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泮托拉唑钠与进口奥美拉唑钠预防ICU应激性溃疡的疗效对比及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贾宝辉 李建国 +1 位作者 杜朝晖 周青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15-517,共3页
目的:寻求一种经济、有效的预防重症监护(ICU )应激性溃疡方案。方法:将符合应激性溃疡高危人群标准的63例ICU患者分为2组,分别静脉滴注国产泮托拉唑钠80mg(1次/天)或进口奥美拉唑钠40mg(2次/天) ,治疗7天,观察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并... 目的:寻求一种经济、有效的预防重症监护(ICU )应激性溃疡方案。方法:将符合应激性溃疡高危人群标准的63例ICU患者分为2组,分别静脉滴注国产泮托拉唑钠80mg(1次/天)或进口奥美拉唑钠40mg(2次/天) ,治疗7天,观察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并做成本-效果分析。结果:2组有效率分别为91. 18 %、89. 66 % ,无显著性差异(P>0. 05) ;2组成本分别为1059. 73元、2304. 26元;2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 .62、25 .70。疗程总费用泮托拉唑钠组比奥美拉唑钠组少支出1244. 53元。敏感度分析2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0 .51、23 .22。结论:泮托拉唑钠是预防ICU应激性溃疡的经济、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应激性溃疡 预防 泮托拉唑钠 奥美拉唑钠 成本-效果分析
下载PDF
ICU患者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0例原因及临床对策 被引量:6
2
作者 周青 李建国 杜朝晖 《华中医学杂志》 2002年第5期255-256,共2页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ICU)患者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 分析 2 0例ICU患者中 ,发生DIC的原因并寻求对策。结果  2 0例中 ,大手术、创伤后出血合并休克患者 12例 ,占 6 0 .0 % ;恶性肿瘤 4例 ,占 2 ...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ICU)患者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 分析 2 0例ICU患者中 ,发生DIC的原因并寻求对策。结果  2 0例中 ,大手术、创伤后出血合并休克患者 12例 ,占 6 0 .0 % ;恶性肿瘤 4例 ,占 2 0 .0 %。死亡组与非死亡组诊断DIC时凝血指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同时补充凝血因子治疗有效率为 70 .0 %。结论 ICU患者发生DIC的主要原因有严重创伤、大手术经历大量输血或休克及恶性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原因 对策
下载PDF
ICU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不同肠内营养及益生菌制剂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赤 王焱林 +2 位作者 杜朝晖 张声 张卫星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283-288,共6页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ICU)中不同肠内营养(EN)成分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应及不良反应等。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共138例,随机分为瑞先(A)组、瑞先+益力多(B)组与安素(C)组,每组各46例,三组均通过鼻饲管连续饲肠内营养液作营养支持维...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ICU)中不同肠内营养(EN)成分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应及不良反应等。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共138例,随机分为瑞先(A)组、瑞先+益力多(B)组与安素(C)组,每组各46例,三组均通过鼻饲管连续饲肠内营养液作营养支持维持2-3周。观察治疗效果并作统计学分析,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入室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体质量指数(BMI)、胸部X片变化等。观察胃肠道耐受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营养治疗第7、15天C组ALB均明显低于B组对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C组BMI、TSF、TP、Hb明显低于A组、B组,WBC、PCT高于A、B组(P<0.05);B组TP、ALB、Hb明显高于A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在ICU住院时间明显长于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瑞先加益力多行肠内营养可改善营养状况,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及缩短在ICU的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颅脑损伤 益力多 腹泻
原文传递
ICU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镇静镇痛方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赤 王焱林 +3 位作者 杜朝晖 张声 昌晓寒 张卫星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322-32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镇静镇痛方式对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方法:选择机械通气患者共162例,随机分为单纯镇痛组(A组)、咪唑安定组(B组)及丙泊酚组(C组),每组各54例,A组给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 目的:探讨不同镇静镇痛方式对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方法:选择机械通气患者共162例,随机分为单纯镇痛组(A组)、咪唑安定组(B组)及丙泊酚组(C组),每组各54例,A组给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剂量为0.30-0.60μg/(kg·h)。B组:先静注咪唑安定0.03-0.1mg/kg,注药时间60s,然后以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维持剂量为0.03-0.07mg/(kg·h);C组:先静注丙泊酚0.3-0.6mg/kg,注药时间60s,然后以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维持剂量为0.30-1.20mg/(kg·h);B、C两组均给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剂量为0.30μg/(kg·h)。B、C两组均采用Ramsay分级标准,调整剂量使患者Ramsay评分控制在Ⅲ-Ⅴ级。分别记录起效时间,维持镇静、镇痛的剂量,3组药物对呼吸、循环(RR、SPO2、HR、MAP)等的影响,比较3组患者炎症指标和相关生化指标变化、胸部X片变化以及停用镇静、镇痛药物后完全清醒时间、拔管脱机时间和患者各种管路自行拔除的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等。结果:镇静镇痛后A组RR、HR、MAP较B、C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C组甘油三酯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天,A组患者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TNF-α,IL-6等均较B、C两组指标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用药期间谵妄发生率,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不张发生率、拔管后舌后坠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C两组(P<0.01或P<0.05)。结论:单纯适量镇痛应用于COPD患者,效果满意,可减少镇静药物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在ICU的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