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疾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1
作者 陈泽栋 李红良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第3期259-261,共3页
心血管疾病(CVD)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病理生理方面有着共同的机制,其中胆汁酸、能量和脂质代谢的相关信号分子在两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参与胆汁酸、能量和脂肪代谢的相关信号分子主要分别有法尼酯受... 心血管疾病(CVD)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病理生理方面有着共同的机制,其中胆汁酸、能量和脂质代谢的相关信号分子在两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参与胆汁酸、能量和脂肪代谢的相关信号分子主要分别有法尼酯受体和胆汁酸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成纤维生长因子21和AMPK激活的蛋白激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可以针对其靶向分子进行药物干预,达到治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代谢综合征 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原文传递
左心耳封堵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功能和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高虹 杨波 +3 位作者 叶距亨 吴佳逢 周阳泱 梁海南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与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行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0例,记录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 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与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行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0例,记录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d、1个月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比较不同时点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术后1 d、1个月、6个月进行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检测.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左心耳封堵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结束时左心耳、左心房间残余分流12例,无残余分流18例.术前、术后1 d、1个月、6个月患者LAD、LVEDD、LVEDV、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 d、1个月、6个月患者血浆ET-1、TNF-α、NT-pr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左心耳封堵术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成功率高,对心功能无明显影响,可显著降低血浆神经内分泌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 封堵 心功能 神经内分泌功能
原文传递
消融左侧星状神经节对犬急性心肌缺血后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珊 鲁志兵 +6 位作者 罗达 余小梅 王晓莹 瞿唯一 胡慧慧 马瑞松 江洪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消融左侧星状神经节(LSG)对犬急性心肌缺血后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方法 18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O,n=6)、心肌梗死组(MI,n=6)、消融组(n=6)。SO组游离LSG而不予以射频能量,暴露左前降支但不予以结扎;MI组游... 目的探讨消融左侧星状神经节(LSG)对犬急性心肌缺血后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方法 18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O,n=6)、心肌梗死组(MI,n=6)、消融组(n=6)。SO组游离LSG而不予以射频能量,暴露左前降支但不予以结扎;MI组游离LSG但不行消融术,暴露左前降支,穿线结扎;消融组在消融LSG后30 min再结扎左前降支。记录SO组和消融组消融前后30min内心率变异性[(HRV,包括低频(LF)、高频(HF)、LF/HF值]的变化,记录各组MI后1 h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内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总量及磷酸化的表达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各组内Cx43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SO组消融前后HF、LF及LF/HF无明显差异。与消融前相比,消融组消融后LF值和LF/HF值显著降低,HF值明显升高。SO组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与MI组相比,消融组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及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明显降低(P均<0.05)。与SO组相比,MI组Cx43蛋白、磷酸化Cx43蛋白及Cx43 mRNA含量显著降低(P均<0.05)。与MI组相比,消融组Cx43蛋白、磷酸化Cx43蛋白及Cx43 mRNA含量显著升高,但与SO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消融LSG可降低心脏交感神经活性,上调心肌梗死后心肌Cx43的表达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左侧星状神经节 急性心肌缺血 室性心律失常 缝隙连接蛋白43
原文传递
选择性消融Marshall韧带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
4
