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及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舒泳翔 吴鹏波 +2 位作者 柳健 李明 谭诗云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3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脏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及细胞凋亡等水平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脂饮食组(HF组)和高脂饮食+姜黄素治疗组(HF+curcumin组),各组给予相应处理...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脏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及细胞凋亡等水平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脂饮食组(HF组)和高脂饮食+姜黄素治疗组(HF+curcumin组),各组给予相应处理造模后,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并分析相关血清学指标。结果 NC组、HF组和HF+curcumin组大鼠血GSHPx、T-AOC、SOD分别为28.5±2.5、21.7±3.1、24.1±1.2;4.3±0.9、1.8±1.1、2.9±0.7;163.7±13.4、123.5±21.1、143.1±16.7,MAD分别为1.3±0.5、3.2±0.8、2.4±0.6,血IL-6、TNF-α分别为67.5±12.4、114.5±15.2、91.3±16.1;32.8±5.5、40.5±4.2、34.5±6.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组间NF-κB/GAPDH及Bcl-2/Bax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姜黄素能够减轻NAFLD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改善胰岛素抵抗、肝功能及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其发病关键环节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细胞凋亡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姜黄素 氧化应激 炎性因子 凋亡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敏 陈继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2期86-89,107,共5页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认识,协助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PBC患者和61例AIH患者的临床、生化、免疫和肝脏组织学方面的特点。结果 PBC组和AIH组均为女性高发,两者均以乏力、食欲不振、黄疸、...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认识,协助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PBC患者和61例AIH患者的临床、生化、免疫和肝脏组织学方面的特点。结果 PBC组和AIH组均为女性高发,两者均以乏力、食欲不振、黄疸、腹胀等症状常见,皮肤瘙痒为PBC组相对特异性症状;PBC组初诊为肝硬化者占48.8%(24/49),高于AIH组31.1%(19/61);PBC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IgM、IgM/IgG水平、血脂异常及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率明显高于AIH组(P<0.05);AIH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IgG水平及抗平滑肌抗体(ASMA)和抗肝肾微粒抗体(LKM)阳性率明显高于PBC组(P<0.05)。结论 PBC和AIH这两种疾病在临床、肝酶、免疫球蛋白、血脂代谢异常及自身抗体方面具有不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临床表现 生化检查 自身免疫抗体
下载PDF
延髓头端腹内侧区在慢性胰腺炎大鼠持续性疼痛中的作用
3
作者 罗丹 陈雷 余保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11期19-22,84,共5页
目的研究延髓头端腹内侧区是否参与调节慢性胰腺炎大鼠的持续性疼痛,探讨CP疼痛维持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三硝基苯磺酸(TNBS)胆胰管灌注诱导大鼠CP模型,分别通过胰腺病理学和大鼠腹部对von-Frey探针机械性刺激的敏感度来评估胰腺炎的程... 目的研究延髓头端腹内侧区是否参与调节慢性胰腺炎大鼠的持续性疼痛,探讨CP疼痛维持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三硝基苯磺酸(TNBS)胆胰管灌注诱导大鼠CP模型,分别通过胰腺病理学和大鼠腹部对von-Frey探针机械性刺激的敏感度来评估胰腺炎的程度以及痛觉过敏; Western blot法检测CP诱导后RVM区c-Fos蛋白表达变化;检测RVM区微量注射罗哌卡因后,CP大鼠机械性痛觉过敏的改变。结果 TNBS成功诱导了大鼠慢性胰腺炎,灌注后第7天即出现明显的腹部痛觉过敏,持续至第28天,并引起了RVM区c-Fos蛋白表达上调; RVM区定向注射罗哌卡因显著抑制了大鼠的机械性痛觉过敏(P <0. 05)。结论 RVM内注射罗哌卡因可缓解TNBS诱导的CP疼痛,RVM区参与调控CP的持续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延髓头端腹内侧区 神经病理性痛
下载PDF
IRAK1/4抑制剂对结肠炎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严博 李湘杰 +3 位作者 乔雨晴 周林香 彭帅 沈磊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第10期113-117,共5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4(interleukin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1/4,IRAK1/4)抑制剂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结肠炎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DSS组、...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4(interleukin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1/4,IRAK1/4)抑制剂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结肠炎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DSS组、IRAK1/4抑制剂组,每组10只。DSS组与IRAK1/4抑制剂组小鼠使用质量浓度为30g/L的DSS共7天构建结肠炎模型,每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试剂处理。