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源价格波动、诱导性技术进步与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福霞 徐江川 +1 位作者 杨冕 史岩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1-41,共11页
随着能源的"金融属性"日益凸显,科学评估能源价格波动对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的综合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参数化的双曲线距离函数,将能源价格因素纳入环境全要素生产率(ETFP)的分析框架,剖析能源价格波动影响... 随着能源的"金融属性"日益凸显,科学评估能源价格波动对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的综合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参数化的双曲线距离函数,将能源价格因素纳入环境全要素生产率(ETFP)的分析框架,剖析能源价格波动影响ETFP变动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199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能源价格诱导性技术进步对我国ETFP提升的促进作用及其时空分异规律,并识别该技术进步的具体偏向类型。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我国能源价格诱导性技术进步的平均速率为0.22%,其对ETFP变动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弱,并表现出较强的时空分异特征。此外,从要素投入来看,能源价格诱导性技术进步总体上呈现资本和能源节约-劳动力使用型特征;从产出侧来看,其主要偏向于SO2的减排,但对CO2减排和GDP扩张的诱导作用不甚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价格 诱导性技术进步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双曲线距离函数
原文传递
中国种植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差异的动态演进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福霞 郑凡 杨冕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63-1575,共13页
增进种植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的认识对于促进区域间农民收入的平衡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6年中国31个省(市、区)种植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估计方法将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分解为技术效率... 增进种植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的认识对于促进区域间农民收入的平衡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6年中国31个省(市、区)种植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估计方法将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资本劳动替代、土地劳动替代和产出结构调整5种效应,以此探讨种植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中国种植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在样本期内整体上经历了"扩大(2000-2003年)-缩小(2003-2009年)-再扩大(2009-2012年)-再缩小(2012-2016年)"的交替演进过程;②深入探究此演变的驱动机制发现,技术进步是第一阶段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动因;随后,技术效率改善和产出结构优化共同推动了该差距逐步缩小;在随后4年中,产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导致种植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距再次扩大;2012年之后,随着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逐步推进,土地劳动替代效应和产出结构效应促进了地区差距再次缩小。因此,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是2010年之前中国种植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差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而投入和产出结构调整则成为2012年后地区差距缩小的重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 劳动生产率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驱动机制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