)A组:PJ时间中位数为9 min(7~15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200 mL(50~1000 mL),18例(11.8%)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3级,B、C级胰瘘14例(9.2%),胆漏8例(5.2%),B、C级腹腔内出血13例(8.5%),消化道出血1例(0.7%),腹腔内感染14例(9.2%),术后30 d内再次手术者8例(5.2%),术后90 d内死亡2例(1.3%),死亡病例均由胰瘘引起。(2)B组:PJ时间中位数为17 min(12~25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60 mL(10~250 mL),7例(6.4%)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3级,B、C级胰瘘5例(4.6%),胆漏5例(4.6%),B、C级腹腔内出血3例(2.7%),消化道出血1例(0.9%),腹腔内感染9例(8.2%),术后30 d内再次手术者3例(2.7%),术后90 d内死亡者1例(0.9%),死亡病例与胰瘘无关。结论改良Kakita PJ操作简便,易于开展,可在开腹以及微创PD中安全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技术 机器人 腹腔镜 术后胰瘘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双峰型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志程 宋文静 +6 位作者 朱倩 张中林 江平 何跃明 刘志苏 袁玉峰 杨智勇 《腹部外科》 2022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人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双峰型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230例AP病人资料,据病人发病2周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变化,分为...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人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双峰型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230例AP病人资料,据病人发病2周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变化,分为单峰组(160例)和双峰组(70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料。双峰组病人分为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组(19例)和非IPN组(51例),对比两组病人白细胞计数第二峰期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IPN的诊断价值。对比IPN组与非IPN组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术后病人的预后。结果双峰组病人占全部AP病人的30.4%(70/230)。双峰组病人住院时间更长,病死率更高,与单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IPN病人相比,IPN病人更容易出现峰期发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升高、红细胞比容(HCT)降低、血清白蛋白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及Balthazar CT分级更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峰组病人发生IPN的独立危险因素为:NLR>12.45[OR=1.943,95%CI(1.117,58.157),P=0.047]、发热(腋温>37.3℃)[OR=10.456,95%CI(2.520,300.206),P<0.001],Balthazar CT分级C级以上[OR=17.845,95%CI(3.114,65.435),P=0.005],3项联合诊断其发生IPN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双峰后行PCD的病人较未行PCD病人住院时间更长;10例非IPN病人PCD后有4例出现继发感染,较未发生感染病人住院时间更长。结论白细胞计数双峰型变化在AP病人起病2周内比较常见,但只有少部分病人发生IPN。NLR、Balthazar CT分级联合发热对双峰AP病人发生IPN有很好的诊断价值。非IPN病人行PCD胰周引流可能导致继发感染,延长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感染性胰腺坏死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