每天同一时间观察记录小鼠生命活力、体质量变化、粪便性状及粪便隐血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并根据病理切片计算组织病理评分,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FN-γ)活性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屏障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DSS组结肠组织DAI评分明显增高(P<0.01),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FN-γ)、屏障功能相关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JAM-A)明显减少(P<0.01);与DSS组比较,IRAK1/4抑制剂组炎性细胞因子明显下调,屏障蛋白下降程度减低(P<0.01)。结论IRAK1/4抑制剂可显著减轻DSS诱导的小鼠肠道炎症,并有效改善肠道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AK1/4抑制剂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屏障功能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幽门螺杆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研究
5
作者 张梦娇 吴练练 +4 位作者 邢达奇 董泽华 朱益洁 胡珊 于红刚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构建一套内镜下识别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多重特征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并评估其在真实临床病例中的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同时间段行13C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 目的构建一套内镜下识别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多重特征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并评估其在真实临床病例中的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同时间段行13C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的1033例受检者资料,13C呼气试验阳性(定义为HP感染)为病例组(485例),13℃呼气试验阴性为对照组(548例)。将提示HP阳性和HP阴性的各类黏膜特征胃镜图像,以及以案例为单位的HP阳性和HP阴性病例胃镜图像以8: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开发一套识别HP感染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其中,CNN可识别并提取每例患者内镜图像中的黏膜特征,生成特征向量,然后LSTM接收特征向量,综合判断HP感染状态。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系统的诊断性能。结果该系统对结节样改变、萎缩、肠上皮化生、黄斑瘤、弥漫性发红+点状发红、黏膜肿胀+皱襞肿大蛇形+黏液白浊和HP阴性特征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5%(14/16)、74.1%(83/112)、90.0%(45/50)、88.0%(22/25)、63.3%(38/60)、80.1%(238/297)和85.7%(36/42)。其综合判断患者HP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9.6%(43/48)、61.8%(34/55)、74.8%(77/103)和0.757,其诊断准确率与内镜医师白光下诊断HP感染的准确率相当(74.8%比72.1%,x^(2)=0.246,P=0.620)。结论本研究开发的系统在评估HP感染方面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可用于辅助内镜医师判断HP感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内窥镜检查 人工智能 黏膜表现
原文传递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巾茹 柴红 +3 位作者 宫璇 谭诗云 卢筱洪 王高华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36-240,252,共6页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门诊177例GERD患者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根据焦虑抑郁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合并焦虑或抑郁组、未合并焦虑或抑郁组。采...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门诊177例GERD患者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根据焦虑抑郁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合并焦虑或抑郁组、未合并焦虑或抑郁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GERD患者合并焦虑或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177例GERD患者49.7%合并焦虑或抑郁,而便秘(OR=2.289,95%CI 1.138-4.605,P<0.05)、咽喉反流(OR=2.226,95%CI1.112-4.459,P<0.05)、睡眠质量差(OR=3.786,95%CI 1.900-7.544,P<0.05)、半年内经历压力性事件(OR=4.569,95%CI 1.643-12.706,P<0.05)是GERD患者发生焦虑或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食管反流病合并焦虑或抑郁状态发生率高,便秘、咽喉反流、睡眠质量差及半年内经历压力性事件是GERD患者合并焦虑或抑郁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焦虑抑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焦虑 抑郁 咽喉反流 睡眠质量
原文传递
基于多模态内镜图像的人工智能模型诊断胃肿瘤性病变研究(含视频)
7