作者 胡慧慧 马瑞松 +4 位作者 秦智亮 余小梅 鲁志兵 李元红 江洪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研究选择性消融Marshall韧带(LOM)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33只杂种犬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1),LOM远段消融+I/R组(LOM组,n=9),左侧星状神经节消融+I/R组(LSG组,n=13)。I/R组结扎左冠状动脉... 目的研究选择性消融Marshall韧带(LOM)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33只杂种犬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1),LOM远段消融+I/R组(LOM组,n=9),左侧星状神经节消融+I/R组(LSG组,n=13)。I/R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缺血30min和再灌注2h完成心肌I/R损伤模型。LOM组与LSG组进行LOM或LSG消融后30 min,同I/R组缺血30 min再灌注2h。分别记录LOM组与LSG组开胸后基础状态以及结扎前消融后30 min的心率变异性[(HRV,包括低频(LF)、高频(HF)、LF/HF值],三组行持续心电图记录,观察各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别于开胸后基础状态、结扎前以及消融LOM或LSG后30min、再灌注2h后经颈内静脉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结果与开胸后基础状态相比,LOM组与LSG组消融后LF值和LF/HF值明显降低(P<0.05),对HF值的提高无显著性差异。LOM组及LSG组,缺血30min再灌注2h内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明显低于I/R组(P均<0.05),心室颤动的发生有降低趋势。与LOM组相比,LSG组对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也有降低趋势。与同组基础状态比较,I/R组再灌注2h后NE、E增加,LOM组与LSG组则无差异。与I/R组比较,LOM组或LSG组再灌注2h后血清NE、E的水平升高被显著减弱(P<0.05),而LOM组与LSG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消融LOM或LSG均可以降低I/R损伤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MARSHALL韧带 缺血再灌注损伤 室性心律失常 左侧星状神经节
原文传递
线粒体自噬在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中的作用
5
作者 胡灿 唐其柱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51-456,共6页
阿霉素(DOX),又称多柔比星,是一种蒽环类的广谱抗肿瘤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化疗过程并取得显著疗效,然而它剂量依赖的心脏毒性成为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原因[1].DOX诱导心脏毒性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提出多种学说可能参与DOX诱导... 阿霉素(DOX),又称多柔比星,是一种蒽环类的广谱抗肿瘤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化疗过程并取得显著疗效,然而它剂量依赖的心脏毒性成为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原因[1].DOX诱导心脏毒性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提出多种学说可能参与DOX诱导的心脏毒性过程,其中包括脂质过氧化、DNA损伤、细胞坏死凋亡、线粒体损伤和自噬失调等[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毒性 肿瘤 阿霉素 线粒体 诱导 过程
原文传递
消融Marshall韧带远段对急性心力衰竭犬心房颤动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瞿唯一 鲁志兵 +7 位作者 王晓莹 刘珊 罗达 陈超 余小梅 马瑞松 李元红 江洪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探讨消融Marshall韧带远段(LOM_(LSPV))对犬急性心力衰竭后心脏功能和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20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不消融,n=11)和消融组(LOM_(LSPV)消融,n=9)。于基础状态下行心脏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容... 目的探讨消融Marshall韧带远段(LOM_(LSPV))对犬急性心力衰竭后心脏功能和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20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不消融,n=11)和消融组(LOM_(LSPV)消融,n=9)。于基础状态下行心脏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房内径(LAD),记录心率变异性(HRV)并测量心房、心耳和肺静脉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ERP)、房颤诱发率。测量完毕,对照组将电极放置于LOM_(LSPV)但不予以消融能量,消融组使用多极电极在Marshall韧带记录到其电位后,行LOM_(LSPV)消融。两组均以200~240次/分快速起搏心室3 h,分别于起搏结束(PT)和起搏结束后3 h(PT-3 h)重复测量上述指标。结果与基础状态相比,消融组PT时LVEF降低, LF及LF/HF升高,心房和肺静脉各位点ERP缩短,房颤诱发率增加(P均<0.05)。与PT相比,消融组PT-3 h的LVEF仍有降低趋势(P>0.05),但LF及LF/HF降低,各位点ERP延长,总体房颤诱发率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消融组于基础状态及PT各项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消融组PT-3 h的LVEF比对照组增加,LAD减小,LF和LF/HF降低,各位点ERP延长,总体房颤诱发率减少(P均<0.05)。结论消融LOM_(LSPV)可降低心脏交感神经活性,改善快速心室起搏所致急性心力衰竭犬的左室功能和左房内径,降低房颤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MARSHALL韧带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肾交感神经与左侧星状神经节消融后心肌梗死犬室性心律失常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孟冠南 余锂镭 +3 位作者 黄兵 王梦龙 李雪飞 江洪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对比肾交感神经消融(RSNA)与左侧星状神经节消融(LSGA)对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成年家犬随机分为RSNA组(n=8)、LSGA组(n=8)和对照组(Control组,n=8)分别行RSNA、LSGA及假手术。测量术前(BS)及... 目的对比肾交感神经消融(RSNA)与左侧星状神经节消融(LSGA)对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成年家犬随机分为RSNA组(n=8)、LSGA组(n=8)和对照组(Control组,n=8)分别行RSNA、LSGA及假手术。测量术前(BS)及消融后60 min血压、心率,BS及消融后0、30、60 min心室有效不应期(ERP),测量之后结扎左前降支制备急性心梗模型,记录并比较心梗后1h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基础状态下,三组之间血压、心率、心室ERP均无差异,消融后30及60min时与对照组相比,RSNA组和LSGA组心率均显著降低,各部位心室ERP均显著延长,但血压无差异,且RSNA组和LSGA组之间血压、心率、心室ERP均无差异。与对照组比较,RSNA组与LSGA组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数均明显减少,但RSNA组与LSGA组之间无差异。结论 RSNA与LSGA均能减少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肾交感神经消融 左侧星状神经节消融 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交感神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