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刑事司法与人权保障
1
作者
王树茂
《广东法学》
2007年第1期2-7,共6页
狭义的刑事司法(刑事审判)承担着惩罚犯罪、保护社会和规范刑罚权、保障人权的双重机能,并且侧重于人权保障机能。刑事司法实践中,通过倡导轻轻重重、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裁量刑罚时把教育改善犯罪人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倡...
狭义的刑事司法(刑事审判)承担着惩罚犯罪、保护社会和规范刑罚权、保障人权的双重机能,并且侧重于人权保障机能。刑事司法实践中,通过倡导轻轻重重、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裁量刑罚时把教育改善犯罪人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倡导“轻刑化”和“非刑罚化”,严格遵守刑事诉讼的正当程序,发挥刑事审判程序应有的“入罪”过滤功能和“出罪”畅通功能,实现刑事司法的人权保障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
人权保障机能
定位
实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聚众犯罪客观行为的司法认定
被引量:
6
2
作者
刘德法
孔德琴
《中国检察官》
2009年第1期45-47,共3页
聚众犯罪是我国刑法中独有的概念,它是指刑法分则明文规定的,在首要分子的作用下以聚众的行为方式实施的一种犯罪类型。我国《刑法》第97条在界定“首要分子”时,规定了“聚众犯罪”的概念.并且在刑法分则中规定了19种具体聚众犯罪...
聚众犯罪是我国刑法中独有的概念,它是指刑法分则明文规定的,在首要分子的作用下以聚众的行为方式实施的一种犯罪类型。我国《刑法》第97条在界定“首要分子”时,规定了“聚众犯罪”的概念.并且在刑法分则中规定了19种具体聚众犯罪的罪名。根据聚众犯罪的概念和刑法分则的相关规定.聚众犯罪具有法定性、“聚众”性和“首要分子”必备性等三个不可缺少的法律特征,这些也是聚众犯罪区别于其他犯罪的鉴别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众犯罪
司法认定
客观行为
刑法分则
首要分子
犯罪类型
行为方式
《刑法》
原文传递
论金融诈骗罪之“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以贷款诈骗罪为例
3
作者
陆诗忠
《中国检察官》
2006年第8期12-15,共4页
刑法理论通说和实践部门一致认为,贷款人在贷款过程中使用了虚假的方法,但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属于一般的金融违法行为,不构成贷款诈骗罪。因此,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就成为区分贷款诈骗罪与贷款违法行为...
刑法理论通说和实践部门一致认为,贷款人在贷款过程中使用了虚假的方法,但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属于一般的金融违法行为,不构成贷款诈骗罪。因此,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就成为区分贷款诈骗罪与贷款违法行为的关键。然而,在办理具体的贷款诈骗犯罪案件时,司法机关经常面临着非法占有目的有无的认定难题,行为人非法占有目的有无,也往往是控辩双方争论的焦点。因此,如何认定贷款诈骗犯罪案件中的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占有目的”
贷款诈骗罪
金融诈骗罪
金融违法行为
犯罪案件
实践价值
行为人
刑法理论
司法机关
贷款人
原文传递
题名
刑事司法与人权保障
1
作者
王树茂
机构
广州军区直属军事法院副院长、
武汉大学刑法学博士研究生
出处
《广东法学》
2007年第1期2-7,共6页
文摘
狭义的刑事司法(刑事审判)承担着惩罚犯罪、保护社会和规范刑罚权、保障人权的双重机能,并且侧重于人权保障机能。刑事司法实践中,通过倡导轻轻重重、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裁量刑罚时把教育改善犯罪人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倡导“轻刑化”和“非刑罚化”,严格遵守刑事诉讼的正当程序,发挥刑事审判程序应有的“入罪”过滤功能和“出罪”畅通功能,实现刑事司法的人权保障机能。
关键词
刑事司法
人权保障机能
定位
实现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聚众犯罪客观行为的司法认定
被引量:
6
2
作者
刘德法
孔德琴
机构
郑州
大学
法学
院
武汉大学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立案庭
出处
《中国检察官》
2009年第1期45-47,共3页
文摘
聚众犯罪是我国刑法中独有的概念,它是指刑法分则明文规定的,在首要分子的作用下以聚众的行为方式实施的一种犯罪类型。我国《刑法》第97条在界定“首要分子”时,规定了“聚众犯罪”的概念.并且在刑法分则中规定了19种具体聚众犯罪的罪名。根据聚众犯罪的概念和刑法分则的相关规定.聚众犯罪具有法定性、“聚众”性和“首要分子”必备性等三个不可缺少的法律特征,这些也是聚众犯罪区别于其他犯罪的鉴别性标志。
关键词
聚众犯罪
司法认定
客观行为
刑法分则
首要分子
犯罪类型
行为方式
《刑法》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金融诈骗罪之“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以贷款诈骗罪为例
3
作者
陆诗忠
机构
河南师范
大学
法学
院副教授
武汉大学刑法学博士研究生
出处
《中国检察官》
2006年第8期12-15,共4页
文摘
刑法理论通说和实践部门一致认为,贷款人在贷款过程中使用了虚假的方法,但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属于一般的金融违法行为,不构成贷款诈骗罪。因此,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就成为区分贷款诈骗罪与贷款违法行为的关键。然而,在办理具体的贷款诈骗犯罪案件时,司法机关经常面临着非法占有目的有无的认定难题,行为人非法占有目的有无,也往往是控辩双方争论的焦点。因此,如何认定贷款诈骗犯罪案件中的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非法占有目的”
贷款诈骗罪
金融诈骗罪
金融违法行为
犯罪案件
实践价值
行为人
刑法理论
司法机关
贷款人
分类号
D924.33 [政治法律—刑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刑事司法与人权保障
王树茂
《广东法学》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关于聚众犯罪客观行为的司法认定
刘德法
孔德琴
《中国检察官》
2009
6
原文传递
3
论金融诈骗罪之“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以贷款诈骗罪为例
陆诗忠
《中国检察官》
200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