作者 陶逍 吴练练 +2 位作者 杜泓柳 董泽华 于红刚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0-696,共7页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多模态内镜图像数据的人工智能胃肿瘤性病变诊断模型,并将其诊断效能与基于单模态图像数据的模型及内镜医师诊断水平进行比较。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镜中心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463例患者的3267张白光成像...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多模态内镜图像数据的人工智能胃肿瘤性病变诊断模型,并将其诊断效能与基于单模态图像数据的模型及内镜医师诊断水平进行比较。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镜中心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463例患者的3267张白光成像和弱放大成像的胃肿瘤性病变及非肿瘤性病变图像,用于构建基于白光图像和弱放大图像的单模态模型(白光模型和弱放大模型)。将同一病变的白光和弱放大图像组合成图像对,用于构建多模态特征融合模型(多模态模型)。使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间97例患者(102个病变)的696张图像作为图像测试集,比较单模态模型与多模态模型在图像水平和病变水平识别胃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80例患者(80个病变)的视频片段,用于比较弱放大模型、多模态模型和7名内镜医师在在病变水平对胃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在图像测试集中,多模态模型在图像水平诊断胃肿瘤性病变的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84.96%(576/678)、86.89%(1220/1289),优于弱放大模型的灵敏度[63.13%(113/179),χ^(2)=42.81,P<0.001]和准确率[80.59%(353/438),χ^(2)=10.33,P=0.001],同样优于白光模型的灵敏度[70.47%(74/105),χ^(2)=13.52,P<0.001]和准确率[67.82%(175/258),χ^(2)=57.27,P<0.001]。多模态模型在病变水平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7.50%(28/32)、88.57%(62/70)、88.24%(90/102),特异度(χ^(2)=22.99,P<0.001)和准确率(χ^(2)=19.06,P<0.001)高于白光模型;但与弱放大模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视频测试中,多模态模型在病变水平诊断胃肿瘤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5.00%(19/20)、93.33%(56/60)和93.75%(75/80),分别优于内镜医师总体的77.14%(108/140)、79.29%(333/420)和78.75%(441/5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62,P<0.001;χ^(2)=35.07,P<0.001;χ^(2)=53.12,P<0.001),且高于资深内镜医师的灵敏度[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40)。结论构建的基于多模态内镜图像数据的智能胃肿瘤性病变诊断模型,在图片和视频测试集中均有较高表现,且在视频测试中优于内镜医师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胃肿瘤性病变 弱放大成像 多模态
原文传递
基于人工智能的结肠镜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龚容容 姚理文 于红刚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329-332,共4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快速发展,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人工评估结肠镜质量不仅浪费时间还存在主观偏差和错误,因此很难进一步提高腺瘤检出率,导致结直肠癌发生率仍然较高。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试验中表明,计算机辅助技...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快速发展,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人工评估结肠镜质量不仅浪费时间还存在主观偏差和错误,因此很难进一步提高腺瘤检出率,导致结直肠癌发生率仍然较高。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试验中表明,计算机辅助技术有助于客观评估结肠镜质量,提高病变检出率。本文就人工智能技术在结肠镜质量控制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性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结肠镜检查 机器学习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闭合性胰腺外伤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金坤 周中银 《临床消化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索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闭合性胰腺外伤的治疗效果,寻找可以预测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闭合性胰腺外伤住院治疗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中20例采取ERCP治疗(ERCP组),11例采取非ERCP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索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闭合性胰腺外伤的治疗效果,寻找可以预测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闭合性胰腺外伤住院治疗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中20例采取ERCP治疗(ERCP组),11例采取非ERCP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胰腺损伤严重程度、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ERCP组患者生化常规指标水平的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各生化水平与患者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ERCP组与对照组胰腺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P组胰瘘和胰腺假性囊肿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而2组创伤性胰腺炎、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P组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淀粉酶、血脂肪酶等水平在手术前3 d至术后1周有明显变化,术后PCT水平与术后胰瘘之间明显相关,且术后PCT水平每增加1 ng/ml,出现胰瘘的风险增加2.554倍。[结论]ERCP是闭合性胰腺外伤的有效治疗手段,PCT可能是胰腺外伤患者ERCP后胰瘘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闭合性胰腺外伤 胰瘘 降钙素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